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人物 >高巍
高巍

高巍

(明代的官员)
高巍(1354—1402)是明朝前期官员,出生于辽州(今山西左权)。[1]洪武年间,他由太学士担任前军都督府左断事,开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2]建文年间,他到吏部上书论时政。燕王朱棣起兵后,高巍跟从李景隆出师任参赞军务,并上书愿出使燕王,得到嘉许。然而朱棣未回书,李景隆兵败后,高巍到临邑,与铁铉守卫济南,屡次挫败燕兵进攻。后京城被破,高巍自尽而亡。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同名的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3][4][5]
高巍资料
  • 字:不危
  • 时代:明朝民族
  • 出生信息:1354年,明朝去世日期
  • 人物简介

    高巍以布衣入仕,是明初一位有胆有识、有气节的官员。他自幼勤奋好学,学宗孔孟,推崇程朱理学。在洪武十五年(1382)入太学,因“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在这个时期,他曾建议垦荒田、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等诸事,受到朱元璋的嘉纳。但不久因事被贬,直到1398年朱元璋去世才被赦。同年被辽州知州推荐到吏部。在吏部因为害怕诸藩坐大,许多官吏主张削藩,独高巍和御史韩郁先后请推恩诸王,但惠帝采取了削藩的办法,致使皇室内部斗争激烈,发生了“靖难之役”。在长达四年的战争中,高巍站在建文帝一边,忠心耿耿不遗余力,直至尽忠而死。

    政治主张

    高巍从政“重民生”,坚决主张维护中央集权。由于他生逢乱世,长期处于社会下层,亲眼看到了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因此对百姓极为同情。做官以后,他十分重视民间生活的艰难,并以“农桑为念”。他针对明初,战乱之后,民生凋敝,土地荒芜现象严重,向皇帝上疏,请求扶植农业生产,制定相应的政策。提出鼓励移民屯田、不夺民时、免税三年等措施。但同时又指出鱼盐之利和冶炼金属的重要性,反对儒家传统的重仁义轻财富的思想。而且他重视中央集权。围绕中央和地方权限的问题,他针对当时藩王权力过大、中央权力相对较小的事实,提出应取法汉武帝的推恩令。但由于力寡,没法排除众议,从而直接造成“靖难之役”的爆发。他还针对明初用人制度的混乱,提出慎用人才、珍惜人才,这是对当时朱元璋用人不正常的一种提醒,是切中时弊的。而这些思想无一不反映了他思想中求实、务实的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物评价

    高巍一生,以孝起用,又以忠死节,忠孝两全。他的识见,在当时可以说切中时弊,有胆有识。他因而成为明初一位具有特色的历史人物。

    史籍记载

    《明史》——列传第三十一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义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略曰:“高皇帝分封诸王,此之古制。既皆过当,诸王又率多骄逸不法,违犯朝制。不削,朝廷纲纪不立;削之,则伤亲亲之恩。贾谊曰:‘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籓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臣又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赏之。骄逸不法者,初犯容之,再犯赦之,三犯不改,则告太庙废处之。岂有不顺服者哉!”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籓。”帝壮其言,许之。巍至燕,自称:

    国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殿下: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皆曰“内有圣明,外有籓翰,成、康之治,再见于今矣。”不谓大王显与朝廷绝,张三军,抗六师,臣不知大王何意也。今在朝诸臣,文者智辏,武者勇奋,执言仗义,以顺讨逆。胜败之机明于指掌。皆云大王“藉口诛左班文臣,实则吴王濞故智,其心路人所共知。”巍窃恐奸雄无赖,乘隙奋击,万一有失,大王得罪先帝矣。今大王据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虽易若建瓴,然自兵兴以来,业经数月,尚不能出蕞尔一隅地。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大王与天子义则君臣,亲则骨肉,尚生离间。况三十万异姓之士能保其同心协力,效死于殿下乎?巍每念至此,未始不为大王氵丽泣流涕也。

    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太祖在天之灵亦安矣。倘执迷不悟,舍千乘之尊,捐一国之富,恃小胜,忘大义,以寡抗众,为侥幸不可成之悖事,巍不知大王所税驾也。况大丧未终,毒兴师旅,其与泰伯、夷、齐求仁让国之义不大迳庭乎?虽大王有肃清朝廷之心,天下不无篡夺嫡统之议。即幸而不败,谓大王何如人?

    巍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行。巍窃自负: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忠死孝,巍至愿也。如蒙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以无愧矣。

    书数上,皆不报。

    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郁疏略曰:

    诸王亲则太祖遗体,贵则孝康皇帝手足,尊则陛下叔父。使二帝在天之灵,子孙为天子,而弟与子遭残戮,其心安乎?臣每念至此,未尝不流涕也。此皆竖儒偏见,病籓封太重,疑虑太深,乃至此。夫脣亡齿寒,人人自危。周王既废,湘王自焚,代府被摧,而齐臣又告王反矣。为计者必曰:“兵不举则祸必加”。是朝廷执政激之使然。

    燕举兵两月矣,前后调兵不下五十余万,而一矢无获。谓之国有谋臣可乎?经营既久,军兴辄乏,将不效谋,士不效力。徒使中原无辜赤子困于转输,民不聊生,日甚一日。九重之忧方深,而出入帷幄与国事者,方且扬扬自得。彼其劝陛下削籓国者,果何心哉?谚曰:“亲者割之不断,疏者续之不坚。”殊有理也。陛下不察,不待十年,悔无及矣。

    臣至愚,感恩至厚,不敢不言。幸少垂洞鉴,兴灭继绝,释代王之囚,封湘王之墓,还周王于京师,迎楚、蜀为周公。俾各命世子持书劝燕,罢兵守籓,以慰宗庙之灵。明诏天下,拨乱反正,笃厚亲亲,宗社幸甚。

    不听。燕师渡江,郁弃官遁去,不知所终。

    参考资料

    展开

    [1]刘泽民等主编. 山西通史 卷5 明清卷[M].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1.06: 50.

    [2](清)查继佐. 二十五别史 18-21 明书 1-4[M]. 济南: 齐鲁书社, 2000.05: 1589.

    [3]黄克主编. 中国历代名臣言行录 先秦-晚清 文白对照 第3卷[M]. 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8.08: 2267.

    [4]阎周全编著. 飞狐诗集[M]. 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14.09: 45.

    [5]降大任著. 山西史纲[M]. 太原: 三晋出版社, 2016.12: 298.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3日

  • 上一篇百科:王建忠
  • 下一篇百科:朱允炆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