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人物 >周瑜
周瑜

周瑜

(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东吴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庐江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一说今安徽省庐江县)人,时人称为“周郎”。周瑜出身世家,其祖辈、父辈多人担任太尉等高官,父亲周异官至洛阳令。周瑜成年后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通音乐,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1]
周瑜资料
  • 字:公瑾
  • 出生日期:175年
  • 去世日期:210年
  • 出生地点:庐江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一说今安徽省庐江县)
  • 去世地点: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
  • 民族:汉
  •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 中文名:周瑜
  • 性别:男
  • 身份:都督、偏将军、南郡太守
  • 周瑜十四岁时结识孙坚之子孙策,两人结下深厚友谊。兴平二年(195年),周瑜率部曲助孙策进兵江东。后周瑜在袁术手下,认为袁术难以成事,遂渡江投奔孙策。建安三年(198年)起,周瑜随孙策平定江东,受封建威中郎将,取得一系列军事行动的胜利。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周瑜辅佐其弟孙权,与张昭一起稳定江东局势。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命孙权送人质入朝,周瑜坚决反对,建议孙权确立割据江东的战略方针。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兵南下,周瑜力主抗曹,以火攻之计大败曹军于赤壁,强化了孙吴政权在东吴的割据地位,从而奠定了后来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取得南郡之战的胜利,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1]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提出夺取益州、消灭张鲁、结盟马超,进而消灭曹操、统一北方的战略,得到孙权肯定。在启程准备这一计划时,周瑜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时年三十六岁。[1][2]

    人物关系

    周异

    父亲

    小乔

    妻子

    周循

    儿子

    周胤

    儿子

    周妃

    女儿

    桥公

    岳父

    孙鲁班

    儿媳

    孙登

    女婿

    周忠

    叔叔

    周峻

    侄子

    鲁肃

    好友

    吕蒙

    同事

    程普

    同事

    生平事迹

    出身世家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周瑜出生于庐江郡舒县,其家庭为世家大族,高祖周荣曾任章帝、和帝两朝尚书令,堂祖父周景、堂叔父周忠都曾官居太尉,父亲周异曾担任洛阳令。周瑜长大后,身材高大、容貌俊美,且精通乐律。[3]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去世后,董卓专权,众多州郡起兵讨伐,吴郡豪族孙坚也参加了讨伐董卓的联军,临行前将家眷安置到舒县,周瑜因此结识了孙坚的长子孙策。周瑜与孙策同年,两人当时都是十四岁,很快就建立起了友谊,周瑜让出了家里的路南大宅给孙家居住,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之间交往密切。[1]

    助力孙策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孙坚与刘表作战时身亡,年方十六岁的孙策成为继承人。兴平二年(195年),周瑜前去探望担任丹杨太守的叔父周尚,此时孙策正决定脱离袁术,借兵三千欲返回故土江东发展,方要进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东渡长江,于是写信给周瑜,邀请他共下江东。周瑜收到信后,马上带领部曲家兵数千人奔赴历阳,同时还带去了大批舟船粮秣。孙策大喜过望,对周瑜说:“吾得卿,谐也。”[1]

    于是,周瑜与江东名士程普、张昭等人共同协助孙策,军事行动进展非常顺利,连续攻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当利(今安徽和县东)、秣陵(今南京江宁秣陵关)等地,打败了笮融、薛礼,进而攻占湖孰(今南京江宁湖熟镇)、江乘(今南京市栖霞区),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非东汉丹阳),扬州刺史刘繇因此逃走。当时孙策的军队已经发展到数万人,在继续东进之前,孙策认为以当前的军事实力,去平定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山越(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已经足够,便请周瑜回去镇守丹杨。[1]

    离开袁术

    周瑜回到丹杨不久,袁术不愿孙策势力发展过大,就派遣其弟袁胤取代了周尚担任丹杨太守,于是周瑜只好跟随叔父一起来到寿春(今安徽寿县)。建安三年(198年),袁术赏识周瑜的才干,想任命他为手下将领。此时周瑜已在袁术帐下三年,对袁术的眼光和性格非常了解,认为他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于是请求去离长江不远的居巢(今安徽桐城南)做县长,以寻找机会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1]

    担任居巢长的时候,周瑜结识了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的豪族鲁肃。当时周瑜带兵拜访鲁肃借粮,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古代容积单位,一斛约合今20升),便当即指了一囷相送。周瑜因此认为鲁肃非同常人,于是与鲁肃结交,两人发展出了深厚的友谊。后来袁术想任命鲁肃为东城长,鲁肃也认为袁术不能成事,于是放弃了官职,携带家属及“轻侠少年”一百多人,来到居巢,与周瑜结伴东渡。[4]

    征战江东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回到江东,孙策非常高兴,亲自出城欢迎,授予周瑜建威中郎将的官职,还拨给两千名步兵、五十名骑兵。当时周瑜年方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孙策一开始命周瑜镇守牛渚(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镇),不久又改派为春谷(今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长。牛渚、春谷与周瑜家乡庐江一水之隔,孙策的这两次任命是考虑到周瑜家族在当地有影响力,周瑜本人也有威信,想要以此来帮助自己招兵买马、扩大力量。

    建安四年(199年),袁术病死,军队大多归顺了占据皖城(今安徽潜山)的庐江太守刘勋。孙策忧心刘勋成为第二个袁术,决定起兵攻打,于是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今湖北新州西)太守。十二月,孙策军攻破皖城,俘获刘勋家人及其部下的男女亲族,其中桥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小乔(古时桥、乔二姓通用)都是“国色”美人,于是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1]

    攻下皖城后,周瑜跟随孙策接着进攻寻阳等地,打败回师救皖的刘勋以及赶来救援的黄祖,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江西吉安)等地,实力大增。战争结束后,孙策命周瑜镇守巴丘,防范占据荆州(今湖南、湖北)的刘表东侵。

    辅佐孙权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十八岁的弟弟孙权成为继承人。当时孙氏政权尚未巩固,阵营中人心不定,周瑜带兵赶来吴郡奔丧,担任中护军,和长史张昭一起把很多行程事务分管起来,全力辅助孙权。当时孙权只有将军的封号,众人对他的礼节大都很简单,只有周瑜采用君臣的礼节,以示对孙权的支持。[5]

    当时鲁肃因为来江东以后没有得到重用,也想要投奔别处。周瑜引用东汉马援的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来告诫鲁肃,认为孙权会是很有作为的领袖人物。在周瑜的劝告下,鲁肃打消了离开江东的念头。不久之后,周瑜把鲁肃推荐给孙权,交谈之后,孙权对鲁肃的见识十分赞赏,由此开始重用。[4]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下书命令孙权送人质入朝。孙权便召集群臣会商,大臣们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周瑜坚决反对向曹操屈服,他认为,江东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兵精粮多,具备割据条件,完全不应该向曹操低头,送去人质反而会陷入被动,受到曹操的钳制,不如静观其变,以待天命。周瑜的意见得到了孙权母子的一致赞同,孙权的母亲还叮嘱孙权说,周瑜只比孙策小一个月,自己像看待儿子一样看待周瑜,也希望孙权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孙权对周瑜一直非常信任,寒暑赏赐周瑜的衣服都有百领之多,为众将所不及。周瑜的表现也非常忠诚,曹操曾经派蒋干前去游说周瑜,想让周瑜背孙投曹,但周瑜坚决进行了回绝。回去之后,蒋干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1]

    周瑜一直为孙权出谋划策,主持军事行动。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亲自征讨麻、保二屯的山越部落,取胜后将俘虏的部落首领一律枭首示众,同时还把一万多人强徙到江东政权的腹心地区。江夏太守黄祖派部将邓龙率数千人进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周瑜率兵出击,俘虏了邓龙。建安十三年(208年),黄祖的部将甘宁归降,周瑜向孙权举荐了甘宁。在甘宁的建议下,孙权进军夏口,周瑜亦被任命为前部大都督,经过激烈水战,孙权军终于攻陷夏口,杀死了黄祖。[1]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军南下,兵锋直指江东。九月,孙权亲临荆州前线,刘备谋臣诸葛亮也赶到柴桑拜见孙权,劝说孙刘联合抗曹。面对曹操的威胁,江东人心恐慌,张昭等人认为应该投降,周瑜反对投降,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而且有一系列的致命弱点,比如马超、韩遂是一大后患;北方军队不擅水战;易因水土不服而生疾病等。而且曹操号称拥兵八十万,实际兵力不过十五六万人,再加久战已疲,战斗力不会很强。因此周瑜认为,只要拨给他精兵五万,就足以打败曹操。这一系列分析振奋了孙权的精神,他砍去桌案一角,警告说谁再敢说投降的话,下场就和桌子一样。于是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率兵与刘备合力抗曹[1][6]

    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相遇,曹军果然已经流行疫疾,战斗力受到影响。两军初次交锋,曹军失利,退到江北的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曹操针对北方军士不习水战的特点,采用铁索连接战船的方式,使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针对这一特点,周瑜采纳了部将黄盖的诈降计,决定采用火攻,命其将数十艘战船装满柴草,灌上膏油,再用帷幕和旗帜伪装好,谎称投降,向北岸的曹营进发。当船队来到曹营附近时,黄盖命各船同时点火,当时东南风正急,火势猛烈,火船点燃了曹军战舰,火势很快蔓延到岸上的营垒,整个曹军营地陷入火海之中,曹军将士乱作一团,被烧死、淹死者不计其数。曹操猝不及防,只能率残部逃走,留下曹仁镇守江陵,自己撤回了北方。[6]

    赤壁之战的胜利,挫败了曹操的南下图谋,加强了孙氏政权在江东地区的割据地位,也使刘备避免了覆亡的危险。经此一战,周瑜的英名传扬天下。

    南郡之战

    赤壁之战后,周瑜又进军南郡(郡治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围攻江陵城。由于守将曹仁防守严备,城内粮草充足,周瑜派甘宁进攻夷陵(今湖北宜都),以使曹仁分兵。甘宁占领夷陵后,曹仁果然分兵数千人来救,甘宁告急,周瑜便留下凌统守卫后方,亲自率军相救。行至半路,周瑜发现一处险要的必经之路,便派兵砍伐树木,将道路堵塞。赶到夷陵后,周瑜与曹仁在城下激战,曹军被消灭一半以上,曹仁连夜撤往江陵,半路上发现道路已被树木堵塞,只好丢掉马匹,步行逃跑。这一仗,周瑜截获曹军战马三百余匹。[1]此后,两军一直在江陵相持,攻战不断,各有胜负。每次战斗,周瑜都要身先士卒,深入前线。在一次混战中,周瑜被射中右胁,受了重伤。曹仁听说后,以为有机可乘,率军前来进攻,周瑜忍着伤痛,起身巡视各营,鼓励将士,曹仁只好退兵。[1]

    建安十四年(209)十二月,经过一年多的交战,曹仁部队损失很大,只好弃城而走。把曹军赶出荆州后,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兵于江陵,并把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作为周瑜的奉邑[1]

    病逝巴丘

    曹操的势力北退后,刘备乘势占据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自号左将军、领荆州牧。为巩固同江东的联盟,刘备迎娶孙权的妹妹,并提出借南郡的要求。周瑜不同意鲁肃借南郡给刘备的意见,还主张把刘备软禁起来,孙权认为江东仍然需要孙刘联盟以对抗曹操,就没有听从周瑜的建议。[1]

    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周瑜去京口(今江苏镇江)面见孙权,提出兼并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进而统一北方,夺取天下的战略。周瑜认为,如果夺取益州以后,进而消灭张鲁,再与马超结盟,可以形成反曹的包围圈。夺取益州之后,自己再回来镇守襄阳(今湖北襄樊)对抗曹操,如果计划能得以实现,就有机会统一北方。孙权认可了这一战略,周瑜便启程返回江陵,准备筹备进攻益州。走到巴丘的时候,染上重病,突然去世,时年三十六岁。临终之前,周瑜不忘上书孙权,推荐鲁肃接替自己,并告诫孙权“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不仅要警惕北方的曹操,还要提防占据荆州的刘备。[1]

    得知周瑜突然去世的消息,孙权大为悲痛,亲自穿上素服主持丧礼。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亲自到吴郡迎接,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承担。后来,孙权还经常在别人面前追忆周瑜,称“孤念公瑾,岂有已乎?”[1]

    家族成员

    祖辈

    周荣:字平孙,周瑜高祖父,曾于汉章帝、汉和帝时担任尚书令。

    周兴:周瑜堂曾祖父,汉安帝时担任尚书郎。

    周景:字仲飨,周瑜堂祖父,周兴之子,官至太尉,汉灵帝时追封安阳乡侯。

    [1][3]

    父辈

    周异:周瑜之父,官至洛阳令。

    周尚:周瑜叔父,官至丹杨太守。

    周崇:周瑜叔父,周兴之孙,周景长子,嗣安阳乡侯。

    周忠:周瑜叔父,周景之子,官至太尉、录尚书事。

    [1][3]

    妻妾

    小乔:桥公次女,大乔之妹。[1]

    子女

    周循:周瑜长子,官至骑都尉,娶尚公主。

    周胤:周瑜次子,娶孙氏宗室女,官至兴业都尉,封都乡侯,因罪免职。

    周氏:周瑜之女,嫁太子孙登。

    [1][3]

    轶事典故

    成语/俗语

    具体事件

    现在含义

    顾曲周郎

    周瑜精通音乐,就算饮酒之后,听到弹奏音乐出了错误也能分辨,马上回顾

    泛指精通或爱好戏曲音乐的人[7]

    总角之好

    孙策称:“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总角,指古代儿童发型,将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小时候很好的朋友[1]

    饮醇自醉

    程普称:“与周公谨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比喻跟宽宏大度的人交往,使人心悦诚服[1]

    指囷相赠

    周瑜向鲁肃借粮,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便当即指了一囷相送

    形容慷慨资助朋友[4]

    雅量高致

    蒋干游说周瑜失败,回去后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形容气度宽宏,情致高雅[1]

    池中之物

    周瑜形容刘备:“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也。”

    比喻没有远大抱负的人[1]

    既生瑜,何生亮

    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多用于体育竞技,当实力相近的选手竞技时,作为观众对失败者的惋惜之情[8]

    一时瑜亮

    王士稹《古诗笺》中称:“北周寥寥,廪得子渊,子山,二人之才,一时瑜亮”

    形容两个极富才华之人不相上下[9]

    周瑜打黄盖

    小说《三国演义》中,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

    引申出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8]

    羽扇纶巾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形容周瑜身着便装指挥赤壁之战:“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形容态度从容[10]

    赔了夫人又折兵

    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弄巧成拙,遭到双重损失[8]

    历史评价

    在周瑜生前及去世之后,同时代的汉末三国人物在军事、政治、艺术才能、人格魅力等各方面都对其进行过高度评价。如孙策认为“周公瑾英隽异才”;孙权认为“公瑾有王佐之资”,如果没有周瑜,自己难以成为帝王;刘备认为“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程普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蒋干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诸葛瑾、步骘称周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1]

    三国时代结束后至今,对周瑜的正面评价仍然蔚为大观。如袁宏在《三国名臣颂》中称:“公瑾卓尔,逸志不群,总角料主,则素契于伯符;晚节曜奇,则三分于赤壁。[11]”陆机在《辨亡论》中称:“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12]王勃在《三国论》中称:“周瑜方严兵取蜀,会物故于巴邱。若其人尚存,恐玉垒铜梁,非刘氏有也。”[13]欧阳澈在《上皇帝万言书》中称:“临机果断,折冲千里,有如周瑜之勇。”[14];方北辰评周瑜:“其辉煌战功、重大影响合而观之,可以推选他为孙吴名将的第一名。再结合其完美的人品,以及对国家所起的脊梁作用,可以评为三国完美型名将的总冠军。”[15]

    后世对周瑜的正面评价中,还有一大部分来自文人诗词,尤其唐宋时期,众多著名文学家的都在作品中歌颂周瑜文韬武略的英雄形象。如李白《赤壁歌送别》:“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16]

    对周瑜的负面评价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生成过程。东晋由于偏安江左,为了维护统治地位,开始宣扬正统论,奉同样偏安一隅的蜀汉为正,贬低曹魏和东吴,史学家习凿齿就在《侧周鲁通诸葛论》中开始称周瑜为“小人”。唐宋之间,正统之争的影响也反映在了文学中,如唐代杜牧诗中称“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认为周瑜赤壁取胜有东风的侥幸因素。宋代朱熹理学大兴之后,蜀汉的正统地位进一步加强,周瑜的评价也进一步受到打压。宋元之际出现的话本《三分事略》中,周瑜的形象已不再“雅量高致”,而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出现,更加强了这种形象,进一步影响到了通俗文学、戏曲、民间传说中对周瑜的负面评价。[16][17]

    留世追思

    相关诗词

    诗词名称

    朝代

    作者

    内容(部分摘录)

    和赵王看伎诗

    南北朝

    庾信

    悬知曲不误。无事畏周郎[18]

    赤壁

    杜牧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9]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19]

    同崔傅答贤弟

    王维

    周郎陆弟为俦侣,对舞前溪歌白纻[19]

    三月二十八日赠周判官

    白居易

    一春惆怅残三日,醉问周郎忆得无[19]

    送崔使君赴寿州

    刘长卿

    仲华遇主年犹少,公瑾论功位已酬[19]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

    刘长卿

    三十拥旄谁不羡,周郎少小立奇功[19]

    读三国志

    李九龄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19]

    算山

    陆龟蒙

    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19]

    春怀引

    李贺

    阿侯系锦觅周郎,凭仗东风好相送[19]

    襄口阻风

    殷尧藩

    曹瞒曾堕周郎计,王导难遮庾亮尘[19]

    听筝

    李端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19]

    三国门·鲁肃

    周昙

    公瑾窘饥求子敬,一言才起数船归[19]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10]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苏轼

    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20]

    送鲁有开中大知洺州次子瞻韵

    苏辙

    意气感周郎,振策起江村[20]

    满庭芳·雪中戏呈友人

    黄庭坚

    且共周郎按曲,音微误、首已先回[10]

    送欧伯起

    范仲淹

    自惭萧洒如猿鹤,却向周郎怨别离[20]

    惜分飞·春思

    辛弃疾

    最是周郎顾,尊前几度歌声误[10]

    菩萨蛮·画楼影蘸清溪水

    辛弃疾

    曲中特地误。要试周郎顾。醉里客魂消。春风大小乔[10]

    六么令

    周邦彦

    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10]

    曹公

    陆游

    赤壁归来应叹息,人间更有一周瑜[20]

    再用前韵不以次

    陆游

    言议思公瑾,英雄陋本初[20]

    寄紫微高侍郎三首

    岳珂

    坡老鹘巢尚堪俯,周郎羽扇想重挥[20]

    赤壁

    岳珂

    周郎二十四年少,盖世功名随一燎[20]

    寄题周元吉湖北漕司志功堂

    杨万里

    又挥白羽岸纶巾,却去武昌寻赤壁[18]

    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三首

    杨万里

    又见周郎携小乔,武昌赤壁醉娇饶[20]

    汉宫春次方时父元夕见寄

    赵以夫

    应自笑,周郎少日,风流羽扇纶巾[10]

    过赤壁

    袁说友

    几年青史说周郎,赤壁乌林在武昌[18]

    次韵景纯道中寄大成

    陈与义

    久钦乐广怀披雾,一见周瑜胜钦醇[18]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10]

    酹月亭

    吴儆

    周郎人道古英雄,汉室颠危合奋忠

    万里中原犹未复,一视赤壁偶成功。 [20]

    咏史下·吕蒙

    陈普

    吕蒙公瑾俱无禄,汉室犹关造化心[20]

    鹧鸪天·戏题周登乐府

    刘克庄

    可怜才子如公瑾,未有佳人敌小乔[20]

    咏史下·周瑜

    陈普

    刘葛关张无寸土,肯容公瑾擅江东[20]

    挽李制干子诚

    林光朝

    赤壁当年遇黄盖,周郎何惜借吹嘘。 [20]

    题武侯庙

    李复

    强因徐庶南阳起,能枉周瑜赤壁来[20]

    赤壁歌

    郑起

    周瑜于此走曹操,声名万古随风长[20]

    戏酬正夫

    郑獬

    曹公东壁不羞走,周郎未得相凌欺[20]

    声声慢·藏莺院静

    仇远

    只怕吴霜侵鬓,叹春深铜雀,空老周郎[10]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

    张孝祥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10]

    次韵答天启

    张耒

    周瑜陆逊久寂寞,千年北客嘲吴语[20]

    声声慢·九日松涧席

    周密

    慵顾曲,叹周郎老去,鬓改花羞[10]

    挽朱监庙明二首

    廖行之

    今谁肯借周瑜宅,待我深知管仲贫。][20]

    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桂体

    虞集

    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21]

    古金城谣

    周霆震

    当年赤壁走曹瞒,天为孙吴产公瑾[22]

    登周瑜城怀古

    胡守恒

    登城见古寺,慷慨吊周公[23]

    周瑜城怀古

    倪域

    土墙倾坏雉楼平,云是周郎此筑城[23]

    念奴娇·周瑜宅

    郑燮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24]

    圆圆曲

    吴伟业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25]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游京口竹林寺

    陈维崧

    绝似小乔初嫁与,顾曲周郎佳婿[26]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

    曾国藩

    谁知春晚周郎老,更与东皇乞好风[27]

    本事诗

    现代

    陈独秀

    周郎未遇春衫薄,沽酒无颜过二桥[28]

    后世纪念

    周瑜墓

    两汉时期,有“一墓多葬”习俗,在后世流传中,周瑜故里、为官地、驻军地、卒地,乃至后裔徙居之地均建有周瑜墓,以致全国周瑜墓有四省九处之多,分于布湖南岳阳,江西新淦、南昌,江苏苏州,以及安徽省内芜湖、宿松、舒城、巢湖、庐江等地。20世纪70年代,因各地间出现周瑜墓真伪之争,国家文物保护局于1978年授权安徽省文物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先后多次奔赴各地进行实地探测、考察,考察活动历时10年,最后专家组确认:周瑜首丘之地在庐江。198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庐江周瑜墓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

    周郎赤壁

    周郎赤壁”又名“武赤壁”,位于湖北省蒲圻县(1998年更名为赤壁市),为三国时期赤壁大战遗址,为纪念周瑜在此次战争中的功勋,故被称为周郎赤壁,现为三国赤壁古战场5A景区,有周瑜雕像、赤壁碑廊、千年银杏、望江亭、赤壁摩崖石刻等名胜景点。此外还有“文赤壁”,又称“东坡赤壁”,位于湖北黄州,因苏轼在此创作了歌颂周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而得名。[30][31]

    周瑜城

    周瑜城遗址位于安徽省舒城县西南10公里处的干汊河镇瑜城村,据传周瑜24岁以前在此修建兵营。周瑜城遗址为土城,正方形,边长各296米,高10米,四周是土筑城墙。高城之上是平整的台地,东西南北各有一个相对称的宽六七米的城门。原建有兵营、养马场、周瑜井、拜母堂、净梵寺、古塔等。遗址西北方向有呈鼎足之势的三个土墩,名曰“练三墩”,传为当年周郎练兵牧马处。[32]

    周瑜点将台

    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紫阳路,台基长30米,宽16米,花岗石砌,台上建筑为砖木结构,楼顶为木楔穿架,雀莲均饰云纹及花鸟纹,楼面面积200多平方米,分正厅和左右厢房。据《三国志·周瑜传》:建安十一年,周瑜督讨麻、保二屯,还兵守备宫亭(指鄱阳湖)。又败江夏太守黄祖,并生擒其部将邓龙于柴桑(今星子县),遗址正与此一记载有关。[23]

    周瑜桥

    在今安徽省舒城县带肚堰,位于南门口到码头交叉处,横跨城南护城河。附近有牧马旧市,传为周瑜练兵放牧处,昔日“龙舒八景”之一。[23]

    艺术形象

    小说形象

    有关周瑜的文学作品中,以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最为广泛。小说为了塑造刘备阵营的正面形象,凸显诸葛亮的智慧,将周瑜描写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反面人物,对许多史实进行了再加工,如赤壁之战主要是周瑜等东吴将领的功劳,诸葛亮并未直接参与,小说中却将“孔明借东风”的情节作为火攻成功的关键;“草船借箭”正史上是孙权的事迹,早期的《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人也是周瑜,小说中处理成因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引发;正史中刘备眼中的周瑜是“器量广大”,小说中的周瑜却是器量狭小,时刻不忘对刘备集团阴谋算计,最后甚至被诸葛亮“三气”而死,致使后世流传下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典故,实际从赤壁之战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主要在零陵一带做后勤,和周瑜并没有什么交集;至于周瑜死后,前来吊唁的也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正史中并没有“卧龙吊孝”一事。小说诸如此类的诸多情节,是为了情节和主题需要的艺术加工,与史实不符。[33][34]

    影视形象

    时间(年)

    作品名称

    饰演者

    1935

    周瑜归天

    王虎辰[35]

    1956

    孔明三气周瑜

    新马师曾[36]

    1976

    三国春秋

    张清[37]

    1983

    神通术与小霸王

    艾飞[38]

    1985

    诸葛亮

    江庚辰[39]

    1985

    诸葛亮

    罗乐林[40]

    1989

    三国志:关公(下)

    陈道明[41]

    1990

    孔明三气周瑜

    杨怀民[42]

    1994

    三国演义

    洪宇宙[43]

    1995

    三国英雄传之关公

    秦风[44]

    1996

    诸葛孔明

    刘家辉[45]

    1999

    一代枭雄曹操

    刘家辉[46]

    2008

    赤壁(上)

    梁朝伟[47]

    2009

    赤壁(下)

    梁朝伟[48]

    2009

    终极三国

    黄少谷[49]

    2010

    三国

    黄维德[50]

    2010

    越光宝盒

    黄渤[51]

    2012

    回到三国

    陈展鹏[52]

    2015

    半为苍生半美人

    李宗翰[53]

    2015

    武神赵子龙

    黎源[54]

    2020

    江东战神少年周瑜

    李先时[55]

    2020

    三国志新解(日本)

    贺来贤人[56]

    2020

    三国志新解·异闻(日本)

    贺来贤人[57]

    参考资料

    [1](西晋)陈寿. 三国志·卷五十四·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周瑜[M]. 中华书局, 2011.10.

    [2]周远成. 三国周瑜论[[J]. 船山学刊, 2003

    [3]晋文. .周瑜的家族与家庭[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4

    [4](西晋)陈寿. 三国志·卷五十四·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鲁肃[M]. 中华书局, 2011.10.

    [5](西晋)陈寿.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权[M]. 中华书局, 2011.10.

    [6]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M]. 线装书局, 2017.7.

    [7]商务印书馆编. 新华成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15.4.

    [8](明)罗贯中. 三国演义[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2.

    [9](清)王士稹. 古诗笺[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2.

    [10]唐圭璋编. 全宋词[M]. 中华书局, 2005.1.

    [11](唐)房玄龄等编. 晋书·文苑列传[M]. 中华书局, 1996.4.

    [12](唐)房玄龄等编. 晋书·陆机列传[M]. 中华书局, 1996.4.

    [13](清)董诰主编. 全唐文[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2.

    [14](北宋)欧阳澈.欧阳修撰集.中华典藏. [2022-10-31].

    [15]方北辰. 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10.

    [16]梁现利. 周瑜形象接受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7]吴世林. .正史中完美的周瑜为何遭后世狂贬[J]. 群文天地, 2011

    [18](南北朝)庾信. 庾信诗全集[M]. 崇文书局, 2017.1.

    [19](清)曹寅,彭定求等编. 全唐诗[M]. 中华书局, 2008.2.

    [20]北大古文献研究所编. 全宋诗[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12.

    [21](元)虞集. 虞集全集[M].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7.4.

    [22](元)周霆震,张昱.石初集. 张光弼诗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7.

    [23]周远成. 历史 文化 民俗——三国周瑜小乔遗迹述要[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

    [24]清)郑燮. 郑板桥全集. 凤凰出版社, 2012.8.

    [25](清)吴伟业. 吴伟业诗选[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3.

    [26]清)陈维崧. 陈维崧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12.

    [27]清)曾国藩.. 曾国藩诗文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10.

    [28]]陈独秀.. 陈独秀文集[M]. 人民出版社, 2013.9.

    [29]汪德生. 周瑜墓考证[J]. 巢湖学院学报, 2015

    [30]存希. 天下江山自此三——周郎的古赤壁[J]. .艺术品鉴, 2020

    [31]三国赤壁.三国赤壁古战场官网. [2022-10-31].

    [32]《六安新周报》记者深入干汊河镇周瑜城遗址采访.舒城县人民政府. [2022-10-31].

    [33]饶斌. 论《三国演义》对周瑜的改编与重塑[J]. 读与写, 2018

    [34]易中天. 品三国[M].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8.1.

    [35]《周瑜归天》.豆瓣网. [2022-10-31].

    [36]《孔明三气周瑜》.豆瓣网. [2022-10-31].

    [37]《三国春秋》.豆瓣网. [2022-10-31].

    [38]《神通术与小霸王》.豆瓣网. [2022-10-31].

    [39]《诸葛亮》.豆瓣网. [2022-10-31].

    [40]《诸葛亮》.豆瓣网. [2022-10-31].

    [41]《三国志:关公(下)》.豆瓣网. [2022-10-31].

    [42]《孔明三气周瑜》.豆瓣网. [2022-10-31].

    [43]《三国演义》.豆瓣网. [2022-10-31].

    [44]《三国英雄传之关公》.豆瓣网. [2022-10-31].

    [45]《诸葛孔明》.豆瓣网. [2022-10-31].

    [46]《一代枭雄曹操》.豆瓣网. [2022-10-31].

    [47]《赤壁(上)》.豆瓣网. [2022-10-31].

    [48]《赤壁(下)》.豆瓣网. [2022-10-31].

    [49]《终极三国》.豆瓣网. [2022-10-31].

    [50]《三国》.豆瓣网. [2022-10-31].

    [51]《越光宝盒》.豆瓣网. [2022-10-31].

    [52]《回到三国》.豆瓣网. [2022-10-31].

    [53]《半为苍生半美人》.豆瓣网. [2022-10-31].

    [54]《武神赵子龙》.豆瓣网. [2022-10-31].

    [55]《江东战神少年周瑜》.豆瓣网. [2022-10-31].

    [56]《三国志新解》.豆瓣网. [2022-10-31].

    [57]《三国志新解·异闻》.豆瓣网. [2022-10-31].

    条目合集

    三国时期东吴西线战区指挥官

    周瑜

    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

    鲁肃

    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将领

    吕蒙

    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查看全部 4 个条目

    三国时期东吴武将

    甘宁

    东汉末年孙吴将领

    徐盛

    三国时期东吴武将

    吕蒙

    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查看全部 20 个条目

    东汉末年名将

    典韦

    东汉末年曹操部下武猛校尉

    夏侯渊

    东汉末年名将

    吕布

    东汉末年武将与军阀

    查看全部 9 个条目

    三国时期军事家

    曹操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诸葛亮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名臣

    司马懿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军事家、政治家

    查看全部 6 个条目

    赤壁之战相关人物

    曹操

    徐晃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

    曹仁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查看全部 8 个条目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11月21日

  • 上一篇百科:费观
  • 下一篇百科:孙贲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