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机构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厦门大学二级学院)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由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生物医学科学系、农业生物技术系、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组成。学院的前身为生物学系,创建于1922年。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103人,其中教授46人、副教授3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5人,闽江学者4人,闽江讲座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5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8人。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资料
  • 外文名:School of Life Sciences
  • 别名:厦大生科院
  •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翔安南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朝阳楼)
  • 主管部门:厦门大学
  • 国家重点学科:动物学、细胞生物学、水生生物学个
  • 博士后点:1博士点
  • 硕士点:9个
  • 专职院士:2人所属地区
  • 机构类型:大学创立时间
  • 机构类别:公办
  • 发展历程

    2021年10月22日,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信号网络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周大旺和陈兰芬课题组合作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Glycogen accumulation and phase separation drives liver tumor initiation的研究论文。[1]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生物学系

    生物学系创立于1922年,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享誉海内外。生物学也是厦门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生物学系现有教师39人,其中教授18人(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9人。

    生物学系设有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首批)、现代动植物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寄生动物学研究室、福建省亚热带湿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以及厦门大学湿地与生态工程研究中心,设有生物科学和生态学2个本科专业,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等5个博士和硕士招生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有:

    寄生动物学:研究与人类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类经济动物(尤其是家畜、家禽、养殖的经济鱼类和贝类等)及经济植物资源的重要寄生虫病害问题、重要寄生虫病害的防治、各重要寄生虫病病原的生命规律(包括宏观和微观)及流行传播规律,并为各病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生态学:从事植物生理生态学、自然保护区建设、污染生态学和生态工程研究。对红树林湿地生态学尤其是红树林生态系统能流和物流、红树植物生理生态学、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红树林生态恢复、红树植物系统演化、红树林与全球变化等以及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开展研究。

    亚热带资源动物学:研究动物的遗传育种、动物生理和生态毒理、鸟类生态以及比较基因组与进化生态学。

    植物基因与基因技术:从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优良基因的筛选克隆,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系

    农业生物技术系是以农业基础应用研究为主的,具有综合性大学特色的教学科研平台。本系现有教授8人,其中长江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5人;人才培养以研究生为主,拥有70亩教学科研试验基地。主要研究方向:

    水稻遗传育种:开展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水稻重要性状的遗传学研究,水稻新的矮秆基因的定位克隆及机理研究,水稻依赖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ICK/KRP功能结构域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已经育成并通过福建省审定的水稻新品种6个,佳幅占系列大米已经成功上市销售。

    植物发育生物学:应用离体受精技术研究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发育,雌雄配子识别,合子激活,胚胎发育等基础理论问题,探索开展农作物的离体远缘杂交和转基因效率问题。

    作物基因操作:以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技术探索对植物的改良,作物重要性状基因克隆,植物胁迫应答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功能基因的研究。

    畜禽生殖生理与遗传育种:研究哺乳动物胚胎与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重点研究胚胎、子宫和卵巢三者间的相互通讯联系和调节机理,前列腺素类、白血病抑制因子、生长因子等在胚胎与子宫相互识别和调节过程中的信号转导等。现已积累了家鸭遗传育种的丰富经验和成功案例。

    经济农作物的寄生性线虫防治:寄生在林木、水果、粮食、花卉、蔬菜和药材上的各种线虫及其防治,特别是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学系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是在原生物学系的基础上,整合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学、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组成的科研与教学单位。主要从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微生物药物、环境微生物与资源微生物、植物细胞生物学及植物基因工程等研究。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现有教师37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3人,讲师12人。设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福建省重点学科;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及国家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水生生物学等4个博士和硕士招生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主要从事铁蛋白结构与新功能系列研究、海洋软体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蛋白质组的结构与功能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酶作用的动力学、酶活力调控机理、酶抑制作用机理、蛋白质的折叠与去折叠等研究。同时在酶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方面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生物色素的开发、抗癌多肽的开发等。课题组荣获了2002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

    微生物药物学:从事微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着重于研究海洋微生物及植物内生真菌来源的微生物。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分离、抗菌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活性菌株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解析、候选药物的药理及毒理学研究等。该课题组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研究论文,获得国家专利3项及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

    环境与资源微生物: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与防治、水产养殖微生态制剂、微生物的生态过程与海域生产力的关系、赤潮灾害的微生物防除和深海极端微生物资源、太阳能生物制氢、生物发酵制氢、有害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及资源化利用、资源微生物利用等研究。1996年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福建省和厦门市的多项科技进步奖、2003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植物细胞生物学与植物基因工程:以包括藻类在内的植物细胞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有:硅藻浮游植物分子生物学;微型硅藻、赤潮生物多样性与分子和显微识别技术、海洋微藻特异基因的克隆与利用;藻类活性物质的开发与利用水稻、红树等植物的功能基因克隆、转基因植物的研究、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应答与生物修复、特殊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等。承担了国家“九五”重大项目、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科研项目。

    生物医学科学系

    生物医学科学系是在整合本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力量和从国外引进从事生物医学研究人才的基础上成立的,旨在集中强化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以博士生、硕士生培养为主)。生物医学科学系现有教职工23人,其中教授10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8人,讲师5人。

    生物医学科学系设有细胞生物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等4个博士、硕士招生专业,以及生物信息学本科专业。生物医学科学系汇集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和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等优秀人才,承担了包括863计划项目、科技部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重大地方和企业资助课题,已经成为厦门大学生命科学研究实力迅速提升的标志性研究团队。生物医学科学系旨在从生物学角度着重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并将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研究方向有:

    分子细胞生物学:重点开展细胞信号传导研究,包括揭示Axin在Wnt和JNK信号转导途径中不同的蛋白质复合体的形成因素与机理、蛋白质的结构基础、及其生物学功能;p38信号转导新途径以及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凋亡相关基因研究;转移蛋白质的基本生物学问题,尤其是器官发育和人类疾病的分子机理;老年痴呆症病理的分子机制;胚胎发生和干细胞生物学等。

    肿瘤细胞生物学:以细胞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核受体及其配体在细胞生长、分化核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其信号转导调控新途径;研究探索真核细胞增值分化与凋亡过程及其调控机理,研究细胞癌变和控制癌细胞;DNA损伤检控系统信号传导、细胞周期检控系统功能失调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肿瘤血管生成分子机理及其与肿瘤后期发展的关系。

    医学分子病毒学:从事重要医学病毒的相关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旨在获得具有明确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研究多项病毒感染诊断试剂并已陆续获得了国家新药证书,相关产品已上市销售并广泛应用于国内多家临床单位。其中研制的第三代HIV基因工程抗原及其诊断试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戊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中首次获得结构表位,受到广泛注目。

    分子诊断学:从事分子诊断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充分借鉴现代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建立各种适用的检测技术将疾病相关基因、蛋白与临床诊断紧密结合,为疾病预防,疾病预警和疗效评价服务。致力于分子诊断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注重开发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平台技术,用于重大危害疾病的诊断。

    学院介绍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生物医学科学系、农业生物技术系等四个系,拥有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然产物源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寄生动物学研究室、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平台。学院的前身为生物学系,创建于1922年,迄今已培养造就了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专家学者。

    学院现有教职工172人,专任教师95人。教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教授53人,副教授2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6人。专任教师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1人、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3名,青年10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8人。

    学院拥有近5万平方米的教学科研用房和超亿元的现代生物学实验仪器设备,形成了生物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代谢生物学、肿瘤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寄生动物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和农业生物技术等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和省部级课题50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近5亿元。近五年,学院以第一作者单位共发表SCI论文近600多篇,其中在Science、Lancet、NatureImmunology、NatureCellBiology、CellMetabolism、NatureChemicalBiology、CellStemCell、Naturecommunications、Hepatology和Gut等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影响因子10.0以上论文35篇,获得授权专利96项,出版教材和专著20多部。

    学院致力于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已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匈牙利、日本和新加坡等国的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学院同清华大学生物科学技术系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在科学研究及学生交流方面开展了长期合作。此外,学院还与国内外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生物高科技产品,实现科技产业化。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2人,其中教授52人,副教授27人,助理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88人,占96%;45岁以下的为49人,占53%。

    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2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6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0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数据统计截止至2017年5月1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

    唐崇惕(1991,退休),韩家淮(201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林圣彩(2001)韩家淮(2001)(B类)许华曦(2003)(B类)

    吴乔(2004)王海滨(2008)夏宁邵(2009)张云武(2012)

    周大旺(2016)尤涵(2017)陈兰芬(2019)刘刚(2019)张杰(2019)邓贤明(2020)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

    陈航姿陈兰芬陈颖邓贤明黄佳良

    黄烯李博安李勇林圣彩林舒勇林天伟

    刘波莫玮欧阳高亮王洪睿吴乔

    夏宁邵肖能明尤涵俞春东袁吉锋

    袁晶张宸崧张亚霖张永有周大旺

    毛开睿郑世进王耿揭祖亮崔勇瞿清明

    学科体系

    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信息学

    硕士学位授权: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

    博士学位授权: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水生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

    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获得荣誉

    2018年12月10日,荣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

    2020年11月,被授予“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3]

    参考资料

    展开

    [1]上热搜了!厦大科研团队取得肝癌研究重大突破.今日头条. [2021-10-22].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 -中华人民.教育部. [2021-05-13].

    [3]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名单.名单. [2021-05-13].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4日

  • 上一篇百科: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下一篇百科:赞比亚大学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