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机构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

(清华大学二级学院)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成立于1980年,2019年,为应对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带来的技术变革,清华大学正式成立车辆与运载学院,同时撤销汽车工程系建制。[1]基本信息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资料
  • 外文名: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 DAE
  • 教师人数:74
  • 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所,形成“一院四所”布局。“四所”分别为车辆动力与智慧能源研究所、车辆工程与智能安全研究所、智能车辆与智慧出行研究所和特种车辆与动力研究所。“四所”覆盖了新能源汽车、新型动力、内燃动力、交通能源、汽车设计、汽车动力学、汽车安全、产业战略、智能汽车、车路协同、智慧信号、智能出行、特种车辆、特种动力、新型装备等学科方向。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同时拥有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培养高层次、高水平汽车工程科技和管理人才以及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 截止到 2022年,该学院共培养本科生5241名,硕士生1898名(含国际生189人),博士生3421名(含国际学生4人) , 已出站及在站博士后394名。[1]

    1995 年,依托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建成了汽车工程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重组更名为“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2011 年,清华大学与苏州市联合成立的“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是清华大学首个地方外派院;2016 年获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美清洁汽车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实验室“车联网教育部 - 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1]

    车辆与运载学院共开设本科生课程 73 门,其中双语或英语授课 6 门 ; 开设研究生课 35门,其中 12门为全英文授课;已建成国家及北京市精品课程 4门(含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17 门,国家一流课程 4 门;3 部教材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近年获 8 项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建成 1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国家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车辆与运载学院与欧、美、日等国的十余所著名高校开展学生联合培养,建立了清华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双硕士学位项目、清华大学—法国高等科技学院双硕士专业学位项目,清华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双硕士学位项目,以及多个短期交换生项目,每年还有十名左右博士生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车辆与运载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访学及实习机会,目前,50% 以上的本科生、70% 以上的硕士生参与国际学习和交流,博士生 100% 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经历。[1]

    简介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成立于1980年,而清华大学培养车辆及其动力工程人才从1932年清华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成立时就开始至今已有78年的历史。1952年前,清华机械工程学系毕业生中有近百人参与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筹建和第一汽车厂、第一拖拉机厂和第一个坦克厂的建设,成为相关行业最早的一批领导和骨干。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调整时,在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内设立了汽车专业。1980年,为加强汽车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清华大学正式成立汽车工程系,将热能工程系所属汽车专业和内燃机专业划归汽车工程系,从此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历史沿革

    1932年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成立,计划设原动力工程组、飞机与汽车组和机械制造组,内燃机课为全系三年级必修课之一。

    1934年飞机与汽车组改为航空工程组,汽车工程课列入原动力工程组选课计划。机械工程系馆、各实习车间及热力工程实验室建成。

    1950年和1951年动员学生参加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组织的暑期培训班及随后一年的对口实习。机械系高年级学生分为制造组、动力组和汽车组。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设立了机械制造系和动力机械系,并在动力机械系内设置了汽车专业,学制五年,组建了汽车教研组。

    1953年汽车专业改名为汽车拖拉机专业,教研组改称为汽车拖拉机教研组。

    1956年“汽车楼”和Π字型的汽车试验室、发动机试验室落成,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同年设立汽车拖拉机发动机教研组。1959年 起开始从毕业生中招收研究生。

    1960年国家农业机械部与清华大学合办农业机械学院,后改为农业机械系,汽车拖拉机专业划归农机系,并增设农用机电专业,设立了汽车、拖拉机、发动机三个教研组。

    1970年农业机械系撤消,汽车拖拉机专业改为汽车专业,与校机械厂合并,成立清华大学汽车厂,开始生产727牌3.5t载重汽车。历时一年后又恢复了校机械厂名称,开始研制490Q柴油机。

    1977年汽车专业回归动力机械系。后动力机械系改名为热能工程系,并增设内燃机专业,复建了汽车和内燃机教研组。汽车专业当年恢复高考招生,内燃机专业次年首次招生。

    1978年起恢复招收研究生。

    1980年由热能工程系的汽车和内燃机两专业组建汽车工程系,一机部汽车局拨款100万元资助。

    1981年“汽车设计制造”和“内燃机”专业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汽车设计制造”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中汽公司与清华大学签订了共建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的协议。汽研所科研楼及实验室于1988年破土动工,1993年4月竣工。

    1988年开始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硕士研究生。

    1989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1990年正式启动建设工作,1995年通过了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和对外开放。

    1991年设立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又设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

    1993年起汽车专业和内燃机专业合并为汽车工程专业,包含汽车底盘、汽车发动机、汽车车身3个方向。

    1996年起实行“4+2”本硕贯通学制。

    1997年本科生专业改为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按“车辆工程”和“动力机械与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培养。

    2000年汽车车身方向扩展为汽车车型与车身设计方向。

    2001年“车辆工程”和“动力机械与工程”均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此后按一级学科授予硕士、博士学位。

    2008年车辆工程专业被列入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0年《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在我校创刊。[2]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汽车工程系现有在职教师和职工74人,其中教授13人、副高职称人员28人、讲师22人。中青年教师中有34位博士。此外,还有返聘工作的退休教师26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6人。现有来自国内外的高级访问学者10余人、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32人。

    在近期进行汽车工程学科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在相对稳定的、重要的优势学术方向上,建立了若干个教师"学术梯队",作为系内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基地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基层学术单元,以保证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持续稳定发展。

    我系现有教学、科研和办公设施占地约14000平方米,房舍面积734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5760平方米。全系现有固定资产的原值约6000多万元,其中设备资产原值约5000多万元,汽车结构教室的汽车、发动机和零部件教学样品总价值约640万元。

    人才培养

    总体简介

    汽车工程系现设有一个本科生专业--车辆工程专业、两个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和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具有相应的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等两个专业形成汽车理论与设计、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汽车发动机等三个专业方向,它们分别是车辆工程学科与机械工程学科、工业艺术设计学科、动力工程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方向,同时还与材料工程、电子工程、控制工程等学科互相交叉。

    为使本科生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我们在1993年将原设的汽车和内燃机两个本科专业合并成一个汽车工程专业。根据教育部最新调整的本科专业目录,1999年又将汽车工程专业更名为车辆工程专业。从1996年起,根据学校教学改革方案,我系开始实行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统筹安排、优化衔接的六年制教学计划。

    我系还与部分大中型企业联合建立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站,每年举办多个面向汽车工业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管理机关和高等院校的高级研讨班,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

    本科专业介绍

    汽车工程系现设1个本科生专业——车辆工程,包含了3个专业方向:汽车底盘、汽车发动机、汽车车型与车身设计。2008年车辆工程专业被列入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被列入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在校生472人,每年招收90人,从2004年开始,还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培养定向生。

    我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工程与科学结合、技术与管理结合”的办学理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扎实而全面的工程科学和技术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胜任与汽车工程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

    研究生培养

    汽车工程系的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汽车科技和工程以及其他高新技术领域的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的科技人才。目前我系拥有“机械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一级学科下的2个二级学科,均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毕业生按一级学科授予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此外,我系还培养“车辆工程”和“动力工程”两个领域的工程硕士生。

    为突出“实践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特色,建立了包含10余门全英语授课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还积极推动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意大利米兰工业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我系从1996年实行“4+X”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式统筹培养模式,每年有60%左右的学生免试推荐攻读校内外研究生。目前在校研究生229人,其中硕士生159人(含12名外国留学生),博士生70人。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系研究生在各项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很大成绩,是我系科研工作中的一支生力军。

    精品课程

    本科生精品课程

    1993年《汽车理论》课获评校级一类课。1999年《汽车理论》课通过复审,再次获评为校级一类课。

    2009年四门本科生课程获2009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称号:《汽车理论》、《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子与控制》、《立体设计表达》。其中《汽车理论》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和国家级精品课。

    研究生精品课程

    《汽车耐撞性及乘员保护》(VehicleCrashworthinessandOccupantProtection-VCOP)是清华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的指定全英语教学课程,共计32学时。学生分别来自清华和亚琛工业大学,还有部分来自其它国家的留学生。本课程自2004年秋季学期开始,每年秋季学期讲授一次,200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汽车碰撞安全性的设计和分析是汽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世界各国政府的相关法规和各国的汽车市场对汽车安全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汽车碰撞安全性技术成为了汽车车身设计中具有综合性和挑战性的领域。对这方面的技术和研究能力的掌握在汽车系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占有关键地位。

    任课教师周青教授作为清华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根据在美国汽车工业界多年的研究积累和对汽车碰撞安全领域先进技术的了解,给汽车系的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开设出本课程及另外两门相关课程。

    本课程由15个Lectures组成,系统介绍汽车结构耐撞性和乘员保护系统的基本原理、车身碰撞安全设计理念和方法,以及该领域内目前最先进的技术。

    学术发展

    我校汽车工程学科具有两方面的主要优势:一是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教育和科技实力,背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融入国内外汽车科技发展主流,服务于科教兴国的主战场;二是具有极好的快速发展前景和突出的学科带动作用。

    汽车工程学科建设的总目标为:以汽车动力学、汽车动力系统、先进汽车设计为主要学科方向,全面加强学术建设、基地建设和师资建设,加速提高教学、科研学术水平,在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科技研究两个方面为我国尽快提高汽车产品的自主设计开发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更高的水平上保持国内同类学科中的领先地位,在一些重要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以汽车工程学科为主导,发展清华大学的先进汽车设计技术、应用技术与制造技术学科群,不断提高清华在汽车工业界、科技界和政府部门的影响力及影响范围。

    汽车工程学科建设的具体任务与措施是:第一,继续发展汽车理论与设计、汽车发动机专业方向的优势,重点支持学术水平、师资力量和基地条件可同步、持续发展的学术方向,几年内在汽车动力学、汽车主动安全性与被动安全性、汽车发动机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电动车与混合动力汽车等主要学术方向上具备突出的科研和学术实力,成为保持国内领先水平、争创世界先进水平的主力;第二,加速建设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专业方向,完善学科体系,与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结合,建设高水平的汽车设计学科,培养我国急需的高级汽车设计开发人才,争取在汽车造型、车型和车身设计的一些主要方面尽快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第三,以高效低污染型汽车、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等新一代先进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为龙头,以汽车工程学科为主导,集结重要相关学科,建设我校面向汽车工业科技的工程学科群;第四,重视开展汽车科技和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为汽车工业界、科技界和政府部门提供广泛、有效的咨询服务;第五,扩大与国内外一流的汽车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科技、教育交流与合作。

    加强汽车工程科学技术基础研究,是汽车工程学科科研发展与学术建设的主要任务与措施;同时,要积极开展汽车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开发研究,支持汽车工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这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面向新世纪,我们将继续开拓创新,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以人为本、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宗旨,加速汽车工程学科的发展,努力为我国汽车工程高等教育事业和汽车工业及科技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研究

    科研成就

    1997~2007年期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其他奖励l2项、授权发明专利27项。2002~2007年间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17项。年度科研经费6300多万元。

    学术交流

    该系每年接待国外或境外专家学者来访超过150多人次,年均国际合作项目10项。自2001年起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去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进修,并同期启动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一年一度的清华大学-丰田汽车公司先进汽车技术研讨迄今已举办了11届。

    参考资料

    展开

    [1]车辆与运载学院.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 [2024-03-09].

    [2]快讯丨刚刚,清华大学成立车辆学院,学神学霸即将到达战场!|清华大学|学院|车辆_新浪新闻.新浪新闻. [2020-09-13].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2日

  • 上一篇百科:东亚放送大学
  • 下一篇百科:国际管理学院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