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文化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

(东汉末年创作的道德教育故事)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1]基本信息
孔融让梨资料
  • 外文名:Kong-Rong gives up the biggest pear
  • 出处:《世说新语笺疏》
  • 用法:褒义,定语
  • 类型:道德教育故事
  • 人物:孔融
  • 创作年代:东汉末年
  •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1]孔融四岁时,与兄弟们一起吃梨,他先拿时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与哥哥比,我年纪小,应该把大的留给哥哥吃;与弟弟比我是哥哥,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2]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懂得谦让,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也告诉人们,要互相忍让,不要只想自己,不想别人。《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3]

    孔融其人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县令、泰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后来被征为司空掾属,被授为北中军候,仅在职三天便转任虎贲中郎将。时正逢董卓总揽朝政,权倾朝野,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认为董卓此举不妥,就与董卓争辩,孔融言辞激辩,常有匡正的言论。因违背董卓的意愿,后被董卓下令转任议郎,未多久,董卓又暗示三府(太尉、司徒、司空)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为国相,在位期间,颇有政绩,时称“孔北海”。

    孔融在职六年之后,由刘备上表使孔融兼领青州刺史。公元196年即建安元年,袁谭率军攻打北海,双方战斗相持数月,自春至夏,孔融战士仅剩数百人,面对袁军源源不断的进攻,短兵相见的境地,孔融一面积极组织军队狙击袁军,一面仍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至夜晚城陷,孔融妻儿全都被袁谭所掳,孔融仅一人逃奔山东(太行山以东)。不久,孔融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因与曹操政见不合,触怒曹操利益,最终被曹操所杀。

    孔融能诗善文,有作品《孔北海集》(注:原文已失,流传下来的乃明人张溥所辑)。[4]

    家庭

    • 七世祖孔霸,汉元帝的老师,位至侍中

    • 高祖父孔尚,钜鹿太守

    • 父亲孔宙,泰山都尉

    • 兄长,孔褒、孔谦

    • 子女,据《后汉书·郑孔荀列传》,孔融有一子一女在孔融被捕后被杀,而在《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中则记载是两个儿子。孔融另有一女嫁给了羊衜,有子羊发,羊发的异母弟是羊祜。

    相关典故

    孔融让梨

    《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指孔融小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给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

    覆巢之下无完卵

    曹操派人捉捕孔融全家时,孔融问使者,希望能够保全两个幼子,但是其中一位说了一句名言:“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最后孔融全家被杀。[4]

    作品原文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

    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4]

    白话译文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李贤注解的《后汉书·孔融传》中的《融家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教育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另类解读

    曾经有一位老师将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交流这个故事的感受,学生们大多都说孔融具有谦让的美德、要如何学习云云。唯独一名学生,语出惊人:如果孔融不让梨,他的哥哥们会揍他。这是他不得已的选择。也许在他哥哥们的眼里,他这不是谦让,而是一种屈服。

    细细分析故事的本身:兄大弟小,兄之于弟是强者,弟之于兄是弱者;梨有大小,大梨乃大利者,小梨乃小利者。强者占大利,弱者占小利,何来谦让?要是强者将占据大利的机会让给弱者,这才叫谦让(因为强者本来就有力占据大利)。

    延展故事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在全美选出了50位成功人士和50名罪犯,分别给他们写信,邀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母亲。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特别深。

    一封来信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又红又大的,别提多想得到了。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呀?”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没想到弟弟抢先一步把这话说了出来。妈妈听后瞪了弟弟一眼,责备他:“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一听到这个话,我马上转过弯来了,改口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很高兴,就把那个大苹果“奖”给了我。从此我知道了,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能直接说出来,要学会说谎。以后我学会了打架、偷、抢,只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这是一名犯人写来的信。

    第二封信是一位叫约翰的成功人士写来的,信中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大小不同的苹果,我和弟弟们都抢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孩子们,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你们都有权利得到它,但大苹果只有一个,怎么办呢?那咱们做个比,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3块,你们3人一人一块儿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结果我干的最好,就赢得了最大的苹果。

    这与其说是美国版的“孔融让梨”,不如说是“约翰争梨”。要说一个故事就能决定一种人生,显然是极而言之;但要说母亲的观念和做法对孩子的一生没有影响,也不实际。事故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提供给我们的启示。

    在“约翰争梨”的故事里,约翰和他们的兄弟无论年龄多小,都是他们妈妈眼中拥有独立人格和意志的“人”,而不是可以任由成人意志驱使安排的“屁孩儿”。“约翰争梨”,正视人的天性和权利,通过制定和执行规则,实现了人的权利和义务之间、个人利益诉求和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统一。

    当然,这种“争”,是“明争”,不是“暗斗”,更不同于抢、夺。它必须在两个条件下进行,一是有一套大家认同的规则,二是有“裁判”监督规则的执行。

    西方看法

    在传统的西方家庭中,一位家长为了观察孩子们之间的友爱程度,把大小不同的苹果放在桌上,任由他们挑选,在挑选的结果出来以后,家长表扬了那位选的最小苹果的那位孩子,而对那位挑选了大苹果的孩子进行了批评,其实在挑选的最初,那位选择小苹果的孩子也是想选大苹果,但他懂得选小的更能赢得大人的青睐,从而违背自己最初的意愿选择了小苹果。而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了那些受批评的孩子一些启发,间接导致了孩子们学会了撒谎,过早接触了一些不良的信息。最终孩子们长大后都走上了违法的道路,然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另一个家庭,却发生了不同结果,家长鼓励挑选小的苹果的孩子,赞扬他们的友爱精神,并且表扬挑选大苹果的孩子,称赞他们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显然这些孩子长大后都有了不一般的成就。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并非孔融让梨就一定能造就一个圣人(这是什么论调,让了个梨就成圣人了,古人让不学无术的今人冤死了)。

    特种邮票

    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国家邮政局定于2007年6月1日发行《孔融让梨》特种邮票1套2枚。

    邮票详情如下:

    志号:2007-14

    图 序 图 名 面 值

    (2-1)T 分果 1.20元

    (2-2)T 让梨 1.20元

    邮票规格:30×40毫米

    齿孔度数:13.5×13度

    整张枚数:20枚(10套邮票)

    整张规格:150×240毫米

    小本票编号:(32)2007

    小本票外形规格:130×60毫米

    有关书籍

    孩子最喜欢的故事书-孔融让梨

    作者:车艳青 编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月

    目录

    孔融让梨

    望梅止渴

    唇亡齿寒

    杞人忧天

    疑邻偷斧

    参考资料

    展开

    [1]周五亲子时光丨成语故事·孔融让梨.上海科普网. [2023-12-23].

    [2]中国发行《孔融让梨》特种邮票贺“六一”儿童节.中国新闻网. [2024-01-03].

    [3]经典故事 | 孔融让梨.中国少年国学院. [2023-12-23].

    [4]《建安七子》.德照网. [2016-10-29].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1月3日

  • 上一篇百科:新乡学院学报
  • 下一篇百科:鬼厉新传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