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人物 >司徒雷登故居
司徒雷登故居

司徒雷登故居

(公元1874年创于浙江杭州的建筑)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美国南长老会差会拨来经费,先在这块基上建房二间,不久就在耶稣堂弄二号,即“胡郝礼拜堂”原址上,拆去简易平房,重新建造礼拜堂,并正式命名为基督教天水堂,有在礼拜堂后面新建传教士住宅楼二幢,男女书房和宿舍5-6幢等一大片建筑群,建筑用地相继增拨到80余亩。美国传教士约翰尔·司徒不远万里来杭州传教,并于1875年司徒尔主持天水堂工作并开办了仁慈堂,医局、女子学校和育婴堂等服务机构。1876年6月在此生下他的儿子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故居资料
  • 所属地区:浙江省杭州市
  •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耶稣堂弄3号
  • 保护级别:浙江省级文保单位
  • 说明:司徒雷登幼年童年居住所
  • 创建日期: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
  • 杭州故居

    耶稣堂弄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是一条东西方向的路(弄堂),东起中山北路,西至延安路北段,宋名兴福寺巷,清名耶稣堂弄,尽管被附近七层高的居民楼环绕,但从白的墙体、朱红的门窗、高挑的房檐及门廊上的柱子,还是能够看出当年的气派。据说,这幢占地239.4平方米的建筑是1878年司徒雷登的父亲司徒尔来杭传教时建造的,是目前杭州最古老的传教士住宅。

    穿过门廊,迈进故居,宽敞的厅堂,暗红色的地板,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走进一楼左手边第一间起居室,对面墙上一个近1.5米高的灰色壁炉和上方挂着的大幅油画格外醒目。壁炉上还摆放着一个银质烛台和一盏古朴的座钟。壁炉两侧靠墙摆放着几组红褐色的真皮沙发。尚未燃尽的蜡烛头、嘀哒嘀哒的钟摆声,让人依稀触摸到幼年司徒雷登在此玩耍的场景。

    2002年4月,名人纪念馆接手司徒雷登故居时,里面几乎没有任何陈设。据名人纪念馆副馆长房友强介绍,为了还原当时生活的原貌,工作人员几乎翻阅了现在所能找到关于故居的所有图片文献资料。修复时,还照当时典型传教士家庭的布置,仿制了每一件家具。无论是餐厅里的桌椅,还是卧室中的床榻橱柜,每个细节都务求尽善尽美。目前故居仅仅开放了一层的四个房间,除了正门旁右手边的书房,靠近后门的两间分别布置成餐厅和卧室。在开放的四个房间中,墙壁上分别展示了司徒雷登早年在杭州的生平事迹、在北京创办燕京大学和他在华做大使期间的一些珍贵老照片等图文资料。

    为了搜集整理这些历史资料,名人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两次前往北京。听说杭州要修复司徒雷登故居后,燕大校友、原外交部部长黄华特地题写了“司徒雷登故居”馆名。远在美国华盛顿的傅铎若女士,是司徒雷登秘书的女儿。得知这一消息后,更是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带回了两件司徒雷登生前使用过的物品:一只斑驳的大皮箱,上面还贴有许多花花绿绿的航空托运标签;一件成色很新做工精细的紫红色丝质斜襟男式棉长袍。遗憾的是,受陈列条件的限制,皮箱和丝绵袍暂时还不会在故居内陈列。

    南京故居

    司徒雷登故居位于今青岛路33之2号(原35号)大院内。该建筑始建于1935 年,原系何辑五(化名何慎一)的私宅,是何氏在国民政府军政部任副监委时购地所置(当时占地面积约7亩)。何辑五为贵州人,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副监委和贵阳巿长等职,有人说他是何应钦的弟弟或族弟。1936年9月,美国政府任命詹森为首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并在南京上海路82号大兴土木,兴建馆舍。1946年7月,美国政府命司徒雷登接替詹森,美国大使馆馆址也从上海路迁至西康路,原上海路美国大使馆馆舍则改为美国驻华新闻处,司徒雷登则选择青岛路35号作为公馆。该公馆建筑坐西向东,为西式带阁楼三层风格建筑,有别墅式洋房1幢,砖木结构,钢制门窗,内设楼梯,一楼门廊朝东,二楼南部外建阳台,三楼为采光老虎窗,青平瓦面,米黄色水泥拉毛外墙,另有西式平房2幢,计有房3幢39间,占地面积1666 平方米,建筑面积1012平方米。墙内院深宅大,竹林扶疏,浓阴如盖,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将巨大的院落衬托得异常静谧,幽深清雅。抗战胜利后,该建筑一度为励志社高级招待所,后为司徒雷登的居所,现为现状,2006年被南京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8日

  • 上一篇百科:紫金港隧道
  • 下一篇百科:统计分析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