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人物 >总统班底
总统班底

总统班底

(罗伯特·雷德福主演的电影)
《总统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是于1976年4月4日[1]上映的一部美国彩色剧情片,由艾伦·J·帕库拉执导,达斯汀·霍夫曼和罗伯特·雷德福主演。[2]
总统班底资料
  • 别名:大阴谋
  • 原著:总统班底电影等级
  • 电影类别:院线电影、现代、政治等
  • 语言:西班牙语、英语影片片长
  • 导演:艾伦·帕库拉主演
  • 编剧:威廉姆·高德曼制作人
  • 制片人:迈克尔·布里顿
  • 制片公司: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拍摄地点
  • 制片地区:美国发行信息
  • 发行公司:华纳兄弟娱乐公司上映地区
  • 上映时间:1976年4月4日
  • IMDb编码:tt0074119
  • 主要奖项: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响四项大奖,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电影剪辑4项提名
  • 该片是一部政治题材的电影,改编自《华盛顿邮报》记者卡尔·伯恩斯坦与鲍勃·伍德沃德合著的纪实文学《总统班底》,讲述了两名记者联手调查水门案,历经艰辛挫折,最终在重要线人“深喉”的帮助下揭开了震惊全球的尼克松总统水门案真相的故事。[3][4]

    1977年,《总统班底》获得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响四项大奖,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电影剪辑4项提名,同年还获得了第34届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影片等4项提名、第3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影片等10项提名。[5]截至2023年3月,该片全球票房累计达到7060万美元。[6]

    剧情简介

    1972年6月17日夜。五个带着照相设备和电子窃听装置的人,在位于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的一桩盗窃案中被逮捕。

    1972年6月18日,《华盛顿邮报》周日头版刊登了这条新闻:“昨天凌晨2点30分,有五人因参与一项被权威人士称之为窃听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的阴谋而遭逮捕,其中一人说自己是中央情报局的前雇员。”

    刚刚在《华盛顿邮报》社会新闻部工作了9个月的年轻记者鲍勃·伍德沃德(罗伯特·雷德福饰演)负责采访此案,在跟进案件报道的过程中,盗窃案存在的很多疑问开始浮出水面。

    《华盛顿邮报》主编本·布莱德利(杰森·罗巴兹饰演)想换个有经验的记者去负责这桩水门大厦盗窃案。最终主编同意伍德沃德继续报道,并且由另一名经验丰富的记者卡尔·伯恩斯坦(达斯汀·霍夫曼饰演)与伍德沃德一起合作追踪这一新闻。而在这之前,二人从来没有在同一条新闻上合作过。

    随着水门事件报道中各种线索的增加,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似乎着了魔。他们经常在新闻编辑室里待到很晚,做校对,读剪报,论述他们的下一步步骤,交换意见。

    伍德沃德有个神秘的线人,往往能给伍德沃德提供有分量的讯信。他们每次见面都是夜晚在郊区一个地下停车场。伍德沃德既不知道他的姓名,也不知道他的身份,背后给他起了个绰号“深喉”(哈尔·霍尔布鲁克饰演)。

    在随后整整两年里,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对涉及这桩盗窃案的所有相关情况进行了抽丝剥茧式的调查。而从1972年到1974年,从尼克松竞选总统到尼克松连任上台,华盛顿邮报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被威胁。最终,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历经艰辛挫折,一步步向真相靠近。最终一条大裂缝被撕开,矛头直指总统尼克松。

    角色介绍

    卡尔·伯恩斯坦

    达斯汀·霍夫曼饰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鲍勃·伍德沃德的同事,对水门事件很感兴趣,因为记者经验丰富被总编选中去负责水门事件,帮助鲍勃·伍德沃德写新闻稿,两人合作共同追踪水门事件,最后发现了真相

    鲍勃·伍德沃德

    罗伯特·雷德福饰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卡尔·伯恩斯坦的同事。当记者不久,单纯而且守规矩。从最初负责采访水门大厦的盗窃案中发现了诸多疑点,在向报社领导汇报后,与卡尔·伯恩斯坦搭档,共同追查事件的真相,最后发现了真相

    本·布莱德利

    杰森·罗巴兹饰

    《华盛顿邮报》的主编,支持手下记者卡尔·伯恩斯坦和鲍勃·伍德沃德追寻水门事件真相。为此,他受到了巨大压力,但即使被威胁也依然站在新闻自由和相信报社记者一边

    深喉

    哈尔·霍尔布鲁克饰

    伍德沃德的线人,给伍德沃德提供了多份有分量的讯信,伍德沃德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身份,背后给他起了个绰号“深喉”,最终帮助两位记者找到了真相

    影片制作

    故事背景

    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 McCord, Jr.)为首的5人潜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当场被捕。最初,警方只将其列为了盗窃案,《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在跟踪报道案件中,发现存在许多问题,凭着记者敏锐的职业视角和求真的职业精神,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揭露了实为安装窃听装置和窃取文件资料的事件真相。此事被称为“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事件之一,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不仅直接引发了总统尼克松辞职,而且在此之后美国的相关制度也随之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与修改。而在新闻媒体方面,保护消息来源的个人信息也成为了美国新闻界的一贯准则。[7][8]

    选角

    鲍勃·伍德沃德

    华纳兄弟公司同意投资这部电影,条件是当时的头号票房明星罗伯特·雷德饰演鲍勃·伍德沃德,所以鲍勃·伍德沃德出演了影片的主角罗伯特·雷德福。[9]

    卡尔·伯恩斯坦

    罗伯特·雷德福觉得让自己扮演鲍勃·伍德沃德,也必须找一个同等分量的明星来出演卡尔·伯恩斯坦,否则就会破坏电影的平衡。出于这个原因,他在一场尼克斯队的比赛中找到达斯汀·霍夫曼,并邀请达斯汀·霍夫曼出演卡尔·伯恩斯坦一角,他成功了。

    深喉

    在选角的前期制作过程中,鲍勃·伍德沃德在看了各种演员的头像和简历后,没有透露“深喉”的真实身份(前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马克·费尔特),他坚持告诉导演艾伦·j·帕库拉,哈尔·霍尔布鲁克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扮演神秘线人深喉的人选。事实上,霍尔布鲁克和马克·费尔特长得很像。霍尔布鲁克最初拒绝了这个角色,因为他认为这不是一个重要的角色。然而,罗伯特·雷德福亲自到霍尔布鲁克的家中拜访他,说服他出演这个角色,并说“深喉”将会是观众在电影中最难忘的角色。[9]

    本·布拉德利

    几位演员被考虑扮演本·布拉德利,其中包括理查德·威德马克、亨利·方达、柯克·道格拉斯和格雷戈里·派克。最终杰森·罗巴兹因为李·马文的缺席而被选为出演本·布拉德利的人选。[10]

    拍摄过程

    1974年,罗伯特·雷德福以4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卡尔·伯恩斯坦和鲍勃·伍德沃德合著的同名原著的版权。[10][9]

    1975 年 4 月 11 日,《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关于电影制作及其对报纸影响的详细专题报道称这部电影最初的预算为500万美元,并计划于1975年5月12日开始拍摄。《华盛顿邮报》拒绝了在编辑部拍摄的许可,要求在华纳兄弟位于加州伯班克的制片厂拍摄。拍摄于1975年4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开始,哥伦比亚特区拍摄时间大概是在 1975 年 5 月 19 日至 6 月 14 日期间,其间,1975 年 6 月上旬开始在白宫内拍摄并,雇用 300 名临时演员,整个拍摄历时96天。[10]

    在拍摄期间,小杰森·罗巴兹认为让本·布拉德利一直“在新闻编辑室”很重要,这样他的存在就会一直在电影中被感受到。在没有和其他演员一起拍戏的日子里,罗巴兹来到片场,在本·布拉德利的办公室里闲逛,通常坐在布拉德利的办公桌前看书,这样布拉德利就会出现在以伍德沃德、伯恩斯坦和其他记者为主角的镜头背景中。[9]

    这部电影于 1976 年 4 月 4 日在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的艾森豪威尔剧院首映, 伍德沃德、伯恩斯坦、霍夫曼和雷德福尽数出席。[10]

    布景

    电影中《华盛顿邮报》完整的新闻编辑室占地 33,000 平方英尺,内部布景是在加州伯班克的华纳兄弟工作室的一个舞台上建造的。在重建新闻编辑室的过程:建造了 167 张办公桌,用“政府印刷局”的一吨废纸来装饰它们;22,000 平方英尺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天花板悬挂在天桥上,柱子装有脚轮,可以移动它们以适应拍摄;并且使用了 200 英里长的电线来镇压天花板上的荧光灯以降低噪音。编辑部的制作设计师乔治·詹金斯在布景的后方使用了假透视,以增加摄像机的深度和比例大小。随着新闻编辑室的桌子逐渐消失,建筑协调员的道具制造者们将每个道具桌子的尺寸缩小,以填补和匹配每一行桌子的缩小比例。在拍摄布景前动作区域时,填补背景布景尺度的群众演员是根据他们的身高选择的,满足了透视尺度的布景穿衣关系。观看电影时,摄影棚的假视角达到了真实的华盛顿邮报编辑部的大小和规模。[9]

    伍德沃德的公寓和民主党总部的布景在伯班克建造并运往华盛顿特区,法庭场景是在真实的华盛顿特区法庭拍摄的。[9]

    音效

    开场场景中打字机锤子击打纸张的狂轰滥炸,为了突出了文字作为武器的主题,在真实的打字机声音之上叠加了枪声和鞭子声。这也是为什么片尾有一台电传打字机在21响礼炮的背景声中打印标题的原因。[9]

    音乐

    这部电影几乎没有配乐,即使在片尾曲中,音乐也在主要演员和客串演员结束后响起。[9]

    花絮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饰演鲍勃·伍德沃德的罗伯特·雷德福电话过程的连续六分钟单次拍摄,摄像机缓慢地跟踪,快结束时,雷德福不小心把打电话的人的名字叫错了。当时他很投入,一切看起来都很真实,所以在最后的剪辑中使用了这个镜头。[11]

    根据1975年5月15日《Var》的报道,第一个向警方报告水门入室行窃的保安弗兰克·威尔斯(Frank Wills)在电影中扮演了自己。[10]

    2016年美国“特纳经典电影节”,经典影片《总统班底》作为电影节开幕影片亮相,以此来庆祝该片上映40周年。[12]

    这部电影最初因其露骨的语言,可能是因为其中有10次说了“fuck” 而被评为R级,但可能是出于主题的历史意义的考虑,最终它被重新评级为“PG”。[9]

    简·亚历山大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的表演总时长只有5分9秒多一点。[9]

    影片特色

    电影主题

    《总统班底》是一部根据现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影片用电影媒介演绎了两位《华盛顿邮报》普通记者对"水门事件"调查性报道的全过程,融合了政治、艺术与新闻等多重元素。在报道水门事件的过程中,两位记者所面对的不仅仅是错综复杂的事件本身,还有来自政府的压力与社会各方的怀疑,他们曾无数次步入走投无路、一筹莫展的困境。但两位记者始终恪守追求真相、矢志不渝的新闻精神,在一波三折、惊心动魄中最终使“水门事件”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影片贯穿始终的主题就是追求真相的伟大,在数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光彩熠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闻人。[13][14]

    人物塑造

    为了为自己的角色做准备,罗伯特·雷德福和达斯汀·霍夫曼在《华盛顿邮报》的编辑部待了几个星期,观察记者,参加员工会议。两位主演都记住了对方的台词,这样他们就可以打断对方的角色。这让许多与他们对手戏的演员感到不安,从而产生了更强的真实感。[9]

    摄影风格

    在影片《总统班底》中,两位记者多次造访各种寓所、办公室的场景基本采用的都是抑制性灯光,灯光又平又均匀。办公室的荧光灯缺一些光谱,并且会频闪,制作了更小的灯管组成的灯组,这样有利于调节光强度。整部影片,摄影行家戈登·威利斯还运用低光摄影技术将隐藏起来的视觉信息要能进一步将观众吸引到叙事当中,使主线更加突出。为了保持新闻编辑室的活力,让它始终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摄影师戈登·威利斯还在他的相机上安装了一个定制的分裂屈光度滑动机构,这样它就可以在不进行任何剪辑的情况下进出镜头。[9]

    幕后故事

    《总统班底》向公众透露了两位记者的重要“线人”——“深喉”:行政部门一位能够知道有关总统连选连任举动以及白宫内部情况的人。影片上映三十余年来,神秘的“深喉”究竟是谁依旧是一个秘密。直到2005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局长费尔特才向好友约翰·康纳吐露:“我就是《华盛顿邮报》记者伍德沃德的线人——人们常说的‘深喉’。2008年费尔特逝世,《纽约时报》的讣闻中这样写到“没有费尔特,也许就没有‘水门事件’。[15][16]

    神秘的“深喉”在“水门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但是“深喉”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30多年来,它对美国的政治以及新闻界、影视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深喉”事件充分体现了美国媒体对线人的保护意识。[17]

    荣誉奖项

    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5] · 最佳男配角获奖

    1977 / 杰森·罗巴兹

    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5] · 最佳改编剧本获奖

    1977 / 威廉姆·高德曼

    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5] · 最佳艺术指导获奖

    1977 / 乔治·詹金斯 / 乔治·盖尼斯

    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5] · 最佳音响获奖

    1977 / 莱斯·弗莱舒尔兹 / 亚瑟·皮安塔多西/ 詹姆斯·E·韦伯 / 里克·亚历山大

    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5] · 最佳影片提名

    1977 / 总统班底

    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5] · 最佳女配角提名

    1977 / 简·亚历山大

    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5] · 最佳导演提名

    1977 / 艾伦·J·帕库拉)

    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5] · 最佳电影剪辑提名

    1977 / 罗伯特·L·沃尔夫

    第34届美国金球奖​[5] · 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影片提名

    1977 / 总统班底

    第34届美国金球奖​[5] · 电影类-最佳导演提名

    1977 / 艾伦·J·帕库拉ula)

    第34届美国金球奖​[5] · 电影类-最佳男配角提名

    1977 / 杰森·罗巴兹

    第34届美国金球奖​[5] · 电影类-最佳编剧提名

    1977 / 威廉姆·高德曼

    第3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5] · 电影奖-最佳影片提名

    1977 / 总统班底

    第3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5] · 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77 / 达斯汀·霍夫曼

    第3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5] · 电影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1977 / 杰森·罗巴兹 (Jason Robards)

    第3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5] · 电影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1977 / 马丁·鲍尔萨姆

    第3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5] · 电影奖-最佳导演提名

    1977 / 艾伦·J·帕库拉

    第3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5] · 电影奖-最佳剧本提名

    1977 / 威廉姆·高德曼

    第3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5] · 电影奖-最佳摄影提名

    1977 / 戈登·威利斯

    第3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5] · 电影奖-最佳制作设计/艺术指导提名

    1977 / 乔治·詹金斯

    第3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5] · 电影奖-最佳原声提名

    1977 / 莱斯·弗莱舒尔兹 / 亚瑟·皮安塔多西/ 詹姆斯·E·韦伯 / 里克·亚历山大

    第3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5] · 电影奖-最佳电影剪辑提名

    1977 / 罗伯特·L·沃尔夫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18] · 最佳男配角获奖

    1977 / 杰森·罗巴兹

    美国编剧工会奖​[18] · 最佳剧情类改编剧本获奖

    1977 / 威廉姆·高德曼

    作品影响

    剧本创作

    电影《总统班底》改编自《华盛顿邮报》记者卡尔·伯恩斯坦与鲍勃·伍德沃德同名纪实小说,二人因参与《华盛顿邮报》对于水门事件的报道,荣获普利策奖。《总统班底》一书被公认为70年代美国最具价值的历史文献以及美国20世纪“最精彩的政治惊险小说”,《时代周刊》称其为“新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非虚构佳作”。[19][20]

    电影《总统班底》筹拍剧组邀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得主威廉姆·高德曼进行剧本改编,高德曼多次改稿后完成了剧本改编后回到纽约,继续小说创作。1977年,威廉姆·高德曼凭借《总统班底》剧本第二次拿到的奥斯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他了凭借两次获得奥斯卡奖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的传奇编剧。他所创作的《总统班底》也成为了经典与编剧必修课。[21][22]

    有趣的是,威廉姆·高德曼这个剧本其实被制片兼主演的罗伯特·雷德福背着他另外找人做了些许修改,多年之后提起此事,仍令高德曼耿耿于怀。[23]

    作品影响

    《总统班底》被美国新闻界评为媒体人必看的十部经典电影之一。[24]在美国电影学会2007年100部电影- 10周年版最伟大的美国电影名单中排名第77位。[10]

    在现实生活中,朱迪·霍巴克是重选委员会总统(CRP,也被昵称为“CREEP”)的簿记员,她向卡尔·伯恩斯坦和鲍勃·伍德沃德提供了有关白宫贿赂基金支付的重要信息。1992年霍巴克第一次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水门事件:秘密故事》中讲述了她的故事,这是水门事件发生20周年后的纪念节目。该节目由迈克·华莱士主持,其他接受采访的人包括伍德沃德、伯恩斯坦、本·布拉德利、凯瑟琳·格雷厄姆和休·斯隆。[9]

    票房

    1976年4月4日,《总统班底》在美国上映,随后陆续在英国、澳大利亚、巴西、荷兰、日本、丹麦、法国、芬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多个国家与地区上映。[25]截至2023年3月,该片全球票房累计达到7060万美元。[6]

    作品评价

    专业评价

    正面

    美国《劳伦斯日报世界》《广播时代》《纽约时报》都认为《总统班底》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新闻电影和关于美国政治的最佳影片之一。[26][27]

    《合众国际社》大卫·杜加斯认为罗伯特·雷德福 和达斯汀·霍夫曼准确演绎了华盛顿邮报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的敬畏和勇气,影片也有一个庞大而杰出的演员阵容。[27]

    中国《戏剧之家》评价该片:《总统班底》是一部根据现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它用纪实的手法再现了两位《华盛顿邮报》普通记者对轰动世界报业的"水门事件"的深入调查过程。这也是一部融合政治、艺术与新闻的优秀作品。[28]

    负面

    《视觉与声音》的理查德·库姆斯认为:影片《总统班底》有优秀的拍摄技巧和精确的故事编排,但却无法更深的吸引观众。[27]

    大众评价

    大众评分情况

    大众点评(截至2023年3月27日)

    网站

    评分

    人数

    豆瓣网[29]

    8.0/10

    8998

    时光网[1]

    7.9/10

    349

    烂番茄[30]

    92/100

    50000+

    IMDb[11]

    7.9/10

    119K

    参考资料

    展开

    [1]Mtime时光网.时光网. [2023-03-25].

    [2]Mtime时光网.时光网. [2023-04-03].

    [3]Mtime时光网.时光网. [2023-03-25].

    [4]总统班底 (1976).电影网. [2023-03-25].

    [5]Mtime时光网.时光网. [2023-03-25].

    [6]All the President's Men.Box Office Mojo. [2023-03-27].

    [7]从“水门事件”看美国南部边缘地带和 东部权势集团的斗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2023-05-21].

    [8]美国总统就是这样被扳倒的.网易. [2023-03-27].

    [9]All the President's Men (1976).IMDb. [2023-04-15].

    [10]AFI CATALOG OF FEATURE FILMS.AFI CATALOG. [2023-03-28].

    [11]All the President' s Men.IMDb. [2023-03-27].

    [12][中国电影报道]《总统班底》为“特纳经典电影节”开幕.央视网. [2023-03-27].

    [13]再造事实,用电影媒介演绎调查性报道——浅谈影片《总统班底》与“水门事件”.中国知网. [2023-03-27].

    [14]“水门神话”再审视 — — 兼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调查性报道的变革.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2023-05-21].

    [15]美国历史上的知名“深喉”.半月谈网. [2023-03-27].

    [16]“深喉”现身 水门事件谜团告破.新浪新闻. [2023-03-27].

    [17]“深喉”影响美国政界及新闻界.凤凰网. [2023-03-27].

    [18]总统班底 (1976).电影网. [2023-03-25].

    [19]小人物改写美国历史.光明网. [2023-03-28].

    [20]《总统班底》:就是这本书扳倒了美国总统改写美国历史.新浪阅读. [2023-03-28].

    [21]传奇编剧威廉姆·高德曼逝世 曾创作《总统班底》.电影网. [2023-03-28].

    [22]从二战归来的三个年轻人,不仅卖版权还要话语权.界面. [2023-03-28].

    [23]《虎豹小霸王》《总统班底》编剧威廉·高德曼去世.澎湃新闻. [2023-03-27].

    [24]媒体人必看的十部经典电影.新京报. [2023-03-28].

    [25]Mtime时光网.时光网. [2023-03-27].

    [26]All the President' s Men Reviews.烂蕃茄. [2023-04-03].

    [27]Access Denied.烂蕃茄. [2023-03-27].

    [28]再造事实,用电影媒介演绎调查性报道——浅谈影片《总统班底》与“水门事件”.中国知网. [2023-04-03].

    [29]总统班底 All the President' s Men (1976).豆瓣电影. [2023-03-27].

    [30]All the President' s Men.烂蕃茄. [2023-03-27].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2月27日

  • 上一篇百科:汽车追逐
  • 下一篇百科:出租车司机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