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文化 >昆仑关战役
昆仑关战役

昆仑关战役

(1939年抗日战争战役)
昆仑关战役,图片出自《白崇禧将军身影集》(ISBN:9787549514526)
昆仑关战役资料
  • 中文名:昆仑关战役
  • 别名:昆仑关大捷[1]发生时间
  • 结束时间:1940年1月11日[1]
  • 发生地点:广西南宁昆仑关[1]
  • 主要人物:白崇禧、杜聿明、今村均、中村正雄。[1]
  • 兵力:中方约350,000人,日方约17,000人[1]
  • 结果:国民革命军胜利,固守昆仑关,中方伤亡20000余人、日方死亡4000余人[1]
  • 1939年11月,为了占领桂越交通线上的重要据点南宁和龙州,切断中国海外补给,日军发动桂南战役,并于同年12月4日攻占昆仑关。[3][4]中国国民政府紧急调兵增援,第三十八集团军第五军奉命主攻昆仑关,同年12月18日凌晨战斗打响,12月30日第五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5]次年1月11日,第三十八集团军第三十六军接替第五军的防务,至此,反攻昆仑关战役取得胜利,确保了桂越国际交通线的安全。[6][5]在这场战役中,日军包括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等在内的第二十一旅团官兵共有4000余人被击毙,而中国方面伤亡2万余人,并缴获了日军大量枪支弹药。[7]

    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首次对日军实施攻坚作战并取得胜利的重要战役,打击了日军的气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同时保持了国际交通线的畅通,减轻了东南亚各国的政治和军事压力。[8]战后,中国力量逐渐增强,日本力量逐渐削弱,为后来中国军队的战略反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8]

    日本陆军少将中村正雄曾评价说,日军在昆仑关战役中遇到了比俄国更顽强的对手。[9]

    战役前序

    日本方面

    1938年10月,日军在占领了武汉和广州后,不得不转向对华长期战争,并着力封锁中国与海外的联系,将此作为其主要战略目标之一。[3]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与法国达成协议,开辟了一条国际运输线,该线路由越南海防经过河内,再经滇越铁路和桂越公路通往滇桂地区,用以进口作战物资及相关装备。[3][10]

    当时,日本内阁已经认识到,要在中国取得胜利,必须进入资源丰富的东南亚,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欧洲的战争,日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将其势力范围扩张到中国以外的地区。[3][11]为此,日本希望控制桂越交通线,以阻断由越南和广西钦州湾地区运入中国的各种援华物资路线,同时,这也有利于分割东南亚战场,使日军能够有针对性地击败敌人。[3]日本曾多次通过外交途径向法国提出交涉,要求法国封闭海防港和中越交通。虽然法国在日本的压力下采取了一些限制运输的措施,但并未完全封锁这条通道。[3][12]

    1939年4月中旬,日本军队提出了占领南宁的计划,旨在切断中国通过该地区进行对外贸易的路线,并建立一个海军指向内陆的航空基地。[3]同年9月,欧洲战争爆发,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这使得他们无暇顾及远东事务。[3]因此,日本决定发起桂南作战,以占领中越交通线上的重要据点南宁和龙州,并向中越边境发起进攻,以达到切断中国海外补给的目标。[3]同年9月19日,日本军队开始调动兵力进入广西地区,参与作战的部队包括第五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其他协同部队,以及海军第五舰队和海军第三联合航空队,总兵力约为三万人。其中,日本军队主力的第五师团被誉为日本陆军中的一流精锐机械化部队,被称为“钢军”。[3][10]

    1939年11月9日,日本所有进攻部队在海南三亚集结完毕,同月15日,日军第五师团以及台湾混成旅团首先从钦州湾企沙、龙门等地登陆,桂南战役正式爆发。[4]随后,日本军第5师团突然在广州钦县登陆,并于24日攻占了南宁。[4]不久,南宁地区的作战指挥权交由第五师团团长今村均中将负责,为巩固对南宁的占领,日军部分主力留驻南宁,而其余部队则继续向北推进。[4]同年12月1日和4日,日军分别攻占了高峰隘和昆仑关,并计划以南宁为基地,对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进行轰炸,以彻底切断中国西南地区的国际交通线,昆仑关在此次军事行动中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地区。[4][10][12]

    中国方面

    1939年10月,国民政府在衡山召开第二次南岳军事会议,总结第一次长沙会战之作战情况,并决策发动新攻势。次月5日,会议结束,中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接获“日本有南犯企图”情报。[3]对此,中国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和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认为日军在华南的兵力有限,对日军从钦州湾登陆攻取南宁的行动估计不足,缺乏必要的准备。[3]第四战区所属的8个军、18个师主要集结在广东地区,而桂南地区只驻守有第十六集团军中的第46军和第31军,共计6个师,分布在从南宁至广东新会的正面,纵深超过200公里的区域内。[3][4]这两个军队大多是新编成的部队,装备较为欠缺,训练不充分,战斗力不强。[4]

    尽管第四战区和第十六集团军对日军进攻南宁的可能性有所估计,但他们认为日军从钦州湾登陆较为困难,因为钦县至南宁的道路已被破坏,且沿途多山,而从雷州半岛的电白、吴川,或者从北部湾的北海登陆较为容易,可能性较大。[4]基于这一判断,他们制定了作战预案,在电白、北海、钦州湾等方向都部署了部队。[4]然而,由于兵力单薄、正面宽广、防线空隙较大,很难形成坚强的防御体系。[12][4]

    日军登陆钦州湾后,1939年11月16日,蒋介石在重庆召见了白崇禧,他下令白崇禧不必再参加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立即返回桂林指挥作战,并全权指挥最精锐的第五军等中央直系部队。[4][13]白崇禧立即通过电报命令第五军代军长杜聿明率部从衡阳赴桂南,并进一步电令第十六集团军立即集结,于11月19日抵达南宁,各部随后分别赶赴日军进军必经之地,以阻挡日军北进。[4][13]白崇禧于11月21日率部抵达迁江(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并设立了行营指挥所,开始指挥作战。[4][13]

    地理环境

    昆仑关位于中国广西南宁市东北方,交汇于邕宁县和宾阳县之间,距离南宁市约五十公里。从关口南面延伸出一条狭长的冲沟,通向九塘和八塘地区。[14]这条冲沟两侧的距离在步枪射程范围内,形成了一条狭窄的通道,从北向南延伸。[14]昆仑关位于两座山峦之间,关口的对面是四四一高地,具有战略地位,可以控制和封锁昆仑关口,是通往广西桂南和桂中地区的交通要道,历史上,昆仑关地区多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多次爆发大规模战役。[14]若想保卫南宁地区,必须先守住昆仑关,而如果要攻占南宁,首要任务就是夺取昆仑关。[14]

    战前准备

    中方

    日军攻陷南宁后,蒋介石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紧急调动湖南、江西、广东和贵州等地的兵力前往增援,1939年12月初,各路援军陆续抵达南宁。[15]为指挥这次增援行动,蒋介石派遣李济深和陈诚作为监军,负责监督和指挥作战。[16]

    白崇禧将作战部队划分为北路军、东路军和西路军。[15]北路军由第三十八集团军组成,总指挥为徐廷瑶,辖下有第五军和第九十九军,负责攻击昆仑关的正面和侧背,随后与东西两路军协同行动,共同攻取南宁。[15][16]东路军由第二十六集团军组成,总指挥为蔡廷锴,辖下有第一七五师、新编第十九师、第一五九师和第一六〇师,他们在郁江南岸及邕钦公路两侧袭击日军的后方,破坏其交通运输。[15][16]西路军由第十六集团军组成,总指挥为夏威,辖下有第一七〇师、一三五师、一三一师、一八八师和教导总队。[15][16]他们向高峰隘方向发起攻击,牵制日军,并派遣一部分部队前往南宁东北的四塘地区,阻止南宁的日军增援,以配合北路军的主力行动。[15][16]

    与此同时,1939年12月初,黄正成奉令指挥桂南地区的炮兵部队(包含重炮连)协同第五军主攻昆仑关,他立即前往桂南并带驾驶兵一员到步兵前哨观查日军的阵地后拟定作战计划。同月15日,收到行营的攻击令后,黄正成召集各炮营长及连长分配攻击任务,选择炮阵地及覌测所的位置,并要求所有的炮连,必须做好伪装荫蔽,因日军有制空权,一旦炮兵阵被日军发现,日军会派遣飞机轰炸,同时协调友军做好掩护步兵及战车的进攻。[15]

    日方

    日军的部署如下:第五师团司令部驻扎在南宁城;第二十一旅团第四十二联队主力驻扎在南宁城附近,该联队的第二大队配属一部分炮兵、工兵和无线电兵守卫昆仑关;第九旅团第四十一联队部分兵力守备高峰隘;第二十一旅团第二十一联队守卫四塘至八塘一线;第九旅团第十一联队主力守卫大塘至吴圩一线;台湾混成旅团守备钦县至小董地区。[16]

    昆仑关地形险要,四周群山叠嶂、沟壑纵横,使得进攻部队难以沿公路展开行动,而装甲部队也无法充分发挥其威力。[17]日军占领昆仑关一带后,他们日夜不停地修建工事,很快在昆仑关周围要点上广泛建立由两三道铁丝网和鹿砦所环绕的防御工事,这些工事配备交通壕和堡垒,以加强其防御能力。[17]

    参战部队

    中方

    国民革命军集中了27个师,共35万人,白崇禧担任桂林行营主任,林蔚担任参谋长。[18][1]

    中央军

    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集团军(司令:徐庭瑶)及其下辖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18][19][20][1]

    • 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18][19][20][1]

    • 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18][19][20][1]

    • 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18][19][20][1]

    • 炮兵(南路指挥官:黄正成):炮兵第十团第一营、炮兵第十四团第一营、炮兵第四十三团第二营(2公分高射炮6门)、炮兵第四十八团第七连(2公分4门)、炮兵第四十二团第十三连、绥署高射炮(2公分)。[18][21][1]

    • 军直属队有两个步兵补充团、两个战车团、装甲车搜索团、重炮兵团、汽车兵团、工兵团、辎重兵团。[22][1]

    桂军

    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军(军长:韦云淞)[18][1]

    • 第一三一师(师长:贺维珍)[18][1]

    • 第一三五师(师长:苏祖馨)[18][1]

    • 第一八八师(师长:魏镇)[18][1]

    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六军(军长:何宣)[18][1]

    • 第一七〇师(师长:黎行恕)[18][1]

    • 第一七五师(师长:冯璜)[18][1]

    • 第新编十九师(师长:黄固)[18][1]

    日方

    桂南地区的日军仅一个师团、一个旅团,共一万七千人。[23][1]

    第5师团(师团长:今村均中将)[23][1]

    • 歩兵第21旅团(中村支队,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23][1]

    • 步兵第21联队(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23][1]

    • 步兵第42联队第2大队(松本大队,大队长:松本总三郎少佐)[23][1]

    • 步兵第42联队(联队长:坂田元一大佐)[23][1]

    步兵第9旅团(及川支队,旅团长:及川源七少将)[23][1]

    • 台湾步兵第1联队(联队长:林义秀大佐)[23][1]

    • 台湾步兵第2联队(联队长:渡边信吉大佐)[23][1]

    • 第21独立飞行队(九七式俯冲轰炸机)[23][1]

    • 植田骑兵联队[23][1]

    • 炮兵第5联队(两个中队)[23][1]

    战役过程

    中方反攻

    1939年12月10日至16日

    1939年12月10日,杜聿明在迁江附近的谭蓬村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了反攻的部署和战斗动员计划,两日后,各师按照部署指定的路线,秘密地夜间行军,进入攻击阵地。[6][24]同年12月15日,桂林行营发布了第一号作战命令,并由徐庭瑶于次日亲自前往杜聿明军长的指挥所宣读并具体部署攻打昆仑关的任务,攻击计划定于12月18日拂晓开始,由当时中国唯一的全机械化军——第五军承担昆仑关正面的攻击任务。[6][24]

    1939年12月17日

    1939年12月17日,为夺取中国军队在桂越边境积存的物资,日军及川少将在今村均中将的命令下,率领本支队从南宁出发,迅速向中越边境进军。[16]当晚20时,中国第五军荣誉第一师在炮兵和战车的掩护下向昆仑关发起攻击,迅速突破前沿,向日军主阵地推进,并与日军在各据点展开激烈争夺。[6][24]与此同时,第五军新二十二师向日军侧后方迁移,于18日凌晨攻占了五塘和六塘,破坏了五塘附近的公路桥,切断了昆仑关日军的退路,并阻止了南宁日军的增援。[6][24]

    1939年12月18日

    鉴于昆仑关遭到中国机械化部队的强大攻势,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今村均认识到局势十分危急,急令第二十一联队从南宁前往增援。[6][24]第二十一联队主力突破沿途中国军队的阻击,于12月18日下午与昆仑关的日军会合,在飞机的支援下发起反击,夺回了两处重要高地。[6][24]该联队设置的侧射和后射火力以及未被攻克的堡垒对中国军队造成威胁,迫使冲向关口的中国军队被迫撤出。[24]

    双方激战

    1939年12月19日

    1939年12月19日,中国第五军荣誉第一师继续猛攻昆仑关,中国空军也参与了作战,对日军阵地进行轰炸和扫射,日本骑兵第五联队和步兵第二十一联队遭受重大伤亡,阵地多处被攻破。[6][24]当日下午,中国军队再次夺占昆仑关关口,然而由于周围高地上日军的火力非常猛烈,关口不久后又遭失守。[24]

    与此同时,中国西路军第一三五师和一七〇师的一部分于12月19日向高峰隘发起攻击,但未能突破日军的阵地。[6]反而日军增援部队绕到第一三五师侧翼,形成两面夹击,导致第一三五师被迫撤退。[6][24]而第一三一师、第一八八师和第一七〇师的另一部分则分别撤回到四塘、绥渌等地,切断了日军从南宁、龙州向北增援的道路。[6][24]东路军第一七五师和新十九师也分别向大塘、小董、钦县进行袭击,破坏了日军后方的交通联络,为昆仑关方面的作战提供支援。[6][24]

    随后,中国第五军第二百师接替伤亡较大的荣誉第一师,继续猛攻,步兵和炮兵协同作战,不断冲击日军,至21日,终于将昆仑关九塘、八塘附近的日军第二十一联队等部队包围。[6][24]日军经历了连日的激战,后方被切断,得不到补给,粮弹极度匮乏,只能依靠日本海军飞机直接向第一线空投补给。[6][24]然而由于双方阵地非常接近且互相交错,并且受到中国军队的炮火控制,日军地面部队所能得到的空投物资非常有限。[6][24]

    1939年12月20日至24日

    12月20日,日军第五师团为解围第二十一联队,派遣第二十一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指挥第四十二联队的两个大队前往昆仑关增援。[6][24]中村正雄支队从南宁出发,在五塘附近遭到中国军队的伏击,强行突破后继续向北进发,但受到中国军队越来越强大的拦截,进展非常缓慢。[6][24]到了24日晨,第二十一旅团在向九塘突进的过程中,旅团长中村正雄在中国军队的炮击中身亡,由第四十二联队的联队长坂田元一接替指挥。[6][24]直到次日8时,他们到达了九塘,并在当晚用一个中队的兵力秘密前往昆仑关增援。[6]在此期间,第五师团还从第九旅团、“台湾混成旅团”各抽调了一部分兵力前往昆仑关,沿途也遭到中国军队坚强的阻击,导致进展困难。[6]

    发起总攻

    1939年12月25日至28日

    1939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国军队进行了短暂休整,调整了部署,并制定了最后夺取昆仑关的计划。[6]29日凌晨,第五军在炮兵和装甲车的协同支援下再次发起强攻,荣誉第一师、新编第二十二师和第一五九师同时投入进攻。[6]尽管日军坚持顽抗,但已无法抵挡中国军队的强大攻势,到了30日,大部分阵地已被中国军队攻占。[6]31日拂晓时,第五军在炮火支援下向昆仑关发起最后冲击,至当日11时清除了全部日军,占领了昆仑关,并继续向九塘和八塘发起攻击前进。[6][5]

    1940年1月2日至11日

    1940年1月2日,第五军的荣誉第一师、新编第二十二师以及第六十六军的第一五九师对九塘和八塘实施围攻,4日,第二百师加入进攻。[6]两日后,日军退八塘凭险固守,此时日军增援部队“台湾混成旅团”和第九旅团各一部已经抵达九塘集结,守备力量增强,中国军队连续攻击均未能取得胜利,双方形成了对峙状态。[6][5]随后,中国军队因伤亡过重,急待整补,暂停攻击,1月11日,第三十八集团军下令第三十六军接替第五军的防务,将第五军撤回后方休整补充,反攻昆仑关战役取得了胜利。[6][5]

    战役结果

    截至1940年1月11日,昆仑关战役暂时告一段落,在此期间,第五军成功歼灭了昆仑关的日军及增援部队。[6]然而,自1月25日起,日军改变策略,派出第十八师团和第五师团一部从正面攻击昆仑关,同时派出近卫混成旅团绕道昆仑关后方的宾阳。[5]当日,中国第三十八集团军指挥所遭到日军空袭,导致各部队联络中断,陷入混乱。[5]2月2日,日军占领宾阳,中国军队被迫全线撤退,昆仑关再次易手。[5]而日军也无力向北进发,只能收拢向南宁方向。双方陷入相持阶段。[5]

    1940年2月22日,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并宣布,桂林行营不再指挥各部队,按照战斗序列归第四战区指挥,第四战区司令部由韶关迁移到柳州。[25]四天后,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宣布,当前已无必要进行反攻南宁的行动,整个桂南战役至此结束。[25]

    在昆仑关战役中,中日两军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6]日军方面,日军第二十一旅团的官兵有4000余人被击毙,伤者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另有102人被俘。[7]该旅团的领导层也遭到重创,旅团长中村正雄、第四十二联队联队长板田园一、第二十一联队联队长三木吉之助以及各联队的第一、第二、第三大队大队长全部丧命。[7][26]中国军队方面,仅担任主攻任务的第5军伤亡了2万余人,其中牺牲5500人,负伤及失踪15000余人。[7][26]

    此外,中国军队缴获了日军的山炮10门,轻机枪102挺,重机枪80挺,步枪2000余支,战马79匹,还有大量的弹药、粮秣及各种军需品。[26][7]

    原因分析

    昆仑关战役之所以能取得胜利, 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编辑部副研究员王晓华认为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1. 蒋介石领导的最高统帅部制定了长期抗战的战略计划,采取磁铁战术,吸引敌军深入,然后集中兵力歼灭敌人。[27]

    2. 担任主攻的第五军指挥官表现灵活,拥有主动制胜的精神。[27]开始攻击时采取"包围歼灭"战术,多次攻击未能成功后,转而采用"正面突破"的方法,并根据战场形势和敌我态势不断变换攻击方式,取得了胜利。[27]

    3. 参战的各级指挥官和官兵斗志旺盛,展现出不怕牺牲的精神,这是取得昆仑关战役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7]

    4. 步兵和炮兵之间密切协同,是成功攻击阵地的先决条件。[27]

    5. 各派系之间加强团结,密切配合也是取得战役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27]

    战争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首次对日军实施攻坚作战,并成功实现折将夺关的重要战役,战役的胜利打击了日军的气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8][28]其次,昆仑关战役削弱了日军在台湾的统治力量,日军的第五师团和台湾旅团在此次战役中遭受重创和牵制,影响了它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力量。[8]再次,战役的胜利保持了国际交通线的畅通,并减轻了东南亚各国的政治和军事压力。[8]中国大陆交通线的畅通确保了抗战所需的军事物资供应,并牵制了日军相当一部分的军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东南亚战场乃至世界战场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8][28]

    对日军的影响

    昆仑关战役中,日军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力量对比,使形势有利于中国方面。[8]战后,日军不得不从华北和华中战场调集兵力来加强华南战场,导致兵力分散。[8][28]受到中国军民不断打击和牵制,华南战场的日军兵力遭到削弱,为确保对中国的控制权,日军不得不收缩战线,将兵力集中在东北和华北战场。[8]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力量逐渐增强,而日本的力量则逐渐削弱,这为后来中国军队的战略反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8][28]

    历史评价

    日本陆军少将中村正雄在日记中写道:“帝国皇军21旅团之所以获得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们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今天在昆仑关下,我承认,我们遇到了比俄国人更顽强的对手。”[9]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评价道:“通观中国事变以来全部时期,这是陆军最为暗淡的时代。中国军队攻势规模之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其匹,我军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之不少。”[29]

    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评价道:“自湘北会战后,我已成主动地位,曾于南岳会议说过,我当时判断敌人绝不攻南宁,因此将桂南部队调粵西江,而将西江部队移粤北,此当然我负责任,我很惭愧,故北海防务松懈。孙子所谓:毋恃其不来,恃我有所备也。失去了此原则,故而判断错误,此为最大错误。”[30]

    遗迹场馆

    昆仑关战役旧址:昆仑关战役旧址位于中国南宁市兴宁区昆仑镇南梧二级公路昆仑段2号,占地面积约12.75万平方米。[31]它是全国规模大、石质文物多、保存较为完好的抗战纪念地之一。[31]现存有“陆军第五军阵亡将士墓园”的纪念区,建有阵亡将士纪念塔、烈士公墓、纪念碑亭,以及日军少将中村正雄之坟墓、墓碑等。[31]此外,金龙山、仙女山以及441、660、653高地等多处昆仑关战役中的阵地和工事遗迹也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留。[31]墓园中的各个建筑上保存着15名国民政府党政军要人如蒋中正、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于右任、何应钦、徐永昌、张发奎、余汉谋、顾祝同、陈诚、张治中、杜聿明、林蔚、黄旭初等的题词题联真迹遗址等。[31]昆仑关战役旧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获得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称号。[31]

    文艺影视

    作品海报

    作品名称

    上映时间

    出品公司

    类型

    片长

    导演

    主要演员

    铁血昆仑关

    1994

    广西电影制片厂

    战争片

    133分钟

    杨光远

    刘颖涛、刘大为、谭峰、郑玉、郑晓宁、舒耀瑄、王玉璋[32]

    参考资料

    [1]郭汝瑰, 黄玉章.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965-973. ISBN7214030349.

    [2]李继锋. 中国抗日战争全纪录1931-1945[M].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2015: 314-316. ISBN:9787556806775.

    [3]郭汝瑰,黄玉章.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965-967. ISBN7214030349.

    [4]郭汝瑰, 黄玉章.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968-969. ISBN7214030349.

    [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广西通志 军事志[M].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4: 141. ISBN7219027044.

    [6]郭汝瑰, 黄玉章.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971-973. ISBN7214030349.

    [7]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 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 广西卷[M].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5: 80-81. ISBN9787219094150.

    [8]唐凌. 论昆仑关战役的意义及其遗址的利用价值[J]. 抗战文化研究, 2008, (00): 270-279.

    [9]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经典战役编委会.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经典战役[M]. 世图广东公司, 2009: 270. ISBN9787510006654.

    [10]粤桂黔滇抗战/全国政协《粤桂黔滇抗战》编写组. 粤桂黔滇抗战[M].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5: 181-185. ISBN9787503407123.

    [11]费正清. 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二部)[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619. ISBN9787208015586.

    [12]姜石剑. 从《昆仑关战役纪要》看昆仑关战役[J]. 文史春秋, 2022, (11): 59-63.

    [13]白先勇.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192-193. ISBN9787549514526.

    [14]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邕宁县志. 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5: 68. ISBN7507407837.

    [15]郭汝瑰, 黄玉章.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971. ISBN7214030349.

    [16]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广西通志 军事志[M].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4: 140. ISBN7219027044.

    [17]张洪涛. 国殇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 第2卷 1938-1943[M]. 华文出版社, 2021: 143-144. ISBN9787507554960.

    [1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邕宁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邕宁文史资料 第1辑[M]. 政协邕宁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1985: 37. ISBN9787511018205.

    [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广西文史资料选辑 第19辑[M]. 民族出版社, 1983: 15. ISBN9787105088584.

    [20]张洪涛. 国殇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 第2卷 1938-1943[M]. 华文出版社, 2021: 141-142. ISBN9787507554960.

    [21]杨英健,陈冠任. 怒吼 国民党正面战场炮兵大战纪实[M]. 东方出版社, 2017: 282. ISBN9787506094993.

    [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广西文史资料选辑 第19辑[M]. 民族出版社, 1983: 16. ISBN9787105088584.

    [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广西文史资料选辑 第19辑[M]. 民族出版社, 1983: 13-14. ISBN9787105088584.

    [24]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南宁市志 政治卷[M].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8: 837-840. ISBN721903833X.

    [25]张洪涛. 国殇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 第2卷 1938-1943[M]. 华文出版社, 2021: 168-712. ISBN9787507554960.

    [26]康昊, 高炜. 桂南会战[J]. 国防, 2015, (09): 79-81. DOI:10.15969/j.cnki.11-2770/e.2015.09.033.

    [27]王晓华. 昆仑关战役述评[J]. 史学月刊, 1994, (02): 63-66.

    [28]周庆春. 抗战史上的壮举——昆仑关战役的经过及意义[J]. 广西师院学报, 1986, (03): 105-109. DOI:10.16601/j.cnki.issn1002-5227.1986.03.016.

    [29]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 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M].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619-626. ISBN: 9787901120112.

    [3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M].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5: 908. ISBN9787806439692.

    [31]昆仑关简介.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管委会. [2023-07-26].

    [32]铁血昆仑关 (1994)EB/OL.豆瓣电影. [2023-06-27].

    条目合集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松山战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滇西缅北战役的一部分

    衡阳会战

    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

    中条山战役

    1941年发生在山西的战争

    查看全部 46 个条目

    抗日战争中的12个著名战役

    淞沪会战

    抗战时期的战役之一

    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中的战役之一

    忻口战役

    抗日战争期间战役

    查看全部 12 个条目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役

    九·一八事变

    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的开端

    江桥抗战

    标志着黑龙江战役的序幕

    一二八淞沪抗战

    1932年发生于上海市的战争

    查看全部 53 个条目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11月1日

  • 上一篇百科:定军山之战
  • 下一篇百科:东瓜保卫战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