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文化 >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

(鲁迅著短篇小说《故乡》节选文章)
《少年闰土》节选自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故乡》是鲁迅阔别故乡二十多年之后回乡的一次记载,最初发表于《新青年》杂志第九卷第一号,1923年由作者编入小说集《呐喊》。1954年后,《少年闰土》被收入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一直延续至今。[1]基本信息
少年闰土资料
  • 主要角色:闰土、“我”
  • 出版时间:1923年8月
  • 语言:汉语
  • 创作年代:1921年
  • 出版社:北京新潮社
  • 初刊刊物:《新青年》
  • 初刊时间:1921年5月
  • 《少年闰土》记录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很多真实往事,也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1]回忆了童年好友闰土,文章描写了“我”与闰土玩耍的童年美好片段。闰土向我讲述了雪地捕鸟的技巧和他在老家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潮汛看鱼等趣事,我对此充满向往,我向往外面自由、广阔天地。作者通过本文表现了“我”和闰土之间纯洁真挚的友谊。[2]

    《故乡》是鲁迅唯一一篇写故乡题材的文章,而本文作为小说《故乡》中的一段插叙,不仅仅是在写对故乡的爱,更在写少年之间毫无隔阂的友谊。这种能引发共鸣的情感与丰富的艺术手法得到小学教育的关注,成为中国语文教材的定篇之作。[1]

    创作背景

    1921年正值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在物质上贫困潦倒,甚至于饥寒交迫,在精神上依旧麻木不仁、逆来顺受、软弱可欺,政治上更没有任何权力,社会地位低下。[3]

    1919年,鲁迅回故乡搬家之际,偶遇了童年好友章运水(此人就是本文闰土的原型),童年美好的回忆浮上心头,那个机智活泼的少年又出现在鲁迅心中,鲁迅激动之余发现童年好伙伴已经和自己记忆中的样子大不一样,成人闰土带着儿子再次站在鲁迅面前,尽是客气与疏远,和他相处没有了少年时说不完的话,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重压的倾诉,以及其他无关紧要的闲聊,他的态度和行为充满了传统文化浸淫下的负重,他的判若两人让鲁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故乡》一文,而其中对少年闰土的美好回忆,在小学课本编写时被命名为《少年闰土》单独成篇。《少年闰土》是一篇广为人知的小学课文,被大多数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收录,可见于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本。[3][4]

    内容情节

    文章以回忆的形式展开,描述了一个见多识广又聪明勇敢的农村少年形象。闰土在“我”的记忆里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他在月下海边的沙地瓜田里奋力刺猹。“我”与闰土少年相识,那时“我”还是家景挺好的少爷。“我”家正月有祭祀的值年,正处于忙月,忙不过来,“我”家长工提议让他儿子闰土来帮忙。年末,“我”与闰土相见,半日相处,两人很快熟识。次日“我”想与闰土捕鸟,但闰土跟“我”说雪地上更好捕鸟,他便对“我”讲了很多雪地捕鸟的技巧。“我”开始期待下雪天。他还邀请“我”夏日到他们那里去,可以像他一样,做一些海边捡贝壳、月下看瓜、沙地看跳鱼儿等有意思的事。闰土讲的这些事情都是“我”和“我”往常的朋友们所不知道的稀奇的事情。正月过后,闰土必须回家,“我”与闰土分别,虽然“我”与闰土还会相互送礼物,但是那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5]

    人物角色

    闰土

    “我”家长工的孩子,年纪与“我”相仿。因为他是闰月出生的,五行缺土,他的父亲便为他取名闰土。少年时期的闰土活泼可爱,富有表现力,在“我”的眼中他见多识广、生机勃勃、朴实害羞、机智勇敢,保持着少年的天性。[2]

    “我”

    “我”是一个家境不错的少爷。“我”从来只看见过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渴望自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对闰土口中的农村生活有无限的喜欢,很羡慕闰土自在的生活,欣赏闰土这个农村少年的勇敢与活泼。[2]

    主题思想

    1912年12月,鲁迅回到了浙江绍兴的老家,见到了阔别30年的闰土,从而引起了他对少年闰土的美好回忆。1921年1月,他以这次回老家的所见所闻为题材写了《故乡》这篇小说,文中描写了“我”和闰土的两次交往:第一次是少年时期,闰土聪明可爱;第二次中年时期,闰土苍老麻木。而《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写的正是作者与闰土第一次交往的经过。课文塑造了一个阳光开朗、活泼勇敢又机智聪明的农村少年形象,描写了童年时期与闰土相识带给“我”的无限欢乐,虽然“我”并没有参与到闰土所说的那些快乐的事中,但是听着闰土的描述,“我”也好似体验了在海边捡贝壳,在瓜田刺猹和捉小鸟雀的乐趣。这些口述的快乐记忆是农村淳朴的乡情,是简单美好的生活而这正是作者没有体验过的,也是作者所想要歌颂的。但节选少年闰土为小学课文的意义不仅仅是树立活泼少年这一形象,更是与中学所学的中年闰土相比形成反差,引发读者对这种反差形成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社会性。[6][1]

    艺术特色

    白描写外貌

    在文章中,作者对于闰土的描绘用了白描的手法,如作者对“我”在厨房里见到的闰土的外貌描写,既准确又传神。“紫色的圆脸”说明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头戴一顶小毡帽”说明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的农村的孩子;”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写出了少年闰土的可爱,也可以看出闰土父母对闰土的爱。[7]

    独白抒发感情

    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第一人称的手法,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描写了大量“我”内心的想法。文中出现了许多“也没有知道、所不知道的、不知道”这样的表述。正是因为闰土的讲述,让“我”的内心感慨还有那么多的稀奇事,也让“我”更加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美好,更加珍视这份友谊。[8]

    用对比刻画人物形象

    文中塑造了“我”与闰土两个少年的形象。“我”是一个少爷的形象,对于农村的田间生活知之甚少,但是对于农村生活有着无限的向往。闰土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少年,天天生活在田间地头,对农村的生活非常了解,对于各种农村稀奇古怪的好玩有趣的事情也都非常了解。正是因为这些的差异,让“我”对闰土口中描述的生活有着无限的向往,“我”觉得什么都新奇有趣。正是因为俩者生活环境的不同,让“我”与闰土之间相互吸引,成为好友。[1][9]

    作品影响

    本土影响

    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鲁迅先生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1923年《故乡》便被选入语文教材中,其深刻的思想认识价值、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使《故乡》成为语文教材中的“定篇”之作。[10]1954年《少年闰土》被收入我国语文教材后,一直延续至今。目前,《少年闰土》被收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为广大学生所熟知。[1]

    对乡土文学创作的影响

    《呐喊》作为“五四小说”的丰碑之一,(本文选自《呐喊》中<故乡>的部分段落)乡土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沿着鲁迅先生的脚步,浙东乡土作家群迅速崛起,成为这期间乡土写实小说创作的中坚力量,鲁彦等作家在鲁迅小说的影响下,对乡土题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创作出一系列农村题材的小说。[11]

    国际影响

    《少年闰土》节选自著名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小说在日本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日本最早的译本出现于1927年即小说问世六年之后。这一年的《亚细亚文化研究号》(武者小路实笃主编)十月号特辑《大调和》上,刊登了《故乡》的第一个日译本。[12]1932年,佐藤春夫翻译了《故乡》,被刊登在《中央公论》杂志上。1935年,佐藤春夫、增田涉翻译出版了日文版《鲁迅选集》,《故乡》一文也被收录其中。1953年,《故乡》被竹内好翻译,并选入日本的中学国语教科书当中。1972年,中日邦交恢复之后,随着教科书的修订,日本五家出版教科书的出版社(东京书籍株式会社、学校图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三省堂、教育出版株式会社,以及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都在中学三年级教科书中编选了《故乡》。另外,新加坡、越南也有将《故乡》纳入教科书的现象。[13]

    作品评价

    • 学者宋翠娟指出:《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名篇小说《故乡》,它是儿童进入进入精神和思想世界的一扇心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少年闰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享有定篇的特权,这不单单是从文章的语言文字艺术角度来看的,更是从语文文字背后所蕴含的鲁迅思想和精神来思考的。[14]

    • 作家王风认为在鲁迅作品中,有着类似《腊叶》这样和暖空气的,并不多见。当年瑜儿坟上凭空添的花环,读之其实只是更觉寒意和“鬼气”。即便故乡,也是灰暗、阴沉、残败。仅有类似少年时的百草园、社戏,《故乡》中的少年闰土,露出的才是真正的“亮色”。那是过往、远方、童稚。

    • 作家潘向黎曾说“我以短篇小说《白水青菜》获得了这项文学大奖。记得在颁奖典礼上,有一个环节是把全体获奖者的书送给闰土的后人,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少年鲁迅和少年闰土并肩出现了,而在他们身后,是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上面深蓝的天空中,一轮金黄的圆月升了起来。鲁迅笔下的记忆,鲁迅心中的记忆,鲁迅记忆中闰土的记忆,我对《故乡》的记忆,我被鲁迅作品感动的记忆,我自己对故乡、对童年的记忆……许多记忆,像风中的一串风铃,轻轻撞击,发出一片细碎而好听的声音。”[15]

    • 作家张丰回忆道:这些年读得最多的是《故乡》。这篇小说的一部分,曾入选中学课本,告诉我们少年闰土是多么单纯美好,而中年闰土则愚昧麻木,这都是旧社会的错。如果读完全篇,你会发现小说中“我”的悲哀。他在故乡中看不到希望,但是又不愿意绝望,于是再次出发,到大城市寻找答案。[16]

    参考资料

    展开

    [1]章健文作. 教科书里的经典 小学语文教材经典文本解读[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1: P176-180.

    [2]李现徽. 巧用故事情节,解码人物形象——谈《故乡》中“闰土”的形象[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 (18): P10-12.

    [3]蓝庆花著. 《故乡》分析人物形象案例[J]. .新课程学习, 2023: P28-29.

    [4]莫珊珊. 鲁迅还乡小说《故乡》的对照性解读[J]. 美与时代(下), 2022, (12): P118-120.

    [5]温儒敏主编.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P110-113.

    [6]王栩主编. 小学语文教案集 第9册.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8-07: 第99页.

    [7]董倩雯. 抓住人物描写 刻画个性特征——《少年闰土》的人物分析[J]. 小学语文教学, 2022, (08): P3-4.

    [8]王喜华. 正确把握“我”的形象——《少年闰土》教学刍议[J]. 江苏教育, 1987, (14): P26.

    [9]章绍岩著. 耕耘并收获着,一位中学校长的多味人生[M].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3: P287.

    [10]张婷. 中学鲁迅《故乡》教学的历史回顾及现实对策研究[D]. 天水师范学院, 2022: 1. (2)

    [11]韩洪举编. 浙江近现代小说史[M].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11-12: P155.

    [12][日]堀诚著,邹波译. 日本国语教材中的《故乡》[J]. 域外鲁迅研究,鲁迅研究月刊, 2022, (3).

    [13]刘惪晟著. 鲁迅《故乡》插图中的三个少年闰土形象[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 2021, 41(3): P79-87.

    [14]宋翠娟. 儿童成长视角中的鲁迅启蒙教学研究[C]. 宁波大学, 2011

    [15]山阴道上行.中国作家网. [2023-04-26].

    [16]重读记:哪本书值得你一读再读.中国作家网. [2023-04-26].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1月26日

  • 上一篇百科:空灵·天籁整释
  • 下一篇百科:胎息经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