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人物 >海瑞
海瑞

海瑞

(明代清官)
海瑞(公元1514年1月22日—公元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琼州府琼山县(今海南海口市)人。明代清官,历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1][2]
海瑞资料
  • 中文名:海瑞
  • 字:汝贤
  • 号:刚峰
  • 别名:海青天
  • 所处时代:明代
  • 籍贯:琼州府琼山县(今海南海口市)
  • 出生时间:公元1514年1月22日
  • 去世时间:公元1587年11月13日
  • 谥号:忠介
  • 追封:太子太保
  • 代表作品:《平黎策》《治安疏》
  • 主要官职: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
  • 任职开始时间: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
  • 海瑞四岁丧父,由母亲带大,幼时立志学习圣贤。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两次会试落第后,被任命为福建南平县教谕,后调任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海瑞向明世宗朱厚熜上《治安疏》,批评其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世宗大怒,将海瑞下狱,幸得内阁首辅徐阶等人力保。明穆宗朱载坖即位后大赦,海瑞得以出狱。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a],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海瑞病逝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1][2][4]

    明代博物学家谢肇淛认为海瑞的清廉是天性如此;[5]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认为海瑞是如松柏一样能成为栋梁的人;[6]清代政治家张廷玉认为海瑞可媲美宋代包拯。[2]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海瑞的祖先原籍福建,高祖海答儿从军落户琼州府琼山县(今海南海口市),他于正德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公元1514年1月22日)出生。海瑞四岁时父亲海瀚去世,由母亲带大。母亲谢氏教授海瑞学习《孝经》《大学》《中庸》等书,为他选择严师教导。海瑞十四岁时,就立志向圣贤学习。他认为圣贤的话语都是在教人认识自己的真心;圣贤终身奉行直率而真诚的行为。海瑞从小以此圣贤的行为为标准要求自己。[7]

    科举受挫

    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海瑞以一篇《治黎策》中了乡举,在这篇文章中,他提供了解决海南岛黎族问题的一些建议,无人在意。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海瑞入京参加会试,他拜伏在宫阙下呈上了《平黎策》,重申他的治黎策略,即开辟道路和设置线程,以安定地方,但依旧未得到朝廷的重视。同时海瑞的首次会试落选了。海瑞在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再次参加会试,落选后决定放弃科考。[8][2]

    为官耿介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闰三月,海瑞被任命为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在任上,他大力整伤县学风纪,制定《教约》并带头遵守,要求县学师生遵守国家规定的礼节。[9]御史来到学宫,下属官员都跪在地上拜见,只有海瑞是深深地作一个揖。海瑞认为,下属官员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去时,才应当行下属的礼节;而学宫是师长教育士子的地方,不应当屈身行礼。[2]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五月,海瑞升任淳安知县。上任后,海瑞清查六房积弊,革除一切陋习。清查时,海瑞发现富商买山开垦成田,账册没有记录不用交税,穷人没有一粒的收获,却凭空出现数十亩的税差要缴。为了清除田籍上的积弊,海瑞重新清丈了土地,计算了赋役的负担。[10]在淳安,海瑞穿着布袍子吃糙米,让老仆种蔬菜自给,母亲寿辰也只买了二斤肉庆祝,[2]日常收入除“俸薪外,丝毫不侵”,也不许下属侵占民财。[11]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三月,都御史鄢懋卿巡视路过淳安,供给很简便,海瑞直说县小不能容纳车马行走。鄢懋卿非常恼恨,然而他平时听说过海瑞的声名,因此收敛了威风离去,但私下吩咐巡盐御史袁淳给海瑞和慈溪知县霍与瑕治罪。霍与瑕是尚书霍韬的儿子,也是耿直不谄媚鄢懋卿。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海瑞原定升任嘉兴府通判,但遭到鄢懋卿党羽作梗,最后海瑞被降职任兴国州判官。[2]

    曾在福建任提学副使的朱衡时任吏部侍郎,他很敬佩海瑞的为人。在朱衡的推荐下,[12]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3年)十二月,海瑞被任命为兴国州知县。任职期间,为了整理田籍、均平赋役,海瑞组织全县清丈工作,并写了《兴国八议》,经巡抚批准后由海瑞执行。[13]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5年),海瑞入京觐见后被调升为户部云南司主事。[14]

    上疏入狱

    当时世宗朱厚熜在位已久,不理朝政,深居西苑,专心致意于斋戒。督抚大吏争相呈献吉祥符瑞,礼官动辄上表祝贺。朝廷大臣自从杨最、杨爵被治罪以后,没有敢讲当时政务的。[2]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二月,海瑞出于忧国忧民之心,向世宗上奏《治安疏》。在奏疏中,海瑞将世宗和汉文帝刘恒做了对比,批评世宗大肆奢华、不理朝政,三纲(君臣、父子、夫妇)都达不到要求,奉劝世宗不要迷信修道,并抨击了世宗用人惟顺的作风,同时提出了不少建议,希望世宗能采纳。[2][15]

    世宗看了海瑞的奏疏大怒,要求将海瑞抓起来。太监黄锦在旁言明海瑞向来有愚蠢的名声,上疏前就做好必死准备,给自己买了一副棺材并跟妻儿告别了,现在就在朝廷上等待治罪。世宗听了沉默不语,又多读了几遍奏疏,心里感动不已,将奏疏留在宫中数月。世宗认为海瑞可以和比干相比,但自己不是纣王。世宗生病后招来内阁首辅徐阶商量禅位的事,言谈中世宗表示海瑞的奏疏说得对,但他认为自己是病了才没法处理朝廷政务,才会被海瑞批评。世宗将海瑞投入诏狱,要追究主使人。不久海瑞被移交刑部判了死罪,但案宗被世宗压在手上。户部司务何以尚揣测世宗没有杀海瑞的意思,上书请求释放海瑞。世宗发怒,命令锦衣卫将他杖击百次,禁锢在诏狱,昼夜棒击审讯。[2]

    大赦出狱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1567年1月23日),世宗驾崩。提牢主事听了,认为海瑞将被任用,设宴款待他。海瑞以为自己要赴刑场,放纵饮用,不再顾虑什么。得知世宗去世,海瑞随即大哭,将吃进去的东西全吐出来,倒在地上,整夜哭泣不停。[2]徐阶草拟世宗遗诏,所有斋醮、土木、珠宝、织物一律免去,“大礼”大案、论事治罪的大臣全部翻案。[16]明穆宗朱载坖即位后,尊先帝遗诏赦免了以海瑞为代表的所有谏言诸臣。[17]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海瑞获释,恢复旧职,很快改派到兵部,提拔为尚宝丞,调任大理寺。随后,海瑞又历任通政司左、右通政之职。[18][2]

    巡抚应天

    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夏天,海瑞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的十府,下属官吏害怕他的威严,有劣迹的人大都自动免职。有势力的人家原本用朱丹漆门,听说海瑞来了,又漆成黑色。监理纺织营造的人,知道海瑞要来,就减去众多随从。海瑞出任巡抚后制定了《督抚条约》和《续行条约册式》,极力革弊布新。[19]海瑞奏请疏浚吴淞、白茆,让河水畅流入海,百姓因此受益;他一贯痛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推行“一条鞭法”,同时安抚贫穷羸弱的百姓。若有贫民的田地被富户兼并,海瑞一概替他们夺回。[2]

    徐阶被罢免相位后居住乡里,海瑞一样查问其家里的情况而不宽免。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下属小心翼翼遵照命令行事,当地豪强为了躲避海瑞的巡查,甚至逃往其他郡县。海瑞又裁减邮传冗费,官员士大夫离开该地一律不提供饮食宴请,因此不少人对海瑞怀有怨言。[2]

    仕途坎坷

    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冬天,都给事中舒化批评海瑞迂腐,不通晓政体,应该把他置于南京的清闲之地,穆宗仍然优待海瑞下诏奖励。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官吏,沽名钓誉扰乱政事,于是海瑞被调任督职南京粮储。海瑞担任吴地的巡抚才半年,百姓听说他将离去,在路上呼号哭泣,家家绘制海瑞的画像纪念他。海瑞即将到新任上,正遇上高拱主管吏部,此人一向憎恨海瑞,就将海瑞的职务并入南京户部,于是海瑞告病回家。[2]

    万历初年(公元1573年),张居正主持朝政,也不喜欢海瑞,指使巡按御史考察他的清廉。御史到山中察看,海瑞真诚地招待他,两人对坐用餐,房舍狭小,御史叹息着离去。张居正忌惮海瑞的耿直,虽然朝廷内外交相推荐,他始终不召见海瑞。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冬天,张居正已死,吏部拟任用海瑞做左通政。[2]

    神宗朱翊钧很看重海瑞的名声,授予他旧职,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正月招他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又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当时已经七十二岁,上书陈述衰老将死,愿比附古人尸谏的大义,列举太祖剥皮囊草的刑罚以及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的定律贪污八十贯处绞刑的例证,称现在应该用这些刑罚惩治贪官。当时舆论认为除了劝皇帝实酷刑不妥外,其他方面时政的谋划,有可取之处。御史梅鹍祚弹劾海瑞。神宗虽然认为海瑞的言语过分,但清楚海瑞的忠诚,为此免了梅鹍祚的俸禄。[2]

    老病去世

    南京各官向来苟且懒惰,海瑞担任南京右佥都御史时身体力行矫正此风。有的御史偶尔演戏取乐,海瑞打算遵循太祖法令杖责他。百官惶恐,都怕被海瑞问责。提学御史房寰担心被纠察和揭发,准备先行发难,给事中钟宇淳也鼓动他,房寰再次上书诋毁污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书请求退休,神宗安抚挽留,不同意他辞职。[2]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海瑞在南京任上病故。海瑞没有儿子,所以去世的时候,佥都御史王用汲去主持他的后事。看到海瑞用的是穷寒的士人都不能忍受的麻布帐和破竹箱,王用汲哭泣着退下,凑钱给他送葬。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百姓罢市。丧事在江上举行,穿戴白衣帽的送葬人站满了两岸,哭着洒酒祭奠的人百里不绝。神宗追封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2]

    为官举措

    整顿吏治

    嘉靖时期,官员腐败、剥削百姓现象屡禁不止,海瑞每到一任便对当地官场进行肃清整顿。[20]

    在淳安,海瑞颁布《禁馈送告示》,禁止百姓行贿、官员受贿;颁布《兴革条例》,革去不合规范的常例;要求官吏节省办公经费,比如各方根据需要先使用纸张,然后再到主簿处领取补偿,以节省纸张;县官出行只用两对灯笼,百姓无需在门口点灯。[20]

    到了兴国县,海瑞精简机构,要求官吏辨明“义利分别“,做到“知有界限而不过越”。同时,海瑞还要求官吏行政清廉,除柴马俸粮之外,用里甲一毫,视为侵民。[20]

    任应天巡抚期间,海瑞规定官吏不得出城相迎来访的官员,驿递官员只能在驿递衙门前接待来访的官员;对于过境官员,要求查核牌票勘合,遵照额定标准,先领票后支银,避免不必要开支。[20]

    赋役改革

    在淳安县,海瑞针对当地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根据人口、田土实际状况命人清丈田土,并作《量田申文》《量田则例》。针对当地赋役过重的情况,他清查虚税、重整徭役,明确各种税收标准。他主张实行均徭,认为富者应重差、银差,贫者则轻差、力差;清丈田土以重新订税;减轻里甲负担只科银二钱五分等。[20]

    在兴国县,海瑞清丈土地,将侵占民田的军屯还归农民,革除军人各种勒索名目,屯粮由县府并人“一条鞭”征收,这样就达到了“下之小民无军人之扰,上之屯粮无亏欠之累”的双重效果。同时海瑞还清查县中粮食虚实,人户富贫,继而将全县赋役统一并入 “一条鞭”征收,使得小民免去了被各项杂税剥削的困难处境。[20]

    任应天巡抚时,海瑞发现江南地区中的苏州、松江、常州和镇江赋役不均。当时朝廷已在部分地区推行一条鞭法,海瑞遂将此法在江南地区推行。[20]

    维护治安

    为抵御倭寇进犯淳安,海瑞到任后组织民力修建城池。海瑞还在淳安推行保甲制,要求百姓每户出丁巡查治安、保卫乡里,不仅防备倭寇,也防备矿贼。此外,海瑞在《兴革条例(兵属)》中作《兵备道军政条约》,自行设计了武器和打仗时所需的行兵布阵图,在倭寇进犯时能够有所防备。[20]

    任应天巡抚时,海瑞主张改募兵制为民壮制,家家自守,人自为战,由地方保长甲长负责相关事宜,这样,便可节省开支银20万两。同时为保证城市内治安和防止火灾,海瑞还实行禁革火甲和均平夫差的办法,遗憾的是最终未能付诸实施。[20]

    海瑞推行的这些治安举措,使淳安及江南一带治安明显好转。[20]

    兴修水利

    海瑞在兴国县时,积极组织民力兴修水利。较大型的水利工程有回龙乡的海龙坡和城南约二里处的春口坝。春口坝建成后海瑞还组织百姓在坝上植松万棵,既可护坝也可保持水土。水利工程的建成使沿岸农家得水利灌溉之便,发展农业,也可以使农民免遭水灾侵扰,保证了农民安全生产。[20]

    任应天巡抚时,海瑞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既赈济了灾民,也节省开支。工程完工后,实际用银仅五万两,并在隆庆四、五年(公元1570年到公元1571年)的大水中发挥了作用。除疏浚吴淞江外,海瑞还在水灾饥馑之年,采取筹措官府银两,劝募地方富户捐资,奏请部分漕米留存以当工食,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大兴水利,先后疏浚了白带河、杨家浜等大河,还在各州县修圩岸塘浦支河,保证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计。[20]

    审理案件

    在处理日常政治事务中,海瑞对案件的分析和审理都很精明。他了解验尸这一种专门技术,前人所作的判决,该推翻就推翻;他爱惜百姓的生命,凡事抱着“以罪疑惟轻之义推之”的精神来处理,所以能不妄杀无辜。[21]

    历史评价

    明代博物学家谢肇淛在《五杂组》中评价:“近代如海瑞这样清廉的人,似乎是天性如此;然而也有狡诈的人。海瑞去世后没有留下多少钱。近年来模仿他清廉的人,家里藏着银子,在外表现没钱,想要名利双收,这类人和海瑞想比无异于天地之别。”[5]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在《焚书》中评价:“青松翠柏常常能见到,时间久了就能成为栋梁。怎么能因为它们常有而忽略它们。松柏和果树斗春,不如开花的果树;和果树斗秋,不如结果实的果树。那又怎么能因为它们不如果树而轻视它们。世上清廉有节操的人,可以傲霜雪却不能承担栋梁责任的人,就如万年青草到处都是。海瑞是如松柏一样的人,也是八物中的一种。”[6]

    清代政治家张廷玉在《明史》中评价:“海瑞秉性刚劲、戆直,可比得上汉代汲黯、宋代包拯。对于节操的坚守,确实不是常人能做到的。”[2]

    清代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评价:“海瑞学行以刚强为主,在朝廷上正直又有坚定的操守,大臣同僚们大多讨厌他,没有和他交谈的。”[22]

    现代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评价:“海瑞是个古怪的模范官僚。他的尊重法律,是按照规定的最高限度执行;如果政府发放的薪水无法维生,他也毫无怨言地接受。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被接受为全体文官们办事的准则。海瑞是个忠臣,也是个孝子。”[23]

    外国学者牟复礼和崔瑞德在《剑桥中国明代史》中评价:“海瑞,是严峻守法的官员,热心保护老百姓,制止绅士的非法行为。”[24]

    人物作品

    文章

    《平黎策》

    《平黎策》提供了解决海南岛黎族问题的一些建议,比如在黎族集中居住地设立县治、开辟十字交叉大道消除汉黎两族的隔阂等。为使奏疏中所谈开辟十字道的建议能早日实施,海瑞根据海南岛的地势和黎族分布情况画了地图,又写了《上兵部图说》的说明文字。[25]

    《治安疏》

    《治安疏》是海瑞在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二月上奏给明世宗朱厚熜的一篇奏疏。在奏疏中,海瑞揭露了朱厚熜“君道不正”的同时,抨击了官场中“臣职不明”的状况,提出了“养君之道”和“为臣之责”的建议,希望统治者能采纳。[26]

    书法

    海瑞的书法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现今可见的有1962年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海瑞集》中载有两件作品的图片,另外就是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在1997年10月出版的《海瑞行书字帖》。现代学者梁继在《略论海瑞的书法艺术》一文中认为,海瑞的书法作品多从唐宋取法,线条以刚键、厚重居多,而书写的自由,又是其笔随意走,情注毫端的体现。其随意处,似取宋人书风,而厚重、刚健之笔又似取唐人法。[27]

    人物争议

    关于海瑞的族属问题,后世多有争议,如今学界存在三种说法:一是回族说;[28]二是回族血统汉化说;[29]三是汉族说。[30]

    其一,回族说:经过多年研究,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海瑞是回族人,《辞海》1965 年试刊本、1979 年定稿本、1989 年修订本以及 2010 年的第六版“海瑞”条均采纳了这个观点。[29]现代学者刘菊英在《海瑞族属考辨》中认为,海瑞先祖海答儿的名字是一个典型的穆斯林名字,是阿拉伯古贤人名。 从唐代到明代,阿拉伯、波斯和中亚各国的穆斯林因各种原因杂居中国,与华人女子结婚,后代逐步繁衍成回回民族,至今,中国回族穆斯林仍保留着每个人除了汉语汉文名字外,还有一个阿拉伯语名字,即用穆斯林圣人、贤人或英雄之名起的名字,通常叫“经名”,也叫“回回名”。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朱元璋曾“锦蒙古色目人更易姓氏”,因此海答儿没有如先辈那样使用汉名。此外,宣德初年,琼山有较多的回族穆斯林集中居住;琼山城内海姓穆斯林属于望族,有海答儿和海兰答这样的头面人物。[28]另外,海南省人民政府官网中海瑞的资料介绍中民族写的是回族。[31]

    其二,回族血统汉化说:现代学者王献军在《再论海瑞族籍问题》中认为,海瑞先祖海答儿的名字具有明显伊斯兰文化特征,且海瑞对家世渊源绝口不提,大概率是为了避免披露其先祖是异族人的身份而受到歧视,其先祖是回族无误。而海瑞自小受的是四书五经的教育,走的是科举之路,思考的是如何做儒家观念中的圣贤,完全是一个典型的汉族文人官僚形象。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海氏家族,至少在海瑞时代(公元16世纪)已基本汉化了,说海瑞是回族,倒不如说海瑞是已基本汉化了的回族似更为确切。[29]

    其三,汉族说:阎根齐等人在《海瑞祖居祖墓调查报告》中提到,海瑞祖墓反映了海南古代的地方风俗,与回族的墓地有很大的区别。大陆中原明代的家族墓地按辈份排列非常有序,即祖墓位于后部的正中,前面子孙的墓按左昭右穆的原则一代一代地排列。海瑞祖墓则不同,似乎没有什么规律。据当地人介绍,一直到近现代,屯昌县的墓葬并不一定夫妻同葬一地和合葬,完全由 “风水仙”按风水指定地方而葬。所以就经常出现夫妻分葬的情况,有时夫墓在村东,而妻墓在村西,甚至夫妻分别葬在相距几十公里的地方。这是屯昌县一带独具特色的汉族埋葬风俗。[30]此外,海答儿后人的户籍上,民族一栏填写的是“汉”。[32]

    轶事典故

    刚正不阿

    海瑞担任淳安知县时,总督胡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因恼恨驿站官吏,胡公子将人倒吊起来。海瑞以胡宗宪平时巡视各地要求不铺张,而此人穿着华丽为由,认定其是假冒胡宗宪的儿子,于是将其袋中几千两银子充公,并飞马将此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并没有罪责他。[2]

    海瑞背纤

    海瑞任淳安知县时,钦差大臣张志伯巡视各地,以查贪官污吏为名,行敲养勒索之实。他派差官张彪等人先到淳安,张彪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要求海瑞备齐备大船五十只,纤夫四百名,万两银。海瑞施计令张彪将要求写成一纸文据,以此为赃证拒绝无理要求,并数罪并罚痛打了张彪一顿。等张志伯到了淳安,海瑞戴上刑具向其请罪。张志伯以殴打国公差官、有欺君之罪和国公到此、有失远迎两项罪名问责海瑞,海瑞一一化解并反指责其贪赃枉法。张志伯大窘,要求海瑞次日备齐大船五十只、纤夫四百名送他出境。此时百姓正忙于秋收,海瑞就带领衙役前来背纤,张志伯害怕引起民愤,最终狼狈离去。[33]

    海瑞罢官

    明朝内阁首辅徐阶告老还乡,其子徐瑛仗势霸占民田、气死赵玉山之子,又抢走赵玉山的孙女小兰。小兰母洪氏赴县控告。县令王明友受贿,当堂打死赵玉山,轰出洪氏。海瑞正调任应天巡抚,得知冤情,复审此案。徐阶自恃有恩于海瑞,代子求情,提出交田赎罪。海瑞指明占田应退,犯法当诛。徐阶恼怒,唆使朝臣弹劾海瑞,新巡抚戴风翔亲来摘印。海瑞于交印前,斩了徐瑛及县令王明友。[34]

    海瑞断案

    相传,有匹白马犯错被玉帝贬下凡间。白牛荡中的白牛神同情白马的遭遇,让其暂时栖息在附近的小寺。一天,吕洞宾路过对白马唱了个偈语“若遇青天来,尔便脱尘海”。白牛和白马认为要行善积德。从此白马经常在夜里帮穷苦百姓拉犁耕田。这天,白马为李老实拉犁耕田后,饿得来不及吃李老实准备的马料,而是吃了刁员外家的麦苗。刁员外告李老实偷割他家麦苗,李老实被判秋后问斩。“青苗案”激起民愤,朝廷命海瑞审理此案。海瑞不信白马寺传说,又访不到线索,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得以窥见白马行踪,最后当堂审理“青苗案”,还李老实清白,并将诬告的刁员外革除功名发配充军。海瑞为白马重塑金身,“青苗案”真相大白,白马乘风归去。[35]

    人物关系

    祖父:海宽,曾任福建省松溪县知县。[36]

    父亲:海翰,廪生。[37]

    母亲:谢氏。[37]

    妻子:许氏、潘氏、王氏。[37]

    妾室:韩氏、邱氏。[37]

    儿子:海中砥(公元1564年夭折)、海中亮(公元1564年夭折)[37]、海中期(三岁夭折)。[38]

    女儿:长女,嫁莲塘张筠;次女,嫁林岳;三女,嫁周维诚。[37][38]

    后世纪念

    海瑞故居

    海瑞故居是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海南省地处海口市琼山区红城湖路67号,始建于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1994年重修,2003年再度重修复原并扩建海瑞故居广场等部分项目。故居坐南朝北,由广场、正堂、后屋、书斋、花庭、书僮间、杂用间、厨房等单体建筑组成,占地面积49.55亩,其中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广场前是由四根花岗石柱构架的大门,正门横楣为“南海青天”四个大金字,两旁小门分别为“刚峰”和“忠介”的字样。紧接着是2000多平方米的开阔广场。广场两旁为增建的长廊式厢房,陈列海瑞生平的碑刻及有关文字资料。庭院中央矗立着高3米的海瑞手执“奏疏”的老年全身雕像,像基高1.5米,宽2.5米,正面为海瑞生平简介,背面为英文版生平简介。[39]

    海瑞墓

    海瑞墓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丘海大道39号,是一长方形陵园,四周为石砌围墙,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是万历皇帝朱翊钧钦点海瑞的学生兼同乡许子伟专程到海南监督修建的。墓园坐北朝南,正门外立有圆形石柱华表一对,门口立有一块肃穆的石牌坊,坊额上题刻着“粤东正气”四个大字。牌坊的后面是笔直的墓道,墓道两侧有石羊、石马、石狮子、石龟和石翁仲。海瑞墓冢位于墓道的尽头,外形如钟,由花岗岩砌出。墓冢南侧,立有一块高约三米的石碑,上书“皇明敕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右题“钦差督造坟茔兼斋谕祭文行人司行人许子伟撰”,左署“万历十七年已丑年二月廿二日午时吉旦敬建”。墓碑前面,还安放了五尊香炉烛台和一张大供桌。1996年,海瑞墓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

    海瑞祠

    海瑞祠又称海公祠,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中心湖区龙山岛,始建于1985年。祠堂大门上书“海公祠”,门内正厅立着一块“去思碑”,正厅中堂栩栩如生一雕像,再现当年海瑞离别时,群众送行依依不舍的情景。正厅四周墙壁上嵌有八幅东阳木雕,描绘了海公力主减轻人民负担、反抗权豪侵扰百姓、屡断疑案、平反冤狱的场景。厅内多幅楹联赞扬了海公“一身文章,两袖清风”的高尚品格。2009年,海瑞祠被命名为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41]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时间

    作者

    书籍

    人物形象

    明代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42]

    本书卷十三《史九》中对海瑞为政期间有过著述,作者认为海瑞气刚行竣铮铮铁骨,但是缺少了士太夫之气

    明代

    顾起元

    《客座赘语》[42]

    本书中《海忠介公》(又名《海忠介公持正》)讲述了海瑞清廉节俭,深受人民爱戴的时期

    明代

    张萱

    《疑耀》[42]

    在《疑耀·司马文正与海忠介》中,张萱将北宋名相司马光与明代贤臣海瑞进行对比,以此突出两人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明代

    周晖

    《金陵琐事》[42]

    本书记载了有关海瑞在正史之外的典型事迹,以及倭寇骚扰、侵犯南京城的史实

    明代

    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42]

    本书中《海忠介被纠》《海忠介抚江南》《台谏讥谑》提及海瑞过于刚强而不能灵活处事的莽撞言行

    明代

    朱国祯

    《涌幢小品》[42]

    本书中《海忠介实际》讲述了海瑞的忠诚与爱国

    明代

    叶权

    《贤博编》[42]

    本书简要叙述了海瑞的籍贯和任职情况,而后讲述了海瑞为官时几件非常有名的趣事

    明代

    李春芳

    《海刚峰公案》[42]

    本书摹写海瑞判案为中心,塑造了“青天大老爷”海瑞判官这一形象

    清代

    刘声木

    《苌楚斋四笔》[42]

    本书卷六《明海瑞无忌惮》是一篇声讨海瑞的檄文,作者认为海瑞所言所行不是为民请命,而是为了利用“愚民心理”自己博取名声以名扬天下

    清代

    王弘

    《山志》[42]

    本书作者不认可海瑞的言行举止,但肯定了海瑞不卑不亢的气节和坚守士人清风劲节的底气

    清代

    屈大均

    《广东新语》[42]

    本书中,海瑞是个竭力追求道义、清风亮节的正人君子

    清代

    谈迁

    《枣林杂俎》[42]

    本书中,海瑞具有不畏权势、不走人情、刚严执法的个性特征和令敌对势力闻风丧胆的魄力

    清代

    无名氏

    《海公大红袍》[42]

    本书讲述了海瑞入朝为官与权相严嵩以及严世蕃、赵文华等奸臣贼子艰苦斗争、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清代

    无名氏

    《海公小红袍》[42]

    本书中,海瑞忠君爱国,戆直无畏

    现代

    吴晗

    海瑞罢官》[43]

    本书情节是围绕松江地区“清核钱粮”而展开的

    戏曲形象

    时间

    作者

    戏曲

    人物形象

    明清

    佚名

    昆曲《忠义烈》[42]

    本剧中,海瑞以贤臣形象出现,与严嵩延党斗争

    明清

    朱素臣

    昆曲《朝阳凤》[42]

    本剧中,海瑞敢于鸣不平和说真话,与奸相张居正及其党羽相斗争

    清代

    佚名

    昆曲《吉庆图》[42]

    本剧中,海瑞也在与严嵩各方斗争

    清代

    严问樵

    京剧《五彩舆》[42]

    本剧中,海瑞不畏强权、爱民如子

    清代

    刘(一作牛)三

    京剧《德政坊》(别名《大红袍》)[42]

    本剧中,海瑞清正廉洁

    清代

    严保庸

    京剧《大红袍》(又名《小红袍》)[42]

    本剧中,海瑞是民间普通百姓和官僚、地主之间的各种纠纷的评判者

    影视形象

    1965年出品潮剧电影《海瑞罢官》中,演员张应炎饰演海瑞。[44]

    1986年出品电视剧《海青天》(又名《海瑞传奇》)中,演员许承先饰演海瑞。[45]

    1994年出品电视节目《东方小故事之海瑞惩恶》中,演员徐阜饰演海瑞。[46]

    1999年出品电视剧《海瑞斗严嵩》中,演员陈庭威饰演海瑞。[47]

    2001年出品电视剧《海瑞》(又名《海瑞罢官》)中,演员杨立新饰演海瑞。[48]

    2007年出品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演员黄志忠饰演海瑞。[49]

    2010年出品电视剧《怪侠一枝梅》中,演员温海波饰演海瑞。[50]

    注释

    [a]根据《明史·食货志》和《续通典》的记载,一条鞭法内容可归纳为如下的几个方面:

    (1)赋役合并,以丁田分担役银。在一条鞭法中,原来的赋(两税)役(里甲、均徭、杂泛)以及土贡方物等合并成了一项。徭役一律征银,取消力役,由政府雇人应役。役银也不像过去那样,根据户、丁来征收,而是由人丁和田地来分担。

    (2)田赋一概征银。原来,明朝政府对田赋也有征收“折色银”的,但在这之前,田赋仍以“本色”为主。一条鞭法规定,除苏、松、杭、嘉、湖地区继续征收本色粮食,以供皇室官僚等食用外,其余一概征收折色银。

    (3) 计算赋役数额时,要以州县为单位,各州县原有的赋役额不得减少。

    (4)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原先田赋交本色粮食等,极为笨重,交纳和管理都不方便,政府需要有里长、粮长来协助征收和管理。改为征银后,交纳、储存和运输都很方便,因此改为由地方官直接征收,这就是所谓“丁粮毕输于官”。[3]

    参考资料

    [1]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儒藏·史部(第七十二册)》儒林年谱·第二十二册·海忠介公年谱[M]. 四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1-152.

    [2]张廷玉. 《明史》卷二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十四·海瑞[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6-02: 3299-3303. 7805206422.

    [3]南炳文,汤纲. 《明史》推行一条鞭法[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01: 446. 9787208168794.

    [4]蒋星煜. 《海瑞》[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7-127. 9787208075177.

    [5]谢肇淛. 《无杂组》卷十五·事部三[M].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04: 310-311. 9787545800340.

    [6]李贽. 《焚书》卷四·杂述·八物[M]. 北京: 蓝天出版社, 1999-05: 95-99. 7800818349.

    [7]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儒藏·史部(第七十二册)》儒林年谱·第二十二册·海忠介公年谱[M]. 四川: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2007: 3-5. (4)

    [8]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儒藏·史部(第七十二册)》儒林年谱·第二十二册·海忠介公年谱[M]. 四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8、14、19. (4)

    [9]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儒藏·史部(第七十二册)》儒林年谱·第二十二册·海忠介公年谱[M]. 四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20. (2)

    [10]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儒藏·史部(第七十二册)》儒林年谱·第二十二册·海忠介公年谱[M]. 四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34-36. (4)

    [11]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儒藏·史部(第七十二册)》儒林年谱·第二十二册·海忠介公年谱[M]. 四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33. (2)

    [12]蒋星煜. 《海瑞》第三章·任兴国知县,百废待兴[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39-41. 9787208075177.

    [13]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儒藏·史部(第七十二册)》儒林年谱·第二十二册·海忠介公年谱[M]. 四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46. (2)

    [14]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儒藏·史部(第七十二册)》儒林年谱·第二十二册·海忠介公年谱[M]. 四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51. (2)

    [15]蒋星煜. 《海瑞》第四章·切中时弊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42-45. 9787208075177.

    [16]张廷玉. 《明史》卷二一三·列传第一O一·徐阶[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3753.

    [17]张廷玉. 《明史》卷九四·志第七O·刑法二[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1474-1489.

    [18]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儒藏·史部(第七十二册)》儒林年谱·第二十二册·海忠介公年谱[M]. 四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62. (2)

    [19](明)海瑞. 《海瑞集(上册)》卷之二·条例·督抚条约[M]. 李锦全,陈宪猷点校. 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03-01: 396-409. 7544305554.

    [20]吴成国主编. 《中国县域治理史 古代卷》海瑞[M]. 武汉: 长江出版社, 2020-06: 308-314. 9787549266944.

    [21]蒋星煜. 《海瑞》第三章·屡次明断疑案,深得民心[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29-31. 9787208075177.

    [22]屈大均著. 《广东新语注》第七章·人语·海忠介[M]. 李育中等注. 广东: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1-05: 203-204. 7218003516.

    [23]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M]. 北京: 三联书店, 2021-10: 160-198. 9787108072443.

    [24](美)牟复礼(Mote,Frederick W.),(英)崔瑞德(Twitchett,Denis)编. 《剑桥中国明代史》[M]. 张书生等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02: 829-831. 7500410115.

    [25]蒋星煜. 《海瑞》第二章·以治黎策中了乡举[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15-17. 9787208075177.

    [26]李鸿然. 论《治安疏》[J]. 《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12-30: 1-8.

    [27]梁继. 略论海瑞的书法艺术[J]. 《文史杂志》, 2000-09-30: 53-55.

    [28]刘菊英. 海瑞族属考辨[J]. 《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9-25 : 76-79.

    [29]王献军. 再论海瑞族籍问题[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28: 109-113.

    [30]阎根齐; 王辉山; 陈涛. 海瑞祖居祖墓调查报告[J]. 《中原文物》, 2011-12-20: 26.

    [31]海瑞EB/OL.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2008-09-11[2023-07-15].

    [32]陈耿. 海瑞家史[J]. 《海南日报》, 2014-01-13: 第022版.

    [33]鲁煤. 谈《海瑞背縴》中的海瑞[J]. 《戏剧报》, 1961-02-15: 11-13.

    [34]李强. 《戏曲表演探究》海瑞罢官[M].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20-07: 295. 9787104049708.

    [35]罗俊杰,张天爽. 《中国民间故事(快乐读书吧 听读版)》海瑞断案[M]. 长春: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20-07: 125-127. 9787557555283.

    [36]蒋星煜. 《海瑞》第二章·清寒的家世和幼年的学养[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7-14. 9787208075177.

    [37]忆江南. 《历史的真性情(元、明、清卷)》清官海瑞的家庭生活[M]. 沈阳: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2022-01: 122-125. 9787547057087.

    [38]海忠介公行状EB/OL.豆丁网. [2023-07-13].

    [39]海瑞故居EB/O;.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2015-10-30[2023-07-12].

    [40]海瑞墓:滨涯有幸存忠骨EB/OL.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2021-05-29[2023-07-12].

    [41]海瑞祠EB/OL.浙江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2015-12-07[2023-07-12].

    [42]崔洁. 明清海瑞题材小说研究[J]. 《海南师范大学》, 2022-06-01: 20-122.

    [43]吴晗. 海瑞罢官EB/OL.豆瓣读书. 1979[2023-07-12].

    [44]海瑞罢官 海瑞罷官 (1965)EB/OL.豆瓣电影. [2023-07-11].

    [45]海青天(1986)EB/OL.豆瓣电影. 1986[2023-07-10].

    [46]东方小故事(1994)EB/OL.豆瓣电影. 1994[2023-07-10].

    [47]海瑞斗严嵩(1999)EB/OL.豆瓣电影. 1999[2023-07-11].

    [48]海瑞(2001)EB/OL.豆瓣电影. 2001[2023-07-11].

    [49]大明王朝1566 (2007)EB/OL.豆瓣电影. 2007[2023-07-11].

    [50]怪侠一枝梅 (2010)EB/OL.豆瓣电影. 2010[2023-07-11].

    人物关系

    朱厚熜

    君主

    朱翊钧

    君主

    条目合集

    明朝24臣

    徐达

    明朝开国元勋

    刘基

    明代早期政治家、文学家、谋士

    胡惟庸

    中国最后一个丞相

    查看全部 24 个条目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11月3日

  • 上一篇百科:方世玉之盖世英雄
  • 下一篇百科:武则天传奇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