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自然 >氯磺化聚乙烯
氯磺化聚乙烯

氯磺化聚乙烯

(有耐老化性能的弹性体材料)
氯磺化聚乙烯(CSM)是美国Dupont公司于1952年首先实现工业化的。氯磺化聚乙烯由低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经过氯化和氯磺化反应制得。为白色或黄色弹性体,能溶解于芳香烃及氯代烃不溶于脂肪及醇中,在酮和醚中只能溶胀不能溶解,有优异的耐臭氧性、耐大气老化性、耐化学腐蚀性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耐老化性能、耐热及耐低温性、耐油性、耐燃性、耐磨性、及耐电绝缘性。用途广泛,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少数国家建有装置,全球总年产能力约7.5万吨,产量接近生产能力。
氯磺化聚乙烯资料
  • 中文名:氯磺化聚乙烯
  • CAS:68037-39-8
  • 英文名:chlorosulfonated Polyethylene
  • 产品简称:CSP、CSPE、CSM
  • 性能

    氯磺化聚乙烯

    别名:海泊龙、海泊隆、hypalon

    氯磺化聚乙烯是以聚乙烯主原料经氯化、氯磺化反应而制得的具有高饱和化学结构的含氯特殊弹性体材料,属高性能品质的特种橡胶品种。其外观呈白色或乳白色弹性材料,有热塑性。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氯磺活性基团,故表现出高活性,而尤以耐化学介质腐蚀、抗臭氧氧化及耐油侵蚀、阻燃等性能突出,还具有抗候变、耐热、抗离子辐射、耐低温、抗磨蚀和电绝缘性及优异的机械性能。早期多为军事工程目的而开发CSM。但由于其永久变形大,也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理化性质

    是一种以聚乙烯为主链的饱和弹性体,平均分子量30000~120000。其中CSM2910为30000、CSM4010为40000、CSM3304为120000、C,SM2305为100000。氯磺化聚乙烯为白色或乳白色片状或粒状固体,相对密度1.07~1.28。门尼黏度30~90。脆性温度一56~一40℃。CSM的化学结构是完全饱和的,具有优异的耐臭氧性、耐候性、耐热性、难燃性、耐水性、耐化学药品性、耐油性、耐磨性等。CSM的溶解度参数δ=8.9,溶手芳香烃及卤代烃,在酮、、醚中仅溶胀而不溶解;,不溶于脂肪烃和醇。

    具有生胶的共性,同时具有自身特有的性能,有优异的耐臭氧性、耐大气老化性、耐化学腐蚀性等,姣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耐老化性能、耐热及耐低温性、耐油性、耐燃性、耐磨性、及耐电绝缘性。

    生产方法

    氯磺化聚乙烯生产方法有两种,为溶剂法与气固法。

    传统溶剂法:是采用氯气二氧化硫等作氯磺酰化剂的液相制造工艺,其主要缺点为二氧化硫的利用率低(20-30%),且产品氯含量仅25-45%。含硫0.8-1.7%,致命缺点是需用四氯化碳做溶剂。此外该液相工艺的后处理工序较繁琐(除酸性气体、CSM凝聚与分离操作等等)。

    气相法:合成工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报道,但最早的工业化装置到2009年才投入使用,此工艺由国内公司自行组织开发,并同年产品试制成功,在2010年5月,气固法氯磺化聚乙烯生产工艺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气固法生产工艺最大的突破就是完全不使用有机溶剂,由反应气体的物料直接接触,缩短了工艺流程,做到了工艺绿色环保。

    产品用途

    CSM在电线电缆、防水卷材、汽车工业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常用的特种橡胶。以CSM为基础材料制备的防腐涂料用途非常广泛。

    CSM在国外广泛用于汽车工业,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几乎空白。随着我国汽车工业零配件国产化进程加快,CSM在汽车工业的潜在消费量巨大。预计2005年CSM在汽车工业中的潜在需求量至少应在0.3万吨以上。

    CSM在工业上用于制造具有特殊性能的管子、运输带、密封件等制品。如以CSM为内层制得的层压管对氟代烃冷冻剂渗透性低,适用于制冷剂输送管。制造CSM-氟代橡胶层压管时,如加入过氧化物,可以大大提高层压制品的剥离强度,该层压制品适于制造输送、贮存燃料油的管子和容器。

    CSM可与其它橡胶进行共混改性。CSM与氟橡胶共混,可改善共混胶料的加工性能。CSM与乙丙橡胶共混,可改善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热物理特征。在EVA聚合物中加CSM和异戊胶共混可制造耐滑、耐磨、耐油的性能。CSM与PVC、PU挤出机中掺混后硫化可制造改善耐油、耐臭氧的硫化胶。

    应用技术

    硫化体系

    有人认为“MgO,ZnO是CSM硫化体系”的说法是不合理的。关于CSM以及氯化聚合物的配合与硫化的资料大多来自日本,像《橡胶工业手册》第一分册中的氯化聚乙烯与氯磺化聚乙烯部分。而一部分学术文献中有关于此类,还是抄袭了(不能说是参考,因为这此并没有给过自己试验与思考)原来的一些资料。

    在CR与CIIR中,因为含有活性较高的烯丙基氯,所以能用金属氧化物来进行交联。而像CSM及CM等氯化聚合物中,没有这种活性氯做为硫化活性点,不能这么轻易硫化。好在CSM中,进行了磺化,出现了活性较高的”磺酰氯“基团,可以较CM易硫化的许多。CSM配方中的常用的TRA是CSM最有效的硫化剂(不是硫化促进剂),当没有氧化镁等氧化物存在时,同样能硫化CSM,加入氧化镁后,只起到了酸吸收剂的作用,同时能使性能有所提高。

    但有一点比较奇怪,加入氧化锌(ZnO)后,反而影响了硫化效率。说明氧化锌不仅能加速脱氯化氢(HCl),还能造成胶料的不稳定。在没有活性较高的氯的聚合物中,ZnO只能加快受热时脱去HCL速度,(资料介绍:引起脱HCL的不是ZnO本身,而是Zn与Cl反应生成的ZnCl2,这个地方的机理见有机化学<卤代烃>一章,路易斯酸对卤代烃部分)。季戊四醇单独使用不能交联CSM,只在有硫化剂TRA等存在时,才能使硫化速度大幅度提高,大大促进了硫化速度。

    补强填充体系

    CSM橡胶与其他橡胶的不同之处在于即使不添加补强性填充剂,它的硫化胶也有很高的静态硫化强度。这是因为CSM的硫化结构有着独特的特性。硫化过程中生成的侧基团与交联键的极性相互缔合而形成微粒,这种微粒既起着硫化网络的功能,又有物理交联点的功能。

    不过,填料依然能产生改善胶料的工艺性能、提高硫化胶的耐热与耐磨性能以及降低成本的作用。通常应用的补强填充剂有炭黑、碳酸钙、高岭土硅藻土白炭黑滑石粉等。填料所起的作用的程度决定于他们粒度,粒子愈细,所得硫化胶的性能愈好。在无机填料中,白炭黑能保证最高的耐热性。硅藻土能改善硫化胶的撕裂强度,并提高它的刚性和硬度。

    要提高硫化胶的耐候性,宜使用高岭土,并且具有以下特点:介电性能良好,而且吸潮后也不降低、动态性能优良。在浅色制品中,可有效的填充硫酸钡与锌钡白,钛白粉可提高硫化胶色泽的鲜艳度和耐候性。

    含填料的CSM硫化胶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热裂法炭黑、重晶石等能使硫化胶获得最佳的耐盐酸性。针对耐硫酸性能,能获得最佳效果的填料是热裂法炭黑、高岭土、重晶石、硅藻土等。针对耐硝酸性能来讲,是热裂法炭黑。

    增塑体系

    在氯磺化聚乙烯橡胶中使用增塑剂是为了改善胶料的工艺性能、硫化胶的低温性能,以及提高其弹性和降低硬度。在CSM胶料中最常用的石油类油、油膏及酯类增塑剂。用量可以比在其他橡胶中稍多一些。在要同化学药品接触的硫化胶中,增塑剂的用量应该降低到最低限度。

    对于要低温下使用的橡胶,最好使用酯类增塑剂。如DOP、DOA、DOS等。氯化石蜡在其他橡胶中作为阻燃剂使用,在CSM中除了阻燃外,还能提高拉伸强度和提高耐热老化后伸长率的保持率,低温性能也较好。氯化度40%左右的良好,50%以上的氯化物,耐燃性能得到提高但低温性能变差。

    稳定防护体系

    稳定剂的作用是防止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在生产、贮藏及使用过程中发生降解。通常使用的有硬酯酸盐、有机锡、氧化镁等。氧化镁是效果较好并且常见的稳定剂,可以有效吸收氯化氢等副产物。关于氧化镁活性度与硫化胶性能关系见表2-1

    表2-1氧化镁活性对CSM物理性能的影响

    配方

    1

    2

    3

    4

    CSM

    100

    100

    100

    100

    氧化镁活性150

    20

    4

    氧化镁活性40

    20

    4

    钛白粉

    25

    25

    35

    35

    TOTM

    5

    5

    5

    5

    展开表格

    CSM橡胶硫化胶除了高温曝晒的用途外,通常不需要添加防老剂。在超过120度时,防老剂NBC是最有效的稳定剂,并且还有活化促进剂的作用,但是也有损于加工安全性能。

    加工助剂

    为了改进CSM胶料在开练机、压延机上的粘和改进压出性能,可以使用与CSM相容性好的蜡类,如微晶蜡。此外也可以使用石油类与石蜡类的蜡,但由于有喷出性,使其用量受到限制。在77度以下使用聚乙二醇,在77度以上使用聚乙烯蜡作为加工助剂是有效的。与丁腈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并用,除了能降低成本和达到改进粘着性等目的外,还能改善加工性能,特别是顺丁橡胶,加入3-5质量份就会使加工性能有所提高。

    为了提高胶料的自粘性,一般使用低分子的古马隆-印树脂。添加10质量份左右的石油树脂也能的效提高胶料的自粘性。

    由于氯磺化聚乙烯的色泽稳定性能好,可以制得性能相当好的各种色彩的制品。因为许多有机着色剂在CSM硫化过程中会与聚合物发生反应,所以适用于CSM的着色剂多为无机化合物。着色剂不仅对硫化胶有着色作用,还能防护CSM免受紫外光的作用。

  • 上一篇百科:氯化聚乙烯
  • 下一篇百科:磺酰氯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