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自然 >生殖洄游
生殖洄游

生殖洄游

(激素促使鱼群向产卵所迁移行为)
生殖洄游,又称产卵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后,脑下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会促使鱼类集合成群而向产卵场所迁移,称为生殖洄游。
生殖洄游资料
  • 外文名:reproductive migration
  • 别名:产卵洄游
  • 代表鱼类:鲑鱼、瓦氏雅罗鱼等
  • 洄游特点:也可能伴随其他洄游
  • 洄游方向:因种类各异
  • 洄游距离:有长有短,因种类而异
  • 事件:三文鱼生殖洄游、瓦氏雅罗鱼洄游
  • 简介

    鱼类的洄游是鱼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一般运动截然不同。一般的运动都是条件反射运动,常是由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运动。洄游则是一些鱼类的主动、定期、定向、集群、具有种群特点的水平移动。洄游也是一种周期性运动,随着鱼类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推移,每年重复进行。根据影响鱼类洄游因素可区分不同的洄游类型:按洄游的方向,可分为向陆洄游、离陆洄游或降河洄游、溯河洄游等;按照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可划分为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

    生殖洄游又称产卵洄游。鱼类的产卵习性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鱼为了寻求适宜的产卵条件,保证鱼卵和幼鱼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发育,常常要进行由越冬场或肥育场向产卵场的集群移动。洄游距离有长有短,因种类而异。

    生殖洄游的移动方向依种类而异,有由深海、外海游向浅海或近岸;有由海洋向江河或江河下游游向上游的溯河洄游;有由江河向海洋的降河洄游;湖泊中的鱼类由开阔的湖中心区游向沿岸产卵,也可以视作是一种产卵洄游,但洄游的距离很短。

    生活在淡水中的鳗鲡,要洄游数千公里到海洋深处产卵,而生活在大洋中的大马哈鱼要反向游动数千公里进入江河上游产卵。而有些鱼类仅作短距离移动,如大黄鱼由福建北部的洞头洋洄游至江苏海域的吕泗洋;我国淡水中的一些鲤科鱼类,如青鱼、草鱼、鲢、鳙等鱼类由静水湖泊洄游至江河中特定河段的产卵场所产卵,距离长则几百公里,短则几十公里。

    特征

    生殖洄游的特点是洄游路线、方向和时间较固定,距离较远,游速快,分群洄游现象明显,鱼群密度大,鱼群集群性状固定;洄游期间鱼体性腺发育、生理状态变化大。有些鱼类体型、体色出现变异。有些鱼类在生殖洄游过程停止摄食。

    越冬后的幼鱼和成鱼,经过生殖洄游或生殖活动的成鱼,需要强烈的摄食以补充营养,集群游向饵料丰富的水域索饵,形成了索饵洄游,也称摄食洄游。有些鱼类在越冬后先行强烈摄食,形成由越冬场向肥育场地的洄游,例如在河流深槽中越冬的鲤鱼,在早春气候转暖时,就要洄游到食料丰盛的湖泊中去肥育。摄食洄游也有伴随产卵洄游同时进行的,如金枪鱼在由西沙群岛进行长距离生殖洄游过程,沿途强烈摄食,实际上金枪鱼的生殖洄游也是一种索饵洄游。

    有些鱼经过生殖后,在秋季进行一次索饵洄游,为准备越冬和来年生殖积储营养。幼鱼的摄食洄游也是十分明显。如草鱼、青鱼、鲢、鳙等鱼类在江河繁殖后,已经发育到能自由游泳和自由摄食的幼鱼,即沿岸逆水上溯,进入通江的湖泊或小支流中进行肥育,因为这些附属水体中的食物要比江河干流中丰盛得多。

    事件

    三文鱼生殖洄游

    鲑鱼,英文又叫Salmon,即大马哈鱼。三文鱼的叫法,来自港人的洋泾滨英语。三文是一种冷水鱼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Fraser河两岸,上千河汊中三文鱼的洄游以万头涌动最为壮观。鲑鱼在北半球高纬度河湖中孵化,成长,然后进入太平洋或大西洋生活,历经数年,长成性成熟时准确地返回自己的原出身地,完成生殖使命后死亡。SydenhamRiver从安大略省北三文鱼主要的育儿床GeorgianBay 出发,由北向南浅薄而湍急地奔向安大略湖。安大略湖另有河道与大西洋连接。十月的多伦多有两景,观赏枫叶和三文鱼洄游。

    瓦氏雅罗鱼洄游

    在连年干旱水源短缺的北方地区,赤峰市达里湖瓦氏雅罗鱼的生殖洄游是十分罕见的自然奇观,场面尉为壮观,已经成为赤峰市渔业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达里湖瓦氏雅罗鱼(俗称:华子鱼)在分类上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是内蒙古东部十分重要的经济鱼类和生态鱼 类,对高盐碱度水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为国家级水产种质保护资源。每年4月底至5月初为繁殖期,当冰层刚刚消融,大批的瓦氏雅罗鱼便集群溯河而上,至水草丰茂的淡水河道中产卵繁育,粘附在水草上的卵粒经过7-11天的孵化即可出苗,幼苗顺河水水流降河游到大湖中栖息、生长。

    达里湖瓦氏雅罗鱼洄游就是典型的溯河生殖洄游过程,同时也是自然界中为数不多的可以肉眼看到的鱼类洄游场景之一,众多亲鱼溯河而上,时而跳跃,时而簇拥,呈现出十分状观的自然景象。为了种群延续,洄游 数十里,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堪称生命的奇迹!

    洄游鱼类的影响因素

    鱼类洄游的起始,既取决于鱼自身的状态,也取决于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鱼性腺成熟所分泌的性激素刺激神经系统兴奋而产生生殖要求。环境条件的变化则是开始生殖洄游的天然刺激信号。温带地区达到一定丰满度的鱼,温度下降的天然刺激就成为开始越冬洄游的信号。

    多数鱼类如果性腺发育不良,即使已经达到生殖年龄,外界环境刺激强烈,仍不会产生生殖洄游的要求。没有达到一定丰满度或含脂量的鱼,尽管外界水温下降剧烈,仍继续索饵或边洄游边索饵。如欧洲鳀鱼,当含脂量为14%以下时,即使水温剧降,越冬季节已经到来也不开始洄游,而是继续摄食。当含脂量为14-17%时,才开始洄游,但行动缓慢。含脂量达到22%时,到了越冬季节,则不论水温下降幅度的大小,就立即开始越冬洄游。环境条件中以水温、水流、水化学等的影响最为显著。水温回升快,开始生殖洄游就早。水温的变化会影响饵料生物的发生和分布,从而影响鱼类的索饵洄游。秋末水温下降的迟早与快慢直接影响越冬洄游的开始时间和洄游速度。水流是造成被动洄游和主动洄游的主导因素。水流把鱼卵和仔、稚鱼携带远离出生地,形成成鱼回归性洄游。水的化学成分,特别是盐度的变化,引起鱼体内渗透压的改变,导致血液成分与性质的变化,进而诱发鱼的生理变化,促使降海或溯河洄游的发生。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8月4日

    以上内容的权威合作源为 [科普中国]

  • 上一篇百科:昼夜垂直移动
  • 下一篇百科:越冬洄游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