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人物 >打糍粑
打糍粑

打糍粑

(流行于南方地区的节日风俗)
打糍粑是中国节日风俗,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贵州,重庆,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广西,陕西等省市都有,又以江西吉安、福建武夷山地区最为盛行。安徽南部也有,主要是在重阳节的时候,作为节日食品供客人品尝。[1]
打糍粑资料
  • 类型:食品制作
  • 地理标志:中国南方地区
  • 主要时间:春节过年
  • 主要原料:阳芋
  • 糍粑也称年糕,在过年的时候制作食用,过年前制作糍粑是农村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具有浓厚的乡村风味。打糍粑也成为过年前的一项重要准备活动。[2]

    糍粑的制作首先以糯米,土豆为主料,浸泡后放至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开始打糍粑,也是最消耗体力的工序。刚开始的时候,打起来相对轻松,渐渐的所有的糯米在重锤之下粘合,再打起来就显得困难了许多。此时,一般都是数个男子轮流上阵,一边重锤敲打一边喊着号子。糯米经过千锤百炼后终于紧密相连,融为一体[3],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1]

    简介

    糍粑也称年糕,在过年的时候制作食用,过年前制作糍粑是农村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具有浓厚的乡村风味,打糍粑活动成为大家过年前的一项重要准备活动。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材凹槽冲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

    糍粑的制作

    有纯糯米做的,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与小米拌和做的,还有玉米与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还用粘米与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种用木雕模做的,模内刻有图案花纹,俗称“脱粑”。糍粑的制作非常费人力必须要几个人一起才能制作完成。

    糍粑的吃法

    一般是用炭火烤,叫烧粑粑,用青菜汤下粑粑片,叫煮粑粑,与腊肉炒,叫炒粑粑。粑粑做得多,一时吃不完的就用清水浸泡在水缸内,这样可以储藏2到3个月都不会坏,到插秧时候有粑粑吃。有些爱讲究的土家人,还用蓼竹叶包成1对1对的,在粑粑内放有芝麻和糖,吃起来又甜又香,俗名叫“蓼叶子粑粑”。特别好吃,还可以下面的时候丢两块进去。

    糍粑的流传

    土家人

    土家族人普遍流行着一种过年“打粑粑”的习俗。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所谓打糯米糍粑,据当地乡土志书记载:“系糯 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约尺5,寻常者约4寸许,3至8分厚不等。”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两个人对站,先揉后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粑粑也很讲究,手粘蜂腊或茶油,先出砣,后用手或木板压,要做得玉圆光滑,讲究美观。

    客家人

    客家人普遍有吃糍粑的习惯,无论平时或年节。一般是用糯米粉加水煮成糊,然后用手搓成长条,再用刀切或用手摘成一大粒一大粒的糊团,再加白糖(红糖)及花生碎粒混蘸,糍粑即成。但在揭西、五华、陆河、陆丰一带客家山区却另有一种糍粑的制作方法,叫“打糍粑”。它的制作过程是:先把糯米蒸熟后放在石臼里,然后用一根大木棒反复用力往臼里夯,一直要把糯饭捣成糊状为止。这一过程往往要由几个有力气的人轮流操作。此后的作法和前一种糍粑的作法一样。这种制作糍粑太花力气,所以叫作“打糍粑”。但它比前一种糍粑好吃得多,所以人们喜欢“打糍粑”。

    参考资料

    展开

    [1]一种可调式打糍粑机器的制作方法.X技术. [2024-03-08].

    [2]打糍粑是什么意思 贵州打糍粑是什么意思.天气网. [2024-03-08].

    [3]糍粑.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4-03-08].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5日

  • 上一篇百科:姚守拙
  • 下一篇百科:土兵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