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人物 >章惇
章惇

章惇

(北宋中期政治家)
章惇[dūn](1035年—1106年1月2日),字子厚,号大涤翁,建州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为北宋宰相,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人物之一。北宋中期政治家、改革家、书法家,银青光禄大夫章俞之子。[1][2]
章惇资料
  • 姓名:章惇
  • 字:子厚
  • 号:大涤翁
  • 国家:北宋(北宋中期)
  • 民族:汉族出生信息
  • 去世日期:1106年1月2日
  • 父母:章俞(父亲)
  • 章惇才智出众,博学善文。嘉佑四年(1059年)考中进士,封商洛(陕西省商洛市)县令、雄武军(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节度推官。熙宁二年(1069年)章惇得到王安石的赏识,任三司条例官、集贤校理等职,参与制定新法、修著国史、编撰实录。熙宁五年(1072),章惇受命察访荆湖北路,后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平定四川、贵州、广西三省交界的叛乱,招抚四十五州。元祐六年(1091年),章惇遭刘挚等人弹劾,贬为汝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后起复位宰相,继续改革弊政。执政期间,章惇兴修水利,恢复青苗、免役等法令,军事上征服西夏,收复吐蕃。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去世,宋徽宗即位,章惇由于曾反对宋徽宗即位的缘故,屡遭贬斥。[3][1][2]

    崇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106年1月2日),章惇过世,享年七十一岁 ,累赠观文殿大学士、申国公、太师、魏国公,葬于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绍兴五年(1135年),追贬昭化军节度副使。章惇著有今录诗十六首,包括《寄苏子瞻》《谢刘子先赠酒》《赠陶辰州》等。[1][2][4][5]

    人物关系

    章俞

    父亲

    章援

    儿子

    章楶

    堂哥

    人物生平

    两次赴考

    景祐二年(1035年)章惇出生于浦城的一个官宦世家,银青光禄大夫章俞之子,章惇才智出众,博学善文。嘉祐二年(1057)三月,章惇和他的族侄章衡参加科举考试,同时苏轼、苏辙兄弟俩也同时参加科举考试,宋仁宗到崇政殿亲自考试礼部进士,可是除了章惇这几个人全部高中进士,章衡更是考上了状元。章惇不甘落后于晚辈,拒绝受敕。嘉祐四年(1059年),章惇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再次高中,这回考中开封府试第一名,名列进士第一组第五名。章惇这时才开始踏入官场,后被授予商洛(陕西省商洛市)县令、雄武军(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节度推官。[1][2]

    入朝为官

    嘉祐四年(1059年)章惇入职朝廷后,得到欧阳修举荐被选任为馆职,却被王陶攻击,未任馆职,做了武进(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知县。熙宁二年(1069年)章惇得到王安石的赏识,让章惇进入集贤院,随后王安石设立三司条例,任命章惇为编修三司条例官、集贤校理[a]和中书检正[b],并参与制定新法,监督修著国史,编撰实录。当时宋朝正处在治理南北两地蛮族之时,于是章惇被任命为湖南、北察访使招抚群蛮。章惇先派两个特使去梅山招抚当地愿意归降的蛮人。但招抚特使因为对当地妇女的不敬惹怒当地的蛮族而被杀害,双方的矛盾被激化。章惇没有听取王安石“勿轻动”的命令,立刻率军分三路杀向梅山,大败,懿、洽、鼎三州之内的蛮族。因蛮人占据潭州的梅山,章惇就乘势南下。[2][6]十一月章惇招降梅山峒峒蛮,蛮姓为苏氏,登记他们的百姓共一万四千八百户,土地二十六万四百余亩,并规定他们要交的税,一年一收。修筑武阳、开峡两个城,设置安化县,隶属邵州。[7]

    熙宁七年(1074年)章惇任军械监制司,设立专门考察,审查曾布所调查交易。三司着火,神宗在御楼观看,章惇带领手下赶去救火,路过楼下,神宗问过之后知道是章惇,第二天就任命章惇为三司史。同年,王安石第一次罢免宰相官职后,吕惠卿掌管政事堂,章惇作为吕惠卿的重要帮手协助其整顿新党。次年宰相吕惠卿贬为陈州知州,邓绾[wǎn]说章惇和吕惠卿勾结,章惇被贬出京城,任湖州知州,同时,王安石再次被任命为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峡州、辰州(湖南省沅[yuán]陵县)和沅州(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发生叛乱,攻打城池,对宋朝造成威胁。朝廷派章惇前往辰州和沅州平叛。当地溪洞诸部臣服于宋后,设靖州,有安靖西南之意。封章惇为荆湖北路首府(今湖北省荆南荆州市)知府和提举兵马巡检,章惇在此设置诚州(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朝廷后改任章惇为杭州知州,人未到杭州,便被召回朝任翰林学士。因为母亲去世,章惇辞官服丧。服丧完毕,被任命为判三馆秘阁、审官院[c]和翰林学士。元丰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发生,新党开始诛除异、结党营私,制造文字狱打击旧党官员,将案件扩大至整个旧党,想要将司马光旧党重要人员一网打尽。[1][2][4]

    元丰三年(1080年),章惇担任参知政事。次年,章惇的父亲章俞霸占百姓沈立的田地,沈立拦路向章惇告状,章惇把他抓了起来。大理寺弹劾章惇的父亲霸占田地。章惇不理事实,多次以权谋私,维护父亲。事发之后章惇被罢免,任蔡州知州,后又改任陈、定二州的知州和定州路安抚使。[1][2][4]

    权倾朝野

    元丰五年(1082年),章惇已经是门下侍郎、御史大夫,成为变法里的重要人物。元丰八年(1085年)章惇任职枢密院事,宋神宗驾崩,宋哲宗即位。由于哲宗皇帝年幼,所以宣仁太后垂帘听政,章惇和蔡确假称有制定政策方略的功劳。之后蔡确遭到罢免,章惇惶恐不安,就开始反对司马光所改的役法。章惇说的虽然有可取之处,但他专注求胜,忘记朝廷礼节。司马光的建议施行后,章惇极力在太后面前争论,说的话十分不恭敬。宣仁太后勃然大怒,元祐六年(1091年)闰二月,章惇被刘挚、苏辙、王觌[dí]、朱光庭、王岩叟、孙升接连弹劾,以阻挠旧法为由,将章惇贬到汝州出任知州(今河南汝州)。[8][3]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改次年为绍圣元年(1094年),章惇被封为尚书左仆射,重新推行新法。章惇废除了司马光、吕公著的赠谥,又以是其党羽之罪,对吕大防、范继仁、苏轼、刘奉进等进行贬斥,近地岭南皆有贬斥,牵连总多。[2]

    章惇任用邢恕为御史中丞。邢恕成为章惇的依附者,邢恕用娄太后曾废他的孙子少主而立他的儿子常山王高演为帝的事,诬陷司马光曾对范祖禹说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娄太后一直犹豫立谁为帝。邢恕又奉命诱逼高士充上奏,说他父亲高遵裕临终前曾退去左右对高士充说神宗皇帝在临终时,王珪[guī]曾派人来问知不知道皇太后想立谁为帝。这些凭空捏造的谎话,都是为了诬蔑宣仁太后所编造的。章惇据此追贬司马光、王珪,追赠高遵裕为奉国军留后。章惇还暗中勾结宦官郝随,让他帮助自己上奏请求追废宣仁太后,但是遭到皇太后、太妃们极力反对。哲宗烧掉了郝随的奏章。郝随得知后,急忙暗中告诉章惇。第二天上朝,章惇又说起这件事,哲宗大声训斥章惇他们这样做,是不想让我死后见英宗皇帝吗,章惇这才不敢再提废宣仁太后的事。但章惇仍不肯善罢甘休,又陷害元祐年间宣仁太后所立的孟皇后,和郝随劝哲宗使用掖庭狱,[d]将孟皇后废居在了瑶华宫。之后哲宗十分后悔,经常独自感叹说被章惇坏了名节。[2]

    章惇恢复了元祐间(1086~1094年)被废除的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在章惇主持下,以常平、免役、农田水利、保甲,类著其法,总为一书,定名为《常平、免役敕令》,颁行全国,熙宁新法基本恢复。绍圣二年(1095),面对西夏军队屡次三番的进犯,章惇下令反击。章惇派遣章楶[jié]进攻西夏,在章惇的主持下,宋军取得了极大的胜利,收复会州并从西夏手中夺取了天都山和横山一带。一战擒西夏令王皆保、二战擒勃罗,札[zhá]实、泪丁讹遇,三战杀仁多洗忠。平夏城大捷歼灭西夏军队数十万,收复被司马光割让的横山等诸多要塞,最终迫使西夏国对宋称臣。元符二年(1099),章惇命宋军进攻吐蕃,将吐蕃大部分领土归纳入宋朝版图。除此之外,章惇还多次击败蛮人,收复诸州,开拓西南。在章惇一代,宋朝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为了增强本国的军事实力,章惇甚至亲自主持改进武器,使得兵器得到了很大的进步。[2][3][9]

    辩论立储

    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去世,太后告知章惇等宰相。众人认为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应早立储君,章惇推荐简王赵似,太后却坚持立端王为新君。枢密使曾布、中书侍郎许将、尚书左丞蔡卞也都附和,章惇奉命召端王入宫,见到端王后,章惇说端王生性轻浮、性格不稳重,不具备做皇帝的条件。曾布斥责章惇,让一切听太后处置。最终太后决定立端王为新君,就是宋徽宗。[2][10]

    被贬身死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登基,迁章惇特进,封申国公。章惇被任命为山陵使[e],章惇请求罢职,徽宗不允许。章惇途中突然遭遇大雨,哲宗灵车陷在了泥水坑中,过了一夜才走出来。台谏丰稷、陈师锡、陈瓘[guàn]以此多次弹劾章惇。又因章惇之前说端王生性轻浮、性格不稳重、不严肃,不具备做皇帝的条件。宋徽宗对章惇也是心有隔阂。于是宋徽宗将章惇贬为越州知州,陈瓘等人认为责罚太轻,再次弹劾章惇,章惇又被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于潭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谏官任伯雨八次上章弹劾章惇,称章惇有谋反之心,轻视徽宗、想追废宣仁太后。宋徽宗又贬章惇为雷州司户参军。[12]崇宁元年(1102年),章惇被贬谪[zhé]到舒州做团练副使,居住在睦州。崇宁四年(1105年),章惇又被贬谪为越州团练副使,后贬为湖州团练副使。崇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106年1月2日),章惇在被贬所逝世,享年七十一岁,累赠观文殿大学士、太师、魏国公,葬于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大观三年(1109年),章惇恢复特进、申国公之位。绍兴五年(1135年),章惇被追贬昭化军节度副使,子孙不许在朝中为官。[2][12][13]

    人物成就

    政治成就

    元祐八年(1093),章惇被任命为宰相,继续改革弊政。章惇执政期间,首先议论修复水磨,于是下诏使京、索、大源等河将水磨修复,让孙迥重新命令和掌管汴河[biàn hé]堤岸,改差役制为雇役制,恢复免役法规定各地富人缴纳免役钱在一百贯减收三分,即三十贯。章惇恢复青苗法规定借青苗的钱完全自愿,禁止强制,只收一分利息,给散本钱,不限多少,都遵从个人意愿,仍然不要推脱赏赐,超过利息最少,则可以减少兼并之家,赏既不行,则可以绝邀功之吏,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绍圣四年(1097年),章惇安置市易务,规定商贩向市易务购买货物一律用现钱交易,收取不超过二分,不能赊账购买。在章惇主持下,以常平、免役、农田水利、保甲,类著其法,总为一书,定名为《常平、免役敕令》,颁行全国,熙宁新法基本恢复,并对元祐法令也有所吸取。[4]

    章惇下令中外学官,不是因为治科、进士、上舍生而入官的人全部罢黜官职,罢黜所有凭借私人关系而当官之人的官职。章惇当宰相七年,从来不利用宰相的权利赠送官职给自己的亲信心腹。[14]

    章惇将富州(今麻阳锦和一带)、鹤州(今榆树湾)向氏和龙山县黔土人举迁到激州,专门对付叙(溆[xù])州舒德郛[fú]一群人,他们在沅水岸边龙标地筑一座土城,因黔士(贵州)人多势众,加之凶悍,所以将新筑的土城命名“黔城”。硖[xiá]州(今安江镇)舒光秀,沅州舒光银和诚徽州(今靖州、绥宁[suí níng] 带)杨再思的孙子杨通宝立即向章惇投降。当时南江蛮溆州(今湖南怀化、洪江二市及黔阳、会同、芷江靖州及贵州黎平天柱带)范围比较广,以荆坪为中心。五溪各蛮酋不是死亡就是投降,南北两江都已经在朝廷掌握之中,局势暂且稳定,章惇平定五溪南两江,随后以文字信函形式派人把消息送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得到回复潘贞周继续任叙州最高行政长官,潘贞周二弟潘明周和三弟潘能周考虑到五溪地形复杂,只有大哥一个人势单力薄,于是决定留下来。章惇回去复命,后来潘贞周二弟潘明周为长沙府拯郎,三弟潘能周为广西黎塘巡郎。 [4][14]

    章惇修汴河,治黄河,开楚州支家河,把淮河与涟河相通,扩大手工业生产的规模。章惇在荆湖北路建立屯田务,分配合并远方或近处的土地并写进州县图籍。命令县城城镇,随时开拓,在新城地买官田,允许庶民安置田地。章惇鼓励外地居民迁入边远地区,并将官田分给他们耕种,与此同时,峒丁都是按照人口给田,田界放置井台,禁止擅自购买,私自占有者有罚。分给当地少数民族土地,并不允许他们随意买卖土地。[14]

    军事成就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掌权,欣赏章惇的才能,任用他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官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当时宋朝正经制南、北江蛮族,于是任命章悼为湖南、北察访使。当时提点刑狱赵鼎说,峡州群蛮苦于酋长刻剥,谋求归附,辰州平民张翘也说南、北江群蛮想要归顺朝廷,宋廷就把这事交给章惇。章惇召募李资、张竑[hóng]等去招抚群蛮,李张二人奸淫蛮族妇女,被他们的酋长杀死,于是发兵攻讨,两江骚动。神宗怀疑章惇违背命令,王安石也告诫章惇不要轻举妄动,然而章惇竟然用三路兵平定懿、洽、鼎三州。因蛮人占据潭州的梅山,章惇就乘势南下。[2][6]十一月章惇招降梅山峒峒蛮。蛮姓为苏氏,过去和中原不通,地域东与潭州相接,南与邵州相接,西接辰州,北接鼎沣[fēng]。章惇招降了他们,登记他们的百姓共一万四千八百户,土地二十六万四百余亩,都规定了他们要交的税,一年一收。修筑武阳、开峡两个城,设置安化县,隶属邵州。[7]

    在对外征战方面,章惇十分强硬,绍圣二年(1095),西夏多次进犯大宋边境。章惇上奏皇帝停止和西夏的一切谈判,随后带领大军讨伐西夏。宋军和夏军在陕西展开激战,激战后宋军成功了歼敌数万人。章惇指挥泾源军连续三次出击,以牺牲3000人的代价歼灭西夏军9000多人。章惇的弟弟率军取得了平夏城大捷和天都山大捷,粉碎了50万西夏军的进攻,将西夏首都门户天都山收复。之后西夏和宋朝在平夏城恶战3回,西夏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平夏城战役胜利。在章惇的主持下,宋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一战擒西夏令王皆保,二战擒勃罗、札实、泪丁讹遇,三战杀仁多洗忠,最终迫使西夏国对宋称臣。[2][4]

    元符二年(1099),章惇命宋军进攻吐蕃,将吐蕃大部分领土归纳入宋朝版图。除此之外,还多次击败蛮人,收复诸州,开拓西南。章惇请求断绝夏人每年的赏赐,然后命令边关诸路接连修筑城池薄弱之处,开拓边关土地,总共五十所。[15]章惇认为缩国弃地,罪在帅臣,于是采用骚扰敌人阻挠他们耕种的说法,擅开边隙,不给夏人岁赐,进占汝遮等城,陕西各路有五十多个地方开战,宋损兵折将,又丢弃青唐,死伤无数。[16]在章惇一代,宋朝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了增强本国的军事实力,章惇亲自指导监督改进武器,使得兵器得到了不小的进步。[2][4]

    书法成就

    章惇对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但是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少之又少。只有《草堂寺题记》石刻、《会稽尊候帖》两份留存于世,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短短五十余字,便能够彰显章惇的书法造诣。[17]

    相关作品

    体裁

    作品名称

    诗歌

    《紫阁》《清明日赴玉津园宴》《游虎丘次韵》《和蒲宗孟游虎丘因书钱塘旧游》《句·其一》《句·其二》《句·其三》《梅山歌》《岁穷雨夜独卧山斋》《谢刘子先赠酒》《赠陶辰州》《栽桐竹》《过石醋铺》《题李邦直蒙江初雪图》《岁穷雨夜独卧山斋》《寄苏子瞻》[5]

    古文

    《章子厚内制集》[18]《元符敕令格式》《熙宁新定孝赠式》《熙宁新定服饰》《熙宁新定皇帝录令》《司农寺敕》《式》《熙宁将官敕》[19]《导洛通汴记》《章申元九事》[20]

    书法

    《草堂寺题记》《会稽尊侯贴》[17]

    人物评价

    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伯思在《东观馀论》中评论章惇的书法作品时说:“近百年以来,书法家中只有章惇能表达自己的风格、意趣,虽然在精细巧妙方面不如唐代书法家,但在意态和气势上超过他们。意境在初唐四大家中的褚遂良、薛稷之上,晚年更加精妙,神采像王羲之。”[21]

    王安石对其评价:“公文粗疏,然而,有才能谋略,胜王韵。”[22]

    苏轼对章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我开始长安见到章惇,则言论相识,说:子厚奇伟绝世,只是一代异人。至于功名将相,是其余的事。”[23]

    苏辙对章惇的评价:“虽然有应付事务的才能,而他的为人难以独自承担。[24]”

    家族成员

    身世

    关系

    姓名

    简介

    六世祖

    章仔钧

    武宁郡开国伯 北宋年间追封琅琊王[25]

    高祖

    章仁彻

    检校工部侍郎 建州节度推官 官至参知政事 尚书右仆射 观文殿学士

    曾祖

    章文炎

    太师 楚国公 北宋年间赠金紫光禄大夫 太子少保 太子太师

    祖父

    章佺[quán]

    进士 大理寺丞 拜太师 冀国公 北宋年间赠工部尚书 金紫光禄大夫 太保 太尉

    族父

    章得象

    官至宰相 京兆郡公 北宋年间赠太尉兼侍中

    父亲

    章俞

    进士 苏州吴县主簿 职方郎中 银青光禄大夫 北宋年间赠太师 陈国公

    同辈

    关系

    姓名

    简介

    弟弟

    章恺

    颍州沈邱县主簿,北宋年间,赠奉政大夫

    族兄

    章楶

    北宋名将,北宋年间,赠右银青光禄大夫、太师、秦国公

    妻子

    张氏

    -

    儿子

    关系

    姓名

    简介

    长子

    章择

    进士,奉议大夫

    次子

    章持

    进士第十名,承奉郎

    三子

    章授

    进士,通奉大夫

    四子

    章援

    进士第五名,朝散大夫、校书郎,曾为父刺血上书,北宋年间,赠金紫光禄大夫

    以上主要参考资料:[2][1][4]

    轶事典故

    苏子瞻任凤翔府节度判官,章子厚为商州推官,相谈甚欢。一起游览南山诸寺,寺里有山魈[xiāo]做祟,每个人都不敢留宿。苏子瞻说道章子厚留宿,山魈就不敢出来了。到了仙游潭,潭的边上靠着万丈悬崖,两岸非常狭窄。章惇要求苏轼下山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苏轼不敢,章惇踩着险石下去,用绳索挂在树上,慢慢走了过去,用毛笔蘸着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说“苏轼、章惇来此”苏轼拍章惇的背说:“章惇日后做了官,必定能杀人。”章惇说 为什么?”苏轼说 能够自己拼命的人以后做了官了,必定能杀人。”章惇大笑。

    章子厚是商州推官,苏子瞻任凤翔府节度判官,一起在山中寺庙喝酒。突然听闻有人说有老虎,两人都是纵酒使气的人,一起骑马前去观看。离老虎还有数十步远的时候,马害怕不敢上前。苏子瞻说道马还是如此,有很多缘由,便开始转回去。张子厚独自骑马跑向前去说道,我自有道理 。张子厚已经很接近老虎,拿取铜沙罗在石头上摔响,老虎听到后受到惊吓立即慌忙逃窜。回家对苏子瞻说:“你肯定不如我。”

    章惇还有点年少轻狂,章子厚与苏子瞻小时候彼此交好。一天章惇坦腹躺下,看到苏子瞻从外面来,章惇抚摩着自己腹部问子苏瞻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吗,苏子瞻大笑着说道都是谋反底家的事吧。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26]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作品

    作者

    日期

    《宋史》

    脱脱和阿鲁图

    2003[2]

    《苏东坡传》

    林语堂

    2020[27]

    《国学研究》

    袁行霈[pèi]

    2021[28]

    《续资治通鉴》

    毕沅

    1985[4]

    影视形象

    章惇这个角色 在电视剧《苏东坡》中出现,演员是刘长纯,上映时间是2012年。[29]

    墓地遗址

    章惇墓位于浙江省长兴县九龙山,章惇的父母也葬于九龙山,章惇的不少后裔也葬于此山。2010年1月,章惇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31]

    注释

    展开

    [a]官名。北宋前期置为馆职,掌整理图书,供职一至二年后,许带职补外,并可超迁官阶。

    [b]宋代的内阁侍读

    [c]宋代选拔京朝官的机关。分东西二院,东院主文选,西院主武选。元丰后其职并入吏部。

    [d]汉代宫中的秘狱

    [e]古代皇帝死亡,葬地所在称山陵。山陵使掌皇帝丧葬之事,唐宋为大礼五使之一,多由大臣临时兼充。[11]

    参考资料

    展开

    [1]高敏. 《奸臣传》[M].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6-3: 卷四百七十一《奸臣一》《章惇传》.

    [2]脱脱、阿鲁图. 《宋史》[M]. 中华书局, 1985-6: 卷471《章惇传》.

    [3]脱脱和阿鲁图. 《宋史》[M]. 中华书局, 1985: 第六章第二节.

    [4]毕沅. 《续资治通鉴》[M]. 中华书局, 1985: ..

    [5]章惇的诗词(16首).古文学网. [2023-06-23].

    [6]脱脱,阿鲁图. 《宋史》[M]. 中华书局, 1985: 卷二百五十二.

    [7]毕沅. 《续资治通鉴》[M]. 中华书局, 1999: 宋记·宋纪六十九.

    [8]脱脱,阿鲁图. 《宋史》[M]. 中华书局, 1997: 章惇传.

    [9]郭瑞祥. 《大宋文官:变法视角下的宋朝士大夫》[M]. 现代出版社, 2021-7: 第13章元祐更化.

    [10]卜宪群. 《中国通史3.隋唐五代两宋》[M]. 华夏出版社, 2016.5: 靖康之难.

    [11]徐连达. 《中国官制大辞典》[M].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0: 47.

    [12]任崇岳. 《宋徽宗》[M]. 岳麓出版社, 2022-6: 二惇两蔡.

    [13]吴铮强. 《寻宋》[M].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2021-5: 二流人物的悲欢:苏州沧浪亭.

    [14]脱脱,阿鲁图. 《宋史》[M]. 中华书局, 1985: ..

    [15]毕沅. 《续资治通鉴》[M]. 中华书局, 1985: 卷八十五.

    [16]脱脱、阿鲁图. 《宋史》[M]. 中华书局, 1985: 列传二百三十.

    [17]黄伯思. 《四库全书:东观余论》[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7-1: 卷3.

    [18]章惇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历史记. [2023-07-20].

    [19]脱脱,阿鲁图. 《宋史》[M]. 中华书局, 1985: 卷二百四志第一百五十七 .

    [20]脱脱,阿鲁图. 《宋史》[M]. 中华书局, 1985: 卷二百三 志第一百五十六.

    [21]黄博思. 《东观馀论》[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7-1: ..

    [22]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M].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华书局, 2004: ..

    [23]苏东坡. 《苏东坡全集》[M].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12: 2469.

    [24]苏辙. 《苏辙集》[M].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90-8: 卷三十六第634页.

    [25]章仔钧.古诗文网. [2023-07-20].

    [26]丁傅靖. 《宋人轶事汇编》[M]. 北京汇聚文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5-9: 第38章.

    [27]林语堂. 《苏东坡传》[M].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6: ..

    [28]袁行霈. 《国学研究》[M].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6: 卷45.

    [29]苏东坡 (2012).豆瓣电影. [2023-06-23].

    [30]章惇墓.博雅旅游分享网. [2023-06-23].

    [31]章惇墓.优旅网. [2023-07-15].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1日

  • 上一篇百科:编组站
  • 下一篇百科:卫龙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