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人物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

(日本历史阶段)
平安时代(Heian Period,日语:平安時代/へいあんじだい)是日本古代的一个历史时期,从794年桓武天皇迁都至平安京起,至1185年安德天皇坠海而亡,也有说法为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平安时代宣告结束。[7][8]
平安时代资料
  • 英文名:Heian Perio[2]都城
  • 建立者:桓武天皇[3]
  • 宗教:佛教、神道、阴阳道、怨灵信仰等[4][5]政治体制
  • 主要城市:平安京
  • 建立时间:794年[1]灭亡时间
  • 794年桓武天皇迁都至平安京,日本进入以首都平安京为名的“平安时代”。[8]平安时代早期,天皇之位在平城、嵯峨、淳和及其子孙间传递。[9]858年清和天皇即位,太政大臣藤原良房摄政,藤原家族开始崛起,并发展出独特的摄政、关白政治文化;[6][10]直到1045年后冷泉院即位,摄关权势开始衰落,也是藤原氏由盛转衰的过渡期。[11][12]1072年后三条院退位后以太上天皇之位执掌朝政,由此进入了“院政”时代。[6][13]平安时代末期,藤原氏、源氏、平氏等家族此消彼长,引发了多次骚乱,最终平安时代于1192年彻底结束。[14][15][7]

    平安时代先后演化出了摄关政治、院政体制等独特的政治制度;[6]在外交上,于894年废除了遣唐使制度,[16][17]随后开始开展以贸易为主的外交,并与新罗、宋王朝等国家保持着贸易关系。[18]这一时期的宗教信仰以佛教、神道、阴阳道为主,怨灵信仰流行。[4][5]其服饰呈阴柔之美,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19]其教育以国风文化为主,贵族间私学兴盛,但也有面向庶民的教育。[20]文学方面以日本贵族文化兴起、大陆文化的日本化改造为特点。[21]其建筑、艺术受中国影响明显,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日本化、世俗化。[22][23]

    历史

    迁都平安京与桓武朝的改革

    桓武天皇于公元781年在平成京即位,定年号为“延历”。782年发生了“冰上川继谋反事件”,桓武天皇对与谋反相关的大批贵族进行了处罚,瓦解了奈良时代贵族间“天皇即神”的宗教式崇敬。此后贵族中以藤原不比等的第三子藤原宇合为首的藤原家族极力迎合桓武天皇,被称作“式家”。其家族女儿嫁入桓武天皇后宫,生下多位子嗣,逐渐成为天皇近亲。784年桓武天皇迁都至长冈京,794年迁都至平安京,此后日本进入以首都“平安京”为名的“平安时代”。[3][8][24]

    桓武天皇倡导“德政”政治改革,开创了平安时代天皇颁布“德政/新制”法令的先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军事方面,桓武天皇三次征讨虾夷;外交方面采取怀柔政策;在官界肃清不正之风,多次派出巡察使视察各地区政绩;每逢天灾病疫都会大力赈灾,并相对减轻了农民的债务和徭役,实行贷稻(出举稻)制;社会方面,其奖励文学,允许良贱通婚,铸造“隆平永宝”。[25][26][27][28]

    嵯峨等朝的更迭

    公元806年桓武天皇去世,其子平城、嵯峨、淳和三位皇子拥有皇位继承权,淳和之子也被视为正统的继承人。[3]同年平城天皇即位,年号为“大同”,推出了大规模的国家制度和地方行政改革,其改革的核心内容为设置六道观察使,即由中央向各地派遣观察使以视察当地行政长官的施政情况。平城天皇还对宗教界进行了肃清;停止进贡采女;将近卫府改为左近卫府,将中卫府改为右近卫府;规范了荫子的录用规则;并规定各地征收税收利息应根据收获时间而定,禁止回收百姓的种子。平城天皇的制度改革过于粗暴激发了宫廷内部矛盾,最终于809年让位给弟弟嵯峨,但平城天皇立了自己的儿子高丘为嵯峨天皇的皇太子,以期在退位后继续主导国政,遭到了宫廷内外的反对。810年“药子之变”后,高丘的皇太子之位被废黜。[3][29][30]

    嵯峨天皇于811年主持编写律令修正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巩固其权威,即《弘仁格式》,后一直作为政务规范执行。嵯峨天皇在位期间废除内舍人,设置藏人所负责近侍天皇、上传下达;还对朝仪兵制进行了改革,规定官阶为二位的大臣的朝服为深紫色,二位以下五位以上诸王及二位、三位大臣的朝服为中紫,朝会的礼服、礼仪等遵照大唐的规定。[31][3][9]814年,嵯峨天皇为信、弘、常、明四位皇子和贞姬、洁姬、全姬、长姬四位皇女赐姓源氏,即由皇子皇女降为臣子,这一行为被后世认为是嵯峨天皇为其退位所做的准备。[32]

    823年嵯峨天皇让位于淳和,淳和天皇册立嵯峨之子仁明为皇太子,淳和天皇的即位仪式极为简朴,为后世所称赞。淳和天皇即位后改年号为“天长”;重设勘解由使对国司进行监督;设置施药院为穷人免费提供医治;将上野、常陆、上总三国改为由亲王担任国司长官,皇孙一辈至各国担任职位。[33][34]

    833年,淳和天皇退位为上皇,仁明天皇即位,立淳和之子恒贞为皇太子,并于次年改年号为“承和”。仁明天皇在位期间嵯峨、淳和二位上皇关系融洽,共同辅佐仁明天皇统治;朝廷内部关系也十分祥和,政务清廉;派遣遣唐使至大唐进行学习;诗歌、管弦等文学技艺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仁明天皇重视骑射,下旨规定“练武之事,不得有缺。”[35][36][9]但839年淳和上皇去世,842年嵯峨上皇去世后,发生了谋反事件,使得仁明天皇决定废黜太子恒贞。[37]

    平城、嵯峨、淳和、仁明四位天皇时期,是日本天皇的皇位第一次出现在兄弟的子孙间更迭的情况,在这一时期,“弘仁文化”等新兴的唐风文化在日本得以发展,被视为日本最初的、真正的都市宫廷文化。[3][9]

    850年仁明天皇去世,文德天皇继位,改年号为“嘉祥”于大极殿举行登基大典。其左大臣为嵯峨天皇第八皇子源常,右大臣为其舅父藤原良房,藤原良房后还担任了太政大臣这个官职。仁明天皇时期,日本国内频繁举行各种祈祷,迷信之风蔓延,儒官(阴阳道)也逐渐佛教化,并参与祈祷。[38]

    藤原政治

    858年,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惟仁亲王即位为清和天皇,先帝文德天皇遗诏要求太政大臣藤原良房摄政,开启了日本人臣摄政的先河。清和天皇即位之初减免诸国徭役,但也导致了人员更替费用的增加;其刑罚极为宽松,表面为彰显幼帝仁德实为摄政施恩收揽人心的手段;为使出现“朔旦冬至”的吉兆,朝廷强行改变了历法,颁行了《长庆宣明历》;编撰并颁布《贞观格式》;商人不收有瑕疵的钱币而导致物价上涨的不良之风,但朝廷设置牒文公告对此类行为进行制止,可见当时商品、货币流通繁荣;颁布了私垦田轮租制度,并奖励垦田;社会风气方面,清和天皇致力于匡正风俗,提倡勤俭节约。869年,清和天皇立贞明亲王为皇太子。[39][40][10]

    由于天灾频发,876年清和天皇宣布退位专注修行佛道,任命右大臣藤原基经摄政,阳成天皇即位。阳成天皇即位时年纪尚小,身边多有依仗其生母皇太后藤原高子的奸佞,引导阳成天皇厌恶藤原基经。藤原基经多次表示想要辞去其摄政等职位,但都未得到阳成天皇的允许。884年藤原基经决意废除阳成天皇,扶持时康亲王即位为光孝天皇,此后其势力大增权倾朝野,藤原氏进入全盛时期。[39][41]

    光孝天皇即位后整肃朝政,朝政大事一律委托给藤原基经,藤原基经就任“关白”一职。其在位期间由于各地凶歉朝廷按例免除了各国租税,从而对财政造成了一定影响。887年光孝天皇染病后立定省亲王为皇太子,同年即位为宇多天皇,又称亭子院,退位出家后又改称宽平法皇。宇多天皇对藤原基经也十分依赖,后者多次请辞都未得到批准,宇多天皇封其为准三宫,享受年官、年爵。891年藤原基经去世后,宇多天皇亲自管理政事,不再设置摄政、关白,因为藤原氏嫡派没有合适的人选,也因为长期由摄政、关白代行国事造成了官场懈怠的风气。宇多天皇主张革新旧弊的举措,关心地方政务;严禁严国司官员驻留辖地以逃避纳税;规范了神领民户[a];提拔菅原道真;废除了遣唐使制度;加强了太宰府及中国地区沿海各国的海防。893年宇多天皇册立敦仁亲王为皇太子。[42][43]

    897年,宇多天皇退位为上皇,后落饰出家,称为宇多法皇。敦仁亲王即位为醍醐天皇,于898年改元为“昌泰”。[43]醍醐天皇即位以后,宇多法皇下诏将左大将大纳言藤原时平擢升为左大臣,将右大将大纳言菅原道真擢升为右大臣,且对菅原道真等贤能委以重任,甚至秘密授意菅原道真独掌政权以抑制藤原氏的权势。这一行为引起了皇统源氏和藤原氏的不满,认为菅原氏的地位过高,并试图打倒菅原氏。藤原时平等人向醍醐天皇进谗言,使其于901年将菅原道真被贬为太宰员外权帅,后将菅原道真及其子流放至各地,菅原道真最终死于流放之地。909年藤原时平去世后,其摄关(摄政、关白)之职由其弟弟藤原忠平继承,并世代在藤原家族内传承。醍醐天皇在位期间体恤民情,改善政务,允许大臣对对政事各抒己见,政绩斐然。还令御书所预纪贯之等人,挑选日本从古至今的优秀和歌并集结编撰为《古今和歌集》,纪贯之使用日本国的“国文体”为其所作的序文被后世称为“假名序”。在此之前日本国内流行汉文体,纪贯之写作使用了当时的口语体,形成了最初的“国文体”,是对日文文体的一次革新。在此期间编撰的《延喜格》,后世将其与《弘仁格》《贞观格》合为一部,题为《类聚三代格》;醍醐天皇后又命人将《式》,即官府的章程进行选定,以作执政参考,称为《延喜式》。醍醐天皇之后,再无天皇下令编纂此类文书。[44][45][46]

    930年醍醐天皇退位,下诏“左大臣藤原朝臣(藤原忠平)保辅幼主,摄行政事”,皇太子宽明亲王即位为朱雀天皇。时年八岁的朱雀天皇即位后重新设置摄政一职,并任命藤原忠平为摄政,在醍醐天皇和宇多法皇去世后藤原忠平掌握了全部政事,开启了藤原家族横行天下的局面。941年藤原忠平辞去摄政之职,但朱雀天皇下诏表示需要关白太政大臣,即藤原忠平。944年朱雀天皇册立皇弟三品太宰帅成明亲王为皇太子,并于946年退位,由于朱雀天皇的退位十分突然,后世认为其是在藤原父子的劝说下选择退位的。[47][48]

    946年村上天皇即位,藤原忠平仍旧担任关白,其长子右大臣藤原实赖代为执掌,后升任左大臣,次子藤原师辅升任右大臣。至此朝局完全掌握在藤原忠平父子手中,村上天皇仅垂拱而治,奉行“无为之治”。村上天皇在宫中多次设内宴、诗会等风雅之事,故这一时期文坛兴盛,公卿贵族、宫内女官多文采,寺庙法会盛行,后世称为“天历盛世”,但也酿造了淫逸放荡的宫廷风气。[47]

    967年村上天皇去世,皇太子宪平亲王即位为冷泉天皇,从这一代天皇开始,“天皇”改称为“院”,故又称冷泉院。由于冷泉院病弱,在其即位大典之前便册立了皇弟守平亲王为皇太子,也为后世立下了在天皇即位大典前先立储的规矩。其实村上天皇和皇后藤原安子在生育了冷泉院外,还生育了为平、守平两位亲王。村上天皇更宠爱为平亲王,且其年长,本应立其为皇太子,但为平亲王娶了左大臣源高明(醍醐天皇皇子)的女儿为妃,若其即位,则藤原氏失去作为外戚的血脉和权势,故后世认为册立守平亲王为皇太子是藤原实赖等人的决定。后有流言说左大臣源高明意图谋反,欲废黜冷泉院拥立其女婿为平亲王为天皇。实际上这是右大臣藤原师尹有意安排的阴谋,意在清除政敌,可见藤原氏已权倾朝野。[49]

    969年,冷泉院让位于守平亲王,后者即位为圆融院。970年改元“天禄”,同年摄政藤原实赖病重去世,藤原师辅的长子右大臣藤原伊尹开始摄政,后升任太政大臣,后世称为“一条摄政”。972年藤原伊尹去世后,本应由藤原实赖之子右大臣藤原赖忠继任关白之位。但藤原师辅(藤原忠平次子)的第三子大纳言藤原兼家受其父亲喜爱,也受到冷泉上皇和圆融院的宠幸,他便秘密上奏请求越过藤原家族中目前官位最高的藤原赖忠,升任自己为内大臣关白。藤原兼家的兄长藤原兼通则从其妹村上天皇皇后,即圆融院生母藤原安子手中拿到“关白之职,不论官位高低,应遵长幼之序”的遗诏上呈给圆融院。当时圆融院已经决心内定由藤原兼家继任关白,但还未宣旨,圆融院的任命与其母亲的遗诏相悖,故下令将藤原兼通越级擢升为内大臣从二位,并担任关白,后又升为太政大臣正二位。此后藤原兼通与藤原兼家之间的政治倾轧愈发激烈,最终于977年藤原兼通去世,藤原兼家被贬为治部卿而告终。980年皇宫内发生大火,全国各地连年歉收、旱灾频发,盗贼横行,而贵族阶层却依然骄奢淫逸。[49][50]

    984年圆融院让位于皇太子师贞亲王,即花山院。时任右大臣的藤原兼家为了让其外孙皇太子怀仁亲王早日即位,便于986年花山院宠爱的弘徽殿女御(藤原怟子)去世后,用计将花山院骗至花山寺退位出家。[50]

    986年藤原兼家拥立皇太子怀仁亲王即位,即一条院。一条院即位以后,由于藤原赖忠不再是外戚而被罢免了摄政之职仅为太政大臣,并下令藤原兼家担任摄政。藤原兼家为巩固其外戚势力,将其长女藤原超子与冷泉院所生的第二皇子居贞亲王册立为一条院的皇太子,出现了皇太子比天皇还要年长的局面。990年藤原兼家因病请辞摄政之职,藤原兼家之子内大臣藤原道隆继任摄政之职。991年藤原道隆辞去大臣之职,其弟藤原道兼被任命为内大臣。993年藤原道隆又重新开始摄政,并升任关白;994年其子权大纳言藤原伊周升任内大臣;995年,藤原道隆病倒后奏请一条院让其子藤原伊周代行关白之职。藤原道隆去世后,本应是其子藤原伊周继承关白,却被藤原道兼夺取,但仅担任关白七天,被后世称为“七日关白”。后来一条院下旨将藤原伊周的叔父藤原道长升为右大臣,并任命其为关白,赐随身兵仗。由此藤原叔侄逐渐疏远。996年因藤原隆家射中花山法皇衣袖被认为是行刺,其兄藤原伊周受到牵连被贬为太宰权帅,藤原隆家被贬为出云权守。后于999年被赦免并允许二人归京。一条院在位期间灾异频发,疫病、火灾等使得平民生活疾苦,但贵族大臣并未受到影响。这一时期由于受到中国晚唐、宋初的文学影响,日本文坛形成了讽喻、浮艳的文风;文坛兴盛,尤其是女流文学大为发展,才媛辈出。[51][52]

    1011年一条院退位,冷泉院第二皇子居贞亲王即位为三条院,并下旨由右大臣东宫傅藤原显光(藤原兼通之子)任内辨,左大臣藤原道长任内览。1014年皇宫发生大火,三条院迁至新宫避火;1015年新宫主殿起火,三条院不得不暂居于藤原道长的枇杷府。在眼疾和多次火灾的折磨下,三条院于1016年在枇杷府退位。[52]

    1016年,敦成亲王在藤原道长上东门院府邸受禅,即位为后一条院,册立三条院第一皇子式部卿敦明亲王为皇太子,左大臣藤原道长摄政。后藤原道长请求将摄政之职让与其子藤原赖通,但实际政务仍然由藤原道长把持。1019年刀伊贼寇入侵,掳走了许多壹岐岛、对马岛的平民,被新罗国王截下,并派使者将日本俘虏送还。1028年东国(关东地区)发生了平忠常之乱,并引发了源、平两族相争。[11][52]

    1036年,后一条院退位,后朱雀院即位,立第一皇子亲仁亲王为皇太子,藤原赖通任关白。[11]

    1045年后朱雀院退位,亲仁亲王即位为后冷泉院,立先帝(后朱雀院)第二皇子尊仁亲王为皇太子。后冷泉院在位期间,陆奥国的一个夷俘首领安倍赖时不遵国司命令并屡次反抗,1053年后后冷泉院命源赖义征讨安倍赖时直至1062年结束,被称为“九年之役”。藤原赖通担任关白一职迟迟不肯让出,后冷泉院利用藤原氏兄弟之间对于关白一职的争夺,想趁此机会收回藤原氏的权威。这是后世关白权势衰落的起点,也是藤原氏由盛转衰的过渡期。[11][12]

    院政时代

    1068年后冷泉院去世,后三条院即位,册立第一皇子贞仁亲王为皇太子,关白为左大臣藤原教通、右大臣为藤原师实。后三条院即位后进了一步抑制摄关权势,亲自主持政务改革。他下令所有庄园必须提交合法文书供记录所查验以查处藤原家族名下的庄园,但被藤原赖通阻止后并未达到其所期望的效果。后三条院多次与藤原家族的大臣发生冲突,最终都以后三条院的妥协告终。后三条院在位期间注重节俭,启用了大批有才能的官员。随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日本逐渐进入道义衰败的末世,其执政时期日本道义衰败,此前朝政多由臣子处理,天皇不问政务,后三条院认为不能再如此,故1072年他退位后,以太上天皇之位执掌朝政,由此进入了“院政”时代。[12][13]

    1072年白河院即位,册立后三条院第二皇子实仁亲王为皇太子,关白为藤原教通、左大臣藤原师实、右大臣源师房、内大臣藤原信长。由于后三条院时期天皇亲政,关白逐渐成为挂名头衔,政事掌握在后三条院信任的源师房、大江匡房等人手中。1075年藤原教通去世后,左大臣藤原师实继任关白;1077年源师房去世,大纳言藤原俊家(藤原赖宗之子)升任右大臣,内大臣藤原信长(藤原教通之子)升任太政大臣,藤原能信之子藤原能长升任内大臣;1082年藤原俊家、藤原能长去世后,藤原师实辞去左大臣之职。源俊房继任左大臣,源显房升任右大臣(源俊房、源显房均为源师房之子;至此,源氏兄弟占据了左右大臣之职。白河院在位期间严格任用官员;重视皇统,规定出家后也能封为亲王;命人编写了《后拾遗和歌集》。[13]

    1086年八岁的堀河院即位,朝中政务由白河上皇亲自处理,摄关藤原师实仅有名衔而无实权,左大臣源俊房、右大臣源显房、内大臣藤原师通等与白河院时期相同。堀河院在位期间社会繁荣,朝中人才济济,天皇本人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才能,其所作的神乐曲目在神乐世家传承至今。[53]

    1107年堀河院去世,皇太子宗仁亲王即位为鸟羽院。1120年白河上皇下旨停了藤原忠实关白及内览之职,此后关白之职空缺,藤原忠实、藤原忠通父子间的嫌隙愈发深重;清和源氏也在这一时期慢慢衰落。

    而这一时期由于白河上皇的恩宠,平忠盛进入上皇御所议事,后平正盛、平忠盛父子在平定西国之乱中有功,平氏勇武之名流传开来,平氏逐渐崛起。[54][53]

    1123年鸟羽院退位,第一亲王显仁亲王即位为崇德院。摄关为藤原忠通摄政,但朝中政务皆由白河法皇把持朝政,白河法皇去世后则由鸟羽上皇亲裁。由于国内天灾、病疫不断,连年凶歉,朝中暗议帝德有亏,“辛酉革命”后崇德院退位。[55][54]

    1141年鸟羽院第五皇子即位为近卫院,鸟羽上皇把持朝政,摄关为藤原忠通。1150年藤原忠通被迫辞去太政大臣之职,还被逼着让出关白之位,但在其坚持下并未让出。在藤原忠实的施压下,藤原氏家督由藤原忠通变为藤原赖长,并奏请鸟羽上皇赐封藤原赖长为“内览”,藤原家族内部冲突激烈。[56]

    1155年近卫院因无故罹患眼疾去世,鸟羽院第四皇子雅仁亲王即位为后白河院。崇德上皇希望其子重仁亲王能够继承大统,便秘密谋划自己掌权后让位给重仁亲王,1156年崇德上皇趁鸟羽上皇病重欲发动“私斗”掌权,失败后被流放至赞岐国,其子落发出家,后世称为“保元之乱”。在保元之乱中藤原忠通恢复了藤原氏家督的地位,平清盛、源义朝等从战场归来后论功行赏,但源义朝的无礼使得后白河院和关白藤原忠通对其心生嫌恶。[57]

    1158年后白河院让位于守仁亲王,即二条院,后白河院则以上皇的身份亲政。二条院时期藤原忠通辞去关白之职由其子藤原基实接替,但实际行使关白职权的仍是藤原忠通,而年仅十六岁的藤原基实是第一位少年关白。由于白河上皇的近臣藤原信赖和信西争权,引发了1159年的“平治之乱”,即在保元之乱平叛中立下战功的平氏引起清和源氏不满,中纳言右卫门督藤原信赖、前下野守源义朝起兵叛乱,最后被平清盛镇压。[58]

    1165年二条院因病重,让位于年仅两岁的第二皇子顺仁亲王即六条院,册立后白河上皇第五皇子宪仁亲王为皇太子,摄关为藤原基实。这一时期平氏模仿藤原氏以皇太子外戚的身份,地位迅速提升甚至超过了藤原氏,引起了藤原氏的不满。1166年与平氏交好的藤原基实去世,藤原基房继任摄关及藤原氏的家督,此后藤原氏与平氏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1168年后白河上皇为抑制藤原家族而让六条院退位,年仅五岁的六条院成为上皇。[58]

    1168年高仓院即位,摄关仍为藤原基房。此前每代天皇的母亲都来自藤原家族,但高仓院的母亲为平氏家族的女儿,平氏一族出身的高官、近臣、近卫官等也逐渐增多,平氏进入繁荣时期。因此藤原基房以平重盛之子平资盛失礼为由对其进行殴打;为报复藤原基房,平重盛安排武士对其进行伏击;藤原、平氏的矛盾愈发尖锐;后藤原基通与平氏因为领地问题引发了朝局动荡,最终以平清盛占上风结束。[59][14]

    1180年高仓院因病退位,被尊为上皇,主理朝政。高仓院第一皇子言仁亲王即位为安德天皇,摄关、内大臣为藤原基通,左大臣为藤原经宗,右大臣为藤原兼实。高仓上皇病愈后欲在严岛神社感谢神明,但延历寺及南都的僧众发生暴乱以抗议高仓上皇御幸严岛,实际是高仓宫亲王在源赖政的指引下借僧众抗议以压制平氏的势力,并试图登上皇位。这场源平之争最终以源赖政败逃、高仓宫亲王身亡结束。此后平清盛将安德天皇及后白河、高仓两位上皇护送至福原,预备在福源建造新都,而平氏在扫荡恶僧的同时还征服了诸国源氏。源氏对此不满,源赖朝决心反叛,并引起了各地叛乱。1182年平资长进攻源义仲,却被源义仲所破;1183年平维盛在加贺、越中等地被源义仲所破,返回平安京,再次引发京师地区的骚乱;此后,平氏举家西逃,源义仲入京,源氏在京师地区横行。而安德天皇逃至西国,平安京中皇位空悬,在源氏的操纵下后鸟羽院于1183年即位。平安时代的终结一说为1185年,安德天皇坠海身亡;也有认为平安时代终结于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14][15][7]

    内政

    摄关政治

    藤原氏一族自桓武天皇时期随皇室迁至平安京,原有的大伴氏势力被逐渐削弱,藤原氏的政治优势逐渐凸显,并通过将家族女儿嫁与天皇形成外戚势力。858年,清和天皇即位后,其外祖父藤原良房摄政,是藤原氏担任“摄政”一职的开端。藤原良房去世后其子藤原基经继承了他的摄政职位。藤原基经废除了阳成天皇后改立光孝天皇,光孝天皇于888年传位宇多天皇,宇多天皇将政事完全交给藤原基经,并下诏“事无巨细,皆先‘关白’太政大臣”。此后,平安时代天皇的皇后为藤原氏女儿,皇太子为藤原氏外孙,藤原氏以外戚的身份在天皇年幼时任“摄政”、天皇成年后任“关白”,这种特殊的“摄关政治”政体在平安时代延续了两百余年。[6]

    院政

    十一世纪末期,藤原氏“摄关政治”极为腐朽,引起各方不满,皇室试图从藤原氏手中夺回权柄恢复皇权,便利用当时已经壮大的僧侣势力开创了“院政”制度。1086年,白河法皇施行“院政”,结束了延续两百余年的“摄关政治”。院政的政体形式为天皇在成年后落饰为僧,称为“法皇”,皇位传于其子,法皇则在“院”[b]中掌握实权。支持院政的基本为“受领”即国司为中心以下的官员阶级,并依仗源氏、平氏两大地方豪族出身的武士家族。院政是在日本皇室与外戚之间的矛盾之下诞生的政治体制,但也是下级官员与大贵族间矛盾的反映,但其对人民的剥削与摄关政治并无太大差别,院政时期日本的社会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愈发尖锐、复杂。[6]

    外交

    平安时代在平安京、难波、筑紫设置鸿胪馆作为其外交设施,源自古代中国的外交部门“鸿胪寺”。[60]

    平安时代为遣唐使末期,由于日本交流港口较为单一,遣唐使多从博多(福冈)出发,分别于公元 804年-805年、838年-840年出发至唐朝并成功登陆,894年在菅原道真的谏阻下遣唐使制度被正式废除。平安时代的遣唐使的交流以经济为主,但其学习到了大量中国文化并将其传播至日本,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与唐王朝的政治、文化交流。[16][17]

    9至10世纪日本陆续结束了同东亚其他国家的正式外交关系,但与吴越国、宋朝、高丽等建立了走私贸易,贸易成为了日本同其他国家的主要交流方式。出于地缘的关系,日本最先与新罗建立起贸易关系,两国的贸易活跃。但840 年,由于新罗海盗威胁到了日本沿海安全,平安时代的朝廷于842年宣布结束与新罗的贸易,转而加强同中国的贸易,并给予来日本进行贸易的中国商人特殊优待,并设置大宰府对贸易进行管理。1167年平清盛担任太政大臣后,积极推进与宋朝的贸易、外交关系,由此开启了朝廷直接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时代,这一时期宋商在中日外交、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8]

    经济

    平安时代的经济体制仍然以庄园经济为主,并逐渐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发展。庄园经济是贵族通过天皇赐予得到“赐田”“功田”“敕旨田”,以及天皇和贵族给与神社、寺院的“社田”“寺田”,而形成的土地私有化的庄园制度产生的经济体制。贵族通过庄园占有大量私有土地,在庄园中用奴隶进行耕种,且不向中央缴纳赋税。在庄园制经济基础上,庄园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逐渐加强其政治势力。[6]

    社会

    宗教信仰

    佛教

    平安时代的日本佛教在继承了奈良时代日本佛教作为国家统治支柱的地位,在其发展中也拉近了与普通民众的距离,佛教开始向一般百姓开放。公元804年,桓武天皇派遣最澄为遣唐使至大唐,最澄在天台山学习佛法,归国后在延历寺开创了以法华经为中心的日本天台宗,延历寺逐渐成为日本佛教的中心。他提出“一切皆成”说是其教义的精髓,即现实世界中的一切皆可成佛。当时有给僧侣授戒资格的寺庙都是由国家运营的大寺院,最澄提出设立用以授戒的戒坛院在其去世后才得以实现,但戒坛院的设立使得授戒权重新回到佛教界,推动了平安时代日本佛教由国家行为转向民间。空海被称为“弘法大师”,他在佛法方面造诣颇深,同时还是诗文书法大家。空海在接触了《大日经》后决心皈依真言宗(又称密教),并写下了《三教指归》,空海在其中对释道儒三教进行比较,并得出佛教要优于道儒两家。31岁的空海加入遣唐使至大唐,最终在长安青龙寺跟随中国密教的一代宗师惠果大师学习。806年空海回到了日本,以京都高雄山寺为据点,开展了诸多密教的宣传与实践活动。最澄、空海对平安时代日本佛教向民间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4]

    佛教与神道融合

    成书于平安时代的《今昔物语集》,展现了平安时代佛教与神道“神佛习和”的特点以及佛教与阴阳道的吸收融合。《今昔物语集》中记载的佛教与世俗故事展现了平安时代大量贵族通过佛教来得到政治上、宗教团体中的权力,以及贵族间的怨灵信仰。奈良末期、平安初期是佛教与神道的融合初期,僧侣借神道来弘扬佛教,故在佛教传播中融合了神道的因素:神道的神是佛的化身,日本本土的神需要在僧侣的帮助下才能倾听佛法,神道诸神的地位在不经意间被降低,形成了神下佛上的结合特点。《今昔物语集》中的八幡神是这一时期神佛融合的体现:八幡神本为日本应神天皇的化身,属神道体系,但却被供奉于护国寺内,并被称为八幡大菩萨;石清水八幡宫作为神道宗教场所,也会举行佛教的法会与仪式并讲授佛教经文。[5]

    阴阳道

    阴阳道起源于中国先秦时代的阴阳家思想,伴随着中日文化交流传入日本,历经飞鸟、奈良两个时代发展,阴阳道吸收了日本神道中咒术等思想。到了平安时代,由于怨灵信仰的兴起,阴阳道中有一部分阴阳师开始为贵族服务,发展出通过式神、咒符等手段进行驱除怨灵、星象占卜等。在《今昔物语集》的一些故事中,不少佛教僧侣也会使用阴阳道的法术,可以看出在平安时代阴阳道与佛教也有一定的融合。[5]

    服饰

    日本服饰审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在平安时代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中,她详细的描写了当时贵族的服饰,体现了平安时代的服饰审美意识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审美趣味趋向于主观、意韵、阴柔之美,且体现了平安时代森严的等级制度,服饰成为区分阶级社会的工具。[19]

    教育

    平安时代的教育以国风文化为主,受中国影响明显。这一时期官学衰落,私学兴起,私学是贵族之间为了使家族子弟接受必要的教育而设立的,主要学习生存之道,和管理家族财产、壮大家族力量、巩固家族地位等思想技能。平安时代还设立了文章道,即培养官吏的书写技能。后来随着民族文学的兴盛,要先经过明经道训练、通过入文章道的升学考试才能学习文章道,故只有贵族出生、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能学习文章道。此外,贵族间还会进行培养审美、陶冶情操的教育,如学习赋诗、和歌等内容。平安时代由空海创立的综艺种智院,是面向庶民的教育,为后世日本庶民教育奠定了基础。[20]

    文化

    文学

    平安时代日本贵族文化兴起,大陆文化的日本化改造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特点。[21]

    假名

    平安时代女性文学逐渐兴起,也称为“假名文学”,促进了字体优雅、具有曲线美的“女手”成为公用文字,也促进了“万叶假名”转化形成平假名。平安时代中期,由“万叶假名”简化和汉字演变而来的片假名字体也逐渐统一并被正式命名。[21]

    女性文学与《源氏物语》

    平安时代独特的庄园经济与摄关政治使得贵族重视对家族女性的文化教育,故平安时代物语[c]的作者和读者大部分为有教养、有文化的中上层贵族女性。这一时期宫廷中有很多的女官、才女、女侍等,形成了一个女性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女性文化形成并得到发展。尤其是在假名文字出现后,女性可以通过假名撰写文学作品抒发内心感情,其文学风格婉约、阴柔。[61][23]

    其中紫式部的《源氏物语》被很多日本学者认为是日本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物语。书中真实反映了平安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情况,以源氏为和薰君为中心展现了平安时代特有的摄关政治及与此相关的贵族文化、女性文化、物语文化、宗教文化与文学艺术等。[61]

    建筑

    平安时代的建筑风格逐渐从奈良时代效仿中国的样式,发展为具有世俗艺术和民族风格的日本古典式建筑风格,其特点为以桧本皮作屋瓦、不涂漆的梁柱、与庭园布局相结合的“寝殿造”等。其房屋的屏风、障子上,题有日本和歌,绘有日本风光、日本贵族和平民生活场景。[22]

    平安京作为平安时代的都城,其规模宏达,紫宸殿和清凉殿等殿设皆是日本古制,以白木结构、铺木板、扁柏树皮葺屋顶,整体简单素雅。与皇室相关的神泉苑、冷然院(冷泉院)、朱雀院等宫殿整体呈对称形的“寝殿造”,即正殿居于中央朝南,左右配殿对称分布,回廊连接各殿,南面庭院建有池子,四面建围墙,东西开门。“寝殿造”的布局也在平安时代当地贵族住宅中也十分常见,其中宇治别墅平等院、佛寺凤凰堂等是极具代表性。平民住宅则以“切妻式”为主,关西地区仍有这类建筑的遗址。[62]

    艺术

    绘画

    自桓武天皇在平安京建立政权后,积极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遣唐使最澄、空海归国后不仅促进了日本佛教发展,还带回了密宗“曼茶罗”佛画受到日本画家的喜爱和临摹,并逐渐发展出带有日本民族风格的日本佛画。至十一世纪初,平安世代的贵族文化对佛教绘画艺术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佛像更为纤秀、装饰性强、华美的世俗性特点明显,还出现了用金叶剪成奇异花朵的“切金”法。[22]

    平安时代成立了高级宫廷画院“绘所”,其中著名宫廷画家包括百济河成、巨势金冈等,并形成了巨势画派,是日本绘画史上第一个重要画派。现在仅能从建于1053年的平等院凤凰堂内的装饰图画中看见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其绘画风格为色彩柔和、线条流畅。[22]

    这一时期出现了新形式的屏障画,包括描绘日本一年四季情景的“四季绘”和描绘名胜风光的“名胜绘”,统称为“大和绘”。“草纸”“绘卷”等绘画形式也十分流行,其与文学作品结合密切,通常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相传绘卷多由贵族妇女所作,故又称为“女绘”,风格高贵、端庄,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源氏物语绘卷》。而《信贵山缘起绘卷》与宫廷绘画风格不同,描绘了普通农民的生活。[22]

    音乐

    平安时代在整理、统一了外来音乐,并将其日本化后形成了日本雅乐。将外来音乐分成左方(唐乐)、右方(高丽乐)两大类,对乐器、音乐理论也进行了整理。在外来音乐的影响下,隶属“和乐”的“神乐歌”“久米歌”“东游”等也产生变化。平安时代后期,出现了在宫廷中演唱的“催马乐”“朗咏”“歌披讲”“今样”等歌曲体裁。[63]

    天皇在位年表

    天皇

    在位时间

    年号

    桓武天皇

    781年-806年

    天应、延历

    平城天皇

    806年-809年

    大同

    嵯峨天皇

    809年-823年

    弘仁

    淳和天皇

    823年-833年

    天长

    仁明天皇

    833年-850年

    承和

    文德天皇

    850年-858年

    嘉祥

    清和天皇

    858年-876年

    天安、贞观

    阳成天皇

    876年-883年

    元庆

    光孝天皇

    884年-887年

    仁和

    宇多天皇

    887年-897年

    宽平

    醍醐天皇

    897年-930年

    延喜、延长

    朱雀天皇

    930年-946年

    天庆

    村上天皇

    946年-967年

    天历、天德、康保

    冷泉天皇

    967年-984年

    安和、永观

    花山天皇

    984年-986年

    宽和

    一条天皇

    986年-1011年

    宽弘

    三条天皇

    1011年-1016年

    长和

    后一条天皇

    1016年-1036年

    宽仁、长元

    后朱雀天皇

    1036年-1045年

    长历、宽德

    后冷泉天皇

    1045年-1068年

    永承、治历

    后三条天皇

    1068年-1072年

    延久

    白河天皇

    1072年-1086年

    永保、应德

    堀河天皇

    1086年-1107年

    康和、嘉承

    鸟羽天皇

    1107年-1123年

    保安

    崇德天皇

    1123年-1141年

    大治、保延

    近卫天皇

    1141年-1155年

    永治、久寿

    后白河天皇

    1155年-1158年

    保元

    二条天皇

    1158年-1165年

    平治

    六条天皇

    1165年-1168年

    仁安

    高仓天皇

    1168年-1180年

    安元、治承

    安德天皇

    1180年-1185年

    寿永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64]

    注释

    展开

    [a]神宫和寺庙领地的农民

    [b]日本太上天皇居住的地方为“院”,天皇居住为“宫”

    [c]物语即小说、传奇

    参考资料

    展开

    [1][美]约翰·惠特尼·霍尔. 日本史[M]. 周一良译. 商务印书馆, 2013-07: 247.

    [2]Heian period.Britannica. [2023-11-28].

    [3][日] 保立道久. 岩波日本史:平安时代[M]. 章剑译. 新星出版社, 2020-05: 第一章 1.桓武的兄弟妻子.

    [4]宋协毅. 最澄、空海与平安时代的佛教[J]. 日语知识, 2003, (11): 33-34.

    [5]庞超. 从《今昔物语集》看平安时代佛教与日本本土宗教的融合[J]. 名作欣赏, 2018, (03): 61-63.

    [6]王立达. 日本平安朝时期的“摄关政治”和“院政”[J]. 新史学通讯, 1956, (01): 10-13.

    [7][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8章 院政 第14节 平氏西逃及源义仲入京.

    [8]高宝兴. “三都天皇”——桓武天皇[J]. 日语知识, 2004, (08): 35.

    [9][日] 保立道久. 岩波日本史:平安时代[M]. 章剑译. 新星出版社, 2020-05: 第一章 2.嵯峨、淳和之间的皇位交替与危机.

    [10][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5章 藤原政治 第1节 清和幼帝及人臣摄政之始.

    [11][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7章 平安京的衰兆 第6节 刀伊入寇、平忠常之乱及源平倾轧的起因、后一条院禅位与立太子、前九年之役.

    [12][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7章 平安京的衰兆 第7节 后冷泉院禅让、关白变更、设置记录所.

    [13][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8章 院政 第1节 后三条院的政绩及白河院.

    [14][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8章 院政 第12节 高仓院退位与高仓宫亲王谋反.

    [15][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8章 院政 第13节 福原迁幸与源氏举兵.

    [16]雷宇蒙. 日本遣唐使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分析[J]. 年轻人, 2019, (31): 251-252.

    [17]刘向阳, 党明放. 日本遣唐使考论[J]. 乾陵文化研究, 2018: 161-195.

    [18]李家男 . 浅析日本平安时代的对外贸易关系[J]. 新西部, 2018, (12): 91-92.

    [19]曹媛. 日本古代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以《源氏物语》中服装描写为例分析平安时代日本人的审美思想[J]. 美与时代(上), 2011-04-15, (3): 111-113.

    [20]齐雅蕊. 日本平安时代的国风文化与教育演变[J]. 文学教育(上), 2011, (12): 136-137.

    [21]王秀文. 古代中日交往与日本文字的形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89, (02): 56-60.

    [22]周之骐. 日本古代绘画艺术与中日文化交流[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09-30: 116-120.

    [23]宋会芳. 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文学流行原因初探[J]. 文学教育(上), 2011, (11): 88-89.

    [24][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一章 定都平安京 第一节 新京建造及其再迁.

    [25][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一章 定都平安京 第三节 征服虾夷.

    [26][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一章 定都平安京 第四节 官界的戒饬与民力的轸念.

    [27][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一章 定都平安京 第五节 僧侣的戒饬与新宗的兴起.

    [28][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一章 定都平安京 第六节 桓武天皇的外交及内政.

    [29][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2章 藤原氏本支的倾轧 第1节 平城天皇践祚及立太弟.

    [30][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2章 藤原氏本支的倾轧 第2节 政局的更新.

    [31][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3章 建设平安京 第1节 制度的厘正及《弘仁格式》.

    [32][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3章 建设平安京 第4节 嵯峨天皇退位.

    [33][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3章 建设平安京 第5节 立太子及大尝会的俭素.

    [34][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3章 建设平安京 第6节 新设施药院及亲王任国.

    [35][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4章 平安京的繁荣 第1节 仁明天皇践祚及文运的发展.

    [36][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4章 平安京的繁荣 第2节 遣唐使与小野篁.

    [37][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4章 平安京的繁荣 第3节 两上皇驾崩及废太子之变.

    [38][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4章 平安京的繁荣 第5节 文德天皇践祚、立太子、藤原良房出任太政大臣.

    [39][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5章 藤原政治 第4节 立太子、《贞观格式》、火烧大极殿.

    [40][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5章 藤原政治 第2节 清和天皇的政绩概略.

    [41][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6章 藤原氏全盛期 第1节 藤原基经废立天皇及就任关白.

    [42][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6章 藤原氏全盛期 第2节 光孝天皇的俭德、立太子、“阿衡”事件.

    [43][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6章 藤原氏全盛期 第3节 宇多天皇的政绩概略.

    [44][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6章 藤原氏全盛期 第4节 藤原时平与菅原道真、菅原道真的左迁.

    [45][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6章 藤原氏全盛期 第5节 《延喜格式》.

    [46][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6章 藤原氏全盛期 第6节 三善清行的《意见封事》及《古今和歌集》的编撰.

    [47][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6章 藤原氏全盛期 第8节 朱雀天皇禅让与藤原忠平父子、天历之治.

    [48][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6章 藤原氏全盛期 第7节 重置摄政与“将门、纯友之乱”.

    [49][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7章 平安京的衰兆 第1节 皇宫大火及冷泉天皇退位.

    [50][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7章 平安京的衰兆 第2节 藤原兼通的急“除目”与花山院出家.

    [51][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7章 平安京的衰兆 第3节 藤原兼家父子的摄政与藤原伊周的贬谪.

    [52][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7章 平安京的衰兆 第4节 灾异、文学的昌隆、藤原道长的专横.

    [53][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8章 院政 第4节 堀河院事略、关白的任免、清和源氏的衰落.

    [54][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8章 院政 第6节 崇德院禅位及平氏的崛起.

    [55][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8章 院政 第5节 鸟羽院退位、崇德院与鸟羽上皇、藤原忠通与藤原赖长.

    [56][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8章 院政 第7节 内览及藤原氏长者的异例、诅咒事件.

    [57][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8章 院政 第8节 后白河院践祚及保元之乱.

    [58][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8章 院政 第9节 大政革新及后白河院让位、平治之乱.

    [59][日] 池田晃渊.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四卷)[M]. 罗安译. 华文出版社, 2020-01-01: 第8章 院政 第10节 两宫近臣的倾轧及平氏的繁荣、藤平二氏的冲突.

    [60]李文洲, 李权时. 广州国际友好城市[M]. 广州出版社, 1996: 102.

    [61]邵永华. 《源氏物语》与平安文化[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1): 30-33+62.

    [62]叶渭渠. 日本建筑[M]. 上海三联书店, 2005-11: 11-16.

    [63]星旭, 罗传开. 日本的音乐[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1979, (1): 97-101.

    [64][日] 保立道久. 岩波日本史:平安时代[M]. 章剑译. 新星出版社, 2020-05: 年表.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11日

  • 上一篇百科:横光利一
  • 下一篇百科:古琴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