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地点 >石像生
石像生

石像生

(古代陵墓前的石人、石兽)
北宋.宋仁宗永昭陵墓前石像生石像生是古代帝王大臣陵墓前的石雕人物像和动物像,一般成对放置在陵墓的神道两侧。这些石像生组成的“仪仗队”,既是封建社会墓主人身份等级地位的象征,也具有驱邪、镇墓的含义。[1][2]
石像生资料
  • 别名:石翁仲[1]创作年代
  • 所属地区:中国
  • 材料:石材
  •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帝王和大臣的墓前已经开始放置有石像生,这些石像生已不复可见,现存保存完整的早期作品是西汉霍去病墓前的石像生群。[3][4][5]秦汉以后为后世帝王、重臣所沿用,唐太宗李世民墓前的昭陵六骏、唐乾陵、北宋皇陵、明十三陵墓前均设有大型的石像生群,它们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精品。[1] [5]

    石像生包括石人和石兽,石人主要有文臣武将等,石兽包括真实的和传说中的动物形象有几十种,主要有麒麟、獬豸、狮子、大象等。[6]石像生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集中表现为唐陵石像生的健壮雄浑、宋陵石像生的世俗化和明陵石像生的精致化等特点。[7][8][9][10]

    石像生作为帝王大臣陵墓前的石刻,体现了古代帝王贵族对于生死观念的界定和墓葬形制的要求。历史遗存下来的石像生作品为研究古代官职制度、墓葬制度和石刻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依据。[11]不同时代的石像生,在题材、规制和艺术手法上表现各有不同,历经时代变迁,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石像生是具有历史、考古、艺术和社会价值的历史文物,是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活的见证。

    近年来,石像生的文物保护工作逐步加强。2013年4月和2015年6月国家文物局先后发布《关于宋陵永昌陵展示设计方案的批复》《关于清东陵孝陵建筑、彩画、石像生及神道维修工程立项的批复》,分别明确对两处帝陵石像生加以保护性开发。2021年10月国家文物局关于《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中宋陵被纳入“十四五”时期大遗址保护开发规划之中。[12][11][13]

    命名

    石像生中的“像生”原意为模仿天然物制作的工艺品,如用纸通草或绫罗制作的花果、人物等,因形状如生得名。排列墓道两侧的文臣、武士、走兽等为石制雕像,故冠名“石像生”。石像生的功用是装饰陵墓,象征死者生前”仪卫“,同时又有”保护陵园“的象征意义。[14]

    历史沿革

    石像生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主要历史发展脉络体现为:[1]

    秦汉时期

    汉代《西京杂记》中描述有个叫青梧观的地方,门前的梧桐树下有两个石麒麟,是秦始皇骊山墓地前的石刻雕像;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录》中记述帝王陵墓前自西汉以来放有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马等,人臣墓前有石羊、石虎、石人等;《水经注》中也有光武帝陵前有石像和石马的描写。表明石像生始于秦汉。[3][4][5]

    霍去病是西汉汉武帝时期一员大将,多次率军深入匈奴驻军所在地祁连山,击退匈奴侵扰,建立河西四郡,打通中西交往要道,汉武帝封其为冠军候、骠骑将军,24岁不幸病逝。汉武帝为纪念霍去病在河西战役反击匈奴取得的胜利,命令将霍去病的墓地修建成祁连山的形状,并亲自选定霍去病的墓址陪葬在茂陵,由官府石刻工匠大师为其墓前雕造石像生。现存石像生马、虎、象、羊、胡人等14件,其中以“马踏匈奴”最为有名。霍去病墓前的石像生作为置于陵墓地面雕塑作品的出现,具有纪念碑性质,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5][15][16][17]。

    东汉时期皇帝陵墓前有石像,大臣墓前有石骆驼、石马、石鹿、石羊、石虎、石狮子,数量和品种随官员等级的不同而有增减。[18]

    陵墓前放置石像生在魏晋时期短暂消失,至南北朝时期秦汉陵寝制得以恢复,南朝帝王、贵族三十多座陵墓分布在今江苏郊区和句容、丹阳县境内,墓前立有石兽,其中南朝宋武帝陵前的石兽、齐武帝萧赜景安陵前的麒麟具有代表性,利用整体石材以洗练的手法变现雄伟的气势,对唐代陵墓前石狮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19]

    唐宋时期

    唐代改墓为陵,唐代帝王十八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陕西西安附近的乾县、礼县、泾阳、三原、富平、蒲城六县,东西绵延一百余公里,多数因山为陵,每座陵墓前均有庞大的石像生作品。[20]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葬于昭陵,陵墓前原有外族君长十四人像,遭到毁坏,而以李世民生前使用过的六匹战马为原型雕刻的昭陵六骏保存了下来,雕刻手法表现出雄浑和刚健的风格,这一风格在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石像生上表现更为突出。[20]

    乾陵石像生有完整的设计,自乾陵开始,形成唐陵定制。分别为:翼马一对、朱雀一对、石马五对、控马者三对、石人十对、外族酋长像六十;朱雀门前石狮一对、石人一对;玄武门前有石狮一对;青龙门、石虎门各有石狮子一对,其中石狮和翼马的造型刻画表现出充沛的力量和一定的理想特点。[20]唐代帝陵和大臣墓地对石像生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制要求,大臣墓前面的石像生以石羊和石虎为主,而帝陵就没有石羊、石虎。唐代丧葬令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石人、石兽六,五品以上官员石人、石兽四。[21]

    北宋皇陵集中在河南巩县,有八位北宋帝王在此下葬,陵墓前石像生计有一千余件,排列在神道两旁,题材有文武官员、外国使臣、内侍、马、象、瑞禽及祛邪虎、羊等。其中永裕陵前的石狮、永泰陵前的石像、永熙陵前的石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但整体艺术表现与唐陵相比不够坚实有力。[22]宋代帝陵石像生群的使用不同于唐代,以石马、石虎、石羊为主。北宋陵前石像生的定制是:石马并控马者一对、石虎两对、石羊两对、宫人一对,还有陈列在门前的石狮。但实际情况中所有宋陵都超出规制。增加的有独角兽(或称獬豸)、貘、角端、少数民族使臣、象及驯象人、瑞禽。[23]

    明清时期

    明代的石像生除南京明孝陵神道两侧的石像生外,均集中在北京的十三陵。明代陵墓前的石像生除去宋代使用的较小的石羊、石虎,增加了前代曾经使用的较大的动物。明孝陵前的石兽,分为石狮、石獬豸、石骆驼、石象、石麒麟、石马六种。其中六对是立像,六对是卧像,石人分为文臣、武将两种,共四对,都是立像。明长陵在此基础上增加勋臣一对,此后明陵都沿用长陵定制。大臣墓前石像生的使用,明代不同于唐宋的,就是在石羊、石虎、石人以外,增加了石马。根据《明会典》的规定,公侯和一品、二品官是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各一对,三品官减去石人一对,四品官是石望柱、石马、石虎各一对,六品以下官员不准设置石刻。[24][25]清帝陵石像生分散于东北、河北的各个陵园,使用上沿用明帝陵制度,在配置结构与数目上略有不同。大臣墓前的石像生也基本上沿用明代的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可用石兽六件,五品以上官员可用石兽四件,六品以下不准设置石刻。[26]

    主要种类

    石像生包括石人和石兽,石人主要有文臣武将等,石兽则有麒麟、狮子、獬豸、大象、骆驼、马等几十种真实的和传说中的动物形象。[6]

    石像生的主要种类

    石人

    石翁仲

    翁仲是秦朝时的一员大将,身材高大,能征善战,多次击退匈奴等国侵扰,翁仲死后,秦始皇为他塑造一尊铜像,立在咸阳宫外,匈奴人以为翁仲没有死,吓跑了打探军情的探子。后世帝王纷纷效仿,在陵前设置石翁仲守卫帝陵[27]

    文臣武将

    位于陵墓前石刻的人像有文臣和武将,他们也是帝陵的守卫者的象征[6]

    藩臣

    唐朝帝陵的石像生出现藩臣,乾陵有蕃臣石像六十一尊,为武士形象,大多已遭到损坏[28]

    石兽

    麒麟

    麒麟被古人成为“太平之兽”,古代传说中象征祥瑞的神兽。麒麟立于帝王陵前,象征着帝王为有道圣君和至高无上的地位[27]

    狮子

    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威震四方。石狮是古代帝王陵墓前常见的石像生形像,象征着帝王生前的守卫,对帝王陵墓起着守护的作用[27]

    大象

    古人认为大象很有力量,同时“象”和“相字”同音,出官为相具有吉祥的寓意,所以许多帝王陵前放有石象[28]

    獬豸

    獬豸是传说中的异兽,头上长着一只角,能辨善恶,见到好人与坏人争斗,獬豸就会用角顶触坏人。帝王陵前设置獬豸象征着帝王是古代统治者当中最高的执法者[28]

    骆驼

    骆驼象征着忠诚和负重远行[29]

    马是古代军事征战的象征,古代帝王和贵族陵墓前的石像生一般都会有马的形象出现[30]

    艺术特点

    汉代

    西汉霍去病墓前的石像生是西汉纪念碑性质的大型石刻,系汉武帝时期官署石刻匠师全部用花岗岩雕刻而成。融合圆雕、浮雕、线刻等多种雕刻技法循石造型,体现汉代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艺术特点,表现出西汉帝国的时代风貌。现存石像生14件,有前足刚起的战马、卧马、卧虎、小卧象、卧牛、卧猪、鱼、龟、蛙、胡人、怪兽食羊、力士抱熊、马踏匈奴等。怪兽食羊雕刻的是一只怪兽吞羊,力士抱熊雕刻的是一只熊被大力士抱住,马踏匈奴雕刻的是一个匈奴士兵在战马的马蹄下,象征霍去病战胜匈奴的威猛刚毅[5][15][16][17]

    东汉石人多采用方柱形石材雕刻,具有凝重雄健的格调,如原存山东曲阜张曲村鲁王墓前的一对石人和山东邹县匡衡墓前石人。石兽出现了造型劲健的大型石辟邪,如四川雅安姚桥高颐墓前的石辟邪造型凝重,气宇不凡。[31]

    唐宋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陵墓外原有十四个外族君长的石人像已经被毁坏不可见,幸存下来的昭陵六骏是李世民生前陪伴他四处征战的六匹战马的石刻像,千年以前的石刻雕刻家使用了今天被称之为起位的浮雕创作手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此后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乾陵石像生则突出体现了雄浑和刚健的风格。乾陵神道石像生包括:翼马一对、朱雀一对、石马五对、控马者三对、石人十对、外族酋长像六十;朱雀门前石狮一对、石人一对;玄武门有石狮一对、石马一对,青龙门、白虎门各有石狮子一对,有翅膀的天马和雄踞于高台之上的石狮,表现出世俗生活的理想化和充满力量的健硕感。在石刻人物的造型上,唐朝初期人物造型古拙方正,后期渐渐向圆润发展,唐肃宗的建陵在石像生人物和狮子造型的处理上手法细腻,更具有装饰性,体现了唐代帝陵石像生风格由方正向圆润的转化。[7][32]

    北宋皇陵集中于河南巩义市区,有八位北宋皇帝在此下葬,加上陪葬墓现存石像生共有一千多件,排列于帝王陵前神道两侧。主要有文武官员、外国使臣、内侍、马、象、瑞禽等,题材在唐代的基础上有所变化,石像生体系较为完整。雕刻手法细腻写实,局部艺术处理与整体艺术效果二者相辅相成,人物和动物造型写实逼真,应用透视规律产生视觉错觉,夸大头部比例,从而使得狭长神道上人物比例处理合理。在人物细节的处理上体现出了世俗化的艺术特点,如文臣武将的身躯和面庞带有明显的职业特征。[8][10][33]

    宋代各陵石雕,题材相同,尺度和技法有所不同,有时即使同一陵上的雕刻水平也不一致,较早的永昌陵、永熙陵、永定陵、永昭陵较为简练严整,至永厚陵为一转折,渐趋细腻,较晚的永裕陵、永泰陵则较为写实。[34]

    明清

    明代初期南京明太祖孝陵神道两侧的石像生现存18对,体积庞大坚实,造型是极具概括性的椭圆形。明太祖后的帝陵石像生集中于北京十三陵,十三陵的神道两侧排列着18对文武官员像及动物石像,体形比孝陵石像生高大,均以整块白石雕刻而成,造型玲珑精巧偏重绘画性,趋于公式化和概念化。清代帝陵的石像生较为分散,配置结构与数目上和明代有所不同,造型上崇尚精美,雕刻刀法较为软弱。石像生的发展渐渐衰落。[9]

    代表作品

    西汉 马踏匈奴

    霍去病墓前安放的”马踏匈奴“造像高168厘米,以整块花岗岩雕琢而成,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描述该作品为:“马颇宏大,其形极驯,腿部未雕空,故上部为整雕,而下部为浮雕,后腿之一微提,呈休息状。马下有匈奴仰卧,面目狰狞,须长耳大,手持长弓,欲起不能。” 马踏匈奴在雕塑史上被认为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35][36][16][37]

    唐 昭陵六骏

    唐太宗李世民生前下诏:死后将其所乘戎马,按照马的真实形状塑像置于左右。李世民死后葬于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公里的九嵕山)。李世民纵横沙场平定天下所骑过的六匹战马:“飒露紫”“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依其原型青石雕刻而成六块骏马浮雕石刻,放置在昭陵北麓祭坛东西两侧。这就是著名的“昭陵六骏”。“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两块石刻在1914年被盗卖到国外,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现存放于西安碑林博物馆。[38]

    6具石雕骏马采用浮雕工艺制作而成,姿态各异。这种表现手法用作大型陵墓石刻,是从昭陵六骏开始的。1924年,鲁迅在西安讲学谈到昭陵六骏时曾说:“汉人墓前石兽多半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其手法简直是前无古人。”[38]

    唐 乾陵蕃臣像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39]另有散落园区的未完工石像3尊,共64尊。[40]这些石人雕刻的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被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39]石像采用原雕的艺术手法,高度在1.5米至1.77米之间,大小和真人相仿。乾陵蕃臣像的头部均已失去,石像无头的原因至今成谜。[40

    宋 北宋皇陵

    北宋皇陵集中于河南巩义,有七位北宋皇帝葬在此处,加上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父亲赵宏殷的陵墓,共有七帝八陵,形成庞大的宋代陵墓群。[41]宋陵石像生从汝台之内开始,沿神道两侧,从南向北,左右相对,依次排列着:大象和训象奴一对,象与象奴并立于石座之上,体积明显大于真象真人,象与象奴在唐陵中没有出现过;瑞禽、瑞兽各一对;仗马两对,左右立有控马人,以写实手法雕刻;蹲虎两对、跪羊两对,唐陵中只有皇帝以下大臣墓前才出现虎和羊之类;客使三对、代表域外使臣朝贡文武侍臣各两对,武将执剑、文臣执笏,身材高大;文臣武将再往北为内侍、守卫将军、走狮等。[42]

    明 十三陵

    明十三陵的石像生设置,沿用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孝陵的陵制,增置四勋臣。石像生的最前面是石望柱,然后依次为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武将、文臣和功臣。将军头戴凤翅,身着铠甲,威武庄严,文臣和功臣身着朝服,头戴七梁冠,手握朝笏,威仪肃穆。这些石像生以整块白石雕成,体积大,最大的石象包括基座体积近30立方米。石料从房山运来,史料记载运一块长3丈、宽l丈、厚5尺的白石,需调用顺天等八府民夫2万人,历时28天,才由房山运到京城。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以雕工精细见长。[43][14]

    价值和影响

    西汉汉武帝时期正值秦代统一以后封建社会国家国力强盛之际,在石雕艺术品上表现为雄厚浑朴的时代风格,霍去病墓前的石像生集中体现了这一艺术特点,其价值和影响堪与秦陵兵马俑相媲美。代表作品马踏匈奴反映了西汉人民反抗侵略的强大意志,其题材意义在当时和后世起到激发维护国家统一和强大的作用,是富有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文化遗产。[44][45]

    唐太宗李世民缔造的唐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李世民死后葬于昭陵,陵墓前的石像生“昭陵六骏”系以其生前驾驭过的六匹战马为原型雕刻而成。昭陵六骏无论是从题材还是创作手法上都体现出唐帝国初期的兴盛气象,兼具艺术价值和政治意义,体现出唐朝雄厚的物质基础对艺术进步的推动作用。[46][47]

    宋代石像生群集中在河南巩义的北宋皇陵,石像生群矗立于帝王陵墓前神道之上,规模弘大,保存完整,其作为帝王威仪的象征对于研究古代陵寝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48]宋代帝陵石像生在继承唐宋取材的基础上,雕刻技艺上呈现世俗化的艺术特点,是中国古代雕刻史上的艺术瑰宝[33]

    不同时代的石像生,随着朝代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和陵寝规制特点,石像生不仅仅具有石刻雕塑作品的艺术性、观赏性,还具有历史、考古和社会价值。[40]

    开发和保护

    国家文物局的相关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石像生的文物保护见于批复意见,其中2013年4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宋陵永昌陵展示设计方案的批复》,要求细化神道展示设计内容,明确神道垫高高度。神道两侧植物景观应与石像生展示相结合,充分发挥标识和衬托作用,突出陵寝庄严、肃穆的文化氛围。[13] 2015年6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清东陵孝陵建筑、彩画、石像生及神道维修工程立项的批复》,对清东陵的石像生及神道维修工程立项,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等原则对石像生及神道开展保护性保护修缮。[49]

    文物保护部门的保护

    2012年12月河北省定州市旅游文物局接到群众举报:有不法分子在盗掘石像生,市旅游文物局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往现场,制止了石像生被盗案件的发生,并将石像生转移到安全地带加以保护和研究。经当地文物部门初步断定被盗文物为明代石像生,武生形象,宽90厘米,高250厘米。[50]

    数字化保护技术应用

    西安理工大学数字唐陵团队利用区块链技术制作大型记录片《大唐帝陵石像生》,对石像生的保护及传播起到了数字化时代富有创新意义的提升效果。[51]

    遗址开发

    北宋皇陵是石像生现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之一,拥有各类石刻共计1027件。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巩义市着手打造宋陵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项目涉及规划范围568亩,预计投资7019万元。2021年10月国家文物局关于《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中宋陵被纳入“十四五”时期大遗址保护开发规划之中。2022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宋陵进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52][12][53]

    参考资料

    展开

    [1]王巍(总主编). 中国考古学大辞典. 第1版.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辞书出版社出版, 201403: 19. 978-7-5326-4027.

    [2]杨宽.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540-542. 978-7-208-13758-5.

    [3]刘安(汉). 西京杂记.卷三. 葛洪(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2-13.

    [4]封氏闻见录. 中华书局, 2011: 卷六(羊虎卷).

    [5]华夫总主编. 中华博物通考 雕绘卷.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004: 207.

    [6]王其钧.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01: 332.

    [7]宋伟光. 关中唐十八陵石雕造型风格演变略说[J]. 雕塑, 2017 ,No117(01): 30-33.

    [8]孟凡人. 北宋帝陵石像生研究[J]. 考古学报, 2010, (03): 323-360+423-428.

    [9]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4143-3144.

    [10]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2239-2241.

    [11]刘佳. 魂兮归来[D]. 中央美术学院, 2016

    [12]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中国政府网. [2023-06-23].

    [13]关于宋陵永昌陵展示设计方案的批复.国家文物局. [2023-05-25].

    [14]《北京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北京百科全书.昌平卷》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百科全书 昌平卷. 奥林匹克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2002-06: 309.

    [15]杨宽.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519-522. 978-7-208-13758-5.

    [16]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665-670.

    [17]王子云. 中国雕塑史. 岳麓书社, 2005: 53.

    [18]杨宽.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529. 978-7-208-13758-5.

    [19]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1235-1243.

    [20]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1246-1252.

    [21]杨宽.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572-580. 978-7-208-13758-5.

    [2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2239-2240.

    [23]杨宽.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568-577. 978-7-208-13758-5.

    [2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3140-3141.

    [25]杨宽.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581-584. 978-7-208-13758-5.

    [26]杨宽.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586-587. 978-7-208-13758-5.

    [27]王其钧.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01: 333.

    [28]王其钧.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01: 334.

    [29]金开诚(主编)、陈长文(编著). 明十三陵.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201: 141. 9787547208465.

    [30]柳肃. 营建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于传统建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105: 1310. 978-7-302-55411-0.

    [3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676-682.

    [3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1250-1252.

    [33]杨伯达. 古代艺术的瑰宝——巩县宋陵雕刻[J]. 中原文物, 1980, (03): 22-26.

    [34]中科院历史研究室. 河南巩县宋陵调查. 考古, 196411

    [35]卢德平主编. 《中华文明大辞典》 . 199205: 761.

    [36]金台资讯. 茂陵·霍去病墓石雕群:中国石刻的经典.今日头条. 2020-06-05[2023-05-26].

    [37]梁思成. 中国雕塑史. 第1版.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06: 36. 7-5306-4488-2.

    [38]陕西日报. 昭陵六骏,带你领略大唐气象.今日头条. 2021-04-25[2023-05-23].

    [39]中国经济网. 冬游乾陵 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今日头条. 2019-01-03[2023-05-23].

    [40]刀枪不入的武则天墓 沉寂千年坚固依旧_咸阳新闻网.咸阳新闻网. [2023-05-23].

    [4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宋皇陵.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08: 06.

    [42]王子云. 中国雕塑艺术史. 第1版. 湖南: 岳麓书社, 200508: 502. 80665-605-2.

    [43]金开诚(主编)、陈长文(编著). 明十三陵.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201: 128-132. 9787547208465.

    [44]王子云. 中国雕塑艺术史. 第1版. 湖南: 岳麓书社, 200508: 51. 80665-605-2.

    [45]王子云. 中国雕塑艺术史. 第1版. 湖南: 岳麓书社, 200508: 58-59. 80665-605-2.

    [46]王子云. 中国雕塑艺术史. 第1版. 湖南: 岳麓书社, 200508: 387. 80665-605-2.

    [47]王子云. 中国雕塑艺术史. 第1版. 湖南: 岳麓书社, 200508: 391-392. 80665-605-2.

    [48]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 北宋皇陵. 第1版.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08: 1. 7-5348-1534.

    [49]关于清东陵孝陵建筑、彩画、石像生及神道维修工程立项的批复.国家文物局. [2023-05-25].

    [50]河北定州市旅游文物局有效制止一起田野文物被盗案件.国家文物局. [2023-05-25].

    [51]孙铭鑫 张辉. 区块链视域下的唐陵雕塑艺术文化传播研究. 戏剧之家, 2020年第31期: 169.

    [52]建设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巩义北宋皇陵如何焕发新生机?.河南省文物局. [2023-05-25].

    [53]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 [2023-06-23].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26日

  • 上一篇百科:柱头
  • 下一篇百科:石栏杆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