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地点 >澎湖屿
澎湖屿

澎湖屿

()
澎湖屿资料

位于

台湾海峡东南海域,历史上是大陆与台湾之间海上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闽南移民向台湾迁徙的中继站。因地近大陆,开发较之台湾更早,与泉州的历史关系也更为悠久,由于有着长期的行政隶属关系,历史上澎湖又被称为泉州外府。

地理方位

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彭湖屿》:

“彭湖屿,在(泉州)府东南海中。

山形平衍,东西约十五里,南北约二十里,周围小屿颇多。自府城东出海,舟行三日可至。

又有东西二碇山,亦在海中。自东碇开洋,一日夜可至。

其海水号彭湖沟水,分东西流。西达漳泉,东达吕宋。”

《舆地纪胜》:“自泉州东出海间,舟行三日抵澎湖屿。”

隋·开皇陈棱尝略彭湖地

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彭湖屿》:

“《海防考》:隋·开皇(581—600年)中,尝遣虎贲陈棱略彭湖地。其屿屹立巨浸中,环岛三十有六,如排衙。居民以苫茅为庐舍,推年大者为长,以畋渔为业。地宜牧,牛羊散食山谷间,各◇耳为记。”

《舆地纪胜》:“(澎湖屿)在巨浸中,环岛三十有六。”

唐·元和施肩吾率族人迁居澎湖

浙江桐庐分水施家村《施氏宗谱》记载:施肩吾,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为唐·元和十五年(820年)进士,是桐庐历史上第一位由皇帝钦点的状元。施肩吾由于无法忍受当时官场的腐败和黑暗,于数月后辞官归隐。后率族人迁居台湾澎湖。

《舆地纪胜》:“施肩吾(咏澎湖)诗云:‘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少年学采珠,手把生犀照盐水。’”

连横《台湾通史》载: “及唐中叶,施肩吾始率其族,迁居澎湖。肩吾,汾水人,元和中进士,隐居不仕,有诗行于世。其题澎湖一诗,‘鬼市’、‘盐水’,是写当时之景象。”

北宋·宣和隶属泉州府

英雄合击传奇私服 传奇广告代理 中变传奇私服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时任泉州知府的陆藻在其所作《修城记》有云: “泉距京五十有四驿,连海外之国三十有六岛,城内画坊八十,生齿无虑数十万。”其中“三十有六岛”即指澎湖,当时已是泉州府属地。

南宋 ·遣将分屯

南宋·楼鑰《玫媿集》载,乾道七年(1171年),泉州知府汪大猷曾下令在澎湖“造屋二百间,遣将分屯”,并编管台湾户籍,这大概是澎湖历史上大规模建设的最早记载。

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诸蕃志》也对澎湖有记载,并记载当时的澎湖隶属泉州府晋江县。

元·为泉州外府

元代,澎湖为泉外府,并置巡司。

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彭湖屿》:“《元志》云:三十六岛,巨细相间,坡陇相望,有七澳居其间,大约有土无木,土瘠不宜禾稼。产胡麻、菜豆,山羊尤多。居人煮海为盐,酿秣为酒,采鱼虾螺蛤以佐食。土商兴贩,以广其利,贸易至者岁常数十艘,为泉外府。至元末,置巡司于此。”

元代《岛夷志略》中,经由泉州浮海东渡的汪大渊以亲历对澎湖作详实描述:

“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坡垅相望。乃有七澳居其间,各得其名。自泉州顺风二昼夜可至。

有草,无木,土瘠不宜禾稻。泉人结茅为屋居之。气候常暖,风俗朴野,人多眉寿。男女穿长布衫,系以土布。煮海为盐,酿秫为酒,采鱼、虾、螺、蛤以佐食,爇牛粪以爨(音cuan,烧火做饭之义),鱼膏为油。地产胡麻、绿豆。山羊之孳生,数万为群,家以烙毛刻角为记,昼夜不收,各遂其生育。土商兴贩,以乐其利。

地隶晋江县。至元间(1335—1340年),设巡检司。”

宋元时期泉州与澎湖的密切联系还被考古发现所证实。近年来,考古人员在澎湖的十八座岛屿采集和发掘到大量宋元时期产自泉州的陶瓷标本。这些陶瓷多是当时经由澎湖转运到亚非各国的外销产品,说明澎湖在宋元时期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

明·仍属晋江县

有明一代,澎湖仍属晋江县。《明史》“泉州晋江县”中有“海中有澎湖屿”的记载,而嘉靖、隆庆《泉州府志》亦云:澎湖“讼者取决于晋江县”。

明·洪武废巡司

明初沿用元代之旧制,仍设巡检司在澎湖。其时倭寇及海盗为患,澎湖首当其冲,经常成为他们出没取水补粮的地方。洪武二十年(1387年)废巡司,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设游兵春冬汛守。

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彭湖屿》:

“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汤信国(信国公·汤和)经略海上,以岛民叛服难信,议徙之于近郭。

(洪武)二十年(1387年),尽徙屿民,废巡司而墟其地。继而不逞者潜聚其中,倭奴往来停泊取水,亦必经此。

嘉(嘉靖,1522—1566年)、隆(隆庆,1567—1572年)以后,海寇曾壹本等屡啸聚为寇,官兵大举,始讨平之。

【嘉靖年间(1522—1566年),俞大猷曾赴澎湖征剿勾结倭寇扰乱沿海的海盗林道乾,并留偏师驻扎澎湖。 】

万历二十年(1592年),倭犯朝鲜,哨者云将侵鸡笼、淡水。鸡笼密迩彭湖,于是议设兵戍险。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增设游兵,春冬汛守。”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荷兰海军将领韦麻郎乘明政府汛兵撤防之隙,率军舰侵入澎湖。当时镇守晋江石湖的都司沈有容奉命前往征剿。

沈有容面对战舰武器均胜我一筹的荷兰侵略者,以为应“谕以理,惧以祸,令其自疑”,他“解袍缓带,径登其舟”,向韦麻郎义正词严地指出:“中国断不容远人实逼处此,有诳汝逗留者即是愚尔。”又说:“中国甚惯杀贼,尔未睹天朝兵威耶?”在沈有容义正词严的训斥和明朝舟师的进逼之下,荷兰侵略者不得不撤走。

澎湖百姓特地竖立一块刻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12个大字的石碑以志纪念,该碑至今仍保留在澎湖天后宫内。

明·万历派兵长戍

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彭湖屿》: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倭入犯龙门港,遂有长戍之令,兼增冲锋游兵,以厚其势。

其地环衍可二百余里,三十六屿之胜,盖清漳、温陵二郡之门户。但地斥卤,水咸涩,常燠多风,稼穑差艰耳。

屿之正中曰娘宫屿。从西屿入,二十里为茶盘,又十里为进屿,即娘宫屿矣。波平浪息,无淜奔激射之势,其状如湖,因曰彭湖。湖面宽转可里许,深稳可泊,遇南北风,我舟汛守皆顿其中。夷人往往窥伺,以为窟穴。

面为案山,右为西安,各置小城,列铳其中,以为戍守,名曰铳城。

又左为风柜,夷人尝筑铳城于此。山略高至七八尺,夷拗其中,上垒土,若雉堞。日后毁其城,仍分军戍守,与案山、西安相犄角。

东为莳上澳、猪母、落水,最当东南之冲。寇从东南来者,遇风辄寄泊焉。

由陆趋娘宫三十余里,旧有舟师戍守,后又筑铳城以防横突。

又东向为钻管港、林投仔、龙门、青螺诸澳。龙门有原泉,旧为居民聚落。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倭流劫大金,所余船突犯泊此屿。

西为西屿头,正夷寇出入之道。有果叶澳,泉甚冽可饮。

稍北为竹篙湾。又西为◇仔员。

又西北为丁字门、水吼门,非乘潮舟,不得出入。皆设水陆兵戍守。

屿北为北山墩,有北太武,稍卑为赤嵌。循港而进,越一澳区,为镇海港,累城于此。

又西北为吉贝屿,沿海诸山,乱石森列,港道迂曲,非练熟舵梢,不能驾舟也。

又北太武与中墩,称两太武,俱湖中最高处,便于◇望。

娘宫稍后二里有稳澳山,颇纡坦。

自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红夷一舟阑入彭湖,(嗣为总兵俞咨皋所逐)久之乃去。

天启二年(1622年)六月,有(荷兰)高文律者,乘戍兵单弱,以十余船突据彭岛,遂因山为城,环海为池,破浪长驱,肆毒于漳、泉沿海一带,要求互市,欲如粤东香山澳夷例。总兵俞咨皋者,用间移红夷于北港,乃得复彭湖。

议于稳澳山开筑城基,通用大石垒砌,高丈有七,厚丈有八。东西南共留三门,直北设铳台一座,内盖衙宇营房,凿井一口,戍守于此,以控制娘宫。

然议者谓彭湖为漳泉之门户,而北港即彭湖之唇齿,失北港则唇亡而齿寒,不特彭湖可虑,漳、泉亦可忧也。

北港盖在彭湖之东南,亦谓之台湾。天启(1621—1627年)以后,皆为红夷(荷兰)所据。”

天启四年(1624年)七月,福建巡抚南居益出兵收复被荷兰侵略者占据的澎湖。荷军拆毁城堡,撤出澎湖,侵占台湾,筑热兰遮城堡(即安平)。

明·崇祯三年(1630年),荷兰殖民者又占据澎湖,不时进犯漳、泉、厦。

清·澎湖厅、澎湖县

明末清初,为了驱除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在进攻鹿耳门之前,先取澎湖,澎湖成为郑氏集团的势力范围。

清·康熙三年(1664年)八月十六日,荷兰兵舰10艘、番兵千余人抵晋江安平港,拟联合清军,从围头出发攻澎湖。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为了平台,也采取首先攻克澎湖,“扼据咽喉,进逼巢穴”的策略,与郑军决战澎湖海,取得胜利。郑军守将刘国轩遁归台湾,澎湖岛上郑军则不战而降。

施琅入驻澎湖之后,“安插投诚,抚绥地方,民人乐业,鸡犬不惊”,当地官民有感其德,专门建施公祠祀奉,该祠至今尚存。

清·《澎湖志略》还记载:

“靖海侯施琅奉命征郑克塽,取澎湖,入(妈祖)庙拜谒,见神衣半湿,始知神默助之。

又,师苦无水,琅祷于神,井涌甘泉,数万师汲之不竭。今其井尚存,名曰大井。及行,恍见神兵导引,至鹿耳门,水涨数倍,战舰得径之,贼惊奔溃。

琅上其事,奉诏加封天后。”

妈祖因施琅平台有助顺之功而被加封为天后,澎湖天后宫也因为施琅的这次入庙拜谒而声名日重。

台湾正式纳入版图后,澎湖相继以澎湖厅、澎湖县建制,隶属于台湾府和台湾行省,但与泉州的经济、文化联系仍然十分密切。至今,澎湖的居民仍然以泉州籍的移民为多,还保留着古老的民俗文化和信仰传统。古大厝、妈祖庙、水仙宫、真武庙、石敢当、镇风塔,澎湖依然展现着泉州外府的历史风貌。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8月4日

  • 上一篇百科:福建行省
  • 下一篇百科:岳阳路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