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机构 >长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的二级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主,机械、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与支撑、协调发展的理工科学院。是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产品研制、高水平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长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料
  • 地址:延安大街2055号长春工业大学办学性质
  • 主管部门:长春工业大学
  • 前身:吉林工学院材料工程系
  • 硕士点:一级学科1个
  • 所属地区:吉林省长春市
  • 机构类型:四年制
  • 奖项:1990年获得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 机构类别:公办
  • 创立时间:1952年
  • 实验室面积:近2800平方米本科专业
  • 学院始建于1952年(前身为吉林工学院材料工程系),1961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1990年获得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为吉林省“重中之重”立项建设学科。学院现在校生规模1231人。

    主要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2014年获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

    材料学(二级学科):1994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12年遴选为“十二五”期间吉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之一,含金属材料热处理、金属腐蚀与防护两个专业方向。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吉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首批特色专业之一,且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之一,含焊接、金属热加工两个专业方向。

    材料物理专业:是从物理学原理出发提供材料结构、特性与性能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主要面向新能源与新信息等新功能材料探索。

    师资力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拥有四个系部一个中心,即金属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材料物理系、基础物理部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学院目前共有教职员工82人,其中教师(含实验教师)74人,现有教授21人,副高职称23人;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90%, 14人有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经历;13人赴国外做中级或高级访问学者,与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学术交流和人员互访。

    特色人才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

    吉林省高级专家1人

    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1人

    吉林省突出贡献人才5人

    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4人

    吉林省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

    吉林省委组织部引进人才1人

    吉林省“春苗计划”1人

    科研及教学平台

    (1)省部共建“先进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吉林省“高性能强韧化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

    (3)吉林省材料成型与微纳粉体工程研究中心

    (4)吉林省“新型结构材料及其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

    (5)吉林省材料工程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6)长春市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科学研究

    近五年内承担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教育部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1项,企业横向课题88项,科研经费总计2200余万元。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其他奖项14项;获得授权专利12项;发表论文153篇, 其中SCI、EI检索论文89篇。

    (1)交通运输装备材料方向:依托一汽集团和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等支柱企业全面开展关键零部件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汽车轻量化新结构与新技术;高比强度铝镁合金材料;超高强度钢板;微合金强韧化研究;特殊零件的功能结构一体化研究。

    (2)先进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方向:涵盖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技术;焊接质量在线跟踪与控制;轻合金表面处理技术;激光仿生工程以及粉末冶金、快速原型制造、3D打印材料与装备等,强调绿色制造与智能信息技术的融合。

    (3)先进功能材料方向:主要包括能源相关功能材料-软磁材料、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材料;光电化学与能源材料,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燃料电池及氢能材料;主客体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与污水处理,吸声材料,屏蔽与吸波材料等。

    办学宗旨

    教学工作紧密围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具备工程意识和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开展;科研工作密切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在先进钢铁材料的研发、高效耐磨材料的研制、材料先进加工制造技术开发等领域,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疑难和关键问题的解决、新产品开发等服务。学院现已成为在同类专业领域中国内一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基地。

    人才培养

    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围绕优秀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而展开,特色鲜明。在强调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一大批毕业生经过在工作岗位上的锻炼,已成为业务和技术中坚力量,所在单位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在20%—30%;与65319部队“红九连”结成了长期“军民共建”关系,得到国家、地方新闻媒体的多次报道关注;通过走进街道居委会和市民中间的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义务劳动和服务受到社会好评;多次参加国家、省级组织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挑战杯”竞赛,获得国家一等奖、三等奖,省级一、二、三等奖多项。

    社会服务

    学院设有较为齐全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场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拥有一大批先进的、现代化的仪器和设备,总价值4000余万元,在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基础上,还能够形成资源共享为社会服务。搅拌摩擦焊技术应用于北车集团长春客车厂生产线;网带式等温正火工艺应用于扬州某公司;腐蚀与防护技术为鞍钢企业解决了实际生产问题。学院在为我国发展可控气氛热处理自动线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在短短几年内,在国内热处理行业中创造了五种国内首创的热处理新设备,名声显赫,至今为国内提供了做工考究、品质精良的各种大型自动化热处理装备40多条(套),分别在长春一汽、东风汽车(二汽)、上汽、南汽等30余家大中企业投入使用,得到了材料学科涂铭旌院士等国内热处理行业专家的高度赞誉,为我国热处理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研成果

    近五年内承担科研项目9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1项,企业横向课题47项,科研经费总计2063万元。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其他奖项12项;获得授权专利9项;发表论文153篇, 其中发表SCI、EI检索论文89篇。在科技研发中,通过在汽车材料轻量化和国产化、轨道客车箱体连接新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成型疑难问题解决、矿山机械中大型球磨机衬板、磨球、扎浆泵、铲齿等易磨损件的使用寿命提高、油田能源开采设备及输送管道的腐蚀与防护、“西气东输”管道生产质量监控关键问题的处理、冶金企业轧辊修复与使用寿命延长、机械制造业节能热处理专用设备和新工艺的制造与开发等数十个项目,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精干的、学历水平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专业教学经验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其中博士学历教师约占80%,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约占85%。多数是从国外(英、加、日、德等国家)留学、进修回国的博士;还有在中科院金属所、物理所、应化所、光机所及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做博士后的研究人员。许多已成为吉林省高级专家、首席教授、省突贡专家、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省技术拔尖创新人才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

    吉林省高级专家1人

    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1人

    吉林省突出贡献人才5人

    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4人

    吉林省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

    吉林省委组织部引进人才1人

    吉林省“春苗计划”1人

    科研成就

    学院的一大突出特点是拥有较多的国内外最先进的现代实验设备。实验室面积近2800平方米,材料分析、性能测试和材料仪器设备较为齐全。实验室分材料微观检测分析实验室、金相实验室、高频实验室、金属防腐与防护实验室、力学性能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热处理实验室、化学分析实验室、无损探伤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焊接实验教学基地。装备的国内外先进材料检测仪器设备主要有: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JEM-2000EX)、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JSM-5500LV)、能量谱仪(美国EDAX公司FOCAU2)、X射线衍射仪(日本理学D-MAXⅡA型)、直读光谱仪(日本岛津PDA-7000)、电液伺服动静疲劳试验机(日本岛津)、电子万能拉压试验机,陶瓷阴极离子镀膜机(MH-800),X射线探伤仪、金相定量分析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德国MM-6)、离子溅射仪(KYKYSBC-12)、镀膜机(日本电子JEE-4X)、离子减薄仪(GL-69D)、TGA/DSC同步热分析仪、多用途冲击试验机、各种硬度计、等离子热喷涂设备(美国3710)、高频热处理设备、金属表面抗腐蚀设备、真空熔炼炉、真空烧结炉、超薄切片机(莱卡公司)、各种磨损试验机、各种热处理试验设备、各种先进的焊接设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尼高力)、激光粒度仪(美国)、放电等离子烧结机(日本)、振动样品磁强计(美国lakeshore)、梅特勒精密密度仪(瑞士)、电阻仪(AT512)等。

    在教学工作中,学院注重基础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及生产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一般实验室及实验仪器全天开放并无限制使用,并规定每位本科生的现代大型仪器实验课超过15学时(必上实验课有: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谱仪,X射线衍射仪,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直读光谱仪等),特别是毕业论文期间允许学生大量使用这些现代大型仪器。这是国内其他大学难以做到的。

    焊接试验室可同时提供70名学生进行焊接试验,配备各式先进的焊接设备,焊丝等消耗材料也基本无限制使用。

    由此说明学院培养学生的目标除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过硬的动手能力。在注重启发式互动式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注重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组,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深入厂矿企业进行专业调研和参与技术攻关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专业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形成了从课堂到社会、从实验技能到工程应用的立体式学习氛围。所培养的学生基本达到懂理论、会实验、能应用,毕业后即可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学院毕业生考研率较高,连年毕业就业率超过95%,连年毕业就业满意率在80%以上。

    学院除了注重学生的专业学习外,还非常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坚持“学习高等文化知识,先要学做高尚品德人”的教育观念。使学生能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深刻荣辱观念,以大学生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了诚信友爱、团结合作的凝聚精神。

    学院组织学生以深入部队、农村、社区、工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年被评为省、市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获长春工业大学“共建20周年双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院组织学生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为依托,积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中,荣获全国第八届“挑战杯”三等奖一项,省特等奖、一等奖各一项、二等奖两项和三等奖各两项。通过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兴趣,也促进了学院的学风建设。

    学院在科研方面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陆续建立了材料技术与装备工程、焊接材料与技术、材料表面工程技术、高分子合成与应用等校级研究所(研究中心)。学院对外开展了广泛的行业合作,并在通化钢铁集团建立了“金属材料加工工程研发基地”;在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合金材料工艺技术与节能工程研发基地”;在四平高斯达纳米制造设备有限公司建立了“金属纳米材料制造工艺与应用研发基地”。还与北京等地大型企业、清华大学、中科院金属所、吉林大学汽车材料重点实验室、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中国一汽集团、吉化公司、长客集团、通钢集团、吉林油田公司、鞍山钢铁公司、浙江等各地院所、企业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学院学术气氛活跃,科研成果丰硕。近3年发表科研论文约200余篇,被SCI、EI和ISTP检索约50余篇;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约40余项,科研经费年均400万元以上;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专利发明12项,成果推广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约9000万元。其中:《低碳低合金空冷贝氏体钢》成功用做卡车前桥,其疲劳寿命达到和超过日本同类产品的指标;《捷达轿车连杆国产化》项目采用非调质处理工序代替调质钢,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合金渗碳钢坯等温正火工艺及生产线》通过国家级成果鉴定,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轿车深冲件IF钢板国产化》,在汽车钢板轻量化方面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激光熔覆技术》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为一汽集团公司创造直接效益1200余万元。另在矿机耐磨材料,铝、镁、钛合金,金属化合物陶瓷,功能合金材料,纳米材料制取与应用,等离子喷涂与堆焊复合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与生产应用效果。

    专业介绍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四年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金属力学性能、近代材料研究方法、计算机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等。

    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可到企业、科研单位及高校从事有关技术管理与开发、科研及教学工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四年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热加工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热加工领域内的设计制造、实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金属学及热处理、材料现代测试技术、材料成型原理及技术、CAD/CAM基础等。

    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可到企业、科研单位及高校从事有关技术管理与开发、科研及教学工作。

    材料物理专业(四年本科)

    材 料物理是从物理学原理出发提供材料结构、特性与性能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主要面向新能源与新信息等新功能材料探索。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成为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物理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基础物理、近代物理、固体物理、材料物理学等。

    毕业生去向:毕业生可到企业、科研单位及高校从事有关技术管理与开发、科研及教学工作。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2日

  • 上一篇百科: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下一篇百科: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