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人物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

(俄罗斯帝国女皇)
伊丽莎白女皇,匿名画家绘制[1]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Elizabeth Petrovna,1709年12月29日-1761年12月25日),继位后为伊丽莎白一世[1],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十位沙皇,[7]是俄国的第三位女皇。[1]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资料
  • 中文名: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
  • 外文名:Elizabeth Petrovna
  • 出生地:莫斯科附近的科洛缅斯科耶镇[2]出生日期
  • 终年:52岁
  • 主要成就:组成枢密院、废除死刑确立贵族特权,[3]建立莫斯科大学、[1]修建叶卡捷琳娜宫[3]等
  • 在位时长:20年[4]前任
  • 继任:彼得三世[6]登基时间
  • 退位时间:1761年12月25日[4]
  •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是彼得大帝与叶卡捷琳娜一世婚前所生,但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未获得皇位继承权,他的侄子、姐姐等相继即位。1741年,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发动宫廷政变,即位为沙皇,称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期间,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继承了彼得一世的传统,废除了内阁,组成枢密院,废除死刑确立贵族政权制度。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在位期间,大力支持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建设工程。在欧洲战场,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发动了对瑞典和普鲁士的战争,还参与了欧洲七年战争。1761年12月25日,伊丽莎白一世病逝,享年52岁。[1][4]

    美国作家格雷格·金评价道:“俄国第三位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不仅统治着一个帝国,而且为荒蛮的旧俄国换上了优雅辉煌的欧洲风格外衣。”[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于1709年12月29日出生于俄罗斯帝国莫斯科附近的科洛缅斯科耶镇,[2]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出生时,她的父母沙皇彼得大帝和立陶宛农户出身的叶卡捷琳娜一世还正式未举行婚礼。她的父母共孕育了十二个孩子,但只有两个幸存下来,即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和比她年长一岁的姐姐安娜 • 彼得罗芙娜 。1712年,她的父母才正式举行了婚礼。因此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是婚前所生。[8]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一位法国家庭女教师称她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俄语。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爱好是骑马、打猎和跳舞。彼得大帝本想将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嫁给未来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但遭到波旁王朝的拒绝。后来,彼得大帝促成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与德意志的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的王子订婚。[1]

    1725年,彼得大帝因尿毒症逝世,权臣缅希科夫(Alexander Danilovich Menshikov)将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母亲推上了皇位,是为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因为丧事,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婚礼延期到1727年春,但在此期间,先是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母亲叶卡捷琳娜去世,两周后,王子又在婚期前英年早逝。[1]叶卡捷琳娜一世临终前本想立自己的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为罗曼诺夫王朝的继承人,但缅希科夫暗中作梗,拥戴彼得大帝前妻洛普金娜的嫡孙一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Pyotr Alekseyevich),即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侄子为帝。后年仅11岁的彼得二世继位。彼得二世去世后,彼得大帝的侄女安娜·伊凡诺芙娜继位,即女沙皇安娜一世。[9]安娜一世女皇登基后,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处境日益艰难,安娜一世女皇拒绝为她筹办婚礼,还要求她安静低调。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找了一个年轻的军官阿列克谢·舒宾做情人,安娜一世女皇知道后,割下阿列克谢·舒宾的舌头,并将阿列克谢·舒宾发配到西伯利亚。[1]

    发动政变

    1740年10月17日,安娜一世因痛风病去世,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侄孙伊凡(Ivan VI Antonovich of Russia),史称“伊凡六世”。伊凡六世此时还在襁褓中。[5]伊凡六世的母亲安娜·利奥波多芙娜(Anna Leopoldovna)成为摄政王。安娜·利奥波多芙娜忌惮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身份,1741年2月,下令对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实施监控。夏季,摄政王与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关系恶化,对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实施的管束愈加严厉。7月,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薪俸被进一步削减。与此同时,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一直小心维护与禁卫军长官拉兹莫夫斯基(Razumovsky)的关系,并逐渐引导禁卫军与伊凡六世的母亲摄政王安娜·利奥波多芙娜作对。[1]入秋后有消息称安娜·利奥波多芙娜打算将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送入女修道院。11月24日清晨,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御医莱斯托克进言称,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必须做出抉择,成为女皇或者被摄政王安娜·利奥波尔多芙娜贬黜到修道院。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听后决定采取行动。[10]

    1741年11月25日夜晚,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在禁卫军的拥戴下,发动了一场兵不刃血、十分突然的政变。[1]当夜,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穿着军装,以彼得大帝的女儿的身份策动禁卫军推翻伊凡六世。禁卫军冲进冬宫逮捕了伊凡六世和他的父母,拥立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为女皇。[1]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在24小时内组建了宫廷。[11]登基后,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对那些支持她称帝的人进行了封赏。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提拔了随她前去冬宫的每一位官兵,赏赐了莱斯托克医生一幅女皇画像和一笔丰厚的年金,并任命莱斯托克医生为枢密院大臣、首席御医,任命拉祖莫夫斯基为伯爵、皇宫总管及狩猎团团长。同时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还任命了其他数位枢密院大臣,并加封了一批伯爵,赏赐给很多人镶嵌在珠宝相框里的女皇画像和鼻烟壶。[12]

    对内政策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统治期间全力恢复父亲彼得大帝的诸项改革措施,奉行“开明专制”的政治理念。在中央,由自己的股脑之臣组成枢密院,总领国务;在地方,则尊重各地贵族自治的特权,甚至不惜以废除死刑的法律形式确立贵族特权。[3]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还命设计师拉斯特雷利(Francesco Bartolomeo Rastrelli)着手翻修了彼得大帝的夏宫,并聘请拉斯特雷利整修母亲生前居住的沙皇村,最终将其建成“叶卡捷琳娜宫”。[3]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对父亲建立的政府部门进行了加强,剥夺了德裔政敌的权力。她继续推进经济改革,创办了帝国美术学院和帝国瓷器厂,并鼓励俄国科学家和文学天才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建立帝国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莫斯科大学。与此同时,背负苛捐杂税的农奴生活越发凄惨,因为在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统治下地主可以随意惩罚或买卖他们。[1]

    对欧战争

    在国内局势逐渐平稳后,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投入欧洲大陆的列强纷争中。此时,东欧霸主波兰、瑞典国力逐渐衰弱,而普鲁士公国在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f Prussia)祖孙三代的治理下,国力强盛。于是伊丽莎白·被得罗芙娜于1741年进攻瑞典控制下的芬兰地区,迫使斯德哥尔摩方面割让卡累利阿地区。1740年10月20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Charles VIHoly Roman Emperor)病逝。特蕾西亚公主(Maria Theresa)和巴伐利亚选帝侯卡尔·阿尔布雷希特(KarlAlbrecht)发生政权争斗。时任普鲁士国王的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挥师进入哈布斯堡王朝控制下的西里西亚,一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在这场长达八年的继承战争中,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以仲裁者的身份往来于柏林和维也纳,获取了不少利益,为俄国的大举西进布局。[13]

    在腓特烈二世与已经成为奥地利女王的特蕾西亚握手言和后,俄国加入了奥地利、法国的同盟,全力围堵普鲁士,以对抗普鲁士和英国的联盟。因俄国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奥地利特蕾西亚以及法国国王路易十五(Louis XVof France)的情妇蓬帕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同为女性,这次同盟也被称为“三条衬裙的同盟”。1756年7月,被奥地利、法国、俄国三面合围的腓特烈二世先发制人,进攻俄国与奥地利的同盟国萨克森的领地,正式打响了欧洲战场七年战争的第一枪。奥地利军队在与普鲁士军队战斗中屡战屡败的情况下,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俄国大军从东线逼近了柏林。于是,曹恩道夫会战打响。最终普鲁士在战术上取得了曹恩道夫会战的胜利,但俄国大军也造成普鲁士军队11万人的伤亡。俄国军队虽然被赶出了东普鲁士,但腓特烈二世需要在东线留守一支庞大的驻军抵御莫斯科的反扑和盘踞在波罗的海沿岸的瑞典人。奥地利人乘机再度挥师进入西里西亚。1760年夏,普鲁士驻守西里西亚的1.2万名士兵被击溃,随后,奥地利和俄国联军攻占柏林。但奥地利人再度挥师进入西里西亚。1761年,英王乔治二世(George IIof Great Britain)去世,他的孙子乔治三世(GeorgeII17381820)退出欧洲大陆的争霸战,此时欧洲战场法国与西班牙签订协议,对付共同的敌人普鲁士。[13]

    逝世

    晚年,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经常沉溺于宫廷娱乐中,极大地损害了身体健康,最后,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不得不因头疼、眩晕卧床休养。1761年12月24日,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身患中风。第二天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去世,享年52岁。[1]彼得三世(Peter Ilof Russia)继位。彼得三世是腓特烈的崇拜者。腓特烈接到消息后,下令释放所有俄国俘虏。2月23日,彼得三世宣布结束与普鲁士的战争。[6]

    为政举措

    内政

    政治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在位期间,延续了彼得一世的政策,在中央,由自己的股脑之臣组成枢密院,总领国务;在地方,则尊重各地贵族自治的特权。[3]她改变了俄国外国人把持政府的局面,将贵族中有才能有毅力的代表提拔到管理国家的岗位上。[2]对于政府的软弱无能,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于1760年8月16日下达谕旨严厉谴责参政院杂乱无章,对内部敌人惩办不力,谕旨称法院和行政当局本应该负责与内部敌人作斗争。[14]此外,在宗教问题上,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与以往的沙皇有所不同,她对东正教的忌妒日益膨胀,当时东正教会的情况十分复杂,校勘教会用书的分裂活动愈演愈烈,所有新风俗和改革都被视为是对东正教的叛变。守旧派内部的小宗派非常狂热,例如,他们当中甚至有人号召人们都以焚身的形式以示反抗。伊丽莎白·彼得罗芙的国家政权部门把守旧派视为暴乱分子,采取了严惩的措施,关闭了守旧派的小教堂,一些官员还带头毁坏精美的圣像。[15]

    经济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执政期间,一方面任用参政员彼·伊·舒瓦洛夫伯爵为国内政策领导者,以增加国库收入。彼·伊·舒瓦洛夫是财政家、法典编纂者、土地规划者、军事组织者、包税者、工程师和火炮专家,还是七年战争中特制“秘密”榴弹炮的发明者。他提出根据需要提高酒和食盐的价格,还在1753建议裁撤内陆海关,取消其全部关税及其他杂税,并增加进出口税。[16]同年5月7日,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下达谕旨于1754年开办了国家贵族银行。[17]另一方面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将国有资产归为已有。每当国家需要资金和政府请求拨款的时候,总是被搪塞没有资金。久而久之,贸易部门全部变成了铺张浪费和严重亏损的私有垄断组织。而国营工厂也被参政院转交给了达官显贵。于是许多新出现的工厂主拿着生产贷款挥霍浪费。而在工厂做工的农民的工资却低得可怜,有时甚至拿不到工资。[18]

    生态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的生态学家,她曾在1744年提出,为了保护莫斯科郊外的森林资源,对所有私人用木材应有所限制。于是参政院立即开始对木材的主要需求者进行“调查”。接着,在1753年一1754年期间,国家又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命令,使距莫斯科市200俄里[a]之内的酿酒厂玻璃厂和生铁制品厂被迫关闭,一些冶炼厂和金属加工厂也因此而受到了严重的损失。[19]

    农奴制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执政期间,进一步扩大了农奴制本身。1758年5月2日下达圣旨授权地主监督自已农奴的行为举止,1760年12月13日的圣旨规定地主有权将农奴流放到西伯利亚当兵。[20]因政策影响,声势不大的地方性农民暴动到处都有。[21]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执政的最后几年,莫斯科的斯列金卡区经常发生惨痛悲剧,如女地主萨尔台奇哈公然打死了一百多个农奴。[22]

    军事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时期,完善了俄国军队建设的编制体系。当时俄国划分为5个军区,每4年招募一次新兵,使用俄国军官代替外国人。俄国军队还增加了军队人数,并放弃了了安娜一世时期布尔哈尔德·克里斯托夫·冯·米尼赫(Burkhard Christoph von Münnich)提倡的军队组织、训练和战斗方面的普鲁士方法。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时期,俄国用使用更完善的榴炮型火炮,即独角兽炮装备陆军和海军,实行新的条令和守则,并恢复了彼得一世训练教育军队的原则,尤其重视恢复18世纪40年代初趋向衰落的海军。[2]

    文化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非常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在她执政期间,俄罗斯的艺术开始复苏,俄罗斯的剧场上演意大利歌剧。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还设立了专门的艺术学院,欧洲的艺术开始在俄罗斯流行开来。[23]1756年8月30日,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下令在彼得堡兴建一座俄罗斯剧院(由费奥多尔·沃尔科夫的剧团主演)而剧团的团长则由苏马罗科夫担任。[24]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还鼓励俄国科学家和文学天才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建立俄罗斯帝国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莫斯科大学。[1]科学家哈伊尔·罗蒙诺索夫在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支持下,在物理学、化学、自然科学、地质学、天文学、历史学学等领域中都取得了成就。他最早发现了物质不灭定律,但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最早把显微镜用于化学研究中,并最先研制出了气象观测仪和潜望镜;而且编写了冶炼技术方面的教科书。他还坚决捍卫哥白尼关于天体运动的学说,还对大气电学原理进行了科学的解释。[25]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还投资建设了诸多建筑杰作,比如圣彼得堡的新冬宫,以及极其精致的夏宫。但这个时期最伟大的俄罗斯巴洛克式建筑是由意大利建筑师巴托洛梅奥·拉斯特雷利专门为女皇在首都以南的沙皇村建造的宫殿。1752年她要求拉斯特雷利将沙皇村翻修成更加华丽的宫殿。这项工程历时4年才竣工,新的宫殿四周围绕着精致的花坛、静谧的池塘和异域风情的花园,绵延大约325米,宫殿如大剧院般的立面有一排排镀金的圆柱、壁柱及女像柱,与天蓝色的外墙相映成趣。在叶卡捷琳娜宫内部,布满雕刻和镀金的木制品,天花板上有精致的彩绘,地板由十几种稀有木材拼接组成十分复杂的几何图形。[1]

    外交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在欧洲战场上,带领俄国成功结束了与瑞典的军事冲突,却卷入了欧洲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没有制定士兵征战沙场的战略意义,仅根据自己对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仇恨制定其外交政策,俄国士兵在不明白交战意义的情况下浴血奋战。在俄国即将打败腓特烈大帝的普鲁士士兵胜利在望之际,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去世,彼得三世继位后结束了俄国与普鲁士的战争。[1]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执政期间,在安娜一世女皇时期紧张的中俄关系得到缓和。许多俄国商人在恰克图[b]落足,并成立了“对华商帮”,同时清政府也取消了一些压制俄国商人的措施。1753年,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发布有利于中俄双方通商的谕令。例如,要争取中国皇帝派使团来俄,同时,俄国也将派使团前往北京;争取中国朝廷同意俄船在阿穆尔河(即黑龙江)自由航行,以便为东北海岸要塞和城堡的驻防军运送粮食及其他补给物资。1756年,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还派信使前往中国,给信使的指令提到,要求信使用一切办法争取中国人的认同,并敦请清政府允许派6名俄国学生到北京学习,数年之后实施轮换。[26]

     人物评价

    美国作家格雷格·金评价:“俄国第三位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不仅统治着一个帝国,而且为荒蛮的旧俄国换上了优雅辉煌的欧洲风格外衣。”[1]

    俄国历史学家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评价:“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是一位聪明善良的18世纪俄国贵妇人,只是她条理不清,而且刚愎自用。按照俄国的习俗,许多人当她在世时责骂她,同样按照俄国的习俗,所有的人在她去世时都悲伤哭泣。”[27]

    西班牙大使利里亚公爵评价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我从未见过如此出众的美人。迷人的面容,闪烁的双眼,完美的嘴唇,颈部和胸部都透着鲜有的洁白。她身材高挑,性格活泼,总是兴高采烈,充满幻想。你能感觉到她非常聪慧,也非常可亲,但同时你也会意识到她胸怀大志。”[28]

    人物关系

    关系

    人物

    父亲

    彼得大帝[1]

    母亲

    叶卡捷琳娜一世[9]

    姐姐

    安娜 • 彼得罗芙娜 [29]

    姐姐

    安娜一世[1](安娜 • 伊万诺芙娜) [29]

    情人

    阿列克谢·舒宾、阿列克谢·拉兹莫夫斯基[1]

    侄子

    彼得二世[1]

    外甥

    彼得三世[1]

    人物轶事

    极爱服饰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非常喜欢服饰,举行阅兵时,可能一天内需要更换6次服装。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甚至骄傲地吹嘘她从未穿同一条裙子两次。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去世后,她的遗物中大约有15000件礼服。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还颁布大量法令严格规定了侍臣的着装,例如,女士不许穿戴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最喜欢的粉色服饰。有一次,一位女士在一场舞会上穿了粉色礼服,头上还戴了粉色玫瑰,愤怒的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于亲手扇她的嘴巴,还命人拿来一把剪刀,当场剪碎她的礼服并剪掉她的头发,然后若无其事地返回继续跳舞。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上了岁数后,更是追随法国时尚,穿着昂贵的金色礼服,浓妆艳抹,扑满香粉的头发上装饰着堆满如小瀑布般的一层层钻石。一次,由于侍女洗不干净头发里的香粉,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不得不剪短头发,然后下令所有宫廷侍女同她一样必须都剪短发。[1]

    变形舞会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非常喜欢跳舞,每周都要举办多场舞会。舞会时,宫殿大厅中布置着凉亭,周围开满芳香的橘树花,还有一丛丛玫瑰,甚至还有临时喷泉。其中最著名的舞会是变形舞会,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要求参加舞会的人必须身穿异性服装跳舞。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因为绅士穿裙子看起来像纨绔子弟,而穿男士制服和燕尾服的女士也被束缚得十分别扭,只有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乐在其中。叶卡捷琳娜大帝(Екатерина II Великая)称:“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非常适合男装,她的腿型是我见过最好看的,还有一双匀称的双脚。她跳起舞来接近完美,女扮男装后如同英俊的男人一般潇洒。”[1]

    爱情往事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因彼得二世和女皇安娜先后抢占了本应属于她的皇位而感到不满。安娜难以掩饰对伊丽莎白美貌的嫉妒,拒绝为她筹办任何婚礼,还强迫她安静低调。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在安娜女皇的排挤下,找了一位年轻英俊的军官阿列克谢·舒宾做情人,安娜女皇得知此事后逮捕阿列克谢·舒宾,割下他的舌头并发配到西伯利亚。从此伊丽莎白小心谨慎,只能从宫廷仆人中选择情人,直到她遇到英俊的哥萨克农民阿列克谢·拉兹莫夫斯基。因为参加合唱演出,阿列克谢·拉兹莫夫斯基的主人把他从乌克兰带到圣彼得堡。后来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情人来来去去,只有阿列克谢·拉兹莫夫斯基成了伊丽莎白一生的恋人。他从不要求犒赏,但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给了他地位和财富。有传言称他们在1742年曾秘密结婚且有私生子。后来有几位自称是他们子女的人出现,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其中伊丽莎白·塔拉卡诺娃制造了很多麻烦,是伊丽莎白执政晚期最让她头痛的人物。[1]

    相关作品

    时间

    类型

    影视剧

    扮演者

    海报

    2022年

    电视剧

    伊丽莎白[30]

    尤里亚·凯林娜

    注释

    [a]1俄里等于1.06公里。

    [b]清代中俄边境上的重要商埠。

    参考资料

    [1][英]菲莉帕·格里夫顿编著. 俄罗斯帝国的兴衰:1613—1917罗曼诺夫王朝三百年(电子书)[M]. 胡欣、慕翼蔚译. 北京: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1-1: 伊丽莎白一世 女皇和奢华宫廷. 978-7-5146-1989-8.

    [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 中译本 第七卷 人物志[M].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 1981: 869.

    [3]赵恺. 罗曼诺夫王朝衰亡史[M].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7-6: 10-12.

    [4][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 俄国史教程第四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8: 372.

    [5]赵恺. 罗曼诺夫王朝衰亡史[M].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7-6: 9-10.

    [6]赵恺. 罗曼诺夫王朝衰亡史[M].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7-6: 18.

    [7][美]麦奎尔. 叶卡捷琳娜大帝[M]. 肖宏宇. 北京: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0: 124-125.

    [8][美]罗伯特·K·迈锡著. 通往权力之路 叶卡捷琳娜大帝[M]. 徐海幈译. 北京: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8-04: 29-30.

    [9]赵恺. 罗曼诺夫王朝衰亡史[M].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7-6: 3-6.

    [10][美]罗伯特·K·迈锡著. 通往权力之路 叶卡捷琳娜大帝[M]. 徐海幈译. 北京: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8-04: 37-38.

    [11][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 俄国史教程第四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8: 373.

    [12][美]罗伯特·K·迈锡著. 通往权力之路 叶卡捷琳娜大帝[M]. 徐海幈译. 北京: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8-04: 39.

    [13]赵恺. 罗曼诺夫王朝衰亡史[M].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7-6: 13-18.

    [14][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 俄国史教程第四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 342.

    [15][俄]T.C.格奥尔吉耶娃著. 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11: 210.

    [16][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 俄国史教程第四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 339-341.

    [17][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 俄国史教程第四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 350.

    [18][俄]T.C.格奥尔吉耶娃著. 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11: 198-199.

    [19][俄]T.C.格奥尔吉耶娃著. 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11: 199.

    [20][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 俄国史教程第四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8: 351-352.

    [21][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 俄国史教程第四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8: 344.

    [22][俄]T.C.格奥尔吉耶娃著. 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11: 211.

    [23]郭方. 全球通史 浴火重生(电子书)[M]. 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社, 2015: 俄罗斯的伊丽莎白. 9787550216723.

    [24][俄]T.C.格奥尔吉耶娃著. 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11: 223.

    [25][俄]T.C.格奥尔吉耶娃著. 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11: 198-204.

    [26][俄]尼古拉·阿多拉茨基著. 东正教在华两百年史[M]. 阎国栋,肖玉秋译.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7: 180-182.

    [27][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 俄国史教程第四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8: 376.

    [28][美]罗伯特·K·迈锡著. 通往权力之路 叶卡捷琳娜大帝[M]. 徐海幈译. 北京: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8-04: 30-31.

    [29][俄]T.C.格奥尔吉耶娃著. 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11: 198.

    [30]伊丽莎白 Елизавета (2022).豆瓣电影. [2023-08-09].

    人物关系

    彼得大帝

    父亲

    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

    母亲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

    祖父

    伊凡五世

    伯父

    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

    伯父

    索菲娅·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

    姑姑

    彼得二世

    侄子

    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

    外甥

    腓特烈大帝

    对手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10月24日

  • 上一篇百科:亚历山大一世
  • 下一篇百科:亚历山大二世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