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人物 >元古宙
元古宙

元古宙

(前寒武纪时代的第三个地质时期)
元古宙(Proterozoic Eon),(2500~538.8±0.2Ma[a])前寒武纪时代的第三个地质时期,时间划分为25亿年~5.388±0.2亿年,其底界划分来自于前寒武纪时期全球大规模带状铁建造(BIF)时期和已知最早的全球冰川事件[1],顶界划分来自于同位素测年为538.8±0.2Ma的纽芬兰统底界“金钉子”[b]—幸运阶“金钉子”。[2][3]
元古宙资料
  • 中文名:元古宙
  • 英文名:Proterozoic Eon
  • 开始时间:2500Ma
  • 结束时间:538.8±0.2Ma
  • 主要事件:大氧化事件、埃迪卡动物群、“雪球”地球、超级大陆努纳大陆
  • 元古宙早期,地壳系统已处于稳定状态,逐渐形成了小规模的陆核,并最终汇集形成了最古老的大陆—努纳(Nuna)超大陆[c][4]。在元古宙的中后期,板块构造运动趋于活跃状态,造山运动形成新的地台板块并使超级大陆分解重新组合。[5][6]元古宙期间形成的地(岩)层被称之为元古宇(Proterozoic Eonothem),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矿期,形成了多个大型条带状铁建造带。[5]元古宙期间的生命形态从无性分裂单细胞原核生物进化为有性生殖的真核细胞生物,并在元古宙的末期发展成为埃迪卡拉动物群。[5][7]

    代元划分

    国际地层年代表

    国际地层学委员会将元古宙划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3个时期,其时间分界点分别为1600Ma、1000Ma。(2022年10月版本),在此基础上设立十个三级地质纪(系)元单位,不再设立下属地质单元。[8]其十个三级地质纪(系)元单位的命名根据1988年9月国际地层委员会前寒武地层分会天津会议的讨论结果,以反映地质历史的概念性的希腊文词根来命名,该命名方式由瑞典地质学家Eric Welin提供的意见。[9][1]

    古元古代(Paleo-proterozoic Era)

    古元古代(2500~1600Ma)是一个陆壳运动的构造期,板块运动活跃,地块之间的冲撞合并不断的形成规模较大的地区,最后形成了地球上第一个超级大陆——努纳(Nuna)大陆。主要岩石为沉积岩系和火山-沉积岩系,并遭受了多期的不同程度的变质、变形作用。岩石变质程度多为绿片岩相及低角闪岩相,局部有高角闪岩相及麻粒岩相。富含铁、铜、铅、锌、石墨、硼、菱镁矿和大理石矿床。[10]

    界(代)

    年代范围(Ma)[2]

    系(纪)

    底界值(Ma)[2]

    顶界值(Ma)[2]

    时代特点

    古元古代

    2500~1600

    成铁系(Siderian)

    2500

    2300

    大氧化事件使得地球表层圈层的氧化程度显著升高,丰富了地质微生物功能群的类型以及能量的获取和转换,使得该时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多个条带状铁建造,是现今大型铁矿层的形成期[6][11][12]

    层侵系(Rhyacian)

    2300

    2050

    休伦冰川事件结束,层状杂岩侵入[9][11]

    造山系(Orosirian)

    2050

    1800

    陆壳成长、 岩浆热变质事件以及壳幔分异的集中期,[1]全球造山时期[9],小行星冲撞地球事件[d][13]

    固结系(Statherian)

    1800

    1600

    克拉通固结,克拉通化[9],努纳大陆开始成型[14],真核生物被发现[15]

    中元古代(Meso-proterozoic Era)

    中元古代(1600~1000Ma)是地壳系统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其地壳板块 多具厚度大、 火山岩夹层多和遭受微弱的变形、变质等特征。要岩性为沉积岩系和火山沉积岩系,一般未变质或轻微变质,富含叠层石、古藻类和微古植物化石。[10][16]努纳超级大陆在形成之初便开始分裂,最终在中元古代时期重新聚集形成了新的超级大陆——罗迪尼亚超大陆。[17][7][18]

    界(代)

    年代范围(Ma)[2]

    系(纪)

    底界值(Ma)[2]

    顶界值(Ma)[2]

    时代特点

    中元古代

    1600~1000

    盖层系(Calymmian)

    1600

    1400

    地台盖层沉积,火山活动不发育,富含层叠石和微古植物化石[9][1][5]

    延展系(Ectasian)

    1400

    1200

    地台盖层延展,火山活动不发育,富含层叠石和微古植物化石[9][1][5]

    狭带系 (Stenian)

    1200

    1000

    具有强烈变质变形作用的狭窄条带,在多个地区形成地槽带[9][1][5]

    新元古代(Neo-proterozoic Era)

    新元古代(1000~538.8±0.2Ma)是元古宙末期,在此期间地台盖层继续发展, 罗尼迪亚超大陆分离,地球迎来了新一轮的冰期(瓦兰吉尔冰期-成冰纪),生物演化从单细胞动物到多细胞动物,并在新元古代的末期逐步繁盛形成了埃迪卡拉动物群。[16][7][5]

    界(代)

    年代范围(Ma)[2]

    系(纪)

    底界值(Ma)[2]

    顶界值(Ma)[2]

    时代特点

    新元古代

    1000~538.8±0.2

    拉伸系(Tonian)

    1000

    ~720

    罗尼迪亚超大陆分解[17][18],拉伸系形成的活动带克拉通化,地台又进一步加宽[9]

    成冰系(Cryogenian)

    ~720

    ~635

    雪球地球”事件,地球曾经历数次极端寒冷的冰期事件,冰期时,整个海洋包括赤道地区在内,都覆盖着2~3km厚的冰层[19][20][21]

    埃迪卡拉系(Ediacaran)

    ~635

    ~538.8±0.2

    碳酸盐沉积,埃迪卡拉动物群被发现,生物物种无硬体骨骼,印痕化石[18]:151

    中国地层表

    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实施下,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国土资[2014]374号)出版发行了《中国地层表(2014)》,《中国地层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是中国地质行业标准规范重要内容之一,在参考国际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地区的地层年代表。[22]

    界(代)

    国际地层表

    中国年代表

    底界值(Ma)

    顶界值(Ma)

    沉积特征及构造运动

    生物演化

    古元古代

    成铁系

    2500

    2300

    红层及碳酸盐岩台地出现

    原核细胞生物阶段

    层侵系

    滹沱系

    2300

    1800

    吕梁运动

     蒸发岩出现

    造山系

    真核细胞生物阶段

    固结系

    长城系

    1800

    1600

    中元古代

    盖层系

    蓟县系

    1600

    1400

    可燃有机盐出现

    延展系

    待建系

    1400

    1000

    -

    狭带系

    新元古代

    拉伸系

    青口白系

    1000

    780

    晋宁运动

    成冰系

    南华系

    780

    635

    南华大冰期、冰期沉积

    埃迪卡拉动物群

    埃迪卡拉系

    震旦系

    635

    541±1.0

    膏盐沉积广布

    参考资料:[18][5][23]

    中国华北地区五台山、太行山形成的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典型剖面

    地层时期

    地层群组

    厚度(m)

    主要岩性

    变质作用

    同位素年龄(亿年)

    中元古界

    高于庄组

    731

    白云岩

    未变质

    12.5

    下元古界

    滹沱群

    郭家寨亚群

    890

    下部紫红色板岩,中部长石石英砂岩,上部变质砾岩

    轻微变质

    17.6

    东治亚群

    5050

    结晶白云岩为主,含叠层石、夹板岩、石英岩、基性火山岩

    豆村亚群

    2300

    变质砾岩、长石石英岩、千枚岩、大型岩

    五台群

    13150

    上、下部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角闪片岩,中部绢云片岩,夹石英岩、大理岩

    中等变质

    22.4

    上太古界

    龙泉关群

    5000

    斜长片麻岩、变粒岩夹大理岩

    中—深变质

    23.6

    阜平群

    13000

    斜长片麻岩、角闪岩为主,夹大理岩,磁铁石英岩

    参考资料:[24]

    中国河北蓟县古、中、新元古界典型剖面

    地层时期

    地层群组

    厚度(m)

    主要岩性

    同位素年龄(亿年)

    新元古界

    青白口群

    景儿峪组

    112

    灰绿、蛋青色泥质灰岩

    8.53

    龙山组

    118

    中下部为黄绿色海绿石砂岩夹页岩,上部为黄绿、紫红色页岩夹砂岩

    -

    下马岭组

    177

    黄绿、灰黑、灰白色页岩底部具不稳定砾岩、砂岩

    -

    中元古界

    蓟县群

    铁岭组

    325

    下部为含锰白云岩,上部为叠层石灰岩

    10

    洪水庄组

    131

    灰绿及黑色页岩为主,上部夹砂岩

    -

    雾迷闪组

    3416

    含燧石条带白云岩及沥青质白云岩

    -

    杨庄组

    715

    紫红色泥质白云岩夹膏岩,底部具砾岩

    14

    古元古界

    长城群

    高于庄组

    1543

    白云岩为主,底部具含砾砂岩

    -

    大红峪组

    408

    石英砂岩为主,夹安山岩玄武岩,上部含藻白云岩

    -

    团山子组

    522

    灰、深灰色白云岩

    -

    串岭沟组

    889

    黑色粉砂质页岩,底部夹砂岩

    -

    常州沟组

    859

    石英砂岩,具底砾岩

    18

    参考资料:[24]

    地史特征

    地层地质

    元古宙早期

    板块运动活跃,板块的相互运动形成活动型与相对稳定型的沉积类型。[5]主要岩石为沉积岩系和火山-沉积岩系,并遭受了多期的不同程度的变质、变形作用。岩石变质程度多为绿片岩相及低角闪岩相,局部有高角闪岩相及麻粒岩相。[10]原始硅铝壳规模小且稳定性差,当时形成的火山岩及其不成熟沉积物仍主要由海洋内部供给。[16][6]

    元古宙中期

    地壳稳定期,中期的板块构造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稳定地区,并在这些地区上开始沉积了类似盖层的沉积类型。其地块多具厚度大、 火山岩夹层多和遭受微弱的变形、变质等特征。岩石岩性为沉积岩系和火山沉积岩系,一般未变质或轻微变质,富含叠层石、古藻类和微古植物化石。[5][6][10][16]

    元古宙末期

    大陆基底(地台基底)形成后,进入稳定盖层的发展阶段,出现了大陆-大陆边缘-大洋盆地的构造格局与洋陆演化阶段,即古大陆、古大陆边缘和古大洋并存的构造格局,大气及水体中含氧量增加,红层、高价铁、碳酸盐等沉积出现,在古大陆板块上发育成为稳定型的沉积盖层。 地层类型更加丰富,出现了富含叠层石及宏观藻类和微古植物化石和多冰期与间冰期交替的沉积地层。[5][16]:119

    矿产

    元古宙是一个重要的成矿时期,主要的矿产有铁、金、铀、镍、铜、锰、硼、磷、菱镁矿、盐类、稀土等。在元古宙时期发现了许多超大型矿床,且有着储量大、品位富、易于开采的特点,如赞比亚和扎伊尔的铜矿、乌克兰的克里沃罗格铁矿山、南非的卡拉哈里锰矿田。会聚板块边缘和俯冲带是矿床形成的集中场所,并形成矿床集中区。元古宙早期的大气和水体含氧量低,其形成的铁矿多为低价铁,至元古宙后期,稳定的地台浅海出现,真核纪藻类植物繁盛,地球表层含氧量增加,其形成的铁矿多为高价铁。碳酸盐类的沉积形成了白云岩-硅质岩建造带。[6][5][25]

    大气环境

    大氧化事件使得元古宙早期藻类植物的繁盛,藻类植物通过不断地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释放O2,使大气圈和水体从缺氧状态发展到较多氧的状态。早期的元古宙形成的条带状铁建造多为低价铁,说明大气中含氧量低,从中元古代开始地层出现中含铁紫红色石英砂岩及赤铁矿层,说明大气中已含有相当多的游离氧,而此时形成的铁矿床多为高价铁。[6]中、新元古代出现大量海相原生白云岩,指示大气圈中CO2的比例已低于太古宙,但仍高于显生宙。[16]:69

    生命进化

    生物多样性增加

    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西部苏必利尔湖沿岸的Gunflint组中发现了形成于约20亿年前8属12种的燧石微化石,其形状构造也随种类的不同而不同,这表明在此阶段,原核生物已经发展到相当繁盛的程度。[24]:19[6]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在中国串岭沟组中发现的17.5一年的真核生物的宏观藻类表明,真核生物在18亿年已经出现。北美西部的贝克泉组(13亿年)、澳大利亚的苦泉组(11亿年)、中国的青白口群(10-8亿年)等大体相同的地层中均发现真核细胞生物,表明10亿年前真核生物的繁盛阶段。[6][5][24]:19

    有分化组织结构的多细胞生物

    前埃迪卡拉亚阶段:淮南生物群

    软体后生动物在成冰纪冰期之后得到发展,形成了没有硬壳的动物体,化石以软体的印模和活动遗迹保存,主要是一些蠕虫类,查尔生物类,如查尔生物类(Chuarid)、蠕虫类以及海生藻类的带藻,以中国的淮南生物群为代表。

    埃迪卡拉亚阶段:埃迪卡拉动物群

    埃迪卡拉动物群(Ediacaran Fauna),又称裸露动物群,是生物界演化极为重要的阶段,该动物群最早发现于发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埃迪卡拉地区5.6亿年前庞德石英岩中。该动物群由多门类、低等、无硬体骨骼的后生动物组成。包括腔肠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等3个门类、8科22属31种的一大群软体躯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遗体、印痕和遗迹化石。主要包括:海绵类Mawsonites(毛森海绵)、水母类Cyclomedusa(环轮水母)、环节动物Dickinsonia(狄氏虫)、海鳃纲Rangea(伦吉虫)、棘皮类Tribrachidium(三分盘虫)等。该动物群分子在西南非洲纳马群、加拿大的康赛普辛群、西伯利亚北部文德系、英国查伦伍德森林地区、瑞典北部的托内湖区以及中国的震旦系中均有发现,又被称之为文德系(俄罗斯)、震旦系(中国)。[24][16]:151[26]

    大事件

    • ~2.4~2.06 Ga[e]:大氧化事件GOE(great oxidation event),大气圈氧化及水圈氧化形成的碳酸盐地层沉积以及红层地层。[11][12][27]

    • 2.40~2.20Ga:休伦冰川活动。[27]

    • 2220~2200Ma:岩浆活动重新活跃,出现以玄武质岩浆活动为代表的全球事件。

    • 2060~1780Ma:地壳生长时期,哥伦比亚超大陆形成(形成于约1800Ma,同位素漂移时间结束)。

    • ~1750Ma:真核生物的宏观藻类(Vendotaenides)在中国串岭沟组被发现。

    • 1780~850Ma:相对稳定期,被称之为“地球无聊十亿年”,哥伦比亚超大陆解体(1.78Ga),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1.1~0.9Ga)。[27]

    • 750~580Ma:全球性三次冰川活动,马雷诺冰期(Marinoan glaciation)—720~658Ma、司图特冰期(Sturtian glaciation)—655~635Ma、噶斯奇厄斯冰期(Gaskiers glaciation)—584~582Ma。[27]

    • ~635Ma:埃迪卡拉阶金钉子,地层年代~635Ma,划分地层单元成冰系与埃迪卡拉系[3],之后为埃迪卡拉动物群繁盛阶段。[1]

    注释

    展开

    [a]Ma:百万年,地质年代单位

    [b]金钉子: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层型点

    [c]也称之为哥伦比亚超大陆(Columbia)

    [d]南非弗里德佛撞击坑,同位素测年20.25年

    [e]Ga:10亿年,地质年代单位

    参考资料

    展开

    [1]苏文博. 2012年全球前寒武纪新年表与中国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学研究. 地学前缘, 201403, 27(2): 123-142. [2022-12-15].

    [2]地层年代表(2022年10月版).国际地层学委员会. [2022-12-15].

    [3]詹仁斌 张元动. 地层“金钉子”. 第1版. 南京: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01: 055-060. ISBN 978-7-5713-2431-5.

    [4]西北大学博物馆. 地球微科普|分分合合的大陆板块.西北大学博物馆. [2022-12-17].

    [5]周光召.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 第2版.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03: yuan27-300. ISBN 978-7-5000-7958-3.

    [6]宋春青,邱维理,张振春编著. 地质学基础. 第4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1: 328-340. ISBN:978-7-04-016565-4.

    [7]日本朝日新闻出版社. 46亿年的奇迹 地球简史(元古宙). 曹艺,牛莹莹,苏萍,译. 1.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3-90. ISBN:978-7-02-016098-3.

    [8]国际年代地层表(2022年10月版).国际地层学委员会. [2022-12-17].

    [9]孙卫国. 前寒武时代划分方案浅析. 地层学杂志, 199009, 14(3): 238-240. CNKI:SUN:DCXZ.0.1990-03-011.

    [10]张义勋 李光岑等. 地球科学大辞典-基础学科篇. 第1版.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6.1: 661. 7-116-04670-4/P·2629.

    [11]罗根明, 胡清扬. 什么过程促发了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J]. 地球科学, 2022-10-15, 47(10): 3842-3844. [2022-12-17].

    [12]陆松年, 郝国杰, 相振群. 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 地学前缘, 200611, 23( 第6期): 141-153.

    [13]欧阳自远. 20亿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遗址——南非弗里德佛撞击坑初探. 自然杂志, 1997, (04): 193-195. [2022-12-17]. CN:31-1418.

    [14]陆松年, 杨春亮, 李怀坤, 陈志宏. 华北古大陆与哥伦比亚超大陆[J]. 地学前缘, 2002-01-01, 9(4): 225-233. [2022-12-17].

    [15]冯伟民. 从原核到真核的早期生命演化. 化石, 201703, (03期): 62-65. CNKI:SUN:HSZZ.0.2017-03-014.

    [16]刘本培, 全秋琦, 冯庆来, 赵锡文, 周正国. 地史学教程(第三版). 第3版. 北京: 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611: 81. ISBN 7-116-02112-4.

    [17]IGCP440"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与裂解"项目2003年度工作进展[J]. 世界地质, 2004-01-01, 23(2): 118-122. [2022-12-18].

    [18]陈建强, 王训练, 张海军, 景秀春, 李全国. 地史学简明教程(2018版). 第1版.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8-08: 143-147. ISBN:978-7-116-11116-5.

    [19]雪球假说.地质云——术语. [2022-12-18].

    [20]邹灏, 李峤昕, 陈安清, 肖斌, 蒋修未, 黄长成, 胡成辉, 李蝶. 新元古代"雪球地球"形成与消融及华南板块的记录[J]. 沉积学报, 2022-08-28, 40(4): 1043-1058. [2022-12-18].

    [21]储雪蕾. 新元古代的"雪球地球"[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4-01-01, 23(3): 233-238. [2022-12-18].

    [22]《中国地层表(2014)》正式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 [2022-12-18].

    [23]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地层表》编委会. 中国地层表(2014版).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402: 1. ISBN:978-7-116-09255-9.

    [24]肖传桃. 古生物学与地史学概论. 第1版.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08: 172-175. ISBN 978-7-5021-6176-7.

    [25]李上森. 元古宙的成矿作用. 国外前寒武纪地质 , 199403, (第3期): 17-32. CNKI:SUN:QHWJ.0.1994-03-001.

    [26]地质术语:埃迪卡拉动物群.地质云. [2022-12-18].

    [27]翟明国, 张连昌, 陈斌.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11: 3-25. ISBN:978-7-03-059378-8.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22日

  • 上一篇百科:显生宙
  • 下一篇百科:钱逸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