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机构 >中日学生会议
中日学生会议

中日学生会议

(中日学生会议)
中日学生会议全称为“China-Japan Student Conference”,简称CJSC。中日学生会议是在1986年创立的非赢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中立的学生团体。来自中国和日本的高校大学生将在十五天内一起生活、参与对各项议题的讨论。活动旨在增强中日双方的了解,立足当前中日关系局势变化,开启新的中日青年学生交流。
中日学生会议资料
  • 外文名:China-Japan Student Conference
  • 创办时间:1986年
  • 会议简介

    会议概况

    中日学生会议是于1986年创立的非赢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中立的学生团体,一直以来都得到中国政府、日本外务省、日本外交协会的大力支持,受到了各大高校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会议立足当前中日关系局势变化,旨在通过青年人的视角为中日两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增强中日双方的信任与了解,开启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每年8月,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中国高校和东京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日本高校的高材生们将齐聚一堂,在半个月的会议期间,一起生活、学习,参与对各项议题的讨论。中日学生会议在中国设有中日学生会议执行委员会,并分为北京会场和广州会场召开会议。

    会议主办方

    中日学生会议执行委员会、财团法人日中文化交流财团[1]

    会议后援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大使馆、日本国驻华大使馆、日本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财团法人日中友好会馆、社团法人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社团法人日中协会等[1]

    会议沿革

    中日学生会议,是由曾经参加日本外务省・(社)日本外交协会共同 主办的全国学生问题讨论会“The Forum”的参加者提议,在中日文化交流热心人士的帮助下,于1986年设立的中日高校学子交流活动。1987年夏天,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日学生会议。至今,组委会每年都会在中国和日本招募参加者,传递着中日交流的圣火。

    会议理念

    中日学生会议秉承“Zero Distance”—“零距离”的理念,致力于从当代青年人的立场出发,搭建中日青年零距离交流舞台,用沟通和理解消除矛盾和误解,为中日友好乃至世界和平作贡献。

    会议目的

    1、会议从大学生的立场出发,通过率直的讨论和交流活动等,增进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

    2、会议立足于社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深化中日关系。

    3、会议以“零距离”的理念为基础,旨在促进实行委员和参会者的自我实现与成长。

    会议常设项目

    • 议题讨论

    议题讨论在整个会议中占据最主要的位置,是两国学生进行坦率而真诚的讨论的舞台,内容涉及经济、历史、媒体、科技、教育等。与会者将被平均分配到 5-7 个不同的分科会(分科会数量视各届情况而定)中,中方、日方学生各占一半,一起围绕相应的议题进行讨论并交流想法。中日双方经过商谈,选定双方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话题,并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深入讨论,并最终制作出一份会议报告书,在之后的成果展示会中进行分享。

    下面以 31 届会议议题为例。

    外交分科会:

    I.安全保障问题:

    ①军事(中国军费透明度·军队规模扩大)

    ②资源(领土问题·东海油田)

    ③人类安全保障(地雷·海盗问题);

    II.公共外交问题(中日对比);

    III.海外援助问题(ODA)(中日对比)。

    教育分科会:

    I.中日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II.中日两国的历史教育与爱国教育。

    环境分科会:

    I.中日水污染现状;

    II.中日水资源匮乏问题和解决方案;

    III.中日垃圾处理方式的对比。

    经济分科会:

    I.中日合办健诊中心的可能性分析;

    II.中日医疗旅游的发展前景分析。

    社会分科会:

    I.如何提高日本消费者对中国产食品的安心度;

    II.针对中国国内食品安全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并从大学生的角度提出相关对策。

    信息·媒体分科会:

    I.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理想发展状态;

    II.中日两国的信息管制对比;

    III.如何活用信息(方法论)。

    • 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晚会是中日双方进行文艺表演,了解他国文化的一个环节。在这场晚会上,中方和日方的学生会带来自己排演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在展现两国传统文艺技艺的同时,还将当前中日两国流行的饮食、音乐、运动、时尚元素带入对方视野,从而加深对方对本国文化的了解,提高双方文化认知层次,从而建立文化间的包容、理解和尊重。晚会中还会穿插游戏环节,希望在轻松的环境下增进双方的友谊,加强交流。

    • 实地考察

    参加者根据所在分科会选择的议题自行选择、自主联络考察地点,前往企业、政府等(与各自课题讨论)相关机构的实地考察,比如 29 届媒体分科会曾经去访问广东电视台总部,30 届教育分科会曾经到日本文部科学省进行参观等。通过参观学习构建富于实践性的知识体系,更能以此作为事实材料,促使双方讨论朝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 观光活动

    中方学生和日方学生一起在参会城市内进行一日的观光,与会者自行设计路线、自行安排行程。在观光的过程中,无论是中方代表还是日方代表,都会有不少关于中日文化差异性的惊喜发现。

    • 其他活动

    包括邀请高校教授及社会学者进行中日文化主题的讲座、参会者旁听高校课程、与高校学子进行交流、中日学生趣味运动会、素质拓展活动等等。

    组委会简介

    组委会简介

    组委会主要负责筹办会议,由学生团体组成。中方组委会分为北京方组委会和广州方组委会。北京方组委会主要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负责;广州方组委会主要由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负责;日方组委会主要由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学生负责。

    中国组委会主要负责中日学生会议在中国的一切事宜,以及扩大中日学生会议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并与日本组委会进行沟通,以保证会议的顺利举行以及非会期的正常运营。

    组委会职责

    1.承办每年的中日学生会议;

    2.维持中日学生会议在非会期的正常运营;

    3.扩大中日学生会议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为什么选择中日学生会议

    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中日学生会议成立于1986年,至今已经是第33届了,历届参会人数累积达到1300余人,在中日两国都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活动一直以来都得到中国政府、日本外务省、日本外交协会的大力支持,受到了各大高校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认为:“中日学生会议是中日学生加强沟通、发展友谊的契机。‘青年强则世界强,青年和则世界和’,青年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对于促进中日两国友好发展有着巨大裨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胡福印指出:“在中日两国各领域,特别是经济与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展、加深的大背景下,中日学生会议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不仅会为中日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也必将为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做出积极贡献。”

    日本驻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文化中心山田重夫公使高度评价了中日学生会议对促进两国青年学生的相互理解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注中日学生的发展。希望同学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携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

    前日本国驻广州领事馆总领事濑野清水认为:“政治经济的交流往往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惟有文化的交流能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他希望日本的年轻人能够多学习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到二战结束的历史,不要忘记日本曾经在战争中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沉重的伤害,希望中日双方的大学生能够将交流的体会和感受传达给自己的亲人、朋友。

    中日学生会议因其积极向上的会议理念、国际化的人文视野、高 层次的参与人群,不仅广受中日名牌高校的支持,还被两国的一线媒体多次报道。中日学生会议开办以来,也得到了包括新华网、光明网、华声报[2]、人民网[3]、朝日新闻、京都新闻、日本经济新闻   等多方纸质及网络媒体[1]的支持及跟踪报道。

    广泛的高校资源

    中日学生会议每年都会来到广州和北京的各大名牌高校举办委员和参会者招募宣讲会,可以直接接触大量在校学生以及研究生等,并可以将影响辐射至学校行政组织和校友当中。

    自组委会成立以来,会议逐渐吸引并与多个学校的大型社团组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广州会场为例,会议和中山大学东校区学生会、逸仙传媒,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学生会,华南理工大学百步梯,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广州大学学生会等社团组织强强联手,这也保障了中日学生会议在高校间资源拓展的广度与深度,使宣传工作有信心做到基本覆盖广州地区各大知名高校。

    当然,会议的资源并不仅仅局限于广州地区。由于是会议的发源地,北京会场在北京、天津及周边城市的各大高校中享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力。每年组委会都会深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等名牌高校进行招募和选拔,为会议输送更多能够展现当代中国青年人风采的高材生。像这种历史底蕴如此深厚,能将南北方这么多名牌大学串联起来的活动,中日学生会议是个中翘楚。

    除此之外,中日学生会议在日本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会议在日本设立组委会,委员们每年源源不断地向会议输送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名古屋大学、同志社大学、立命馆大学等高校的优异学子,保证了会议讨论成果的高质量高水准。依托于高层次的国际化视野,中日学生会议兢兢业业地在中日两国高校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对两国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日学生会议作为非赢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中立的学生组织,不从属于任何组织机构,具有极大自由度和活动空间。

    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中日学生会议的举办历史可以看出,会议曾在多个地区印下脚步。随着时光的流逝,会议常办地逐渐锁定在广州和北京,然而,中日学生会议的目标却不仅限于这两座城市。近几年来,中日学生会议中国组委会主要将重心放在拓展北京、广州媒体和高校圈资源工作上,让越来越多的学子了解并参与到中日学生会议的活动当中来。随着北京、广州地区工作的稳定常态化,组委会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的华东和华中地区。作为曾经的会议举办地,那里与中日学生会议必然有着某种深处的羁绊。令人欣喜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和武汉大学的热心学子响应前几届组委会的呼唤,正在筹组华东和华中分会区。第33届会议组委会希望能将北京方、广州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的同时,为华东和华中分会区的奠基贡献绵薄之力,让中日学生会议之花盛开在广阔的华夏大地。

    第33届中日学生会议相关情报

    相关情报

    活动名称 

    第33届中日学生会议(第20回中国方举办) 

    活动时间

    2014年8月11日~2014年8月25日 

    活动地点

    中国 

    北京

    8 月 11 日~8 月 18日

    广州

    8 月 19 日~8 月 25 日

    参加者

    52 名左右 

    日方人数:26名左右

    中方人数:26名左右 

    执行委员人数:6 名

    执行委员人数: 7 名

    参加者人数: 26 名

    参加者人数:25-26名

    其中日方参加者主要来自庆应义塾大学、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同志社大学、国际教养大学等。

    北京方参加者主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

    广州方参加者主要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

    又,中国方参加者将于正式会议前,即2014年8月8日-8月10日于北京进行合宿。

    费用来源

    中日学生会议是一个非赢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中立的学生团体。参加者参加会议需要自行负担参会所产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中日学生会议组委会的运营基本依靠往届资金及各方企业赞助。

    参考资料

    展开

    [1]【13-12】第32回日中学生会议本会议を开催―分かち合う多様性~心でつながる次なる"日中"へ~.Science Portal China. [2014-02-12].

    [2]“日中学生会议”喜迎20周年 系列庆祝活动举办.华声报. [2014-03-16].

    [3]第26届中日学生会议第16次北京会议隆重召开.人民网. [2014-03-16].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27日

  • 上一篇百科:爱知淑德大学
  • 下一篇百科:山东省第六联合中学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