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自然 >赤眼鳟
赤眼鳟

赤眼鳟

(可入药的优质经济鱼类)
赤眼鳟(SpualiobarbusCurriculus)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地方称红眼鱼、参鱼,体呈长筒形、腹圆、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红斑,故名红眼。是优质的经济鱼类,全国各水系均产,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商品售价高等优点。[5]
赤眼鳟资料
  • 中文名:赤眼鳟
  • 拉丁学名: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 拼音:chì yǎn zūn
  • 分布区域:黑龙江
  • 界:动物界
  • 图集

    形态特征

    1、外形特征赤眼鳟

    体长筒形,后部较扁,头锥形,吻钝。须两对细小,体银白,背部灰黑,体侧各鳞片基部有一黑斑,形成纵列条纹。鳞大,侧线平直后延至尾柄中央。尾鳍深叉形、深灰具黑色边缘。眼上缘有一红斑故名赤眼、红眼鱼。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赤眼鳟

    麦瑞加拉鲮

    鳡鱼

    鳡鱼

    外观

    体长

    约30厘米

    -

    约80厘米,最大2米

    约80厘米,最大2米

    体重

    -

    -

    约67千克

    约67千克

    分布区域

    黑龙江

    -

    中国江河湖库

    中国江河湖库

    食性

    杂食性

    杂食性

    肉食性

    肉食性

    展开表格

    生活习性

    江河中层鱼类,生活适应性强。善跳跃,易惊而致鳞片脱落受伤。

    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栖息于流速较慢的水中。我国除西北、西南外,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10]

    食性

    杂食性鱼类,藻类、有机碎屑、水草等均可摄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

    繁殖习性

    赤眼鳟性成熟早,二龄鱼即可达性成熟。生殖季节一般在4-9月份。卵浅绿色,沉性。

    人工繁殖

    1、亲鱼来源及培育

    2001年11月份分别从邕江捕捞野生赤眼鳟成鱼50组放进池塘培育,从江网箱养殖选出50组就地网箱培育,雌鱼个体0.75千克以上,雄鱼个体0.5千克以上,培育饵料均为罗非鱼配合颗粒料。

    2、试验条件

    亲鱼培育池为长方形片石池塘,面积1334米2,网箱为3米×4米×2.5米。产卵池为普通四大家鱼的产卵池。2米2小型环道孵化池。催产药物为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地欧(DOM)。鱼苗培育池为面积200米2的长方形水泥池、面积667米2长方形片石池塘。

    3、催产孵化情况

    在5-7月份从池塘中起捕2次亲鱼,从网箱中起捕2次亲鱼进行催产。亲鱼挑选根据鱼类性腺发育成熟的特征进行。[11]雌鱼个体大,腹部膨大,手感柔软富有弹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扩大潮红。雄鱼个体相对较小,轻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8]雌雄配比1:1。使用LRH-A2、DOM混合进行催产,均采用一次性注射,用量参考家鱼用量,注射方法与四大家鱼相同。

    注:4月28日第一批、6月12日第三批催产亲鱼为池塘培育,因赤眼鳟善跳跃及逃跑,起捕率不高,催产亲鱼比较少。5月10日第二批、6月26日第四批亲鱼来源于网箱培育,成熟度很好。

    分类系统:

    Animalia:动物界-Chordata:脊索动物门-Osteichthyes:硬骨鱼纲-Cypriniformes:鲤形目-Cyprinidei:鲤亚目-Cyprinidae:鲤科-Squaliobarbus:

    学名:

    Squaliobarbuscurriculus(Richardson,)

    中文名:

    赤眼鳟

    中文拼音:

    ChìYǎnZùn

    分类等级:

    概述:

    展开表格

    鱼苗培育

    1、池塘培育

    培育方法与家鱼相同。

    ⑴池塘准备 本试验使用池塘为普通片石池塘。在放苗前7天,按常规方法用生石灰清塘消毒,赤眼鳟

    水源为邕江水,进水用密网过滤,培育水质。[1]

    ⑵鱼苗放养 在受精卵孵化出膜72小时后,鱼苗游动能力好,肠管完全形成,放苗下塘。由于赤眼鳟水花细嫩,水质的培育很重要,下塘头5天,可投喂黄豆浆或熟蛋黄。之后过渡到豆粉、鱼苗粉料,后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吃食为集群吃食。

    2、水泥池培育

    因为第1、2批次孵化鱼苗较少,决定在水泥池培育。

    ⑴水泥池准备 在放苗前2天,漂白粉消毒,加注邕江水,进水过滤,经检验毒性消失后下苗。

    ⑵鱼苗放养 清水下池,水池配充气机,必要时充气增氧。鱼苗下池后,投喂熟蛋黄,5天后,投喂鳗鱼料,后期可投喂鱼苗浮性料。期间,视水质变化及时冲换水,充气增氧。

    小结

    1、赤眼鳟的催产效应期比家鱼短,仅为7小时左右,从受精卵到出膜的胚胎发育时间也短,仅为14-18小时,而从出膜到肠管形成期时间则较长,为72小时以上,刚出膜的仔鱼,卵黄囊很大,出池的水花也较家鱼水花要细嫩得多。

    2、采用与家鱼相同的方法培育赤眼鳟鱼苗或水泥池培育,成活率均很高,达90%以上,而且没有发现病虫害。

    3、赤眼鳟无论小苗,还是亲鱼,都善跳跃,行动敏捷,鱼苗还喜欢走边,所以起捕时,起捕率不是很高。催产时也要注意在产卵池四周围上1.5米高防逃网片。同时,由于赤眼鳟活动激烈的特性,操作时要轻柔,防止鳞片脱落受伤。

    4、本次繁殖试验,在网箱培育的亲鱼无论在受精率,还是孵化率方面都比池塘培育的要低,是由于密度还是营养的原因还有待研究(在池塘中,因尚有其它亲鱼要投喂青菜,这是与网箱不同的。)

    养殖技术

    鱼种放养

    1.3月5日放养规格12~14厘米、尾重30克左右的赤眼鳟鱼种,5号池  3000尾、亩放750尾,7号池5500尾、亩放786尾,同时配放规格100克左右的花、白鲢150尾,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消毒鱼体。赤眼鳟

    2.套放青虾。试验池定产每亩仅400千克左右,其中赤眼鳟为300千克,花白鲢100千克,所以水质条件相对较好。青虾与赤眼鳟也有相似的水质要求,为套养青虾创造了基础条件,而且繁殖的虾苗也为赤眼鳟提供了天然的动物性饵料。每亩放养2000~3000尾/千克的幼虾4千克左右。

    饲料投喂

    使用的饲料为通用型精养鱼配合浮性颗粒料,粗蛋白含量30%。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池鱼体重的3%~5%,具体投喂量以投料后25分钟基本吃完为准,实行定点投喂,将饲料投喂在用毛竹围成的方框形食台中。赤眼鳟具有明显的追食习性,所以定点投喂特别易于驯化,一般3天即可由撒喂收缩到食台。

    除了每天投喂浮性颗粒饲料外,结合赤眼鳟喜食青绿饲料的食性,在池塘中保持一定浮萍或每天适量投放,以满足赤眼鳟对青绿饲料的需求。

    人工养殖

    一、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附近无污染源,保水性能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少淤泥,面积2亩~5亩左右为宜,水深1.2米~2.0米。池水要求“肥、活、嫩、爽”,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40厘米左右。

    二、池塘消毒进水

    池塘应清除过多的淤泥,冬季干池曝晒后,每亩用生石灰化浆100公斤~150公斤消毒,消毒10天~15天后每亩可施放经发酵腐熟的粪肥200公斤~300公斤打基肥,然后用60目筛绢过滤进水。

    三、鱼种放养

    选健康活泼的优质苗种。鱼种放入前可用3%~5%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10分钟。主养成鱼的池塘,一般每亩放养冬片鱼800尾~1200尾,混养塘每亩的放100尾~200尾。

    四、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赤眼鳟属杂食性鱼类,藻类、有机碎屑、水旱草均可摄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主养池塘,采用全价配合颗料饲料为好,赤眼鳟的饲料粗蛋白的含量大致30%左右,还可捞取细绿藻及柔嫩、新鲜、适口的水草、黑麦草、蔬菜叶等作为辅助饲料。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8%。一般上、下午各投一次。投喂饲料要坚持“四定”的投饲原则,还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确定合理的投喂量。[12]6月~7月及9月~10月摄食较旺盛,盛夏稍缓。

    2.水质调控。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每天中午开增氧机1小时~2小时,晚上视天气情况适时开增氧机,以防鱼类浮头。pH值保持在7~8.5之间。[9]在养殖中、后期(特别在高温季节),要及时更换新水,使池塘水质保持清新,透明度控制在25厘米~40厘米。10天~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15公斤全池泼洒一次,使池水呈微碱性,以利鱼类的生长和鱼病的防治。有条件的养户可根据池塘水质、水温等情况,每隔12天~15天左右施用EM液、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可有效改善水质状况。

    3.日常管理。在养殖过程中,日常必须坚持勤观察,勤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类的活动,摄食情况,有无病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清除渔池周围的垃圾,食台(场)上的残饵,水面上的漂浮物等,做好各项工作记录。

    水质管理

    要求池水透明度基本控制在25~30厘米,做到保持水质爽活清新。从4月份开始逐步加注新水提高水位,高温季节达到2米左右。4~5月份每10~15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5~10厘米,6月份后的高温季节7~10天加注新水一次,结合水质状况一般每次10~15厘米。并加强水体环境的管理,清除池边杂草,及时捞除水中杂物残饵,保持食场卫生,保证了良好的水质要求。

    病害防治

    1.每月泼洒一次氯敌杀菌宁进行水体杀菌消毒。

    2.20天左右使用一次生石灰,每亩用量10千克。

    3.高温季节每半月使用一次微生态制剂。

    4.对鱼病做到及时发现、对症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病害防治效果。整个养殖期间仅在6月中旬7号池发现一次锚头蚤寄生性病害,立即使用阿维杀特杀虫药物进行治疗,效果很好。

    产量

    5号池鱼、虾总产量1703.6千克,亩均425.9千克。其中赤眼鳟亩均302.7千克,平均尾重416克;花、白鲢亩均103千克,平均尾重710克;青虾20.2千克。

    7号池鱼、虾总产量2874.9千克,亩平均410.7千克。其中赤眼鳟291.5千克,平均尾重385克:花、白鲢102.2千克,平均尾重730克;青虾17千克。

    效益

    销售总收入为78579.94元,其中赤眼鳟68277.3元,占86.9%;花、白鲢4509.6元,占5.7%;青虾5793.04元,占7.4%。亩销售收入为7143.63元,其中赤眼鳟6207.03元(21元/千克)。生产总成本35922.15元,亩成本3265.65元(苗种费888元、饲料1557.65元、塘租400元、水电药品220元、其它200元)。总效益为42657.79元,亩均效益3877.98元。

    1.以投喂配合颗粒饲料为主,配以浮萍和套养青虾提供天然动植物饵料的组合形式,有效提高了饲料利用率,降低了饲料系数

    2.适当降低单产水平,配以滤食性鱼类、套养青虾的养殖模式和以加注新水为主的水质调控技术,体现了生态养殖的综合效果。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名:赤眼鳟别名:鮅、赤眼鱼、红目鳟、红眼棒、红眼鱼、醉角眼、野草鱼赤眼鳟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qualiobarbuscurriculus(Richardson)

    归经:胃经功效:暖胃和中;止泻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纲目》:鳟鱼,处处有之。状似鍕而小,赤脉贯瞳,身圆而

    长,鳞细于鲜,青质赤章。好食螺蚌,善于遁网。

    科属分类:鲤科

    主治:反胃吐食;脾胃虚寒泄泻

    生态环境:栖息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或湖泊。为杂食性鱼类。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骨脏,洗净鲜用。

    用药禁忌:患疮疡疥癣者慎服。

    功效分类:温里药

    性味:味甘;性温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赤眼鳟的肉。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出处:《中华本草》

    病害防治

    赤皮病

    又叫赤皮瘟、擦皮瘟,鱼体体表无损时,病原体难以侵入鱼的皮肤:只有当鱼体受严重挤压或机械损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容易乘虚而入,引起发病。症状: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黏液变色,尤其鱼体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块状病灶,背鳍或全部鳍基部充血,鳍的末端腐烂,鳍条间组织被破坏。[4]严重时可腐烂至骨,病鱼身体瘦弱,不吃食,春末夏初较为常见。

    预防措施:

    ①捕捞和运输种苗时,操作要细心,尽量减少鱼苗的受伤程度。

    ②放养前剔除明显受伤的鱼种。

    ③用5~10毫克/升浓度漂白粉浸泡10~20分钟。

    ④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使水体分别呈1毫克/升、0.3毫克/升浓度,每半月一次。

    治疗方法:

    ①全池遍洒漂白粉或二氧化氯,使水体分别呈1.2毫克/升、0.5毫克/升的浓度,隔天一次,连续2次。

    ②把病鱼放入2%~5%的食盐水内浸洗10~20分钟。

    ③用氟哌酸拌料投喂,按池内鱼体总重计算,第一天每50千克鱼用药5克,第二天用药量减半,加喂药饵时应制成软颗粒投喂疗效更好。

    细菌性烂鳃病

    发生烂鳃病的池塘水质普遍较差,在鱼种培育阶段较多,成鱼养殖中也有发生,往往与细菌性肠炎和寄生虫性鳃病同时发生。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常浮于水面,受惊后缓缓下沉,捞起病鱼后发现鳃丝从边缘起腐烂,甚至透明,俗称"开天窗"。[7]

    预防措施:

    ①注重改善养殖环境,合理投喂,视养殖塘口养殖产量高低、水质、水温等具体条件灵活确定预防药物使用的品种和间隔时间,生长旺季每月使用1~2次药物,内服和全池泼洒综合运用,清除食台残渣。5~9月间不定期用漂白粉等消毒食台。

    ②注排水系统完善,患病塘口的池水不能流入其他池塘,患病鱼应深埋或煮熟投喂畜禽。

    ③高温季节全池泼洒生石灰不少于2次,淤泥厚、水质差、载鱼量大的塘口每月施生石灰一次,用量为15~20千克/亩·米。

    ④从4月开始进行预防,每隔半月用二溴海因0.1毫克/升或溴氯海因0.2毫克/升全池(箱)泼洒消毒1次。

    治疗方法:

    ①要结合水质调节,先用"杀菌红"水体消毒一次,然后内服"鱼康宝"5~7天,至不再死鱼后可换水一次,并再用一次水体消毒剂,保持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

    ②外用。用二溴海因0.3毫克/升或溴氯海因0.45毫克/升全池(箱)泼洒,隔天再用一次。

    ③内服。在饲料中添加0.05%的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制成药饵饲料。

    细菌性出血病

    目前赤眼鳟得细菌性出血病的情况较少,但已有发生。病程短,死亡率高,往往损失很大。病鱼表现为眼眶边缘有丝状或沟状出血,胸腹部有大块出血状,发病的池塘一般底质较差,底泥发臭,水质较差。

    治疗方法:①每亩1米水深水体用杀菌红200毫升全池泼洒,隔天再用一次。②饲料中添加"鱼康宝"杀灭体内细菌,用"高稳易还原Vc"提高鱼体免疫力,连用3~5天可治愈,之后再用两天巩固疗效。⑧病愈后要使用微生物制剂,如净水复合菌、益菌消毒剂等,改善水质,以防再次发病。

    寄生虫性鳃瓣病

    主要是剁管虫、车轮虫指环虫等,此病赤眼鳟在鱼种到养殖阶段均有发生。

    症状:指环虫病除了夏季高温季节没有发生外,春、秋、冬季均有发生,病情严重时鱼会停止摄食,同时容易发生缺氧浮头,镜检时在一个视野下发现5个以上的虫子就应该及时用药。车轮虫病在夏秋季节较为流行,病鱼容易缺氧,首先表现为吃食减少,镜检可在鳃及鳍条、尤其是尾鳍上发现大量车轮虫。

    治疗方法:

    ①鱼种放养前用8毫克/升浓度的硫酸铜浸浴,在水温10~20℃时浸浴20分钟左右。发病季节定期在食场周围用硫酸铜、硫酸亚铁挂袋。[3]发病时用5∶2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使池水呈0.7毫克/升浓度。[13]

    ②指环虫原体引起鱼病采取彻底清塘和鱼种浸洗。清塘用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使池水成0.2~0.5毫克/升浓度。鱼种在放养前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洗,水温10~20℃时浸洗20~30分钟。[2]

    ③每亩1米水深用聚维酮碘200~300毫升,第二天用"百虫克"150~200毫升。

    ④内服,饲料中按干分之一的比例加入"鱼虫快克",连用3~5天。

    中毒

    由于赤眼鳟属于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很容易对有毒物质产生富集。随着工业有毒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农田中农药使用浓度的提高、生活污水的大量直接流入渔业水域、自身污染的加重、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及添加剂的乱用等,更增加了赤眼鳟中毒、畸变、商品质量降低甚至大批死亡的危险。赤眼鳟受毒物的危害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水源水质不好,进水时,注入了有毒污水;二是通过食物或直接从水体中吸入了有毒物质,部分有害物质富集,组织器官受到破坏,造成生理机能代谢失调,严重时可致死;三是防治病虫害时,药量超标使用。

    症状:不同药物对赤眼鳟的毒害不相同,其表现亦不一样,较为明显的有体表充血、发红,尾鳍颤动不定,鳃盖张开,游动失常或翻滚、急窜或侧仰,最后进入麻痹昏迷状态,侧躺在浅水处,乃至死亡。

    防治方法:

    ①加强水源监测工作,严格掌握注入水的质量。

    ②病害防治时,准确丈量水体,对症下药,根据用药的品种、天气、水温等选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混套养殖赤眼鳟的病害防治同样如此,对部分敏感性较强的药物应慎重使用,从而减少药害。

    ③对轻度中毒的赤眼鳟,应及时捞出放于无毒水体中暂养。

    ④对赤眼鳟中毒较重的养殖池,应在处理的同时清除底泥,待药性消失后方可继续饲养。

    ⑤凡自己加工(或购买)的赤眼鳟饵料,配方要合理、科学,更不得添加禁用药物。平时投喂的鱼、虾等动物性饵料以及购买的配合饲料,都应查明来源,防止误用有污染的(或有毒)饵料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注意事项

    赤眼鳟像其他大多水产养殖品种一样,在养殖过程中免不了要发生细菌性、真菌性或寄生虫疾病,同样需要进行病害防治。由于其对不同鱼药的敏感性不一样,下面就赤眼鳟对几种常用鱼药的敏感性介绍一下,以服务于养殖生产。

    1.生石灰在生产上常规使用的遍洒浓度为14~20毫克/升,实验结果表明,生石灰对赤眼鳟的安全浓度为9.018毫克/升。生石灰的最低致死浓度为25.1毫克/升,可引起赤眼鳟10%的死亡率。故生产上宜根据池水条件谨慎使用。

    2.三氯异氰脲酸广泛用于鱼类细菌病的防治。[6]其安全浓度为0.136毫克/升,而常规泼洒浓度为0.1~0.5毫克/升,实验结果显示,0.398毫克/升的三氯异氰脲酸可引起赤眼鳟10%的死亡率,故应慎用。

    3.值得提出的是,赤眼鳟对一些药物的敏感性高于一般淡水鱼类,对几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硫酸铜>三氯异氰脲酸>福尔马林>生石灰>食盐,安全浓度(毫克/升)依次为:0.11、0.136、5.561、9.018、895.4,故在生产上要特别注意。

    夏花培育

    池塘条件

    (1)进排水方便。(2)配备有必要的增氧设施。(3)池塘面积在1亩~3亩。(4)池塘形状和环境条件:鱼苗池为长方形东西向,四周无高大树木和建筑物。(5)保水深1m~1.5m。(6)池塘淤泥厚度在15cm以内。[17]

    清塘消毒

    (1)渔池清整:挖出过多淤泥,将池底整平。清除杂草,改善渔池的环境和通风日照。

    (2)清塘消毒:鱼苗放养前1周生石灰干池清塘,留水深0.3m,用量为150kg/亩~200kg/亩。放苗前应试水。

    过滤进水

    赤眼鳟鱼苗下塘前每亩施腐熟发酵的有机肥150kg~200kg,同时每日泼洒适量的豆浆,以这样的方式培育水质,肥效快、效果好。2天~3天后,用密眼网布缝制1.5m~2.0m长的网袖过滤进水,将鱼苗池水位加至0.6m~0.8m。[18]

    鱼苗放养

    (1)放苗前经试水,证明毒性消失,可以放苗。

    (2)放苗时间:选择在清晨水温较低时放苗。

    (3)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水面放养赤眼鳟鱼苗8万尾~10万尾,同一池应放同一批鱼苗。

    (4)缓苗:凡是运输的鱼苗,须先缓苗后再下塘。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的鱼苗,半小时左右,即可下塘。

    (5)开食:鱼苗下塘前缓苗10分钟~15分钟后将苗放入网箱中,喂以蛋黄,一般每10万尾鱼苗喂1个鸡蛋或鸭蛋黄。

    喂养管理

    投喂管理。用黄豆磨成豆浆泼入池中进行投喂,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黄豆磨浆前须带水磨浆,每亩水面每天需用黄豆2kg,5天后增至3kg~4kg,具体应根据水质肥度再适量增减。一周后逐渐减少豆浆使用量,增加糠麸和次粉用量。15日后投喂破碎料,同时引食。鱼苗下塘前3天每日泼洒3次,以后每日泼洒2次。

    水质管理

    分期注水。在鱼苗入池时,池塘水深70cm;然后每隔2天~3天加水1次,每次注水5cm~10cm。[15]注水时需用密眼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和其它敌害进入渔池,同时避免水流直接冲入池底把水搅浑,注水时间和数量要根据池水肥度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16]鱼苗下塘10天后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以保持良好的水质。

    巡塘

    每日早晨和下午各巡塘1次,以防可能出现的浮头。

    培育池应有专人负责投喂、调控水质、冲水、清洁卫生等日常工作,每天定时进行监控溶氧、PH、温度等日常工作。

    夏花出池

    (1)鱼苗经过20天左右,一般已达2.5cm~3cm左右,出池前一天须停食,拉网以后将夏花入网箱,将网箱沿池周缓慢行进20分钟~30分钟即可计数出池。

    (2)夏花充氧运输。夏花运输采用氧气袋充氧运输。[14]5小时以内用双层尼龙袋充氧运输,用规格0.7m×0.4m的尼龙袋装水1/4,每袋放苗1500尾,5小时~10小时每袋放苗1000尾~1200尾。夏花运输一般以早晚运输为宜,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可采用井水、冰块降温运输。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

    赤眼鳟

    含量参考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109千卡

    参考资料

    [1] 一种赤眼鳟作为鳜鱼反季节养殖饵料鱼的培育方法专利_专利查询-天眼查2015-03-04T00:00:00+08:00[引用日期2022-05-12 15:47:15]

    [2] 甘肃水产养殖病害预测及防控措施(2018年8月)2018-07-25T10:01:26+08:00[引用日期2022-05-12 15:50:01]

    [3] 夏季鱼病防治三要点-市农业农村局2021-07-08T20:44:55+08:00[引用日期2022-05-12 15:50:20]

    [4] 鱼赤皮病的病因及症状怎样?如何防治?-呼伦贝尔_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2016-06-30T10:37:00+08:00[引用日期2022-05-12 15:50:29]

    [5] 庆元县开展赤眼鳟增殖放流活动2016-08-05T15:33:00+08:00[引用日期2022-05-12 15:53:50]

    展开

  • 上一篇百科:鲮鱼
  • 下一篇百科:尼罗罗非鱼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