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人物 >高长恭
高长恭

高长恭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姓高,名肃,字长恭,又名孝瓘。南北朝之北齐宗室、名将,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东)人。北齐开国皇帝高欢(高祖神武皇帝)之孙,世宗文襄皇帝高澄的第三子,另一说为第四子[1],鲜卑化汉人(也有鲜卑人之说)。天保八年(公元557年)开始担任散骑侍郎,先后因战功被封为乐城、乐平、高阳等郡公,徐州兰陵王(治所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左、右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太保、太尉等。[2][3]
高长恭资料
  • 字:长恭
  • 时代:南北朝民族
  • 出生日期:541年
  • 去世日期:573年
  • 谥号:忠武
  • 封号:兰陵郡王、高阳等郡公
  • 配偶:兰陵王妃父母
  • 兄弟姐妹:高孝瑜(哥哥)、高孝珩(哥哥)、高孝琬(兄弟)等
  • 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北齐军在邙山被北周十万大军击败,困于洛阳。武成帝高湛命兰陵王高长恭为中军、段韶为左军、斛律光为右军,前往救援。三军与周军激战,“其中军所当者,亦一时瓦解,投堕溪谷而死者甚众”。兰陵王乘胜追击,神速插入被困的金镛城下,率500精骑击败周军。[4][5]

    兰陵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用当地民间舞曲歌而蹈之。此为中日两国流传一千余年的《兰陵王入阵曲》。[5]

    天统元年(公元565年),北周为雪洛阳兵败之耻,派尉迟迥率20万大军进犯,连克北齐七城,再围洛阳,兰陵王和北周军大战于邙山,在当年齐军兵败之处又一次击溃周军,使摇摇欲坠的北齐王朝再度转危为安。[5][6]

    武平四年(公元573年),因为屡立战功为北齐后主所忌,御赐毒酒将兰陵王高长恭鸩杀。[7]

    人物关系全部

    兰陵王妃

    妻子

    高澄

    父亲

    高孝瑜

    哥哥

    高孝琬

    哥哥

    高孝珩

    哥哥

    高延宗

    弟弟

    高绍信

    弟弟

    高欢

    爷爷

    娄昭君

    奶奶

    高元简

    孙子

    高湛

    叔叔

    高洋

    叔叔

    左划查看更多

    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

    高长恭虽然出身于权贵之门,长于帝王之家,却因为其生母的地位卑微,不像其四弟神武嫡孙、文襄嫡子高孝琬尊贵,所以早年的仕途经历远不如其兄弟。北齐文宣帝高洋时期,其弟早在天保元年(公元550年)就受封河间王,其本人则直到天保八年(公元557年)方才起家通直散骑侍郎;天保九年(公元558年),封乐城县开国公,食邑八百户。等到封土建侯的时候,他选择荒地建陵邑社庙。天保十年(公559元年),授官仪同三司。高长恭此时朝服画龙,车停马舍。这一年,官升上仪同三司。他推举治理的对策,耻于散布不好的言说。仍以本来的官员大胆治理州事。高长恭少年阅览治国文章,在北方抽空整顿学术整理经书,民间歌谣多有称颂。[8][9]

    兰陵封王

    北齐文宣帝高洋死后,北齐废帝高殷即位,改元乾明,百官晋升,乾明元年(公元560年),高长恭官拜左右大将军,增封地一千户。三月,高长恭封徐州兰陵郡王。职位一再晋升,连续分赐高官,此番声势威武雄壮,震动帝京。但高殷执政时期极短,同年八月,太皇太后娄昭君下令废黜年少的高殷为济南王,当时权势滔天的常山王高演继位,改元皇建。[10]

    皇建元年(560年八月—561年十一月),兰陵王高长恭受赏增邑通南一千五百户,改统中领军,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兰陵王派得力官属治理百姓。他所管辖的军营密密排列,戍边军士接连不断。皇建二年孝昭帝高演受伤,后病情恶化,同年十一月,高演诏令长广王高湛继承皇位。[10][11]

    武成帝高湛即位之后,改元大宁,大宁元年(公元561年),兰陵王绶官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其余官衔依旧保留。而兰陵王依旧勤勉任事,不曾懈怠,经常学习有关周宣王、东汉光武帝以及春秋时晋文公的内容自勉,他在任期间的成绩,没有什么大的过失。大宁二年(公元562年),兰陵王高长恭封巨鹿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升官至领军将军。[11][12]

    邙山之战

    《北齐书》书载:“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又有史书记载:周军“丢弃营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13]

    河清三年(公元564年,武成帝高湛时期),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武成皇帝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灭的境地。这时,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大面”(某种面具),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败。正是这次大捷,使得兰陵王威名远扬,北齐皇帝加封他为尚书令。[12]

    邙山之战胜利,将士和民众为歌颂兰陵王的功绪和表达对兰陵王的敬慕之情,集体创作了宏厚雄壮攸美动听的《兰陵王入阵曲》舞蹈者戴凶恶威严的面具。身穿刺绣红袍,腰系透雕金带,手中执鞭,翩翩起舞。此曲是悲壮激昂之作,得到一致好评。[12]

    此役之后,武成帝封赏兰陵王高长恭为尚书令。此后兰陵王高长恭又历任司州牧、青州刺史、瀛洲刺史。[12]

    后主委任

    河清四年(公元565年)齐武成帝高湛传位于太子高纬,改年号为天统,群臣尊称武成帝为太上皇帝,军国大事全部向其奏报。天统四年十二月初十(公元569年1月13日),齐武成帝逝世,天统五年(公元570年)后主高纬改元武平。[6]

    后主武平二年(公元 571年),兰陵王高长恭被任命为太尉,与段韶一起参加了周齐汾北之战,征讨柏谷(今河南灵宝县西南),又攻定阳(今山西吉县),依段韶之计指挥齐车攻克定阳,擒周将杨敷,并在段韶病后总领全军,武平三年(公元572年),封大司马,武平四年(公元573年),封太保。前后以战功封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6]

    当时的人们称赞:

    兰陵王的精神气势犹如龙首(或者理解为兰陵王面具、服饰全以龙为一种特殊象征),刚开始因掌管火事(商周时很重要的一个官职:古代消防员的称谓)而封王;其所带的兵被称为如虎添翼般的强大,如水神般不可驯服而称雄。扶持皇族而光明磊落,治理地方而彪炳开明;兰陵王即蕴含珠宝的精粹贵气,还连带美玉的精华;人格豁达爽朗,文采清秀明快;处理事情从不凌越,义理深奥彰显荣耀。他就像那高空的鸿雁,磨练于天空而奋力远翔。[12]

    齐帝猜忌

    北齐后主高纬性格懦弱,与他的列祖列宗相比,荒淫有余,残暴稍次之,但杀起自己的亲人来,毫不手软。河清四年(公元565年),高纬在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颇有人情味地说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兰陵王听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内心不免激动,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所以才会忘记自己的安危)。正是这句表亲近、表忠心的话为他招致了杀身之祸。史载:“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因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5]

    在定阳时,高长恭的幕僚相愿发现其有敛财行径,推测其因为恐惧功高震主,用贪污这种事来降低自己的名声,高长恭承认如此。相愿却表示,朝廷若是已经猜忌高长恭,那么就会因贪污的事为借口处罚他。这样做不是求福反而却更是在招祸患。高长恭惊恐啼哭,跪下求相愿给想办法。相愿建议,因为其功勋卓著,威名太盛,最好装病在家,不要理会政务。高长恭决定采用,到了江淮有盗寇作乱的时候,害怕再被任命出征。遗憾自己去年面目肿胀的病不复发,因此开始生病故意不治疗。[5]

    因忌而死

    《北齐书》记载:

    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5]

    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后主高玮让徐之范为兰陵王高长恭带来了毒酒。高长恭疑惑自己对皇上忠心耿耿,为什么皇上却辜负自己,赐予毒酒。兰陵王妃认为可以去找皇上问清楚,但高长恭认为皇上不是是那么容易见到的。于是喝下毒酒身亡。这时兰陵王年仅三十余岁。死后,赠太师、太尉,假黄钺,谥忠武。[5]

    武平五年(公元573年)五月兰陵王高长恭正式葬于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内)西北,北齐皇陵兆域之西南部,今磁县南刘庄村东路口。

    后人存续

    在兰陵王被后主鸩杀之后,史籍对于其家人之境遇除其妃略有记载外,其子嗣却未有提及。不过洛阳龙门石窟万佛洞的发现却为解答问题提供了一些线索。在万佛洞发现的一处唐代造像记云:

    “大唐永隆二年(公元681年)岁次辛巳五月己已朔十五日癸未,兰陵王孙高元简为亡妣赵敬造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各一区供养。”[14]

    此造像人为高元简,又自称为兰陵王孙,从其姓氏可以断定此碑若不是后人的伪作,则应当为北齐兰陵王长恭之孙无疑。从中可见,兰陵王虽然遭到鸩杀,但是未祸及家人,齐亡后其后人也避开了北周对于北齐神武系王室成员的诛杀,所以兰陵一系仍幸存于世。[14]

    美誉传世

    兰陵王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即使得到一瓜数果,也必会同将士分享,所以深受将士爱戴。作为混乱时期的皇亲国戚,能够做到没有架子、与将士同甘共苦十分难得。同时他为人宽宏大量,不计前嫌。因其任瀛洲刺史之时,随行参军阳士深上表检举其贪污之事,令长恭免官,后征讨定阳之时,阳士深也在军中,害怕受到报复,长恭为避免其过于忧虑,于是找了个小借口,杖责其一十军棍使之安心。一次上朝归来之时,仆从仅剩一人,其余不知所踪,长恭一人独归府邸,对擅自离开的仆人未加惩罚。武成帝赞赏其战功,命贾护为其买妾二十人,兰陵王却只接受其中一人。在其临死之前,他将所持的大量债券都付之一炬。即使是对自己的“政敌”,兰陵王高长恭也做到了宽厚以待,对待下人,也宽厚仁慈。[3]

    家族传承

    祖父母[15]

    祖父:神武帝高欢

    祖母:武明皇后娄昭君

    父母[15]

    父亲:文襄帝高澄

    母亲:不详(推测为身份极低的女性)

    兄弟[15]

    大哥:河南王高孝瑜

    二哥:广宁王高孝珩

    四弟:河间王高孝琬

    五弟:安德王高延宗

    六弟:渔阳王高绍信

    姐妹[15]

    姐妹:乐安公主

    妻子[15]

    兰陵王妃:郑氏

    儿孙[16]

    孙子:高元简

    历史评价

    《北史·列传第四十 齐宗室诸王下》:文襄诸子,咸有风骨。虽文雅之道,有谢间、平,然武艺英姿,多堪御侮。纵咸阳赐剑,歼覆有徵,若使兰陵获全,未可量也。而终见诛翦,以至土崩,可为太息者矣。[3]

    《北齐书·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5]

    毛泽东:南北朝兰陵王是高欢的孙子,叫高孝瓘,也是年轻人,很能打仗,很勇敢。[8]

    马忠理:(兰陵王高长恭)北齐皇族众王子中的佼佼者,是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大将。[8]

    李文珊:(兰陵王高长恭)“战功卓著,深受将士和民众拥戴”,“与一代名将的英名同彪史册。[17]

    仁木英之:兰陵王是无可挑剔的英雄人物,他既是光辉夺目的人,又是痛苦的人。 [18]

    田中芳树:“兰陵王”之名在日本也广为人知。不仅是人名,古典的舞乐《兰陵王》也在国立剧场上演,宣传单上这样写着:“至今上演次数最多的舞乐之一。”舞乐勇壮华丽,是非常有人气的作品。 [18]

    传说轶事

    起名孝瓘

    相传,兰陵王的父亲世宗皇帝高澄极为好色。一次外出打猎忽遇倾盆大雨,到一尼姑庵里躲避,见小尼姑长得如花似玉,便动了淫心。小尼姑迫于皇帝威压,不敢不从,没想到就这一夜之间,小尼姑竟为此生了个一个男孩儿。世宗本想把母子二人带回,但家法族规不允许,只好把他们母子分开。世宗皇帝觉着心里有愧,就给兰陵王起个小名儿叫“孝瓘”。瓘、观同音,古时庵也叫观。孝瓘,那就是叫兰陵王勿忘母亲,长大要孝敬尼姑庵里的人。并说他的生日是五月十六日。关于兰陵王的生母是谁,《北齐书》第143页有这样一句记载:“兰陵王高长恭,不得母姓氏。”[17]

    戴面掩貌

    关于兰陵王面具的出现,唐人崔令钦《教坊记》云:

    “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着之。"[19]

    宋人叶廷珪之《海录碎事·音乐部》云:

    “北齐兰陵王体身白皙而美风姿,乃着假面以对敌,数立奇功,齐人作舞以效之,号代面舞。”[20]

    据传兰陵王长相俊美,自觉在战役中不足以威慑敌人,于是经常带着面具出战。以达到震慑敌人的效果。

    齐王赐妃

    兰陵王功高盖主,胡太后担心儿子帝位不稳,便以皇帝的名义,将一个叫张香香的妃子赐给兰陵王,本意是刺杀高长恭。张香香国色天香,使尽百般手段,兰陵王却恪守君臣之礼,不为所动。半年过后,她不仅没有刺杀兰陵王,反而被他忠心报国的行动所感动,讲出了胡太后的阴谋。胡太后大怒,本欲招回张香香加以杀害。兰高长恭却在这一过程中真正爱上了这位美丽善良的女子,收她为妾。[17]

    弃嫌收子

    史册没有记载兰陵王的后嗣,民间却有一则《收义子》的传说。义侠赵五本是洛阳胡太守的杀手,几次奉命暗杀兰陵王未逞。一次,他到京城给胡太守的堂兄胡国舅送信,得知他们暗中勾结敌将陷害兰陵王的真情和阴谋杀害兰陵王的计划,便暗中潜往伏地。当伏兵冲出,他飞刀杀死用弓箭瞄准兰陵王的射手,从空中抽走奉旨官怀中的镇国宝剑,杀败伏兵,将镇国宝剑交还兰陵王。兰陵王敬佩他深明大义,不计前嫌,收为义子。[17]

    考据传说

    近年来,在开展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中,民间文学工作者跋山涉水,访贤问古,已发掘和整理这方面的传说50余篇。就其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五类:

    一是关于兰陵王英勇善战,机智胜敌的传说,如《洛阳救主》《智杀贼将》《巧退周兵》《夜渡漳水》《兰陵王为什么戴鬼脸》等;

    二是关于他劝农桑、关心民间疾苦、体恤士卒的故事,如《兰陵王开荒》《夜访马夫庄》《修水田》《祭龙王》《分红枣》《扣军饷》等;

    三是关于他勤奋好学的故事,如《添灯油》《拜魏收》《抢书》《挑战马》等;

    四是关于他的品格和胸怀的故事,如《斩亲侄》《收义子》《放剌客》《让龙位》《烧账本》《兰陵王之死》等;

    五是关于他的婚恋和生活故事,如《齐王赐妃》《张香香救主》《葬妻》等。[17]

    文化影响

    历史影响

    兰陵王高长恭被杀后,歌颂他的舞曲《兰陵王入阵曲》一直在中原大地的民间广泛流传着。

    隋朝下诏书收集前朝舞曲,《兰陵王入阵曲》即被收为隋宫的舞曲之一。唐朝的很多史籍,如《教坊记》《乐府杂录》《通典》《旧唐书》等皆著录了此曲。《乐府杂录》中不仅记载了舞曲产生的经过,而且对其使用的乐器、表演的服饰、道具等均作了详述。[17]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传承的乐曲基础上制《破阵舞图》,左方右圆,“使吕才协音律,李百药、虞世南、褚亮、魏征等制歌辞”,“令昌才依图教乐工百二十人,被甲执战而习之”。此舞姿音律,优美而慷慨,阵容服饰壮观而威武,群臣观之振奋欢呼万岁。唐高宗李治尊崇《破阵乐舞》为“神功破阵舞”,并在民间广为流传。清《教坊记笺订》中记载这种情景说:“此剧,初唐已盛行,尤其宫中常演,武后时,卫王(即玄宗之弟歧王)以五龄童曾登场弄(扮演)兰陵王。”后唐玄宗李隆基,虽“以其非正声,置教坊于禁演之中以处之",并不能抹去该曲的影响,以诏令禁止反而优证了此舞曲在当时的影响之大、流传之广。[17]

    北宋,大晟府依据旧曲整理制作成“九重谱”,绍兴初都下盛传之《兰陵王》,不仅有歌词,而且有曲谱,“西楼南瓦皆歌之”。[17]

    对日影响

    公元749年,奈良王朝女帝高野姬天皇诏令当时著名舞蹈表演家尾张滨在宫中御前表演《兰陵王入阵曲》,之后便在日本广为流传,每逢盛典都要演奏。据日本专家介绍,日本古代,在5月5日的赛马节会和7月7日的相扑节会以及射箭大赛和庆祝胜利时,都将这支舞曲作为重要节目反复演奏,连皇宫的重大活动和宴会,甚至天皇即位也演奏这支曲子。[17]

    直到现在,奈良的“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作为第一节目独舞表演。[17]

    后世纪念

    兰陵王墓

    兰陵王高长恭在武平四年五月遭鸩杀后,于武平五年五月才正式葬于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内)西北,北齐皇陵兆域之西南部,今磁县南刘庄村东路口。那里,古墓聚集,大大小小的陵墓有一百多座,讹传为魏国名相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实际是东魏、北齐时代的贵族陵墓群。[8]

    陵墓封土残高6米多,南北15米、东西20米。其南30米处有墓碑,因千余年淤沉碑下部已埋入地下。光绪二十年,磁州知州裴敏中挖出此碑,并修一半地穴式碑楼。长、宽3.6米,地面以上高5米,地下尚有1.80米。 碑楼为四角攒尖顶,灰瓦单檐,四面有青砖砌的花墙,南有小门,门额嵌正楷大字“兰陵王碑”。[8]

    兰陵王墓和墓前的古碑至今尚存,碑额六龙蟠结,龙口衔碑,正中篆额题“齐故假黄钺太师太尉公兰陵忠武王碑”16字;青石碑身,龟趺座,通体高达4.21米,两面隶书阴文记载着兰陵王一生的事迹。这座历经1400余年的古碑,和建在附近的东魏高盛碑、高翻碑,被史学家称为“磁州三高”,蜚声中外。[8]

    《北齐书》《北史》的兰陵王高肃列传仅有17行共520字,而碑文共2000多字,又是在高肃被毒死后一、二年内所记,虽有些颂词,但所镌刻生平事迹等史料,较唐代撰写的《北齐书》和《北史》所载,更为详实。[8]

    文艺形象

    影视形象

    时间

    剧名

    扮演者

    2013年

    《兰陵王》

    冯绍峰[21]

    2014年

    《兰陵王妃》

    陈奕[22]

    参考资料

    展开

    [1]根据马忠理《北齐兰陵王高肃墓及碑文述略》碑文首行“王讳肃,字长恭……世宗文襄皇帝之第三子也。"而《北齐书》与《北史》本传均记肃为“文襄第四子”,碑文称为“文襄皇帝之第三子也。”这与《北齐书》帝纪八中所记“乾明元年……三月封文襄第二子孝珩为广宁王,第三子长恭为兰陵王”相同。故应是高澄的第三子。. .

    [2]李百药. 《北齐书·帝纪第四 文宣高洋》[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3]李延寿. 《北史·列传第四十 齐宗室诸王下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4]李百药. 《北齐书·帝纪第七 武成高湛》[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5]李百药. 《北齐书·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6]李百药. 《北齐书·帝纪第八 后主高纬 幼主高恒》[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7]李百药. 《北齐书·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8]马忠理. 北齐兰陵王高肃墓及碑文述略[J]. 中原文物, 1988, (2): 23-27+100.

    [9]李百药. 《北齐书·帝纪第帝纪第五 废帝高殷》[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10]李百药. 《北齐书·帝纪第帝纪第六 孝昭高演》[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11]李百药. 《北齐书·帝纪第七 武成高湛》[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12]严昊. 北齐兰陵忠武王高长恭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3

    [13]李百药. 《北齐书·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14]赵社民,王振国. 兰陵王及其后裔[J]. 统一论坛, 2000, (2): 56.

    [15]李百药. 《北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2

    [16]赵社民,王振国. 兰陵王及其后裔[J]. 统一论坛, 2000, (2): 56.

    [17]李文珊. 兰陵王的传说及其研究[J]. 河北学刊, 1992, (6): 44-49.

    [18]田中芳树. 《兰陵王》[M]. 江苏: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19]崔令钦撰,任半塘订. 《教坊记策订》[M]. 台北: 宏业书局, 1973: 174.

    [20]叶廷珪. 《海录碎事》卷16[M]. 台北: 文海书社, 2004

    [21]兰陵王 (2013).豆瓣电影. [2022-11-17].

    [22] 兰陵王妃 (2016).豆瓣电影. [2022-11-17].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30日

  • 上一篇百科:劲道
  • 下一篇百科:电影《捍卫天骑》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