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自然 >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

(已知现今存在种类中最大的蜥蜴)
科莫多巨蜥(学名:Varanus komodoensis),又称“科莫多龙”,是属于蜥蜴科巨蜥属的一种食肉性动物,也是世界上现存体形最大的蜥蜴,其体长可达2~4米,体重达100~150公斤。科莫多巨蜥身体肥硕而扁平,头大而扁长,近乎黑色;嘴巴扁阔并长着长长的利齿,前端分叉成两瓣的橙黄色长舌经常吐出口外;背脊为深灰或栗色,全身有红色斑点;体表覆盖着厚厚的深褐色鳞片;尾巴长度几乎等于头和身体的总和。另外,科莫多巨蜥还会分泌一种类似蛇毒的毒液,因此它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有毒动物,还因为长得有点像鳄鱼,因此又有“旱鳄”之称。[1][2][4][5]现存的科莫多巨蜥仅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岛、林卡岛、莫堂岛和弗洛雷斯岛的部分地区[1]。2019年,科莫多巨蜥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物种;2021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3][4]。
科莫多巨蜥资料

图集

相关合集

近代以来的顶级掠食者

17个词条2w阅读

人科人属动物

老虎

IUCN濒危物种

世界上唯一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

查看更多

无性繁殖的动物

11个词条3473阅读

草履虫

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原生动物

蜜蜂

会飞行的群居授粉昆虫

乌翅真鲨

会主动攻击戏水人群的凶猛鱼类

查看更多

十大著名的蜥蜴品种

9个词条1169阅读

飞蜥

鬣蜥科飞蜥属的动物

雅拉瓜壁虎

雅拉瓜壁虎是80多种加勒比壁虎中的一种。

角蜥

头部具剑形棘刺的爬行动物

查看更多

形态特征

科莫多巨蜥体长可达2~4米,体重达100~150公斤,其身体肥硕而扁平,颇似鳄鱼,有“旱鳄”之称。成年科莫多巨蜥皮色为深褐色,有的还有灰黄色的斑点,头部几乎是黑色的。它们的体表被有鳞片,颈四周有层迭的橙黄色厚皮,略褶皱下垂,背脊为深灰或栗色,全身有红色斑点,到尾部形成一带状。科莫多巨蜥头大而扁长,嘴形扁阔,其中长有26颗长达4厘米并向后弯曲成锯齿状的利齿,橙黄色的长舌裂成两片,经常吐出口外。它们的四肢粗壮有力,善于挖掘洞穴。脚趾上有锐利的长爪,能帮助牙齿将食物撕成碎片。科莫多巨蜥两只大眼闪闪发光,尾巴很长,几乎等于身体和头部的总长,尾巴根部粗大,且渐向尾端收细。它们在爬行时,长尾后拖,呈龇牙裂嘴状[2]

龇牙裂嘴的科莫多巨蜥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科莫多巨蜥

巨蜥

外观

体长

2~4米

约60~90厘米,最大约2~3米

体重

100~150千克

20~30千克

分布区域

印度尼西亚岛屿、南非冈比亚

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南省、云南省等地

食性

肉食性

肉食性

展开表格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现存的科莫多巨蜥仅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小巽他群岛的科莫多岛、林卡岛、莫堂岛和弗洛雷斯岛的部分地区,是印度尼西亚最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之一[1]

科莫多巨蜥历史地理分布图

栖息环境

成年科莫多巨蜥主要生活在热带稀树草原森林中,其栖息地面积可达1.9平方公里。它们特别喜欢将栖息地选择在有高草和灌木的开阔低洼地带,但也会选择海滩、山脊和干涸的河床作为栖息地。在科莫多巨蜥所生存的印度尼西亚小巽他群岛上,山峦起伏,危岩耸立,溪涧纵横,林茂草密,气候炎热,最高温度可达45°C[2][5]

生活习性

生活技能

科莫多巨蜥的听觉迟钝,但是视觉和嗅觉都很灵敏,其大部分时间是在陆地上度过的。它们会在有树木的山坡上、河流或小溪的岸边挖出很深的洞穴,以躲避酷热和休息。科莫多巨蜥不怕海浪,它们常在水边沙地或浅水处漫步,或者吃一些被海浪冲上岸的鱼、蟹和软体动物,甚至有时它们还会以其高超的游泳技艺远游到500米外的小岛上去觅食。幼蜥会爬树,平时常栖息在树上,但体态肥胖的成年科莫多巨蜥却没办法爬到树上去[2]

日常食性

科莫多巨蜥的食性很杂,幼蜥主要以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为食;成年巨蜥主要以野猪和鹿之类的大型动物为食,甚至体重达450公斤的水牛,它们也不会轻易放过。此外,岛民饲养的猪、羊等以及动物腐尸也常是巨蜥的腹中物。巨蜥的食量也很大,动物园的成年巨蜥平均每昼夜要吃6~8公斤肉。据苏联学者的观察,4只巨蜥能在3~4小时内吃掉一只体重不小于100公斤的鹿。更令人吃惊的是,在科莫多岛上的一只被杀死的巨蜥胃中竟有一只大野猪的头[2]

捕猎方式

科莫多巨蜥的捕食方式不是依靠狂奔猛追,而是“守株待兔”,这弥补了它动作迟钝、不善奔跑的缺陷。捕食时,它先是一动不动地埋伏在猎物的附近,略微抬起爪子,并偶尔伸出它那高度灵敏的味觉器官——分叉的舌头,目不转睛地盯住猎物。一旦机会成熟,巨蜥便缓慢移动,向猎物靠拢。当两者之间的距离缩短到1米左右时,它便突然跳出来用大嘴巴咬住猎物。有时候,巨蜥接近猎物时用它那钢鞭似的尾巴向猎物猛扫,打倒之后再吃掉它[2]

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科莫多巨蜥还可以通过释放毒液的方式来制服猎物。而且,科莫多巨蜥的唾液中含有超过50种不同的细菌菌株,即使猎物只被咬伤,也会因感染细菌而死亡[5]

攻击行为

成年科莫多巨蜥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没有任何天敌捕食者。不仅如此,巨蜥有时还伤害人类。世界著名生物学家、美国佛罗里达州博物馆爬虫馆馆长沃尔特·奥芬伯格博士曾经报道过两名旅行者被巨蜥吃掉的经过,按照他的说法,科莫多巨蜥不仅能杀死、吃掉450公斤重的水牛,而且见了人也不放过[2][5]

社群行为

科莫多巨蜥的领地范围并不是独占的,而是允许相互间的领地进行交叉重叠,但如果在共享区域找到食物时,科莫多巨蜥会按占主导地位的优先顺序来分享食物,那就是最大的雄性科莫多巨蜥先吃,其次是较小的雄性科莫多巨蜥和雌性科莫多巨蜥,最后才轮到刚从树上爬下来幼蜥吃[5]

科莫多巨蜥捕食

生长繁殖

繁殖季节

科莫多巨蜥是一种卵生动物,其交配季节为每年的7~8月份。虽然科莫多巨蜥每年只繁殖一次,但雌性通常会多次交配以确保它们的卵能够受精[2]

争夺交配权

雌性科莫多巨蜥在9岁、雄性科莫多巨蜥在10岁后会达到它们的性成熟期[5]

到了交配繁殖季节,雄性科莫多巨蜥之间就会进行一场仪式性的战斗,以此来争夺与雌性科莫多巨蜥的交配权。它们会以直立的姿势进行摔跤争斗,为此甚至打得倒地流血,胜利者最终赢得与雌性科莫多巨蜥的交配权。而当雌性科莫多巨蜥准备交配时,它们会在粪便中散发出能让雄性科莫多巨蜥可以察觉到的气味,吸引雄性科莫多巨蜥与其完成交配。交配完成后,一些雄性科莫多巨蜥还会在雌性科莫多巨蜥身边逗留几天,以防止其他雄性科莫多巨蜥继续与这只雌性科莫多巨蜥交配[5]

产卵孵化

雌性科莫多巨蜥的平均妊娠期为49天,然后在每年7~9月份进行产卵。在产卵前,雌性科莫多巨蜥会在比较干燥的山丘上先挖好一个深达数米的洞穴,并用泥土和树叶将洞穴进行覆盖作为自己的产卵巢穴。每只雌蜥会产卵5~20枚不等,卵呈椭圆形,长约10厘米,宽约7厘米,色白而较软。产卵后,雌性科莫多巨蜥就躺在巢穴上面对卵进行孵化[2][5]

出生成长

到了第二年4月,幼蜥就会孵化出壳。刚孵出的小蜥身长9厘米,体重在100克左右。幼蜥卵孵化出来后,就得独自生存下来,其父母不会对它们进行任何照顾。因此,幼蜥会经常成为成年巨蜥和其他动物的猎物。为了躲避危险,幼蜥出生后就尽快爬到附近的树上。这也是导致幼蜥成活率很低的原因[2][5]

寿命期限

科莫多巨蜥的寿命一般在40年左右,有的也可存活100年以上[2]

雄性科莫多巨蜥争夺交配权

科莫多巨蜥在交配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现存的科莫多巨蜥仅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岛、林卡岛、莫堂岛和弗洛雷斯岛的部分地区。据2021年的统计数据,除了树栖幼体外,目前科莫多巨蜥种群数量估计总共有3458只,而成年巨蜥数量为1383只(其中雌性科莫多巨蜥为415只)。其中科莫多岛和林卡岛的种群数量占比例约68%,林卡岛分布最多,约有1119~1493只(含474只左右的成年巨蜥),科莫多岛的数量略少些。而在帕达尔岛和弗洛雷斯岛西北部则只有总共不到10只科莫多巨蜥(包含3只成年巨蜥)。据估计,吉利莫坦岛和努沙科德岛的种群数量不到100只[3]

另外,根据位于科莫多国家公园内的11个地点,以及位于弗洛雷斯岛的7个地点的观测数据显示,估计这些区域的科莫多巨蜥种群数量目前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3]

致危因素

科莫多巨蜥的大部分种群都分布在科莫多国家公园内,在该区域内人类活动、非法采伐以及入侵物种(比如猫和山羊)都受到了限制,因此预计科莫多巨蜥将会受到良好的保护。但是,在弗洛雷斯岛的科莫多巨蜥种群却在受到持续威胁,其栖息地正处于越来越明显的丧失趋势当中,这种情形在该岛的北海岸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于这些地区来说,引起科莫多巨蜥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当地的自给农业和火灾制度。而且在弗洛雷斯岛的中北部区域,科莫多巨蜥种群也可能存在人畜冲突的重大威胁[3]

另外,由于科莫多巨蜥集中生存能力较差,领地占用面积过大,而且其大部分种群仅分布于科莫多国家公园岛屿上,因此科莫多巨蜥还将面临温度和降水变化,以及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根据生态位模型表明,在不同的气候变化条件下,2010年至2040年期间,科莫多巨蜥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将呈显著下降趋势[3]

保护举措

除了将科莫多巨蜥列入国际保护条约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还建议将基因高度分化的北弗洛雷斯岛和科莫多国家公园的科莫多巨蜥种群作为两个独立的管理单位进行管理,并需要采取更多的研究行动,以便于了解因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气温上升对科莫多巨蜥种群所产生的影响[3]

保护级别

2019年8月,科莫多巨蜥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级别为濒危(EN)。[3]

2021年11月,科莫多巨蜥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4]

发现经过

1910年,松巴哇、龙目、松巴和佛罗勒斯岛的总督、荷兰人阿尔德贡和他的随员莫奴登上科莫多岛。在此之前,他们听人传说岛上盘踞着令人惧怕的龙体形鬼怪。但对于这两个荷兰人来说,这种传说只不过是一则愚昧的故事而已。而在潮湿闷热的丛林中穿行两天之后,他们看到了一场奇异的人兽之战:在丛林的明亮之处,一个土人正和一条长约2米的“龙”形动物进行殊死搏斗,结果土人获胜。看着这慑人心魄的一幕,阿尔德贡意识到所谓的“龙体形鬼怪”可能是一种科学界尚不知道的蜥蜴类动物,于是这位总督就向猎手买下了这具动物的尸体。随之,这一发现不胫而走,引起了生物学界的极大兴趣,专家学者们纷纷前往科莫多岛,观察和研究这一世界罕见的动物[2]

1912年,首任印度尼西亚动物标本室主任、荷兰生物学家欧文斯把这种巨型爬行动物命名为“科莫多巨蜥”,当地人也称其为“科莫多龙”。其后,人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考察中,获得了大量的有关科莫多巨蜥的第一手材料[2]

参考资料

[1] 科莫多巨蜥 ·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22-04-23]

[2] 最大的蜥蜴类动物——科莫多巨蜥 ·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22-04-23]

[3] Komodo Dragon · IUCN[引用日期2022-04-23]

[4] Appendices · cites[引用日期2022-04-23]

[5] Varanus komodoensis · animaldiversity[引用日期2022-04-23]

  • 上一篇百科:弦月
  • 下一篇百科:食卵蛇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