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文化 >甘石星经
甘石星经

甘石星经

(甘德、石申所著作品)
《甘石星经》是一部天文学专著,甘经、石经各八卷,一共十六卷,大致成书于战国时期。《甘石星经》是两书的合称,作者为当时的齐国人甘德和魏国人石申。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石申著有《天文》八卷,两书合称《甘石星经》。
甘石星经资料
  • 中文名:甘石星经
  • 作者:甘德石申
  • 类别:天文学专著
  • 创作时期:战国时期
  • 价值: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
  • 内容介绍

    《甘石星经》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专著和观测记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仅次于前1800年的巴比伦星表。在长期观测天象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齐人(一说楚人或鲁人)甘德、魏人石申(一名石申夫)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着作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他们观测了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的运行,发现了这五个行星出没的规律。据我国科学家席泽宗研究证明:甘德已发现木星的3号卫星,比意大利伽利略和德国麦依尔的同一发现早近2000年,甘德、石申所测定的恒星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书中记有120颗恒星的位置,以现在的观察结果来看,还是比较准确的。它比欧洲第一个恒星表——希腊伊巴谷的星表早约200年。《甘石星经》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已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天文学专著和关于天文的观测记录用以皇帝星占之用。其中楚国齐国)的天文学家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魏国的天文学家石申著有《天文》八卷,后人将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取名为《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原著已散佚,现只能在同期之相关史籍中零碎抄录,如《开元占经》中。

    《汉书·律历志》记载这部书有各八卷,到《隋书·经籍志》记载只有各一卷,到唐以后此书就完全散佚了,今只能从唐代天文学著作《开元占经》中见到它的片断。后代所传的已不是原文,历代屡有纂改增删,现存有民间流传的抄本。原书词意较浅,也很简略,只有五、六百字。现传本是唐代人摭拾破残旧本,缀补而成。

    《甘石星经》记录了我国最早的恒星变化位置图表,石氏部分包括二十八星宿、中官与外官,甘氏部分系统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了五大行星的出没规律,记载了八百颗恒星的名字,测定了一百二十颗恒星的方位。

    《甘石星经》中的《甘石星表》所载星座的测量形式,是中国天文测量学上独特的赤道坐标系。这个星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比希腊天文学家伊也谷测编的欧洲第一恒星表大约早二百年,后世许多天文学家在测量日、月、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时,都要用到《甘石星经》的数据。此书反映了战国时代天文学成就,是世界上最早成书的恒星和五行星的观测纪录。

    《甘石星经》标志着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高度,同时也影响到当时的政治、文化生活。公元前212年秦始皇阿房宫和建造郦山陵墓,就采用了天文学的知识,两座建筑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西汉惠帝元年(前194年)重修长乐宫,将城垣提高三丈,“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旧京城为斗城。”(《三辅黄图》)在西汉陵墓壁画中也有相当精彩的星象图,最有名的是河南洛阳西北郊西汉墓中的壁画天文图。西汉诸帝还好言谶纬,将一些天文现象牵强附会,妄言兴衰,宋代禁止流传,纬书中也保存有春秋战国时的天文资料。

    作者介绍

    甘德,又名甘文卿,一般史书称之为甘公。《史记·天官书》记载甘德是齐人,而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却说他是鲁人,《史记正义》还说甘德是楚人,以后《汉书》和《三国志》都说甘德是楚人。石申是魏国人,对此并无争议。而他的名字却有石申和石申夫两种说法,经后人考证,确认为石申夫。甘德和石申夫曾在书中提到赵燕之战,鲁楚之争,据此推断,甘、石的著作时代大致在周烈王元年(前375年)至周显王十九年(前350年)之间。作者生平事迹不可考。

    甘德写有《天文星占》八卷,石申写有《天文》八卷,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称《甘石星经》。 《甘石星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可惜它在宋代以后失传了,今天只能从唐代的天文学书籍《开元占经》里见到它的一些片断摘录。这些片断摘录表明,甘德和石申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了五大行星出没的规律;他们还记录了八百颗恒星的名字,测定了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方位。后人将甘德和石申测定的恒星记录称为《甘石星表》,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比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测编的欧洲第一个恒星表大约早二百年,后世许多天文学家在测量日、月、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时,都要用到《甘石星经》中的数据,因此,《甘石星经》在我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文学成就

    书中详细记载了五星之运行情况,以及它们的出没规律,并肉眼记录木卫二(甘德所载,1981年席泽宗指出,但国际上未被承认)。

    书中记录800多个恒星的名字,并划分其星官,其体系对后世发展颇有深远影响。

    书中提及日食、月食是天体相互掩食的现象。(为纪念石申之发现,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以其姓名命名)

    历史渊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天文学也有很多成就。“鲁有梓慎,晋有卜偃,郑有裨湛,宋有了韦,齐(一说是楚或鲁)有甘德,楚有唐昧,赵有尹皋,魏有石申夫皆掌著天文,各论图经。”

    (《晋书·天文志上》)甘德和石申夫各自在其本国进行天文观测,并各有著作刊行于世。甘德的著作名为《天文星占》,石申夫的著作名为《天文》,都是八卷。汉朝时,这两部著作还是各自刊行的。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并,并定名为《甘石星经》。

    甘德和石申夫当时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初步掌握了这些行星的运行规律,记录了800个恒星的名字,其中测定了121颗恒星的方位,发现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后人把甘德和石申夫测定恒星的记录称之为《甘石星表》(又称《甘石星经》)。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比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在公元前二世纪测编的欧洲第一个恒星表还早约200年。《甘石星经》在宋代就失传了,在唐代的《开元占经》中还保存一些片断,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的书目中保存了它的梗概。

    相关合集

    宇宙之“最”

    11个词条7105阅读

    天狼星A

    肉眼能看见的恒星中最亮的一颗

    比邻星

    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

    脉冲星

    会周期性发射脉冲信号的中子星

    查看更多

  • 上一篇百科:钦天监
  • 下一篇百科:千年山哈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