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科技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欧洲和北美洲国家联合建立的国际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文简称“北约”,英文名为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简称NATO。[1]北约是1949年4月4日在华盛顿特区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后成立的一个政治和军事联盟,目前已经有31个成员国,其中欧洲有29个国家,北美洲有2个国家,芬兰是在2023年最新加入的国家。[2]1999年4月北约推出了冷战后的战略转型文件——《北大西洋战略概念》,明确地将其行动扩展到原先防区之外,其总体战略原则也从“集体防御”转变为“积极干预”。[6]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资料
  • 中文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英文名
  • 别名:北约[1]成立日期
  • 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3]官方语言
  • 领导人:延斯·斯托尔滕贝格[5]成员国
  • 组织类型:政治军事同盟[2]关键信息历史发展组织架构历任秘书长公约重要条款和组织标识成员国变化军事行动军事演习参考资料条目合集
    北约总部是联盟的政治和行政中心。它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利奥波德三世大道,是北约的高级政治决策机构——北大西洋理事会的永久所在地,也是成员国的国家代表团和伙伴国家的联络处或外交使团的所在地。北约总部最初设在伦敦,1952年迁至巴黎,1967年迁至布鲁塞尔。[3]北约秘书长是联盟最高级别的官员,负责指导北约的协商和决策过程,并确保决策得到执行。目前北约秘书长为挪威前首相延斯·斯托尔滕贝格,他在2014年10月1日上任。[5]北约国家总兵力达到350万人左右。每年北约大约有2万人在世界各地执行各种任务。北约行动是由欧洲盟军最高指挥官 (SACEUR) 领导的盟军指挥行动机构 (ACO)来负责执行。成员国在自愿参加北约行动时需要承担所涉及的费用,此外还要按照比例向北约提供共同资金,用于支付预警机等联合作战体系装备所需的费用。[7]历史发展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以乔治·凯南提出的“遏制”理论为依据,以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前奏,于1947年3月抛出“杜鲁门主义”,确定了以欧洲为重点、对苏联遏制的战略,美苏关系由合作演变为冷战。为全面遏制苏联,美国在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缔结北大西洋公约。西欧国家出于对苏联的恐惧,也希望与美国联合。1948年3月,英、法、比、荷、卢五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提出只有在美国帮助下才能有效应对苏联侵略,希望美国参与建立西欧防卫体系。与此同时,美国与英国、加拿大缔结北大西洋安全防务协定。1948年7月,美国、加拿大与《布鲁塞尔条约》组织五国通过了“华盛顿文件”,首次提出因“苏联威胁到西欧国家的安全与美国在大西洋区域的国家利益”建立大西洋联盟,并明确规定了即将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范围、缔约国承担的义务及其与欧洲其他组织的关系,迈出了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实质性一步。[8]
    丘吉尔发表演讲
  • 北约总部是联盟的政治和行政中心。它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利奥波德三世大道,是北约的高级政治决策机构——北大西洋理事会的永久所在地,也是成员国的国家代表团和伙伴国家的联络处或外交使团的所在地。北约总部最初设在伦敦,1952年迁至巴黎,1967年迁至布鲁塞尔。[3]

    北约秘书长是联盟最高级别的官员,负责指导北约的协商和决策过程,并确保决策得到执行。目前北约秘书长为挪威前首相延斯·斯托尔滕贝格,他在2014年10月1日上任。[5]

    北约国家总兵力达到350万人左右。每年北约大约有2万人在世界各地执行各种任务。北约行动是由欧洲盟军最高指挥官 (SACEUR) 领导的盟军指挥行动机构 (ACO)来负责执行。成员国在自愿参加北约行动时需要承担所涉及的费用,此外还要按照比例向北约提供共同资金,用于支付预警机等联合作战体系装备所需的费用。[7]

    历史发展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以乔治·凯南提出的“遏制”理论为依据,以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前奏,于1947年3月抛出“杜鲁门主义”,确定了以欧洲为重点、对苏联遏制的战略,美苏关系由合作演变为冷战。为全面遏制苏联,美国在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缔结北大西洋公约。西欧国家出于对苏联的恐惧,也希望与美国联合。1948年3月,英、法、比、荷、卢五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提出只有在美国帮助下才能有效应对苏联侵略,希望美国参与建立西欧防卫体系。与此同时,美国与英国、加拿大缔结北大西洋安全防务协定。1948年7月,美国、加拿大与《布鲁塞尔条约》组织五国通过了“华盛顿文件”,首次提出因“苏联威胁到西欧国家的安全与美国在大西洋区域的国家利益”建立大西洋联盟,并明确规定了即将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范围、缔约国承担的义务及其与欧洲其他组织的关系,迈出了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实质性一步。[8]

    建立

    1949年4月4日,美国和其他11个国家在华盛顿的政府礼堂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条约文本总共1040字,12个成员国的外长按照字母顺序先后签名,第一个是比利时,然后是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意大利。荷兰、卢森堡、挪威、葡萄牙、英国和美国。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副总统巴克利站在国务卿艾奇逊的身边,见证艾奇逊在条约上签字。整个签字过程持续11分钟。苏联当天指责《北大西洋公约》是对该国的侵略,但遭到了杜鲁门的否认。[9]

    但是北约的目标就是对抗苏联,该组织是二战结束以来东西方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产物。北约的主要推动者之一、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坚持认为,北约就是针对未来任何侵略者的保护措施,如果苏联认为它是针对他们的,那么历史证明苏联就应该被针对。[10]

    冷战时期

    尖锐对抗

    从北约成立到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是北约和苏联以及华约集团尖锐对抗时期。这一阶段北约总体实力占优势地位。北约不但试图组建96个师的地面部队进行对抗,而且要建设拥有4000架飞机、700艘舰艇的海空力量进行威慑。此外北约还将希腊、土耳其和德国拉进北约,进一步充实欧洲东南翼和中部地区的防御。在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后,美国和北约利用在核武器上的巨大优势,实施“大规模报复”战略,利用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威慑华约组织。在1958年至1962年,第二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北约以其强大的核力量为后盾,坚持强硬立场,最终迫使苏联退缩。[8]

    法国退出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要求在北约内拥有和美国的平等地位,试图打破美国对军事指挥权的垄断。[8]此外苏联已开始具备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欧洲国家开始质疑美国能否提供可信的军事保护。1958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选择了北约作为推行抗美独立政策的突破口。戴高乐致信美英两国首脑,直接要求北约主导权由美英扩大到美英法,如果这一改革无法实现法国就退出北约。在遭到美英的拒绝后,法国开始有步骤地采取行动:从1959年3月法国地中海舰队脱离北约指挥,到1962年法国爆炸原子弹,到最终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军事委员会。[11]

    法国退出的是北约军事委员会,但法国并没有退出北大西洋理事会,因此仍是北约成员国。在1967年8月,法国和北约签订了莱姆尼泽-埃雷赫秘密协议,规定一旦东西方发生战争,只要得到法国政府的批准,法国军队将回归北约指挥。1974年7月,法国和北约又签订了瓦伦丁-费伯协定,进一步拉近了与北约的距离。最终在2009年法国重返北约军事委员会。北约认为法国这次退出体现了北约成员的灵活性,是法国一种特殊的“戴高乐主义”的体现。[12]

    但当时法国退出确实对北约构成了很大的冲击,迫使美国欧洲司令部不得不重新安置大约7万名人员和400个军事机构。北约总部也被迫由巴黎迁至比利时布鲁塞尔。法国退出北约使整个北约的防务出现一个巨大缺口,北约防务纵深缩减三分之二,战略机动空间缩小,后勤支援陷入困境。[11]此外北约的内部斗争,使美国的领导涣散。西欧各国军费开支大幅下降,提供的一体化力量也不断减少,华约的战略优势开始丧失。[8]

    缓和调整

    1968年,北约接受了美国提出的“灵活反应”战略。主要原因是美国和苏联已经达成了“核均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核大战,美国根本无暇保卫欧洲,因此北约必须强化常规军事力量建设,在核武器的盾牌下,使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常规力量遏制苏联的进攻。该政策将为北约提供对非核危机的渐进反应,而不是大规模报复,增加了灵活性。[13]

    1969年是北约成立20年,北约条款规定,在条约成立20年后任意一个缔约方都有权利退出。此外美军在越南也陷入困境。为此1967年北约为了应对各种危机,决定采取调整,委托比利时外长哈梅尔负责起草调查报告并最后在1967年12月公布。该报告承认,军事安全和缓和政策并不矛盾,进一步缓和紧张局势的北约实施有效政策的必要条件,同时认为军备控制或均衡裁军在与华约组织有效缓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4]

    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寻求改善和加强与西欧的“伙伴关系"。1974年6月26日,北约15国联合签署《大西洋关系宣言》,重申北约各成员国有共同的命运,盟国间需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信任,并在经济上做出特别努力,消除盟国间经济政策冲突的根源,鼓励相互经济合作。该宣言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和改善了跨大西洋联盟关系,使美欧关系在表面上步入一个新的开端。[15]

    赢得冷战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抛弃对苏联华约的“缓和”政 策,采取了新的强硬政策,北约的各项政策随之改变。北约在军事、外交对苏联和华约日趋强硬。军事上北约国家大幅度增加军费,发展“星球大战”等先进武器发展计划,还修复了和法国、土耳其以及希腊的关系,并扩充了西班牙为新成员国,极大改善了军事态势。在外交上利用阿富汗问题谴责苏联,争夺更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8]

    在20世纪80年代,华沙条约组织受到与所有东欧国家经济放缓相关的问题的困扰。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多数成员国的政治变化使该公约实际上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1990年9月,东德退出条约,准备与西德重新统一。1990年10月,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已退出所有华约军事演习。[16]

    1990年11月19日,北约和华约22国首脑由签署《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规定了双方在欧洲的坦克、火炮、装甲车、作战飞机、直升机五大常规武器的最大限额,使华约在常规力量上的压倒性优势被严重削弱。[17]华沙条约组织于1991年2月25日宣布终止,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于1991年7月1日正式宣布终止该条约。1991年12月,华约解体后不久苏联解体。北约赢得了冷战的胜利。[18]

    后冷战时期

    战略转变

    1991年11月,北约国家在罗马举行首脑会议,提出了“预防和危机处理”战略。其是防止和控制地区性危机与冲突,标志着自1949年成立以来北约军事学说的最大变化和军事力量的最大调整。该战略允许北约军队在欧安会所属的53个国家进行维和,这是北约历史上首次规定在防区外可以进行军事行动。[8]

    全球扩张

    1995年12月,北约批准了《北约扩大研究报告》,加快了东扩步伐。从1999年到2004年,先后有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国加入北约。1999年北约华盛顿首脑会议通过了《联盟的战略概念》文件,提出了面向新世纪的战略。新战略表明北约的军事角色开始发生转换,其任务由过去的防卫领土安全转变为保卫缔约国的共同利益,意味着北约的防卫区域可以超越公约规定的范围扩展到自己认定的世界任何区域。北约“域外干预”行动的内涵不断扩大,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均印证了这一点。[8]

    积极接触

    2010年11月,北约里斯本峰会通过了新的“积极接触,现代防御”战略,提出导弹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区域外不稳定因素和网络袭击等成为最主要的安全威胁。北约新战略体现北约将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战略,并在全球展开军事行动。这证明北约由防御性军事组织演变为进攻性军事组织,由区域性军事集团演变为全球性军事集团。2011年3月,北约军事干涉利比亚成为新战略的试验场。[19]

    东乌危机

    北约和乌克兰的接触从1991年就开始了。当时乌克兰加入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1994年乌克兰又加入了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北约与乌克兰在关键领域加强了合作。2016年,北约和乌克兰加强了对抗混合战争平台的建设。该平台可以更好地识别混合威胁,打击虚假信息和恢复社会信心。北约还建立了弹性咨询支持团队,就乌克兰的应急计划和危机管理措施提供了建议。2019年10月,乌克兰国防和安全部门的9个机构完成了北约自我评估和同行评审程序。北约还帮助改善和重组乌克兰的军事教育和专业培训系统。[20]自 2016 年以来,北约通过综合援助计划 (CAP) 提供支持,其中包括范围广泛的能力建设计划和信托基金,重点关注网络防御、后勤和反混合战争等关键领域。[21]

    乌克兰战争时期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明确表示乌克兰不是北约成员国,不在北约的安全保障范围内。尽管北约谴责俄罗斯的行为,但表示不会派兵或在乌克兰建设禁飞区,认为这能确保战争不会升级并蔓延到乌克兰以外。2022 年 6 月的马德里峰会上,北约领导人同意加强对乌克兰的一揽子支持,还同意帮助乌克兰从苏联时代的装备过渡到现代北约装备,加强与盟军的互操作性,并进一步加强乌克兰的国防和安全机构。个别北约成员国正在运送武器、弹药和多种轻型和重型军事装备,包括反坦克和防空系统、榴弹炮、无人机和坦克。迄今为止,北约盟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数十亿欧元的军事装备,同时训练乌克兰军队使用这种装备。此外北约还启动了自身的防御计划。北约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建立了8个多国战斗群,沿着北约的东翼延伸,从北部的波罗的海到南部的黑海,总兵力超过4万人,有大量海空军装备,支援人数超过数十万。北约还计划将营级战斗群升级到旅级部队,并将高等战备部队人数增加到 30 万以上。[21]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芬兰和瑞典于5月18日提出希望成为北约盟国。2023年4月4日,芬兰正式成为北约成员。[22]

    组织架构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要机构包括北大西洋理事会、军事委员会、国际秘书处以及若干附属机构和专业委员会。[1]

    行政机构

    北大西洋理事会(NAC-North Atlantic Council):北大西洋理事会是北约内部的主要政治决策机构,具有最高的政治权威和决策权。按照《北大西洋公约》的规定,北大西洋理事会是条约成立的唯一机构,只有该机构有权设立其他北约附属机构。北约所有成员国代表都在北大西洋理事会有席位,通过常驻代表或大使出席北约在布鲁塞尔总部的理事会会议。大使们按照国籍顺序围坐在桌子旁,按照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北大西洋理事会至少每周召开一次常驻代表级别的会议,每年举行两次外交部长级会议,每年三次国防部长级会议,偶尔举行由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首脑级会议。一般情况下由北约秘书长主持会议。在他缺席的情况下,副秘书长主持会议。理事会的讨论和决定涵盖北约的所有方面,理事会一般会要求北约下属机构准备相关报告和建议。北大西洋理事会决定的政策代表所有成员国集体意志。[23]此外北大西洋理事会还有一个“核规划小组”,专门讨论北约核威慑、核武器等方面的问题。在涉及核政策上,“核规划小组”具有最高决策权,除了法国之外所有北约成员国都是小组成员。[24]

    国际秘书处(IS-International Staff):国际秘书处是北约的一个咨询和行政机构,主要任务是支持北大西洋理事会的运转,准备和跟进理事会所有事项。国际秘书处主要包括北约秘书长办公室、八个主要部门以及一些独立办公室。秘书长办公室主要服务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八个主要部门包括联合情报与安全司、新兴安全挑战司、政治事务和安全政策司、国防政策和规划司、行动规划司、国防投资部、公共外交部和执行管理部。这8个部门各自由1名助理秘书长负责。独立办公室包括首席信息官办公室、法律事务办公室、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办公室、财务控制办公室和北约资源办公室。国际秘书处在北约总部内就有1000名职员,全球有6000名员工工作,所有职位向北约成员国公民开放。[25]

    军事机构

    军事委员会(MC-Military Committee):北约军事委员会是北约的最高军事权力机构,主要向北大西洋理事会和核规划小组就军事政策和战略方面提供建议,并为两个战略指挥官——盟军作战司令部指挥官和盟军转型司令部指挥官提供指导。该组织是北约政治决策与军事之间的重要纽带,负责将政治决策转化为军事能力,并制定措施支持北约防御和军事行动。北大西洋理事会授权北约进行军事行动之前,必须征求军事委员会的意见。北约军事委员会由成员国高级军官组成(一般是中将),他们作为代表本国国防部长的高级代表开展工作。北约军事委员会由委员会主席领导,任务为3年,负责向北约国际军事参谋部发布命令,向盟军作战司令部提供指导。北约军事委员会每周至少举行一次正式或非正式会议,每年举行3次国防部长级别会议。[26]

    国际军事参谋部(IMS-International Military Staff):国际军事参谋部是军事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负责准备、评估和研究北约军事问题,确定战略和作战目标,并提出行动方案,为军事委员会提供决策建议和人员支持。该机构是北约决策机构和军事指挥官联系的重要纽带,通过对接各国军事代表、国际秘书处和军事指挥官来交换意见,确保北约在军事方面的决策能够顺利进行。国际军事参谋部由1名中将级别的总干事领导,旗下包括总干事办公室和总共12个不同的办公室、支持部门和联合机构,能够24小时全天候处理各种危机。总干事办公室下辖执行协调员办公室等4个办公室,另外还有4个职能部门,包括行动规划部、政策能力部、合作安全部和后勤资源部。此外还有4个联合机构,包括联合情报与安全部、总部C3参谋部、态势中心和标准化办公室,来提供情报、指挥控制、网络安全、态势预警和标准化的工作。国际军事参谋部总共由500人,全部来自北约成员国的军方或文职人员。[27]

    盟军作战司令部(AOC-Allied Command Operations)盟军作战司令部是北约军事指挥结构中的两个战略司令部之一,其职能是负责所有北约军事行动的规划和执行,能够对联盟的安全威胁做出反应。如果威慑失败,则提供有效的军事手段来反应对任何北约盟国领土的武装袭击。盟军作战司令部并不在布鲁塞尔,而是在比利时的蒙斯。北约的盟军作战司令部就是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SHAPE)。两者的最高指挥官都是欧洲盟军最高指挥官(SACEUR)。欧洲盟军最高指挥官由美国总统任命,然后经参议院确认和北大西洋理事会批准。盟军作战司令部负责战略,同时领导多个在战役和战术层面的作战司令部。战役级由三个常设联合部队司令部组成:一个在荷兰布伦瑟姆,一个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一个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主要负责管理大型联合行动,此外还有3个战术军种级司令部,包括土耳其伊兹密尔的陆军司令部、英国诺斯伍德的海上司令部和德国拉姆施泰因空军司令部,能够提供陆海空小型联合作战行动支持。另外盟军作战司令部近年来还新成立了网络空间作战中心(比利时)、联合部队司令部(美国诺福克)、联合支援和赋能司令部(德国乌尔姆)和北约航天中心(德国拉姆施泰因)来应对新的挑战。盟军作战司令部直接拥有的作战装备,主要是在德国的14架E-3A预警机、英国的6架E-3D预警机和意大利的5加RQ-4D无人机侦察机。[28][29]

    盟军转型司令部(ACT-Allied Command Transformation):盟军转型司令部是北约军事指挥结构中另外一个战略司令部。盟军转型司令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由盟军最高转型指挥官(SACT) 领导。该机构在2002年北约改革中成立,2002-2009年盟军最高转型指挥官由美国将领担任,从2009年至今由法国将领担任。该机构主要职能是通过中长期的国防规划来应对新的安全环境的挑战,通过司令部下属的在挪威、波兰和葡萄牙的三个联合训练中心,促进各成员国的联合作战能力,提高北约各国军队的互操作性,持续提升改进过程。盟军转型司令部还通过北约教育和培训设施,全面负责北约成员国军人的教育和培训。[30][31]

    多国战斗群

    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北约在2017年首次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建立了四个营级规模的多国战斗群,分别由英国、加拿大、德国和美国领导。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北约又在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再建立四个多国战斗群。北约称未来将把营级规模的多国战斗群升级到旅级部队。多国战斗群,由框架国领导,其他盟国参与,在自愿、完全可持续和轮换的基础上提供部队。多国战斗群与东道国军队协同作战。每个战斗群的具体情况并不相同,它们的规模和构成是根据特定的地理因素和威胁量身定做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的4个战斗群由北约通过位于波兰什切青的多国军东北司令部指挥。其中2018年12月在波兰埃尔布隆格成立的东北师级司令部,负责协调波兰和立陶宛的战斗群。2020年10月成立的北部实际司令部,负责协调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战斗群。新成立的4个战斗群的指挥结构正在建立中。[26]

    爱沙尼亚战斗群[32]

    部署地点

    爱沙尼亚塔帕市

    框架国

    英国

    人数

    兵力构成

    754人

    1个装备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的装甲步兵连,有自行火炮和防空导弹,1个侦察监视组,后勤支援单位

    参与国

    人数

    兵力构成

    丹麦

    209人

    1个装甲步兵连以及总部服务人员

    冰岛

    1人

    战略通讯文职人员

    总人数

    964人

    拉脱维亚战斗群[32]

    部署地点

    拉脱维亚阿达日市

    框架国

    加拿大

    人数

    兵力构成

    527人

    1个装备步兵战车的机械化步兵连,1个战斗支援连,1个后勤支援连以及总部服务人员

    参与国

    人数

    兵力构成

    阿尔巴尼亚

    21人

    排爆小组

    捷克

    60人

    1个迫击炮排

    冰岛

    1人

    战略通讯文职人员

    意大利

    200人

    1个装备坦克和步兵战车的装甲步兵连,1个侦察排,后勤支援单位和总部服务人员

    黑山

    5人

    1个火力支援小组

    波兰

    175人

    1个坦克连,后勤支援单位和总部服务人员

    斯洛伐克

    152人

    1个机械化步兵连,后勤支援单位和总部服务人员

    斯洛文尼亚

    41人

    1个迫击炮排,1个战术空中指挥小组

    西班牙

    343人

    1个装备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的机械化步兵连,1个战斗工兵连,后勤支援单位

    总人数

    1525人

    波兰战斗群[32]

    部署地点

    波兰贝莫沃皮斯基村

    框架国

    美国

    人数

    兵力构成

    670人

    1个有战斗支援和后勤单元装甲战斗队

    参与国

    人数

    兵力构成

    克罗地亚

    80人

    自行火箭炮连

    罗马尼亚

    120人

    1个地面防空连

    英国

    140人

    1个轻型侦察中队

    总人数

    1010人

    立陶宛战斗群[32]

    部署地点

    立陶宛鲁克拉镇

    框架国

    德国

    人数

    兵力构成

    527人

    1个装甲连,1个机械化步兵连,

    战斗支援和后勤单元

    参与国

    人数

    兵力构成

    比利时

    1人

    公共事务官

    捷克

    35人

    1个电子战中队

    法国

    275人

    1个机械化步兵连,其中包括1个装备主战坦克的坦克排

    冰岛

    1人

    公共事务官

    卢森堡

    4人

    交通队

    荷兰

    270人

    1个机械化步兵连

    挪威

    120人

    1个装备步兵战车的机械化步兵连

    总人数

    1233人

    新成立的4个战斗群[26]

    框架国

    参与国

    部署地点

    保加利亚战斗群

    意大利

    阿尔巴尼亚、希腊、北马其顿、土耳其和美国

    保加利亚诺沃塞洛[28]

    匈牙利战斗群

    匈牙利

    克罗地亚、意大利、黑山、土耳其和美国

    罗马尼亚战斗群

    法国

    荷兰、北马其顿、波兰、葡萄牙和美国

    罗马尼亚辛库[29]

    斯洛伐克战斗群

    捷克

    德国、荷兰和斯洛文尼亚

    斯洛伐克莱斯特[30]

    专业组织机构

    北约下设的其他专业组织和机构也十分庞杂,从功能上包括后勤采购、通讯信息、科技发展、项目指导、武器项目研发、创新技术孵化、民事应急处理、空中管制、空中预警、电子战、气象服务、军事海洋学研究、教育培训等诸多方面,总共有50余个组织和机构以及相关的认证卓越中心。[33]

    历任秘书长

    1952-1957

    黑斯廷斯·伊斯梅(英国的陆军上将和外交官)[34]

    1957-1961

    保罗-亨利·夏尔·斯巴克(比利时社会党党员、欧洲煤钢共同体主席)[35]

    1961-1964

    迪尔科·斯迪克(荷兰自由民主党主席)[36]

    1964-1971

    曼利奥·布罗西奥(意大利外交官)[37]

    1971-1984

    约瑟夫·伦斯(荷兰天主教人民党党员)[38]

    1984-1988

    彼得·卡灵顿(曾任英国国防部长和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39]

    1988-1994

    曼弗雷德·温奈尔(曾任德国基民盟副主席和国防部长)[40]

    1994-1995

    维利·克拉斯(曾任比利时副总理兼外交部长)[41]

    1995-1999

    哈维尔·索拉纳(西班牙社会党党员和固体物理学教授)[42]

    1999-2003

    乔治·罗伯逊(曾任英国国防部长)[43]

    2003-2009

    夏侯雅伯(曾任荷兰外交部长和欧安组织轮值主席)[44]

    2009-2014

    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曾任丹麦首相)[45]

    2014-至今

    延斯·斯托尔滕贝格(曾任挪威首相)[46]

    公约重要条款和组织标识

    《北大西洋公约》总共14个条款。其中第五条规定:“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的攻击。因此,缔约国一致同意,如果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承认的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行动,包括使用武力,协助被攻击的国家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安全。所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后,此项措施应即终止。”[47]

    第六条规定:第五条阐述的对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攻击,包括对于欧洲或北美任何一缔约国之领土、法国阿尔及利亚、土耳其领土或者北回归线以北北大西洋地区任何一缔约国所辖岛屿的攻击。此外对于上述区域内欧洲任何缔约国的军队、以及船舶或飞机的攻击,也被视为对缔约国的武装攻击。[47]

    第十三条规定:在本公约生效二十年后,任何缔约国在通知美国政府废止本条约一年后,可停止为成为缔约国,美国政府将通知其他缔约国并存放废止通知书。[47]

    北约旗帜:1953年10 月14日,北大西洋理事会批准了北约旗帜,其设计是“深蓝色背景上的白色和蓝色罗盘”。 1953年 10月28日,北约秘书长伊斯梅勋爵解释说,旗帜的象征意义可以描述为“一个四角星代表指南针,让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和平的道路上,一个圆圈代表将北约 14 个国家团结在一起的团结。蓝色背景代表大西洋,圆圈象征团结。”[48]

    成员国变化

    冷战期间

    1949年4月4日北约成立的时候有12个成员国,包括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意大利。荷兰、卢森堡、挪威、葡萄牙、英国和美国。[9]1952年2月‚北大西洋理事会在里斯本召开会议,正式决定吸收希腊、土耳其入盟北约。[49]1955年5月6日,联邦德国加入北约。西德加入北约标志着冷战的形成。一周多后,即1955年5月14日,苏联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50]1982年5月30日,西班牙正式加入北约。西班牙加入时,该国军队的庞大数量将提升北约的常规防御能力:包括34万武装部队和100万预备役军人,以及800辆坦克、200架战斗机和大量海军力量。[51]

    冷战后

    1991年11月,北约召开罗马首脑会议,正式确定向前苏联东欧敞开大门的“扩展战略”。1995年9月北约发布 《北约东扩报告》[49]1997年7⽉8⽇北约领导⼈在⻢德⾥开会,邀请捷克、匈⽛利和波兰开始加入北约的谈判。1999年3⽉12⽇,捷克、匈⽛利和波兰的外交部⻓美国密苏⾥州独⽴城举⾏的仪式上交存了加⼊《北⼤西洋公约》的⽂书,正式加⼊北约。[52]

    2002年11月‚北约在布拉格召开首脑会议‚,明确提出邀请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七国加入北约,并启动入盟进程。[53]2004年3月29日,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向美国政府交存加入书,正式成为北约成员。七国总理向美国国务卿鲍威尔递交了《北大西洋公约》加入书,鲍威尔代表美国作为《北大西洋公约》保存国接受了这些文书条约。[54]

    2008年4月,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应邀开始加入联盟谈判。加入协议于2008年7月9日签署。两国于2009年4月1日正式成为北约成员。[55][56]在2006年6月独立后不久,黑山于12月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2015年12月,黑山受邀开始加入谈判以加入北约。黑山于2017年6月5日在华盛顿特区交存加入书后成为联盟的正式成员。[57]2018年6月12日,马其顿、希腊两国总理宣布就国名问题达成协议。2019年2月12日,北马其顿政府宣布正式更改国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58]在2018年7月的布鲁塞尔峰会上,北约邀请北马其顿开始加入北约谈判。北马其顿于2020年3月27日在华盛顿特区交存加入书后成为北约的正式成员。[59]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芬兰和瑞典于5月18日提交了正式申请书,希望成为北约盟国。2022年7月4日,在北约马德里峰会之后,芬兰和瑞典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完成了谈判。7月5日30个成员国签署了芬兰和瑞典的加入议定书。2023年4月4日,芬兰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举行的仪式上向美国政府交存了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的文书,从而成为北约的正式成员。[22]

    北约成员国变化

    创始成员国

    1949年4月4日: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意大利。荷兰、卢森堡、挪威、葡萄牙、英国和美国[9]

    冷战时期加入

    1952年2月:希腊、土耳其[49]

    1955年5月6日:联邦德国[50]

    1982年5月30日:西班牙[51]

    20世纪90年代加入

    1999年3⽉12⽇:捷克、匈⽛利和波兰[52]

    21世纪加入

    2004年3月29日: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54]

    2009年4月1日: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

    2017年6月5日:黑山

    2020年3月27日:北马其顿

    2023年4月4日:芬兰

    军事行动

    冷战结束至上20世纪末

    铁锚守卫行动:该行动发生在1990年8月10日至1991 年3月9日。伊拉克军队于 1990 年 8 月 2 日入侵科威特后,北约空中预警机部署到土耳其的科尼亚,以监测危机并提供对土耳其东南部的覆盖,以防伊拉克在此期间发动袭击。[60]

    王牌卫队行动:该行动发生在1991年1月3日至1991年3月8日。在伊拉克进攻科威特后,为了响应土耳其请求,北约向该国派遣了空军个防空部队,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伊拉克军队的进攻。[60]

    联盟亲善行动 I 和 II:该行动分为两次,分别发生在1992年2月4日至9日和2月27日至3月24日。在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及其中央控制的经济体系崩溃之后,北约通过飞行队协助国际救援工作人道主义援助专家和医疗顾问前往俄罗斯和其他独立国家联合体国家。,使用了AWACS预警机、教练机和货机。[60]

    敏捷精灵行动:1992年5月1日至19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实施制裁以逼迫利比亚交出1988年泛美航空公司客机在苏格兰洛克比镇上空爆炸案的嫌疑人后,西方与利比亚的关系日益紧张,北约增加了对地中海中部的预警机覆盖范围,以监测来自北非沿岸的空中航线。北约预警飞机共执行了36次任务。[60]

    北约干涉波黑:北约对波黑的介入始于1992年。1992年6月,北约表示将视具体情况支持维和活动。1992年7月,北约开始监测亚得里亚海的行动,以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第713号和第757号决议对前南斯拉夫的武器禁运和制裁。1992年10月,应联合国安理会第 781 号决议要求,北约预警机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上空设置了禁飞区。北约于 1993 年4月开始了“禁飞行动”。1994年2月28日,四架进入禁飞区的塞族战机被北约飞机击落。这是北约首次对外发生军事冲突。北约还为地面上的联合国保护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对塞族的坦克、弹药库和防空雷达等目标进行了空袭。1995年8月至9月,北约对塞族阵地进行了12天空袭,严重削弱了塞族势力,为《代顿和平协定》签订奠定了基础。1995年12月北约领导的“和平执行部队”(IFOR)开始部署,1996年12月又换成了北约“稳定部队”(SFOR)。“和平执行部队”人数为6万人,“稳定部队”为3万人,到2004年缩减为7千人。“稳定部队”的部署在2004年12月全部结束。目前波黑市北约的伙伴国。北约结束行动后,欧盟在波黑部署了一支名为“木槿花行动”的新部队。[61]

    北约干涉科索沃:1998年6月12日,北大西洋理事会召开国防部长级会议,这意味着北约可能针对发展中的科索沃危机采取的军事选择。1998年10月13日,北约理事会授权发动空袭,但米洛舍维奇总统同意遵守协议,最后空袭被取消了。1999年3月20日科索沃危机恶化后,美国大使霍尔布鲁克随后飞往贝尔格莱德,最后试图说服米洛舍维奇总统。在米洛舍维奇拒绝服从后,北约在3月23日开始空袭行动。1999年6月10日,经过长达77天的空袭,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宣布他已指示欧洲盟军最高指挥官韦斯利·克拉克将军暂时中止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行动。[62]1999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正在使馆中工作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不幸牺牲,同时炸伤数十人,使馆馆舍严重损毁。[63]1999年6月,北约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99年6月10日第1244 号决议以及北约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军事技术协定,向科索沃派遣维和部队(KFOR)。北约驻科索沃维和部队至今仍然存在,总人数为3700人。[64]北约的官方网站中,并没有将77天的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列入北约行动之中,与科索沃有关的只有驻科索沃维和部队的行动。[60]

    21世纪初期

    参与阿富汗战争:2001年10 月 4 日,在确定911恐怖袭击后,北约就一致支持美国并达成八项措施。应美国的要求,北约于 2001 年 10 月中旬至 2002 年 5 月中旬发起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反恐行动——协助老鹰行动。这次行动由七架北约预警机组成,在美国上空巡逻。共有来自 13 个北约国家的 830 名机组人员飞行了 360 架次。这是北约首次按照条约第5条共同防御条款部署军事行动。[60]北约于2001年进入阿富汗。从 2003 年 8 月开始,北约领导了联合国授权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 (ISAF),旨在帮助阿富汗政府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行使其权力,并建设国家安全部队。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是北约迄今为止最长和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在高峰时期,这支部队有超过 130000 人,来自 50 个北约和伙伴国家。该行动已于2014年结束,当时北约认为阿富汗部队已经能承担他们国家的全部安全责任。2015年,北约又发起“坚决支持任务”行动,来自36 个北约盟国和伙伴国家的10000人,在阿富汗5个地点行动,支持阿富汗政府机关、国家机构、军队和警察高层以及特种部队的行动。2020年2月,美国与塔利班签署了从阿富汗撤出的协议。2021年4月,北约外长和国防部长决定在几个月内从阿富汗撤出所有北约部队。目前北约在阿富汗的行动已经全部终止。[65]

    地中海行动:“积极进取行动”是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立即启动的,旨在阻止地中海的恐怖活动,确保了世界上最繁忙的贸易路线之一的安全。最初只涉及北约成员国,直到2004年开始接受非北约国家的参与。该行动在2016年10月终止,总共拦截了12.8万艘船舶,登上了172艘船舶检查。现在该行动已经给被“海上卫士”行动代替。“海上卫士”行动目前仍在进行,在地中海主要执行三项任务:海上态势感知、海上反恐和支持能力建设。如果北约决定,它还可以执行其他任务,例如维护航行自由、执行拦截任务和保护关键基础设施。[60][66]

    北约在马其顿的行动:2001年马其顿爆发了暴力事件。2001年6月20日,鲍里斯·特拉伊科夫斯基总统致信时任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请求北约协助阻止内战。他希望北约协助将民族解放军 (NLA) 非军事化,并解除阿尔巴尼亚族极端分子的武装。2001年8月13日奥赫里德框架协议签署,阿尔巴尼亚族同意放弃分离主义要求并将武器移交给北约部队。北约从2001 年 8 月 22 日至 9 月 26 日启动“基本收获行动”,大约 3,500 名北约士兵被派往该国。收集了近 4000 件武器和数十万件物品,包括地雷和炸药。该行动于 2001 年 9 月 26 日结束。 2001 年 9 月 26 日,北约发起了“琥珀狐狸行动”,协助国际监督员监督奥赫里德协定的实施,为此北约总共部署了1000名士兵。整个行动在2003年3月31日终止。[67]

    参与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是由来自不同国家的部队联合进行的,其中一些是北约成员国,一些不是。北约并没有决定参与其中,但是对一些国家进行了支援。2003 年 2 月,土耳其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第 4 条要求北约提供援助,防御伊拉克可能的攻击。由于北约成员国存在分歧,因此北约理事会无法达成统一意见,最后是通过当时存在的“国防规划委员会”授权,以“显示威慑行动”的名义协助土耳其,于 2003 年2月20日至4月16日在土耳其领土上部署了预警机和“爱国者”导弹。2003年5月,波兰要求北约支持其在伊拉克的行动,包括部队组建、通讯、后勤和机动,该要求获得了北约理事会一致通过。[68]

    训练伊拉克安全部队:从2004年到2011年,北约在伊拉克开展了规模相对较小但很重要的支援行动,包括训练、指导和协助伊拉克安全部队。它被称为北约驻伊拉克训练团。2015年7月,应伊拉克政府请求,北约从2016年4月开始在约旦为伊拉克安全部队举办培训课程。2018年10月,北约应伊拉克政府要求正式在巴格达成立北约驻伊拉克特派团(NMI)。目前该行动仍在进行中。[69]

    支持希腊奥运会:应希腊政府的请求,北​​约于2004年6月18日至9月29日通过“杰出运动会行动”,在雅典举行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提供了援助,包括提供情报支持,提供探测核生化装备和部署雷达飞机。这是北约首次成员国境内提供和军事冲突无关的支援行动。[60]

    支持非洲联盟:2005年6月到2007年12月31日,北约为非洲联盟驻苏丹特派团大约37,000人和250多名官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当非盟驻达尔富尔特派团接替任务后,北约对该任务的支持结束,但北约表示准备考虑支持新的维和特派团的任何请求。自2007年6月以来,北约根据非盟的新要求,通过向非盟维和人员提供空运和海运支持,协助非盟驻索马里特派团。应非盟的要求,北约还在为非洲待命部队提供能力建设支持和专家培训支持。[60]

    亚丁湾反海盗行动:2008年应联合国的要求,北约开始在亚丁湾、非洲之角外海和印度洋打击海盗活动,2008年10-12月,北约实施“联盟保护者行动”,派遣舰艇为世界粮食计划署的船只护航。2009年3-8月,北约实施“联盟保护者行动”行动,阻止亚丁湾和非洲之角的海盗活动。2009年8月,北约实施“海上盾牌行动”,组成北约第1常备海事大队(SNMG1)和第2常备北约海事大队(SNMG2),轮流执行为期六个月的护航行动。北约舰艇还与美国、中国、日本和韩国等独立部署国的舰艇进行了携手合作。由于自2012年以来没有成功的海盗袭击,北约于2016年12月15日终止了海洋盾牌行动。但是北约通过保持海上态势感知并继续与其他国际反海盗行为体保持密切联系,继续参与打击海盗活动。[70]

    军事干涉利比亚:2011年利比亚局势进一步恶化后,联合国安理会于2011年3月17日通过了第1973号决议,授权成员国通过区域组织酌情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保护利比亚平民。2011年3月22日,北约响应联合国决议,同意发起一项“同一保护者”行动以执行对该国的武器禁运。3月23日,在地中海活动的北约船只开始切断武器和雇佣军从海上运往利比亚的通道。3月24日北约在利比亚上空实施联合国规定的禁飞区。3月31日,北约空中和海上部队开始采取军事行动,对利比亚军队进行打击。10月20日,卡扎菲被打死。10月31日北约终止行动。北约和伙伴国家的战机总共飞行了26000多架次,平均每天120架次。42%的任务是空袭,破坏或摧毁了大约6,000个军事目标。北约参战人数有8,000多人,装备有地中海的21艘北约舰艇和250多架各种类型的战机。[71]

    空中警戒行动:北约空中警戒行动是该组织在和平时期的永久性任务,在1961年启动,在北约综合防空导弹防御(IAMD) 框架内进行,属于全天候24小时每天都执行的任务。该行动由欧洲盟军最高指挥官指挥,由位于德国拉姆施泰因的北约空军司令部负责监督,通过两个联合空中作战中心进行指挥和控制。一个作战中心位于西班牙托雷洪,覆盖阿尔卑斯山以南北约国家领空,其余空域由位于德国北部于德姆的作战中心负责。北约主要的空中警戒行动,主要在以下5个区域:比荷卢三国地区、冰岛、亚得里亚海和西巴尔干、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东部。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北约加强了波兰、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空中警戒行动。[72]

    军事演习

    2023年6月12日至23日,北约将在德国等国举行北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军事演习。军演的地点主要位在德国,演习由德国主导,共计25个北约成员国和盟国参加,共约1万名士兵和250架飞机参演,演习旨在模拟对北约成员国遭遇外部袭击后的反应。当地时间6月10日,德国北部各地的大约300名民众聚集在汉诺威地区的文斯托夫空军基地(该军演的后勤枢纽),高喊“呼吁和平”的口号,打出反对战争的标语,抗议该空中军演。[73]

    当地时间2023年9月9日,北约发布公告称,自当天起在波罗的海举行为期两周的年度“北方海岸”海军演习,该次军演共有来自14个国家的约30艘军舰和3200名人员参加,演习的主要区域为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海岸附近。[74]同年9月11日至22日,北约在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沿海区域演练了某联盟外国家袭击北约成员的剧本。9月23日,据《俄罗斯报》网站报道,北约新闻部门发布通告称,北约首次在演习期间演练了《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生效的剧本。根据该条款,对任何北约成员的攻击将被视为对所有北约成员的攻击。[75]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2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布,北约下周将举行一场大型核演习。演习计划从10月16日持续到26日,涉及13个北约盟国和各种类型的飞机,包括从美国起飞的先进战斗机和美国的B-52轰炸机。大部分训练在距离俄罗斯边境至少1000公里的地方举行。[76]

    参考资料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3-04-08].

    [2]WHAT IS NATO?.北约组织官方网站. [2023-04-08].

    [3]NATO Headquarters.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08].

    [4]U.S.-NATO Relationship Spans 70 Years.美国国防部网站. [2023-04-10].

    [5]NATO Secretary General.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08].

    [6]从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透视美欧跨大西洋联盟新走势——兼谈西方军事同盟对外干预的新新趋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2023-04-08].

    [7]THE POWER OF NATO'S MILITARY.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08].

    [8]吴鑫, 杨涓. 北约的历史演变及主要特点[J]. 军事历史, 2011-01-01, (5): 55-61. [2023-04-09].

    [9]Twelve nations sign NATO pact in solemn ceremony.合众国际社网站. [2023-04-09].

    [10]What’s the Context? 4 April 1949: the signature of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英国政府网站. [2023-04-09].

    [11]吴小俊. 法国与北约关系演变探析[D]. 外交学院, 2012

    [12]Access Denied.FRANCE AND NATO. [2023-04-09].

    [13]Resetting NATO’s Defense and Deterrence: The Sword and the Shield Redux.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网站. [2023-04-09].

    [14]Harmel Report.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09].

    [15]《大西洋关系宣言》.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站. [2023-04-09].

    [16]Milestones: 1953–1960.美国国务院网站. [2023-04-11].

    [17]The Conventional Armed Forces in Europe (CFE) Treaty and the Adapted CFE Treaty at a Glance.armscontrol.org. [2023-04-11].

    [18]WHAT WAS THE WARSAW PACT?.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1].

    [19]Lisbon Summit Declaration.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1].

    [20]Relations with Ukraine.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1].

    [21]NATO's response to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1].

    [22]Relations with Finland.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1].

    [23]North Atlantic Council.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09].

    [24]Nuclear Planning Group (NPG).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09].

    [25]International Staff.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09].

    [26]Military Committee.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09].

    [27]International Military Staff.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09].

    [28]Allied Command Operations (ACO).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09].

    [29]Supreme Allied Commander Europe (SACEUR).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09].

    [30]Allied Command Transformation.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09].

    [31]Supreme Allied Commander Transformation (SACT).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09].

    [32]NATO’s Enhanced Forward Presence.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29].

    [33]NATO Organization.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34]Lord Ismay.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35]Paul-Henri Spaak.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36]Dirk U. Stikker.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37]Manlio Brosio.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38]Joseph Luns.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39]Lord Carrington.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40]Manfred Wörner.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41]Willy Claes.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42]Javier Solana.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43]The Rt. Hon. Lord Robertson of Port Ellen.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44]Jaap de Hoop Scheffer.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45]Anders Fogh Rasmussen.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46]Jens Stoltenberg.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47]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48]SYMBOLS.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49]许海云. 北约扩张的历史与现实分析[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01-01, 21(3): 104-111. [2023-04-10].

    [50]GERMANY AND NATO.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51]SPAIN AND NATO.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52]THE ACCESSION OF THE CZECH REPUBLIC, HUNGARY AND POLAND .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53]THE ENLARGEMENT OF THE ALLIANCE.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1].

    [54]Seven new members join NATO.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1].

    [55]NATO’s relations with Albania.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1].

    [56]NATO’s relations with Croatia.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1].

    [57]Relations with Montenegro.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1].

    [58]北马其顿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3-04-11].

    [59]Relations with the 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1].

    [60]Operations and missions: past and present.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09].

    [61]Peace support operations in Bosnia and Herzegovina (1995-2004).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62]NATO's role in relation to the conflict in Kosovo.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63]塞中官员凭吊在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中牺牲的烈士.新华网. [2023-04-10].

    [64]NATO's role in Kosovo.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65]NATO and Afghanistan.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66]Operation Active Endeavour (2001-2016).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67]Peace support operations in North Macedonia (2001-2003).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09].

    [68]NATO and the 2003 campaign against Iraq.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69]NATO Mission Iraq.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70]Counter-piracy operations (2008-2016).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71]NATO and Libya.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72]NATO Air Policing: securing Allied airspace.北约官方网站. [2023-04-10].

    [73]北约将举行“最大规模”空中军演 德国民众游行抗议.今日头条-中国青年网. [2023-06-11].

    [74]澎湃新闻. 北约举行年度“北方海岸”联合军演.今日头条. [2023-09-10].

    [75]俄媒:“北部海岸”演习首次演练北约遭攻击.海外网-今日头条. [2023-09-24].

    [76]海外网. 美媒:敏感时刻,北约将举行大型核演习.今日头条. [2023-10-15].

    条目合集

    世界大型国际组织

    二十国集团

    国际组织之一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欧洲和北美洲国家联合建立的国际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在中国上海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查看全部 21 个条目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11月8日

  • 上一篇百科:水瓶座
  • 下一篇百科:麦当劳叔叔之家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