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文化 >状元卷
状元卷

状元卷

(中国古代进士状元的答卷)
摘要图为赵秉忠状元卷
状元卷资料
  • 中文名:状元卷
  • 所属年代:隋朝中期开始到清朝末年结束
  • 文物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 现藏地:山东青州市博物馆(赵秉忠状元卷)
  • 材质:宣纸
  • 简介

    由于历史上的战乱和外国侵略,保存在宫廷中的明朝及之前的状元卷已经失踪。目前,明代仅存的一份状元卷是状元赵秉忠在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殿试上的答卷,这份珍贵的文物现被收藏在山东青州博物馆中,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3][1][6]清代存在的状元卷有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50年)陆肯堂状元卷,收藏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4]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黄思永状元卷,现收藏于安徽省休宁县的中国状元博物馆。[5]

    价值

    自隋朝中期开始到清朝末年结束的科举制度,持续了近1300年。这一制度是古代普通读书人进入官场的唯一途径。从童生到秀才,再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贡士,最终有机会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人为了一次考试而奋斗终生,其中不乏许多才华横溢的人才。据史料记载,文武状元的数量高达770余人,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战乱,历代状元的殿试卷难以保存,大多都已失传。所以留存下来的状元卷成为了后人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能够近距离感受状元的才华。[1]

    赵秉忠状元卷

    人物生平

    赵秉忠是明朝时期的一位状元,1573年生于青州府益都县郑母村的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学习儒学经典,在万历二十六年的殿试中,回答了由万历皇帝亲自拟定的题目,即《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并在答卷中提出了治理国家的关键要素,强调了法纪、整顿吏治、安抚百姓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天下太平。这篇策对深得万历皇帝喜爱,最终成为了明代第47位状元。考中状元后,赵秉忠官至礼部尚书,与父亲一同为官。由于其性格坚定直率,最终被贬官还乡,在天启六年去世,享年53岁。[1]

    现世历程

    1983年6月,青州市博物馆对明代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进行了鉴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文物专家的关注。经过对比万历皇帝的手迹、明朝礼部的大印、明朝档案中的印鉴以及试卷中出现的几位明朝官员的奏折等文物和史料,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最终确认这份状元卷是原件真品。[1]

    介绍

    赵秉忠的殿试卷是由三层宣纸制成,总共有19折册页,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关于赵秉忠及其上三代的简历,采用仿宋体字体书写,共4折。在首折上方,有一方篆书印章,印有“礼部之印”四个字。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一部分是被密封的,密封上方盖有“弥封关防”长印,这是为了防止考生姓名和简历泄露。后一部分是正文,为15折册页,全文共2460字,用馆阁体写成,洋洋洒洒,整整齐齐,无一误笔。在卷首,顶天有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为万历皇帝亲笔批写,卷尾则印有大学士及礼部尚书、编部尚书等9位阅卷官和1位印卷官的官职和姓名。[3]

    研究价值

    青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的摧残,大部分明代及以前的状元卷已经失传。赵秉忠的殿试卷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缺,为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提供了珍贵的真实资料。这份状元卷不仅深化了人们对古代科举制度和状元文化的认识,也让赵秉忠这位历史名人的故事得以传承。[3]

    文物流转

    赵秉忠的状元卷一直被他后人的家族传承,被视为传家之宝,并被深藏家中秘不示人。1983年,青州博物馆馆长魏振圣在郑母村进行文物考察时,偶然听村里人说到赵家祖上是明代状元赵秉忠,并且保存了当年的状元卷。后来找到了赵秉忠的13代孙赵焕彬的家,经过24次登门拜访才亲眼见到了这份珍贵的文物——状元卷。赵焕彬将状元卷藏在枕头里,历经几个朝代的战乱都没有被毁。现在这份珍贵的文物被收藏在位于山东青州市的博物馆中,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7]这份状元卷先后在哈尔滨、沈阳、大连、太原等多个城市展出。[8]

    内容

    赵秉忠在参加殿试时,面对题目“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采用“实政”和“实心”两个方面的论述回答皇帝的策问。此外赵秉忠还提出了“天民说”,即皇帝所治之民应称为“天民”,并将帝王和百姓置于同等地位,强调皇帝应该爱护百姓、尊重百姓。这体现了民本思想,也是赵秉忠殿试卷的一大亮点。[3]

    被盗事件

    1991年8月,赵秉忠状元卷遭窃,窃案的罪犯是博物馆保安林春涛。林春涛偷走状元卷后试图以150万元高价出售。经过公安人员8天9夜的奋战,状元卷被追回。林春涛于1991年12月被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后经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在1992年6月被执行死刑。虽然状元卷成功失而复得,但自此不再展示真品,如今博物馆展出的是其复制品。[8][9]

    陆肯堂状元卷

    陆肯堂出生于顺治七年(1650年),苏州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36岁的陆肯堂考上了状元,后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职位,多数时间都留在京城担任官员。[4]

    陆肯堂参与编写过许多朝廷重要著作,得到了朱彝尊、王鸿绪、徐乾学等人的高度评价。陆肯堂在殿试中表现出色,被康熙皇帝称赞论文“首场格局醇正,二场工稳,三场议论好。”[4]

    图书馆里保存的陆肯堂的殿试卷子被装订成卷轴形式,上面有他的署名和三代宗亲开具的证明,底部用朱笔标记了他在第一甲第一名的位置,卷面字体优美,论述清晰。[4]

    黄思永状元卷

    黄思永是安徽徽州休宁县人,寄居江苏江宁(今南京),在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考中获得状元头衔。担任过翰林院修纂、军机处章京、右春坊右中允等职务,后来开办北京工艺商局、投资天津北洋烟草公司,并组建北京爱国纸烟厂。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设商部,黄思永被聘为头等顾问,与张謇并称为“商部实业两状元”。不久后工艺商局停办,黄思永南归浦口任商埠督办。辛亥革命后在上海逝世。[5]

    黄思永的《清黄思永状元卷》是其在殿试中的应试作文,长1米,宽20厘米,毛笔书写,具有重要的文物和研究价值。这份试卷之所以珍贵,原因有三:一是黄思永是休宁县最后一位状元,这是他的殿试试卷,也是休宁县19位状元中唯一被发现的殿试试卷;二是状元殿试卷流散民间的很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三是这份试卷历经了130多年,本应成为清宫秘档的,却鬼使神差地流出宫廷,散落民间,最终回归黄思永的故乡。[5]

    文创产品

    状元福袋设计灵感来源于青州市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明代赵秉忠殿试卷,推向市场以后,因为美好寓意和有着实际用途,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状元福袋中有手提袋1个、文具袋1个、涂卡笔1支、签字笔1支、笔芯2支、套尺1件、橡皮1块、香囊1枚。[3]

    参考资料

    [1]国内外仅存的明代“状元卷”,从“传家宝”到“国宝”历程揭秘.腾讯网. [2023-04-19].

    [2]赵秉忠殿试卷 现存唯一明代状元卷.央视网. [2023-04-20].

    [3]海内外仅存的明代“状元卷”真迹,珍藏在山东这一博物馆,你见过吗~.澎湃. [2023-04-19].

    [4]《天天新报》:清朝状元卷:行文大气流畅符合康熙喜好.华东师范大学. [2023-04-22].

    [5]珍罕清代黄思永状元卷鉴藏.人民政协网. [2023-04-22].

    [6]一级国宝状元卷1991年失窃案始末.新浪新闻. [2023-04-19].

    [7]国内外仅存的明代“状元卷”,从“传家宝”到“国宝”历程揭秘.百家号-齐鲁壹点. [2023-04-19].

    [8]重温明清的“满分作文”.中国经济网. [2023-04-19].

    [9]9昼夜追踪国宝失而复得.新浪新闻. [2023-04-19].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10月23日

  • 上一篇百科:骨箭头
  • 下一篇百科:战国玉人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