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县境内地势北高南低,丘陵、平原起伏交错,构成了“三山一水六分田”的天然格局。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6.7℃,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在155天左右。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独特的地势及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的生长及肉牛养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所产肉色泽鲜红,大理石花纹分布均匀,肉质鲜嫩,营养丰富。
2012年08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法库牛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法库牛肉色泽好,大理石花纹分布均匀,煮沸后肉汤透明,口感瘦而不柴、肥而不腻。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1]
法库牛肉,肉质多汁、鲜嫩、营养美味,是普通牛肉价格的10倍。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含有的铁是造血必需的矿物质。锌、镁等是促进肌肉生长的抗氧化剂。锌与谷氨酸盐和维生素B6共同作用,能增强免疫系统。镁则支持蛋白质的合成、增强肌肉力量,更重要的是可提高胰岛素合成代谢的效率。同时,法库牛肉还可以有助于紧张训练后的身体恢复,使人放松。
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为牛的生长提供适宜环境。法库县地处北纬中部区域,从铁岭、昌图、法库,经吉林省中部平原,到黑龙江绥化,松花江南部各县,土质肥沃,雨量充沛,特别适宜玉米生长,东北三省种植的12221多万亩玉米,大部分集中在这一带,被称为“玉米黄金带”。法库县与美国西部的大型优良天然牧场纬度相当,横贯地球的世界养牛产业带途经此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牛的生长。人们利用种玉米的有利条件发展奶牛、肉牛业增加收入,被称为“黄金”加“白银”。
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为饲料种植提供有利基础。法库县有耕地面积198万亩,年均产粮9亿公斤以上,年产可做牛粗饲料的秸秆200万吨以上,最多可提供150万头牛的粗饲料。有林面积100万亩,森林覆盖率28.7%,天然草场及疏林地面积42.35万亩,年产优质牧草0.9亿千克,可放牧27万头牛羊。法库县地处沈北远郊,空气新鲜,水质好,无污染,境内有辽河、秀水河等大小河流近百条,有中小水库15座。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奠定了发展牛产业的物资基础。
法库县有着悠久的养牛历史,独特的地势及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的生长及肉牛养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明代,法库县被朝廷确定为御用牧场,专门饲养供皇宫专用的牛羊。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法库县所辖的法库镇、叶茂台镇两个牲畜市场就已经形成规模,并对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开放。[1]
2007年,法库县农企从澳大利亚引进活体纯种日本和牛50头、胚胎360枚,首开中国引进纯种活体日本和牛先例,开启了饲养高端肉牛的先河。
2009年,法库县确定重点发展牛产业。由农业部、财政部出资建立肉牛综合实验站和奶牛综合实验站,分别设立在法库县牧源畜业有限公司和辉山乳业控股集团。每个实验站设六个功能研究室,每个研究室有四位岗位科学家,每位科学家将围绕法库牛产业,帮助解决规划设计与环境控制等一系列产业技术问题。草食动物协会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为法库牛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服务。
2013年,沈阳市畜牧兽医局和沈阳市财政局联合签发《关于印发沈阳市2013年畜牧业强农惠农政策实施方案及验收细则的通知》,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畜禽良种示范场、畜禽粪便有机肥加工厂、外引良种等给予资金扶持。同时,省牧经站免费为养殖户提供辽育白牛冷冻精液和细管等;另外,法库县特别制定了利用和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地牛和利用“地标牛肉”标准生产肉牛的扶持政策。[2]
2013年,法库县牛饲养量87万头,其中奶牛7万头,纯种日本和牛972头,实现牛产业产值31.95亿元,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5.3万人,人均增收4236元,肉牛和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382个,规模养殖牛15万头,养牛专业合作社149家,带动养牛户1.5万户。[2]
2015年,法库县有年加工鲜奶30万吨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现代化乳品加工厂1个,年加工婴幼儿配方乳粉8万吨。建成纯种和牛繁育场1个,年繁育和牛750头。有年屠宰加工能力20万头的肉牛屠宰加工厂3个,年实际屠宰加工肉牛15万头。肉牛和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382个,规模养殖牛15万头。养牛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49家,带动养牛户1.5万户。建设有机肥加工厂2个,年利用牛粪150万吨,生产有机肥10万吨。有利用牛粪沼气发电厂1处,年发电4000万度。饲料加工厂达到3个,年产饲料30万吨。苜蓿和青贮饲料种植基地15万亩,年产优质饲料150万吨。累计建成标准化养牛小区324个,是2007年的22.6倍;全县牛饲养量达到85万头,是2007年的5.2倍。
2009年,法库县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全国肉牛优势区域优势县”,被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列入肉牛产业建设示范县、奶牛产业建设培育县。
2011年4月,法库县被省政府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奶业产业示范区核心区”。
2011年6月,法库县被全国奶业协会授予“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县”。
2011年9月,法库县被全国畜牧兽医协会授予“全国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示范县”。
2011年10月,法库县被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授予“全国牛产业最具发展潜力县”。
2012年08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法库牛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3年12月,法库县被辽宁省评为“一县一业”牛产业示范县。同月又被评为“奶牛现代畜牧业示范区”。
2015年,法库牛肉被确定为“十二运”指定牛肉。
法库牛肉产地范围为辽宁省法库县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辽育白牛、蒙古牛。
二、牛源条件
牛犊由保护区内专业机构提供。
三、环境条件
以本氏针茅、大针茅、白羊草、芨芨草为优势种的天然草地,同时分布有一定比例的黄柏、防风、龙胆、蒲公英等特色植物。
四、放牧
5至6月龄断奶犊牛在天然草地放牧饲养10个月至300至400千克。放牧饲养期间以天然草地饲草为主要饲料,补饲少量精饲料。
五、育肥
断奶犊牛经放牧饲养至15至16月龄后舍饲育肥到22至24月龄体重达到600至700千克。育肥期间以保护区范围内所产玉米等农作物秸秆为主要粗饲料,每天补饲精饲料6至10千克。
六、屠宰加工工艺
1.宰前淋浴:检疫合格的肉牛在进入屠宰间前用近于体温的漂白粉消毒净水淋浴。
2.屠宰:按清真要求屠宰,屠宰放血时间8至12分钟。
3.胴体清洗:胴体倒挂,用40℃至50℃温水冲洗至胴体外表及腹腔内表面无血渍。
4.排酸:检验合格的胴体进入排酸间,先在2℃至4℃的预冷间经过72小时熟化处理,使肉的中心温度低于5℃,再经18小时0℃至4℃的排酸冷处理。
5.分割与贮存:胴体分割后按产品类型整形包装。冷鲜肉产品在0℃至4℃条件下保存;冷冻肉产品经速冻后、于-20℃条件下冷冻贮藏。
七、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牛肉分 割部位 | 感官特点 |
上脑 | 色泽深红,横切面呈现明显大理石花纹,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表面湿润不粘手,煮沸后肉汤透明,口感瘦而不柴。 |
眼肉 | 色泽鲜红,有光泽,外油层较厚,横切面呈眼状,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表面湿润不粘手,煮沸后肉汤澄清,脂肪团聚于表面,口感肥而不腻。 |
外脊 | 色泽淡红,大理石花纹分布均匀,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表面湿润不粘手,煮沸后肉汤透明,脂肪团聚于表面,口感有弹性。 |
里脊 | 色泽鲜红,有光泽,脂肪呈雪花样沉积,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表面湿润不粘手,煮沸后肉汤透明,口感细嫩。 |
胸肉 | 肉质细嫩,截面大理石花纹纹理清晰,指压不沾手。 |
肩肉 | 色泽淡红或深红,切面有光泽,脂肪洁白,筋肉丝生,表面筋膜覆盖,富有弹性。 |
黄瓜条 | 色泽淡红,肉质紧密,口感有弹性。 |
牛腱子 | 色泽深红,有条线腱束分布,截面圆形呈花纹形状。 |
牛仔骨 | 肋骨粗细均匀,骨肉厚度一致,肥瘦相间。 |
牛T骨 | 外形大小、厚度一致,外脊肉丰满,截面为T形。 |
2.理化指标:
牛肉分割部位 | 理化指标 | |
蛋白质 | 脂肪 | |
上脑 | 18.0—25.0% | 0.9—2.2% |
眼肉 | 18.0—22.0% | 1.2—2.3% |
外脊 | 16.0—23.0% | 1.8—3.4% |
里脊 | 17.0—24.0% | 2.3—3.4% |
胸肉 | 16.0—27.0% | 7.0—11.0% |
肩肉 | 18.0—27.0% | 11.0—18.0% |
牛仔骨 | 16.0—24.0% | 2.3—3.6% |
黄瓜条 | 20.0—26.0% | 1.2—2.3% |
牛腱子 | 16.0—24.0% | 2.0—2.7% |
牛T骨 | 18.0—25.0% | 0.7—1.7% |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法库牛肉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辽宁省法库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法库牛肉的法定检测机构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1]法库牛肉.国家知识产权局. [2018-09-05].
[2]沈阳法库: 中国牛县 牛气冲天.央视网. [2018-09-05].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