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文化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

(三国时期蜀汉为争夺荆州所发动的战争)
夷陵之战,又被称为彝陵之战,或者猇(xiāo)亭(今在湖北省宜都市北部地区)之战,是一场成功的积极防御战役,与官渡战役、赤壁战役一起,被称为“三国三大战役”。[1]基本信息
夷陵之战资料
  • 中文名:夷陵之战[1][2][3][4]英文名
  • 别名:彝陵之战,或者猇亭之战
  • 发生时间:公元221年7月至222年8月
  • 发生地点:夷陵(今湖北宜都北)
  • 主要人物:蜀汉:刘备,黄权、张南;
  • 结果:吴军得胜;蜀汉元气大伤
  • 死亡人数:总体不详
  • 受伤人数:总体不详
  • 蜀汉因荆州归属问题与孙吴交恶,在长期僵持后,曹丕与刘备相继称帝,孙权派吕蒙攻打荆州,俘虏并杀死关羽,这一举动导致蜀国和吴国之间的抗魏联盟破裂,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起兵讨伐孙吴,发动夷陵之战,双方相持数月后吴军发起反攻。孙权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惨败于陆逊,从此蜀汉彻底丧失有关荆州地区的所有权,蜀汉政权被长期限制在三峡地区之内。[3]

    夷陵之战对三国鼎足而立局面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2]史学界一般认为,三国分立之势在夷陵之战后更加稳固。[5]

    历史背景

    吴蜀之争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中,孙权与刘备的联军击败了曹操军队。战后,刘备占领了以南郡、零陵和武陵为基地的荆州部分地区。早在赤壁之战前刘备的势力尚且薄弱,那时,刘备在豫州的势力尚且不足一校。孙权与刘备结成吴蜀联盟后,看在刘备人单势薄,借荆州给刘备以发展势力,让刘备从此有了发展壮大的机会。刘备占有益州后,蜀汉实力逐渐壮大,孙权认为刘备应该将荆州还给孙吴。[2][3]

    鲁肃与关羽在史料中留下了关于荆州所有权的讨论争执的记载,鲁肃向关羽索还蜀汉向孙吴借去的南郡、零陵、武陵等郡,但关羽认为刘备所率领的蜀汉一方在乌林之役(指赤壁之战)中与孙吴并肩作战、戮力破敌,理应分享战争的胜利果实。关羽代表蜀汉方面,拒绝归还南郡、零陵、武陵等三郡。以荆州事件为理由,孙刘联盟出现了裂痕。[6][7]

    此后,鲁肃、诸葛瑾以吴蜀联盟抗曹为重,从中周旋,使双方达成协议,将荆州分成两个部分,分而治之,蜀吴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的荆州地区归属吴国所有,南郡、零陵、武陵以西的荆州地区归属蜀国所有。但这项协议只是双方临时妥协的结果,对荆州的争夺并未平息。[2]

    蜀魏樊城战役

    刘备进入四川并在益州建立政权,此前,他派遣关羽守卫荆州,进行军事防御,以威慑曹魏,同时也防备孙吴觊觎荆州。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关羽出兵北上,攻占曹魏所占领的古襄阳,围攻樊城。[4]此次战役曹军大败,曹魏群情骚动,曹操计划迁都以躲避关羽的震慑,但司马懿强烈反对,向曹操提出了联系孙权以解除关羽威胁的建议。曹操接受司马懿的计划,派使者联合孙权对抗蜀汉。[2][4]

    孙吴杀关羽

    孙权多次试图与守卫荆州的关羽和好均被拒绝。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闰十月,孙权写信给曹操,说自己将讨伐关羽并与曹魏结交。后来孙权设计夺取荆州,俘虏并杀死关羽,此事成为蜀汉发动夷陵之战的直接导火索。[8]

    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孙权派驻扎在禄口(现湖北省嘉峪县西南部)的虎威将军吕蒙称病离任,[3]关羽因此放松警惕。[9]吕蒙率部自寻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出发,赶到湘水以西蜀汉所占领的区域。[7]关羽的下属糜芳、傅士仁因关羽治军严格怀恨在心,当吕蒙军至荆州后,此二人打开城门对吴军投降。[6]吕蒙军进入江陵后,严守军纪,安抚善待关羽和士兵家属,关羽军队的官兵失去了与吴军作战的斗志。[10][11]吴军顺利袭占荆州南郡、公安、江陵等重镇(今湖北公安县、荆州市),又遣陆逊率部夺取荆州宜都郡(今湖北宜昌、恩施及重庆巫山县等三峡市县),从各个方面切断了关羽兵退川蜀的水上通道。关羽听说南郡已破,逃往麦城(今湖北当阳县东南沮水、漳水之间),孙权派出朱然截断关羽逃走的后路,最终在荆州以西截获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并将他们处斩。[12]

    汉末建安二十五年十二月(220年),吴军擒杀关羽后控制了荆州大部分区域。[12]

    三国鼎立

    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十月,曹操之子曹丕篡夺汉朝,建立了以洛阳为首都的魏朝中央政府。蜀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在益州(今四川成都)登基,自称武帝,在历史上被称为蜀汉。次年,孙权称吴王,将国家首都从公安迁至鄂县(现湖北省鄂市),改名武昌。魏蜀吴成三国鼎立之势。[2]

    刘备发动战争

    孙权占领荆州南部后,荆州北部仍被曹魏占领。孙吴虽然表面上依附于魏朝,但孙吴内部一致认为,如果不与蜀汉联合,仍有被魏朝吞并的危险。因此在杀死关羽、夺回荆州后,孙权派使者表示愿意与刘备和好,但被刘备拒绝。[3]同年,为夺回荆州、为关羽复仇,刘备准备率领大军进攻荆州。[3][9]

    蜀汉的翊军将军赵云、广汉处士秦宓、时任吴南郡太守的诸葛瑾(诸葛亮的胞兄)等人,纷纷前来劝说刘备以大局为重,暂缓进攻荆州。但刘备决心为关羽复仇夺回荆州,发动了夷陵之战。[11]刘备决心进攻荆州后,他命令车骑将军张飞率军队支援此次进攻。张飞在离开驻地前,因虐待下属,被下属张达和范强杀害。[5]张飞之死,是对刘备和蜀汉军队战斗力的又一重大打击。蜀汉连失两员大将,军势明显削弱。但刘备仍于蜀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亲自率领四万多军队向东进军荆州,武陵蛮夷也出征万人与刘备共同出征,[12]蜀汉军力约达五万余人。[13]

    战争经过

    初期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秋七月,即孙权攻打荆州一年零六个多月后,刘备发动了对荆州地区的战争。一般认为,这是一场决定吴国命运和三国格局的大规模战役。[14]双方在荆州宜都县交战。因此,这场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宜都之战”,现在称为“夷陵之战”或者“猇亭之战”。在《三国志》中详细描述了夷陵之战的始末。[15]

    刘备进攻荆州,初战告捷。他遣将军吴班、冯羽攻破吴军占领的巫县(今重庆巫山县),继而进军秭归(今属湖北),此地的武陵蛮夷,也都遣使请兵助战,增援蜀军一万余人,在前哨战中刘备取得了小胜。孙权知道刘备东征后,以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假节,设置督将军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恒等将领,率领五万人面对刘备,但据史料考据,陆逊所率孙吴军队仅大约四万人。[4]在陆逊率军抵达夷陵时,刘备也自秭归率军进至夷陵地界。在部队进攻过程中,刘备拒绝部下水陆并进、双双进击的建议,令全体军将舍船就步,上岸驻扎营地。刘备的部下治中从事黄权,为保证蜀军的行军安全,主动请缨,出征为前锋为刘备驱赶吴军,并建议刘备率军为后镇。[11]刘备认为黄权这个提议干扰了自己的指挥方针,且不尊重自己的战略权威,便把黄权调离,驻守当阳,为镇北将军,让黄权监督江北诸军。[7]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至章武二年(22年)二月,蜀汉军队处于进攻阶段,孙吴军队处于防御阶段。刘备最初所率军队约三万人,加上后加入的武陵蛮夷,总兵力约达五万余人。陆逊所率军队约为四万人。吴军避而不战,刘备大军顺利进驻至夷道县猇亭(今湖北宜都市西部)。[12]

    相持阶段

    章武二年(222年)三月至六月,刘备大军与陆逊所率军部进入相持阶段。[15]

    这一期间,在刘备的策反之下,荆州南部的武陵郡地区发生响应刘备的叛乱,当地的五溪蛮夷等少数部落纷纷展开造反,部落首领沙摩柯率领上万人北上与刘备汇合,在夷陵之战对峙期间,荆州的武陵郡几乎已经处于脱离孙权控制的状态,直到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后,孙权才完成针对武陵郡的镇压。[11]

    在相持期间,刘备派遣冯习为大督,辅匡、赵融、廖淳、傅彤等为别督,命吴班率领数千人,到吴军阵前骂阵挑战,陆逊不予理睬。后刘备又派吴班带领数千人在平地扎下军营,几番挑衅孙吴军队,同时派八千军队在山谷设下埋伏,陆逊均不予理睬。经过旷日持久的相持,陆逊坚守阵地,不与刘备正面对战,破灭了刘备意图速战速决夺回荆州的意图,使蜀汉军队士气逐渐磨灭。[6]蜀汉军队推至夷陵地区,双方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对峙攻防作战,由于双方均难以取得进展,并且长时间处于对峙状态,这一阶段发生的战争较少,在史书中记录有限。[11]

    孙吴反攻

    章武二年(222年)闰六月至八月,吴军发起反攻。[3]

    早在交战之初,陆逊认为蜀军会水陆并进并借人数优势取胜,采取避而不战的策略,不正面与蜀军相接。经过战术相持后,蜀军士气沮丧,时值六月暑热,蜀汉军队难以长期坚持驻扎在空旷的优势地带,刘备调整兵力布局,放弃水陆并进、夹击孙吴的作战方针。刘备令水军舍船转移到陆上,并在深山密林中驻扎军营,蜀汉百里连营,兵力分散。[14]刘备所驻扎区域林深地燥,天气炎热,且不易躲避,地形相对不利。据此,陆逊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上书孙权报告情况,孙权同意陆逊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12]蜀章武元年(221年)闰五月,陆逊趁刘备不备,采取进攻,用火攻破蜀军四十余营,斩蜀将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杜路、刘宁等投降。孙吴将领李异、刘阿率领水军追击刘备残部到南山,刘备率残兵败将退回鱼复县(今重庆奉节),短暂屯驻后撤回巫县(今重庆巫山县)。夷陵之战后,蜀军元气大伤,军力涣散。[9]

    战争结果及影响

    夷陵战役以孙吴的彻底胜利告终,荆州重归孙吴所有。蜀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刘备在死前托孤诸葛亮,将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夷陵之战后,蜀汉军事实力大幅度减弱,失去重要的物资供应基地荆州。[13]诸葛亮掌权后主动恢复吴、蜀之间的联盟,从而实现联合吴抗曹的总方针。[15]在这场战斗之后,蜀国和吴国重新结盟对抗曹魏,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三国鼎立均衡局面。直到西晋三国统一之前,各国势力范围基本没有重大变化。[9]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争,主动进攻的蜀方最终被击败,丧失了夺回荆州、称霸中原的可能性。夷陵之战是三国争霸时期的重要分水岭。孙吴成功守住荆州,蜀汉军事实力受到重创,此战为蜀吴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9]孙吴虽然比蜀汉强大,但其统治区域地处长江下游,要溯江而上与曹魏相抗衡,需要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水军规模战力,在地理位置上,造成了吴蜀的相对均势,使吴蜀双方天然具备了联盟结交的条件。[8]因此,吴蜀恢复联盟之后,直到蜀亡,这个战略同盟关系始终没有破裂。夷陵之战结束后,魏蜀吴三方对抗局势已经完全形成,相对稳定,书写了三国建立后持续四十多年均衡局面的开端。[11]

    历史评价

    对孙吴以少胜多的评价

    夷陵战役是三国时期一场著名的旷日持久的战役。始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止于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八月,足足打了十五个月。[11]

    对于夷陵之战孙吴以少胜多的历史评价,很多学者认为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夷陵之战或许不是战胜弱者的战争,而是一场实力均衡的战争。[1]一般来说,史学界认为夷陵之战不仅是一场采取了成功战略的经典战役,也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夷陵之战被认为是继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之后的三国时期第三次重大战役,在人数上,基本可以认为双方势均力敌。[11]

    对孙吴胜利策略的评价

    陆逊在夷陵之战中的胜利,归功于他明智的战略决策。传统上史家认为陆逊的胜利在于他诱敌深入,利用刘备的骄傲轻敌、孤军深入以及部署失误,抓住机会,火烧连营,全歼敌军。[7]陆逊在这场战争中创造性地使用了两栖登陆作战,可以说是中国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夷陵战役也可以被视为中国古代的仁川登陆战。[13]在夷陵之战中,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用人策略得当。陆逊本出生于江东世族,陆议是陆逊的本名。他能文能武,于21岁入仕,历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也曾参与讨伐关羽之役,深得主将吕蒙的信任。在夷陵之战中,孙吴从任用将领到战术方面都采取了正确的策略。[7]

    对蜀汉表现的评价

    史学界一般认为刘备在这场战争中准备工作不足,恃强冒进,对战争形势缺乏了解,缺乏战略考虑。[1][10]具体作战时,他未曾合理利用地形地势,不仅将军队带入难以集中兵力的深山密林,且使军队驻扎在难以开展大规模阵型的崎岖道路中。[2]面对吴军的持久防御抵抗,刘备未曾灵活应对,采取了错误的作战部署,导致了战争的失败。[7]关羽和张飞相继去世后,蜀汉的军事实力大幅下降。刘备贸然出军,临时调整将军人选,导致蜀汉军队作战缺乏经验丰富的将领来领导。蜀汉虽在人数上占优势,但其军事力量不占优势。[11]此外,蜀汉的后勤保障不足。夷陵战役持续时间过长,导致蜀汉军队疲惫不堪。面对吴军将领陆逊的足智多谋、周密部署和耐心相持,蜀军虽数量众多,却必遭败局。[8]

    对夷陵之战中曹魏表现的评述

    夷陵之战中,吴蜀相争,魏国本可以借机征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但曹魏并未做出反应。无论是陷吴于两面作战,还是从后方袭击蜀国,对曹魏来说都是有利局势。但曹魏正值政权更替的非常时期,新帝曹丕刚刚称帝,统治尚不稳固,恰逢北部边境少数民族前来骚扰,对曹魏而言,于此时南下攻打吴蜀,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10]在夷陵之战中,曹魏选择了坐山观虎斗的旁观态度。[8]

    参考资料

    [1]史晓. “知胜有五”思想视角下的夷陵之战[J]. 孙子研究, 2021(02):29-37

    [2]顾文栋. 对夷陵之战决定三分局面的异议[J]. 贵州文史丛刊, 1990,(03):24-28

    [3]司马光. 《资治通鉴》[M]. 中华书局, 2007,786-787

    [4]郭允蹈. 《蜀鉴》[M]. 巴蜀书社, 1985,70-71

    [5]高燕. 论诸葛亮对“孙刘联盟”的创造与维护[J]. 文史杂志, 2020,(02): 73-77.

    [6]赵翼. 《廿二史札记》[M]. 商务印书馆, 1958年,122-124

    [7]吴跃平. 夷陵之战中刘备与陆逊领导艺术之比较研究[J]. 领导科学论坛, 2019,(21): 58-60.

    [8]闫鹏. 夷陵之战后统一形势的扭转——蜀汉与孙吴各自战略规划的破灭[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3(03): 16-21.

    [9]陈寿. 三国志[M]. 中华书局, 2000

    [10]袁在平. 夷陵之战是“以弱制强”的一个典型战例——兼与张启揆等不同论者商榷[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39(05): 7-11.

    [11]王前程. 夷陵之战的规模及蜀汉失利的根本原因[J]. 军事历史研究, 2010(04): 84-89.

    [12]卢弼. 《三国志集解·蜀书·关羽传》[M]. 中华书局, 1982: 777-778.

    [13]邵鹏. 夷陵之战新解——中国历史上的首次两栖登陆战[J]. 文史杂志, 2022,(03): 96-101.

    [14]郭允蹈. 《蜀鉴》[M]. 巴蜀书社, 1985年: 85-87.

    [15]田金雷. 章武三年以前诸葛亮从政史研究综述[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41(01): 13-19.

    条目合集

    刘备参与指挥的战役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孙刘联军击败曹军的大型战役

    夷陵之战

    三国时期蜀汉为争夺荆州所发动的战争

    汉中之战

    东汉末年群雄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

    查看全部 11 个条目

    陆逊参与指挥的战役

    陆逊北伐

    三国时期东吴与曹魏的战争

    夷陵之战

    三国时期蜀汉为争夺荆州所发动的战争

    陆逊营烧七百里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例

    查看全部 4 个条目

    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袁绍、曹操之间的决胜战役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孙刘联军击败曹军的大型战役

    夷陵之战

    三国时期蜀汉为争夺荆州所发动的战争

    查看全部 3 个条目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10月25日

  • 上一篇百科:东兴之战
  • 下一篇百科:诸葛亮北伐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