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自然 >黑土
黑土

黑土

(土壤的一种)
黑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它相当于美国分类的变性土土纲和联合国分类的变性土单元。本土纲包括中国现行发生分类制的砂姜黑土、潮土、石灰土、赤红壤、水稻土诸土类中具备变性特征者,因为中国以往未设立变性土独立单元,1985年初拟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才将其列为独立土纲。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黑土资料
  • 中文名:黑土
  • 外文名:phaeozem
  • 主要成分:有机物质平均含量在3%至10%
  • 主要产地:在温带混交林
  • 定义: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
  • 物种简介

    黑土(phaeozem) 温带湿润气候草原草甸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均腐殖质土壤。曾称退化黑钙土、变质黑钙土、淋溶黑钙土、灰化黑钙土、黑钙土型土、湿草原土和暗色草甸土等。1958年中国第一次土壤普查采用农民土名,改称黑土;1963年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草案)把黑土和黑钙土分为两个独立的土类。在1978年的中国土壤分类中列入半水成土纲的黑土土类;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1988年)中划归均腐殖质土纲的黑土土类;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1991)中属于均腐殖土土纲,湿润均腐殖土亚纲,黑土土类。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1975)中,黑土归于软土纲的粘化冷凉软土、弱发育冷凉软土、粘化湿润软土和弱发育湿润软土等土类,在1988年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也列为黑土(phaiozem)。黑土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巴西、阿根廷分布面积较大。中国的黑土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中部及东部的波状起伏台地、三江平原的森林草甸和草甸草原地区。耕地面积约1000万公顷,为重要商品粮(豆)基地,本区尚有可垦荒地约330万公顷。黑土

    成土条件

    6.6万次播放01:24

    为什么说黑土是最肥沃的土壤?「米粒计划亲子百科系列第99集」

    温带半湿润型气候,夏季温暖多雨,冬季严寒少雪。年平均温度-0.5~5℃,有季节性冻层,冻层深度可达1.5~2.0米,北部地区可达3米,≥10℃年积温为2100~2700℃。年降水量450~600毫米,干燥度0.75~0.90。成土母质大多是第四纪洪积黄土状粘土,厚度可达10~40米,无碳酸钙。地下水位深约10~30米,矿化度0.3~0.7克/升。由于土质较粘重,融冻水和雨季降水难以下渗,形成土壤上层滞水,土壤水分属半冻结周期性淋溶类型。黑土自然植被主要是草原化草甸植物,以中性草本植物为主的杂类草群落,俗称“五花草塘”。岗地间有榛子、柞、刺玫瑰等灌木丛。植物生长繁茂,草高50~120厘米,盖度100%,根系深达60~100厘米,有机物质积累量高。黑龙江省嫩江县荒地黑土的植物地上部分干重为4.73吨/公顷,地下1米根量为12.6吨/公顷。耕地的有机物质来源减少,分解速度较快,土壤有机质积累不多。黑土

    母质

    黑土在各种基性母质上发育,包括钙质沉积岩、基性火成岩、玄武岩火山灰以及由这些物质形成的沉积物。这些母岩母质中丰富的斜长石、铁镁矿物和碳酸盐有利于黑土的发育。据报道,印度黑土的母岩为:从玻璃质玄武岩到粗粒玄武岩、泥质石灰岩等多种母岩。中国黑土涉及的母岩母质有石灰岩、玄武岩、第三纪河湖相沉积物以及近代河流沉积物等,但以石灰性母质为主。

    地形

    黑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坦地貌面(如高原面、平原和台地)或低洼地(坡地下段及盆谷地)都有分布,以海拔低于300米的地形为多。地形坡度一般不超过2—3°,但有些地区(如火山地区)坡度达15—16°,也有黑土发生。中国黑土多分布在低平洼地,但在一些低丘、台地上也有发育,如福建浦县和龙海县沿海、广东省海康等地。黑土分布区常可见到特殊的土壤发生地形——粘土小洼地(gilgai),这是一种小盆和小丘组成的微地形,起伏高度一般不超过1米,水平距离2至100米,是因不同的内压力而引起地表面弯曲。粘土小洼地在各地出现的频度不同。

    气候

    黑土在热带、亚热带以至温带均可发生,分布区气候的最普遍特征是季节性干旱,但旱季的长短各地相差很大,包括干湿季分明的季风气候,一年内只有一两个月湿季的较干旱气候和只有几星期水分不足的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少至150毫米,多可达2000毫米,但多数为500—1000毫米之间,年平均温度一般为15.5—16.5℃。

    时间

    黑土母质的绝对年龄可始自全新世至更新世之间,在基岩上发育的,则可追溯到中更新世或更早;而在经运移的土壤物质或其他沉积物上发育的,则在中更新世或更迟。黑土的相对年龄属于幼年,原因如下:许多黑土是在冲积、湖积以及火山物质等母质上发育的;黑土的自翻转作用是使其保持幼年性的另一个因素;在半干旱气候区,由于缓慢的风化速度限制了剖面发育;基性母质不断释放出丰富的Ca、Mg盐基使土壤中蒙脱石矿物保持稳定;在坡地,则因迅速的剥蚀作用,表层不断遭冲失,使土体保持浅薄和幼年状态。

    植被

    黑土在自然条件下的典型植被是草地或热带稀树草原

    成土过程

    黑土形成过程受粘重母质、季节性冻层、临时性上层滞水和草原化草甸植物的影响,存在着强烈的腐殖质积累过程和轻度滞水还原淋溶过程,夏季温暖多雨,植物生长茂盛;秋末植物枯死遗留大量有机残体,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不能被微生物分解。春季土壤化冻,微生物开始活动,但融冻水形成的土壤土层滞水使土壤过湿,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和积累,全年有机质的积累量超过分解量,产生深厚的土壤腐殖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根系分布的变化而逐渐向下减少。夏秋多雨季节,土壤水分充足。铁、锰还原迁移,淋溶作用在1米或2~3米土体内进行,尤其在滞水层中形成较多铁锰结核和锈斑;硅酸盐矿物经水解产生非晶质二氧化硅,呈溶胶状态移动,以白色粉末状聚积于淀积层结构表面,这种作用统称为轻度滞水还原淋溶过程。

    黑土开垦后,土壤水热状况改变,不同程度消除了滞水层,土壤通气性改善,吸热性增高,微生物作用加强,有机质分解加快,养分元素释放较多,土壤有效肥力提高,土壤熟化过程发展。

    (一)蒙脱化过程

    蒙脱石占优势的粘粒矿物组合是黑土中活跃成土过程的基础。黑土的蒙脱石由两个途径而来:一是由母质中继承下来,如较湿润气候下的冲积物、钙质岩以及火山碎屑物质多富含蒙脱石矿物,成土环境延续了蒙脱石的存在;二是新生成作用,即在含有盐基和二氧化硅的碱性水溶液作用下,通过非膨胀性铝硅酸盐粘粒的复硅作用而产生,或者由原生矿物向次生矿物转化而成。印度德干高原的一些黑土,苏丹、埃及尼罗河冲积

    物发育的黑土、美国南部大平原的黑土,其蒙脱石矿物都是继承母质而来;而南非、肯尼亚、以色列、澳大利亚昆士兰的一些基性火山岩发育的黑土,蒙脱石的新生成作用是主要的。新生成作用也是中国一些黑土中蒙脱石的重要成因。在低洼地发育的黑土,由于地形因素引起地球化学过程中物质分异,风化物中丰富的溶解硅和盐基有利于蒙脱石的合成;分布于低丘、台地等正地形上的黑土,其蒙脱石则多由原生矿物转化而来,如福建漳浦由暗黑色气孔状橄榄玄武岩风化物发育的黑土之所以富含蒙脱石矿物,是由于该种母质中的玻璃质在重结晶过程(又称脱玻化)中,伴有广泛的蒙脱石化,形成大量的蒙脱石,成土时间尚短,这些蒙脱石矿物得以大量保存于土体中。

    (二)开裂过程

    开裂过程是黑土另一主要成土过程,这是富含2∶1型膨胀性矿物的粘质土壤在明显干湿季气候条件下的必然结果。土壤干燥时土体强烈收缩并形成纵横裂隙,深可达1米以上,地表附近的宽度可达10厘米。深大裂隙的形成,对掺混土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干燥时,大裂隙的边缘受到降水、动物活动、人类耕作等作用,上层物质向下跌落,填充于裂隙内,重新湿润时,土壤膨胀,裂隙闭合,土体底层因增添了额外物质,膨胀后必然要产生较大的体积,造成挤压使土壤向上运动。如此经过多年循环,下层物质进到表层,而上层物质降到下层,这称为自翻转作用(又称自幂作用)。这种机制赋予黑土剖面性状的特殊性:一是剖面均一化,即在裂隙所达到的颇大深度内,土壤变成了均质体,发生层分异不明显,土色、质地、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有机质与矿物质充分混合而高度复合二是具有滑擦面和楔形结构,表下层土壤受挤压而相对移动过程中造成明显程度不同的劈理和磨光面(滑擦面)。楔形结构是土壤基块受到由倾斜方向膨胀压产生的剪切力作用而造成的;三是地表出现粘土小洼地,是由干湿交替引起两裂缝间土壤“隆起”而产生的小起伏微地形。此外,下列现象也是黑土中自翻转作用的佐证:在新开挖剖面的心土层中夹有植物残落物,说明有上部物质陷落到下部;有些质地匀细的黑土,表层却常能见到石块,是下部物质被挤到上部的结果;显微镜下观察,有些黑土在不同深度局部可见破碎的淀积粘粒胶膜,这是由于土壤翻转作用使原先形成的胶膜破碎,拌入整个土体。应该指出,开裂过程是黑土的普遍现象,但土壤自翻转作用的强弱,与气候干湿交替强烈程度、植被茂密程度、人为利用频繁与否密切相关,据报导,中国黑土的自翻转作用不甚明显。

    主要性状

    (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黑土没有特定的诊断层,以下列变性特征作为诊断依据:①土体厚度超过50厘米;②各层中至少含30%粘粒;③在多数年份中的某些时候,土壤出现深而宽的裂缝(在50厘米深处的宽度≥1厘米);④至少具备下列特征之一:滑擦面、粘土小洼地、楔形结构(长轴与水平方向成10°—60°夹角,出现在25—100厘米深度范围内)。

    (二)形态特征

    由于黑土形成过程中的自翻转作用,使其剖面均一化,发生层分异不明显,土体构型大致呈A或Ap-Bw-Ck或C,发生层之间渐变过渡。

    黑土剖面还具有以下形态特征:土色的色调一般为2.5Y或10YR,色值为2—3,彩度很少超过2,因黑土的腐殖质常与矿物质形成稳定的复合体,使其土色出现超过实际有机质含量水平通常所能呈现的暗色;剖面没有淋溶或淀积作用的明显迹象;表层具有明显的团粒结构,其下是棱柱状和楔形结构,结构体由上而下变大。

    (三)理化性质

    黑土膨胀系数很大,干湿体积变化范围为25—50%;持水量大,但有效性差;湿时可塑性强,耕性很差;有机质量丰富(自然土壤50—100g/kg土),C/N比值为10—14;粘粒含量>35%;阳离子交换量大(25—80厘摩尔(+)每千克土),交换性盐基(尤其是Ca2+和Mg2+)含量也很高,盐基饱和度多在50%以上,并随深度递增;pH值多在6.0至8.5;蒙脱石是占优势的粘土矿物,其次是云母类矿物(石灰岩、珊瑚、泥灰岩发育的则少),高岭石也是常见矿物,其含量随风化度递增,碳酸盐和石膏可出现在心土层,常见于湿润黑土和干热黑土的滑擦面上。

    ①典型的黑土剖面可划分腐殖质层(A),过渡层(AB),淀积层(B)和母质层(C)。腐殖质层也称黑层、暗灰或灰黑色,厚度一般为30~70厘米,深厚的可达1.5米左右,浅薄的不足30厘米,粒状乃至团粒状结构,水稳性较强,耕地中在耕作层之下出现犁底层,较紧实致密,过渡层颜色为黑黄参杂,因腐殖质在此层参差不齐下伸,较粘而紧密,核粒状结构,向下为棱块状粘重紧实的淀积层,结构表面有白色二氧化硅粉末,多铁锰结核,在淀积层到母质层还可见到黄色锈斑。胶膜和灰色斑纹。全剖面无石灰反应。

    ②黑土的质地大多为粘壤土质轻粘,淀积层和母质层较上部粘重。土壤容重0.8~1.5克/厘米,自表层向下逐渐增大。总孔隙度50%左右,l上部较大(60%~68%),下部B层较小(43%~46%)。土壤持水量大,而透水性小。夏秋多雨,土壤内排水困难,不利于田间耕作和机械作业,影响作物收割和产量。

    ③黑土的粘上矿物以水云母和蒙脱石为主,分别占26%左右,有少量绿泥石,高岭石、针铁矿和非晶质水化氧化物。粘粒硅铝率为3.8~4.6,硅铁铝率2.6~2.8。

    ④黑土有机质含量一般为30~60克/千克,高者可达150克/千克左右,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胡敏酸与富啡酸比值为1.6,高的可达20以上,耕地为1.1~1.5。腐殖质主要与钙相结合,可占70%~80%以上,铁铝结合的腐殖质不足30%,这些结合态腐殖质能形成稳定的有机一无机复合体和水稳性团聚体,荒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可达65%以上。土壤薄片观察可见,黑土微结构呈海绵状、结构垒结疏松,多树枝状孔隙。⑤黑土潜在肥力高,全氮量2~5克/千克,全磷量1~3克/千克,全钾量24~27克/千克。氮、磷均以有机形态为主,分别占其全量的95%及58%~77%。黑土的阳离子以钙、镁为主,交换量可达30~45厘摩(+)/千克,保肥能力较强。盐基饱和度一般为80%~90%,南部黑土高于北部,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pH5.7~6.8。

    土壤分类

    国外对黑土的分类研究较细,如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黑土续分为4个亚纲7个土类。

    中国黑土分类研究起步不久。据初步研究资料,中国的黑土可分为2个亚纲5个土类。潮湿黑土亚纲是中国学者提出的,指具备潮湿土壤水分状况或土表50厘米深度内有斑纹特征的黑土,该亚纲含有两个土类:青粘土指原砂姜黑土中具变性特征者;棕粘土指原潮土中具变性特征者。湿润黑土亚纲具备湿润水分状况,包括三个土类:黑粘土是在石灰岩地区平浅坝地上发育的原黑色石灰土中符合变性特征者;暗粘土是玄武岩上发育的赤红壤、砖红壤中具备变性特征者;红粘土是在第三纪湖相沉积物上发育的红色或棕色石灰土中有变性特征者。现将各土类主要特征简介如下:

    (一)青粘土(Greenclaysoil)

    本土类分布于安徽、河南、山东以及湖南、湖北等省,以淮北平原分布最广,与砂姜黑土呈复区分布。除具有潮湿黑土的诊断特征外,还具有下列特性:湿态亮度<3.5,干态亮度<5.5,湿态彩度<2,有机质含量<15克每千克土。形态特征明显,在暗灰色或灰棕色的表层(耕作层)之下,有一厚达40—60厘米的粘质黑土层,往下过渡到具有明显水成特性的底土层,常见有各种形状的砂姜(石灰结核)。

    (二)棕粘土(Brownclaysoil)

    棕粘土大致与原来潮土中的潮粘土和湿潮土相当,零散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及其以南的淮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河谷平原的低平洼地上。棕粘土除具有潮湿黑土的诊断特征外,还具备下列特性:表层湿态亮度≥3.5,干态亮度≥5.5,湿态彩度≥2,呈棕或红棕色。与青粘土相比,本土类土色较艳,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略低。

    (三)黑粘土(Blackclaysoil)

    黑粘土相当于美国分类的暗色湿润黑土,是分布在石灰岩地区平浅坝地上的黑色厚层粘重土壤,与黑色石灰土构成复区。黑粘土除符合湿润黑土诊断特征外,具有以下特性:表层湿态亮度<3.5,干态亮度<5.5,湿态彩度<2,有机质含量≥40克每千克土,且有石灰反应。在中国各类黑土中,本土类有机质含量最高(多为50—100克每千克土)且有机质层深厚(20—30厘米);碳酸盐常以假菌丝、白色粉末或结核等形式出现于剖面中。

    (四)暗粘土(Darkclaysoil)

    暗粘土相当于美国分类的艳色湿润黑土,零星分布在海南岛北部、雷州半岛以及

    闽东南沿海一些低丘台地上,曾称为黑赤土或暗赤土,与砖红壤或砖红壤性红壤成复区分布。本土类除具备湿润黑土诊断特征外,具有下列特性:表层湿态亮度<3.5,干态亮度<5.5,湿态彩度2—3.5,有机质含量<50克每千克土,无石灰反应。暗粘土以其彩度较大、有机质含量较小、全剖面均无石灰反应等特征区别于黑粘土,以具有变性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和脱硅富铝化作用微弱区别于砖红壤或砖红壤性红壤。

    (五)红粘土(Redclaysoil)

    红粘土相当于美国分类的艳色湿润黑土,主要见于中国南方,与红色或棕色石灰土成复区分布。本土类除符合湿润黑土的诊断特征外,还具备下列特性:表层湿态亮度≥3.5,干态亮度≥5.5,湿态彩度≥2。它以具有变性特征且粘粒硅铝率≥2.4区别于红色或棕色石灰土。相对于中国其他黑土类型,本土类除土色呈艳色外,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均较低。

    利用改良

    黑土是中国东北重要的农业土壤,重要的商品粮、豆基地,耕垦历史短,多实行一年一熟制,适种春小麦、玉米、大豆、谷子、马铃薯、甜菜等旱作物,地形低平有水源处也可辟为水稻田。因地形平缓,土地连片,适于大型机械耕作。建国后建立大批国营农(牧)场,开垦大面积荒地,农业生产迅速发展。黑土开垦后,作物产量经7~10年高峰期即趋于下降,其以后的土壤肥力随耕种管理水平向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注意用地养地、合理轮作,施用有机肥及化肥,耕作管理较精细,注意水土保持措施,则土壤肥力得到保持和提高,作物产量稳定而高;另一种是:耕作粗放,频繁机械作业,施肥不多或不施肥,土壤有机质不断减少,结构破坏,养分亏缺,亦有顺坡耕作,不注意水土保持,引起水土流失,黑土层变薄,地块遭侵蚀切割。最终破坏了土壤资源。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的措施是,要根据土地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调整农、林、牧业用地。对平缓黑土上的农田,应实行粮、豆轮作、套种牧草、绿肥,施用有机肥料和氮、磷化肥;合理耕作,等高种植,保持水土,培养肥力。对地形较陡的坡地宜营造防护林带,治坡治沟,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如乳牛、肉牛业等生产实践证明,黑土区也是重要的牧业基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

    中国分布

    1.7万次播放03:00

    科普视频|3分钟带你了解如何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温带半湿润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目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水成土纲中。我国黑土分布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美国黑土分布在中部偏北的湿草原带,故称湿草原土。

    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征。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别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所以,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草甸化过程。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侵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世界分布

    1.3万次播放02:21

    全世界最肥沃的土壤,没有之一,如今正在不断流失

    世界三大黑土区为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中国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

    乌克兰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与东北黑土地有所不同,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平坦,坡地较少,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这两个地区相继发生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在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三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为保护黑土地免受侵害,国外两大黑土区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围绕合理规划土地和建立科学耕作制度等开展研究,大举营造农田防护林,采取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办法,充分发挥耕作措施与林业措施相结合的群体防护作用,经过40年的治理,已见成效。

    作为与美国密西西比流域沿岸及乌克兰第聂伯河岸并称的全球三大黑土带,在古《山海经》中便有记载的北大荒,横跨从东经123°40′到134°40′的11个经度,纵贯北纬44°10′到50°20′的10个纬度,总面积多达5.76万平方公里。

    我国黑土区的开发比国外两大黑土区晚,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近二十年来,我国已逐步加大了对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

    除以上三大黑土地外,南美洲拉普拉塔平原南部的潘帕斯草原有红化黑土分布,其形成过程和成分有别于三大黑土地。

    相关案件

    2021年上半年,黑龙江省对历史发生盗采泥炭黑土案件进行严厉打击、从重处罚、依法整治,已抓获犯罪嫌疑人44人。[1]

    主要亚类

    黑土分为黑土、草甸黑土、表潜黑土和白浆化黑土四个亚类:

    普通黑土位于丘岗缓坡地中上部,地表排水较好,土壤水分适中,具有本土类的典型特征。

    草甸黑土位于丘岗缓坡的下部或地势平缓之处,土壤水分较多,是向草甸土过渡的亚类,植被中出现喜湿植物(如大叶樟细叶地榆、苔草等)。腐殖质层深厚(70~100厘米),腐殖质含量多,可达50~100克/千克。暗灰至灰黑色,无舌状下伸,剖面下部多铁锰结核、锈斑。土温较低,物质转化较慢、夏秋耕作易受湿涝之害。

    表潜黑土多分布在丘岗间低洼地,是黑土与沼泽土间的过渡类型,农民称水岗地或朽泥岗,土质粘重,地表排水和土壤内排水都不好,亚表层呈铁锈色,显潜育化特征。

    白浆化黑土分布在黑土与白浆土之间,在30厘米左右厚的腐殖质层与下部淀积层之间有灰白色的白浆化土层。

    参考资料

    [1] 黑龙江上半年抓获盗采黑土嫌犯44人,年内拟出台保护条例_直击现场_澎湃新闻-The Paper ·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2021-09-21]

    相关视频

    全部

    6.6万次播放01:24

    为什么说黑土是最肥沃的土壤?「米粒计划亲子百科系列第99集」

    成土条件

    1.7万次播放03:00

    科普视频|3分钟带你了解如何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中国分布

    1.3万次播放02:21

    全世界最肥沃的土壤,没有之一,如今正在不断流失

    世界分布

    2006次播放04:43

    科普|这些黑土地的“秘密”你知道吗?

    更多视频

  • 上一篇百科:GA3
  • 下一篇百科:西伯利亚花栗鼠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