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自然 >驯鹿
驯鹿

驯鹿

(IUCN易危物种)
驯鹿(学名:Rangifer tarandus),又名角鹿,也称敖鲁古雅驯鹿[1][5][4]。驯鹿体型中等,公驯鹿身体高1米~1.22米,身体长1.02米~1.33米,母驯鹿身体高0.85米~1.14米,身体长0.96米~1.14米。雌雄驯鹿都具有角。驯鹿身体背部毛色夏季为灰棕、栗棕色,腹面和尾下部、四肢内侧是白色。冬天,驯鹿的毛稍淡、灰褐或灰棕,它从5月开始脱毛,9月就长出新的冬毛。[4][5]驯鹿是环北极分布动物,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中国亚种驯鹿分布在黑龙江和大兴安岭西北坡、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5][4][2]2015年,驯鹿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物种(VU)。[3]2015年,驯鹿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 哺乳类 )——极危(CR)。[9]
驯鹿资料
  • 中文名:驯鹿
  • 拉丁学名:Rangifer tarandus
  • 别名:角鹿
  • 分布区域: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西北坡
  • 界:动物界
  • 形态特征

    驯鹿为大型的鹿,肩高1.1米~1.2米。驯鹿面部较阔而长,鼻端被毛。耳短、尖端圆纯,被密毛。肩部稍隆起,背部和臀部平直,尾短。四肢不长,主蹄圆大,中央裂线很深,侧蹄也大[1]。公驯鹿的个头比较大,体重在120千克~170千克,胸围1.01米~1.41米。母驯鹿的体重在100千克~150千克,胸围0.97米~1.39米。[4]

    生活在北极的驯鹿有着特殊的视觉能力,可以看见一般光线下其它动物看不清的物体。[13]驯鹿的形态特征

    驯鹿是鹿科动物中唯一雄雌都生长鹿角的鹿种。雄驯鹿的角,分枝不多,但各枝分叉复杂。成年雄性驯鹿的眉叉略呈掌状向前伸出,第二枝紧接眉叉亦向前方伸出,枝上再分数叉,角干离第二枝后一段距离转折向前,其后面常有短的背叉[1]。雌性的鹿角比较细小,分支简单,角端尖细,不呈扁平状[6]。鹿角是哺乳动物中唯一可完全再生的器官,冬季脱落;春季再生;夏季生长最快;秋季骨化,附着在鹿角外的绒毛脱落。鹿角再生是一个基于干细胞的调节过程,鹿角细胞可能起源于神经嵴细胞。有学者研究结果表明,雌性驯鹿长鹿角与驯鹿冬季采食策略的选择压力有关。[11]雄性驯鹿角的形态特征

    雌性驯鹿角的形态特征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驯鹿

    麋鹿

    驼鹿

    外观

    体长

    雄性:1.02米~1.33米;雌性:0.96米~1.14米

    约2米

    -

    体重

    雄性:120千克~170千克;雌性:100千克~150千克

    180~220千克

    -

    分布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西北坡

    北京市、江苏省

    -

    食性

    植食性

    植食性

    植食性

    展开表格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驯鹿是环北极分布动物,广泛分布在欧亚和北美大陆北部及西伯利亚南部的北纬48°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美国西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瑞典、丹麦、挪威、芬兰、俄罗斯和蒙古、冰岛和南大西洋的岛屿。[2][4][3]驯鹿世界分布图

    中国分布

    中国亚种驯鹿分布在黑龙江和大兴安岭西北坡,游牧于满归、敖鲁古雅、乌琪洛夫、金汉根河和阿尔 一带,在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也有饲养。[2][5][4]驯鹿的中国分布图

    部分亚种分布

    亚种名

    拉丁学名

    具体分布

    北美林地驯鹿

    Rangifer tarandus caribou

    阿拉斯加、纽芬兰、拉布拉多地区、新英格兰、爱达荷州、华盛顿的泰加林地区

    皮尔里驯鹿

    Rangifer tarandus pearyi

    加拿大北极岛屿

    北美荒漠驯鹿

    Rangifer tarandus groenlandicus

    加拿大的努纳武特和西北地区、格陵兰的西部地区以及冰岛

    西伯亚森林驯鹿

    Rangifer tarandus valintinae

    俄罗斯、西伯利亚

    表格数据来源:[12][17]

    栖息环境

    驯鹿耐寒而畏热,喜欢湿润,怕干燥,害怕蚊虫[4],主要生活在寒带和亚寒带的落叶针叶林中,包括北极高地极地沙漠到半湿润的矮灌木苔原,主要的树种有落叶松、偃松白桦等,灌木种类有杜鹃、越橘杜香[3][6]。驯鹿夏季多选择位于针阔混交林的隐蔽度和避风性均相对较差的生境[15]。秋季驯鹿倾向于选择西坡和南坡生境,回避对北坡和东坡生境的选择,并多选择位于中上坡位 。驯鹿秋季多选择针叶林 、避风性较差、水量适中,土壤湿润、距水源距离较近、距人为干扰距离较远及距最近猎民点较远的生境[14]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驯鹿是一种多面性食草动物,饮食以地衣、杂草、莎草、草和灌木为主[3]。驯鹿是唯一一种能够代谢地衣的大型哺乳动物。在春夏季节时驯鹿会采食树木如杨柳、白桦的叶子,偶尔也会吃鱼类、鸟蛋和小型啮齿类动物如旅鼠,在散放条件下可觅食200~300种植物性饲料;在秋季采食蘑菇;冬季主要采食苔藓植物、地衣。一般情况下,平均每天进食3千克的植被。驯鹿是反刍动物,胃四室。与其他反刍动物一样,驯鹿依靠一种高度复杂的、专门化的微生物群消化食物,这种微生物包括厌氧菌、纤毛原生动物、真菌和产甲烷古菌[13][11]

    迁移行为

    驯鹿在春秋两季迁徙,迁徙距离比其他任何陆地哺乳动物都要远,速度可以达到80公里/小时,一年可穿越5000多公里。[7]驯鹿们的迁徙图

    集群行为

    驯鹿是群居的,在夏季可以发现数以万计的驯鹿群体。随着天气转凉,驯鹿群体逐渐变小,但驯鹿可能会在秋季迁徙期间再次聚集。[7]驯鹿的集群图

    斗殴行为

    雄驯鹿与竞争对手打架,以防止它们与所在地区的雌性繁殖。大多数斗殴都是短暂的,但确实会发生严重的战斗,可能导致雄驯鹿受伤甚至死亡。[7]

    沟通与感知

    驯鹿通过声音、视觉和触觉提示相互交流。它们有敏锐的嗅觉,这使它们能够找到深埋在雪下的食物。[7]

    生长繁殖

    繁殖阶段

    繁殖详情

    图片

    交配

    通常一夫多妻制,发情期在8~9月份,10月进行交配。期间雄驯鹿会为争夺配偶而殴斗。

    雌雄驯鹿

    产期

    雌驯鹿每年9~10月进入繁殖期,妊娠期225~240天。第二年4月中旬开始产仔,每次1胎,偶有2胎。出生的小驯鹿一般体重3~12千克。

    幼崽期的驯鹿

    成长

    驯鹿出生后几分钟就可以自己哺乳,一天后就可以奔跑。第一个月只吃母乳,之后开始吃草,偶尔吃母乳直到初秋。

    成长中的驯鹿

    成熟

    雌鹿1.5岁性成熟,个别发育好的个体当年即能参加繁殖,一直到14岁,繁殖能力很强。雄鹿性成熟较晚。

    成年雌驯鹿

    寿命

    野生雄驯鹿的寿命通常不到10年,平均预期寿命为4.5年。雌驯鹿的寿命通常比雄驯鹿长,有的超过15年。

    展开表格

    物种保护

    濒危原因

    中国

    原因分类

    详细原因

    栖息地面积锐减

    中国的驯鹿种群最早分布于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大兴安岭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驯鹿活动范围东到卡玛兰河口和呼玛河上游,南达根河,西至额尔古纳河岸,北近恩和哈达和西林吉,活动总面积约为800万公顷。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森林的大面积开采和鄂温克猎民的定居,驯鹿活动区域缩小至300万公顷。到20世纪90年代,驯鹿栖息地面积进一步缩小,仅为20世纪70年代的8.75%,有效活动范围不足足50万公顷。栖息地面积的不断缩小,使驯鹿觅食不到充足的营养食物,身体虚弱,死亡率升高,严重影响了驯鹿种群的发展。

    种群退化

    驯鹿小种群的长期近亲繁殖,造成种群退化,成活率低,个体小,抗病能力弱。

    盗猎严重

    盗猎者以下套、下夹子等形式,尤其是下套,驯鹿散放在大森林中活动空间大,很容易被套住,同时驯鹿不会吼叫,很难及时发现,一旦被套,轻则套伤,重则套死,这是导致驯鹿直接死亡的主要原因。

    兽害频发

    由于驯鹿性情温顺,尤其是幼仔和老弱驯鹿防御能力低,很容易被熊、猞猁和狼等动物吃掉。

    管理粗放

    放养驯鹿的老一代人越来越少,而年轻人不喜欢或不适应山上的生活,使驯鹿的野外管理很难开展,造成对驯鹿的照顾越来越少,许多驯鹿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而死亡。

    展开表格

    全球

    原因分类

    详细原因

    生存环境的破坏

    工业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栖息范围内的大量伐木,人类的这些行为都破坏了驯鹿的栖息地。因此,间接的对驯鹿种群数量产生影响。

    过度的商业性狩猎

    驯鹿的经济价值很高,一些驯鹿物种相对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会允许进行一定量的商业性狩猎,但由于一些人的过度狩猎、偷猎,导致驯鹿数量大幅度下降。

    气候变化

    在北极岛屿上,结冰事件会影响驯鹿的运动甚至导致死亡,尤其是对小驯鹿和成年驯鹿。NOAA北极研究项目经理Emily Osborne在马里兰州银泉市表示,气候变暖已经导致整个北极地区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正在加剧。在2019年12月11日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上,她协助展示了该报告的成果,例如野生驯鹿和北美驯鹿的数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减少了50%以上。

    遗传衰退及疾病

    由于驯鹿长期近亲繁殖,遗传衰退严重,加之疾病、天敌为害,生死数量大致相抵。

    表格数据来源:[3][7][2][10][17]

    种群现状

    中国

    中国驯鹿都是半家养的种群。驯鹿的种群数量在近50年来一直徘徊在1000只左右[2]。2018年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约安里林场生活着193头驯鹿,其中145头从荷兰引进,43头是本地驯鹿,还有5头是2018年出生的“混血宝宝”。[8]

    世界

    2000年统计数据表明,全球范围内驯鹿的数量约为500万只,其中最大的驯鹿种群出现在阿拉斯加、加拿大和俄罗斯。尽管阿拉斯加拥有30多个驯鹿种群,其驯鹿数量几乎是人口的两倍(1,000,000只),但美国本土的驯鹿却被判断为濒临灭绝了[7]。而据加拿大调查统计,在2002年之前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驯鹿种群中有33,000只,而到了2014该地区的驯鹿数量却持续减少超过30%。而在加拿大的北极岛屿上,驯鹿数量的总体趋势也是从1987年约22,000只,下降到了2014年约14,000只,其在三代中平均减少了52%。在2015年,世界范围内驯鹿的统计数据结果为总量130万只。[3]

    保护举措

    中国现有的驯鹿保护措实施依据牧业承包责任制办法,分群负责,承包给有管理经验的鄂温克猎民,按劳力按户分配只数和游牧地区。此外,额尔左纳左旗畜牧局定期选派有经验的兽医师上山为驯鹿检查治病[2]。例如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约安里林场共有5名职工负责照料驯鹿,他们采用两班倒的方式,每一班次2至3人,在山上驻扎10天,四季坚守,负责看护喂养驯鹿、监测驯鹿数量、促进驯鹿繁育,另有两名经验丰富的鄂温克族驯鹿饲养员提供技术指导。[8]北美的印第安人科拉半岛上的萨哈来人和亚洲北部的鄂温克族,他们对驯鹿的管理和保护都很重视。国际驯鹿会议每3年召开一次,交流各国驯鹿研究、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经验。[2]

    保护级别

    2015年,驯鹿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物种(VU)。[3]

    2015年,驯鹿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 哺乳类 )——极危(CR)。[9]

    参考资料

    [1] 驯鹿 · ​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引用日期2022-04-25]

    [2] 驯鹿 · ​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引用日期2022-04-25]

    [3] Endangered level of reindeer ·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22-04-25]

    [4] 敖鲁古雅驯鹿 · 中国大百科全书[引用日期2022-04-25]

    [5] 驯鹿 · 中华自然科学网[引用日期2022-04-25]

    展开

    相关合集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哺乳动物

    12个词条2957阅读

    北极兔

    栖息于北美北部寒冷地区的兔类

    旅鼠

    已知动物中繁殖力最强的物种

    麝牛

    栖息于严寒多岩地带的群居牛种

    查看更多

  • 上一篇百科:野彘
  • 下一篇百科:蕙芷花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