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科技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指具有杀伤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死靶细胞。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资料

正文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 )并不是一连串定语组成的短语,而是免疫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NK细胞消灭病原细胞的作用方式。

相关概念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IgG抗体可介导这些细胞发挥ADCC作用,其中NK细胞是能发挥ADCC作用的主要细胞。在抗体介导的ADCC作用的发生过程中,抗体只能与靶细胞上的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而NK细胞等效应细胞可杀伤任何已与抗体结合的靶细胞,故抗体与靶细胞上的抗原结合是特异性的,NK细胞等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

作用过程

如图所示:

1、IgG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簇特异性地结合;

2、之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借助其表面相应的受体与结合与靶细胞上的IgG Fc段结合;

3、活化的NK细胞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细胞毒物质杀伤靶细胞;

4、靶细胞发生细胞凋亡,抗体被肝处理。

杀伤作用机制

1、穿孔素、颗粒酶作用途径 穿孔素是储存于胞浆颗粒内的细胞毒性物质,其生物学效应与补体膜攻击复合物类似。在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可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孔道”,使水电解质迅速进入胞内,导致细胞崩解破坏。颗粒酶就是丝氨酸蛋白酶,可循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的“孔道”进入胞内,通过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导致靶细胞凋亡。

2、Fas与FasL作用途径 活化的NK细胞表面可表达FasL,当NK细胞表达的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Fas(CD94)结合后,可在靶细胞表面形成Fas三聚体,从而使其胞浆内的死亡结构域相聚成簇,后者与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结合,进而通过募集并激活caspase8,通过caspase级联反应,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TNF-α与TNFR-I作用途径 TNF-α与FasL的作用类似,它们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即I型TNF受体(TNFR-I)结合后,可使之形成TNF-R三聚体,从而导致胞浆内的死亡结构域相聚成簇,募集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结合,进而通过募集并激活caspase8,最终使细胞死亡。

参考资料

1.Janeway CA,et al.Immunobiology.5th ed.Galand Publishing:USA 2001

2.金伯泉主编,《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3.陈慰峰主编,《医学免疫学 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12月5日

  • 上一篇百科:胸腺依赖区
  • 下一篇百科:适应性免疫应答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