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科技 >电动车国标
电动车国标

电动车国标

(电动车国标)
电动车国标要点、事实问题与应对方法。
电动车国标资料
  • 中文名:电动车国标
  • 重量:大于40公斤
  • 要点:事实问题与应对方法
  • 按照:机动车管理
  • 行业问题

    1、多行业应对标准切换

    2、市民所骑“电驴”体重多超标

    3、大部分企业需要重获资质

    4、操作难度太大需暂缓执行

    5、协会企业迄今仍未见文本

    6、企业推锂电池电动自行车应对

    升级与危机

    从2010年1月1日开始,或许你买电动车也得去考一本驾照;或许,你开着电动车却不能上慢车道,而是慌张地与汽车“并驾齐驱”……近日,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一纸公告把电动自行车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份长达20多页的国家标准,让大家记住了这样一行字: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车,将称为轻便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划入机动车范畴。与之相伴的后果便是,超过2000家电动车生产企业将变成无证生产的非法企业,超过500万就业工人将面临失业,众多车主必须经过考驾照、上牌、买保险等一系列冗长手续才能上路。

    近年来,电动车以其经济、轻便、环保、节能和低碳等优点,为普通工薪阶层出行提供了方便。[1]在当下“汽车太贵买不起,自行车太累不想骑,公交车人太多不想挤”,越来越多的城市“禁摩”的现实背景下,选择电动车无疑是最划算最适用的。据介绍,目前中国市场约有1.2亿辆电动自行车,这些车大多数时速在30至35公里之间。

    揣摩标准中“20公里”、“40公斤”这几个关键数字,再一次让人见识了强势利益集团(摩托车集团、摩托车行业)利用标准手段设置技术壁垒和准入壁垒的惯用手法。一旦电动车“被升级”,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打击可是毁灭性的,消费者也只能放弃“价廉物美”的电动自行车转而选择电摩或自行车,那种感觉“就像在家门口紧贴着门起了一堵墙”。

    消费者纳闷的还有,该标准之类的公共政策走上前台,事先却没一点征兆。从目前相关信息来看,标准制定过程既没有设置对自行车企业和消费者的意见征询环节,也没有通过必要的听证,更谈不上与国际“接轨”——美国的电动车速标准为32公里/小时,欧盟的标准是25公里/小时,可我们却“减速”至20公里/小时。如此不管电动自行车企业的死活,罔顾广大消费者意愿,缺乏民意支撑的“标准”,左看右看都显得“草率”。

    横空出世的“电摩国标”一经亮相便引来嘘声一片,也让人们生发了许多不该有的“联想”——标准之争实际上就是行业之间的利益之争。在制订“标准”过程中,只有拥有更多公开与透明空间,让行业知情,让专家充分论证,让民意得到充分表达,这样的“国标”才具有公信力和生命力。

    当服从民生

    将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的电摩新国标最近闹腾得很,因为它不仅涉及到电动摩托车,还跟全国目前在路上跑的1.2亿辆电动自行车息息相关。按照新国标的说法,时速在20公里以上、自重超过40公斤的电动车都要按机动车管理,车主要考驾照、要买交强险、要上快车道,这一标准引来一波接一波的惊呼:电动车也骑不起了,上快车道也更不安全了。

    超速电动车要归为机动车管理,据说是为了安全考虑,但搞到后来,反而可能更不安全也骑不起,这事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似乎不能不调整,但调整又会伤及民生,怎么办?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建议“电动车限速从目前的20公里改为35公里”,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何祚庥认为,在电动自行车的“标准”问题上,有一个特有的混乱理念,往往把可在市场销售的合格产品应具备的“质量”标准,和道路许可通行“标准”混为一谈。的确是如此,很多汽车设计最高时速都在200公里以上,但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却是120公里,如果按照新国标对电动车的要求,那所有的汽车是不是都只能设计120公里的最高时速呢?

    很多报道披露了这样一条消息:目前国内1.2亿辆的电动车,绝大部分最高时速都超过了20公里,自重也不止40公斤。这其实呈现了一种现实的民生状态: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对电动车的速度要求更高了,“20公里以上算机动车”这一新国标里面的规定,已经与现实严重脱节,毕竟任何一级的交管部门,也无法拿出电动车时速超过20公里就能造成事故增多的数据。如果一条法律规定令绝大多数人都在不知不觉间违法,那就不是老百姓的问题,而是标准本身有问题,需要应时而变了。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本意是为民众正常生活提供一个有序和安全的环境,它的终极目标是民生,它是为民生服务的,而不是成为民众权利实现的障碍。具体到新国标“超过20公里算机动车”的规定,它已经成为民众实现“价廉物美出行权利”的障碍,在权利面前,应该让路的是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而不是硬生生地让民众牺牲权利来迎合不合实际的国标和法律条文。这看似只是一个电动车标准如何制定的技术问题,实质上却是权力与权利谁该为谁让路的问题。

    复杂的问题

    1亿电动自行车,明年我往哪儿骑?

    国标委轻轻松松的制定出了一个标准,但那1亿多的消费者可就麻烦了。本来自己是按照自行车买的,可是现在国标委说自己买的是机动车。那明年这个标准一实施,自己是仍旧在自行车道上骑呢?还是在机动车道上骑?上自行车道肯定是违法了,但是上机动车道……岂不是大大增加了自己被汽车撞倒的可能?就算不怕被撞,很多城市可是“禁摩”的。

    500万人就业问题怎么办?

    国标委制定的这个标准一旦认真实行,与之相伴的后果便是,超过2000家电动车生产企业将变成无证生产的非法企业,众多车主必须经过考驾照、上牌、买保险等一系列冗长手续才能上路。更重要的是,超过500万就业工人将面临失业。国标委制定这个标准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这500万工人的就业问题怎么办?

    根本问题:安全问题怎么解决?

    新国标的支持者的担忧听起来不无道理:长期以来,电动自行车行驶在非机动车道,速度高于自行车,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且事故认定也很难处理。反对新国标的人也恰恰是出于安全的理由:明年电动车如果被迫骑到机动车道上,那么骑电动车的老百姓是不是很容易被汽车撞倒?新的国标,显然并没有解决安全问题,相反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

    解决之道

    给电动车划条专用车道的时候到了!

    划一条专用的电动车车道,理论上可行,在国外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可是到了我国,为何实施起来就那么难?

    规模已经足够大

    由于电动自行车行业在中国从诞生发展到今天才短短10年时间,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市场和发展状况。现在电动车每年的销售量达到2500辆,电动自行车的总保有量达到1.2亿辆——这个数量要远远大于汽车的总保有量(到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在6650万-8431万辆之间)。汽车的道路越来越宽,为什么不给这1亿多的电动车划一条专用道呢?

    电动车优点足够多

    在当下汽车太贵买不起,自行太累不想骑,公交车人太多不想挤,越来越多的城市“禁摩”的现实背景下,选择一辆电动车无疑是最经济、最划算、最适用的。而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如果用1.2亿辆电动车替代摩托车的增长量,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5256万吨,相当于全社会小型乘用车全年的总排放量。开辟电动车专用道就是促使人们改变环保生活方式的最好动力。

    目前面临的困难非此不能解决

    现在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于是把电动车逼上机动车与汽车争路(当然,很大可能是争不过),不正是在制造交通混乱吗?中国对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断增长,还要扼杀环保的电动车的生存空间,这不是鼓励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污染环境吗?交通事故日益增长,把电动车逼到机动车道上,不是置人民生命于不顾吗?而如果能够开辟一个专门的电动车道,这些问题虽然并不能完全解决,但是要比现在大大缓解了。

    参考资料

    [1]电动自行车:“上楼”违法,楼下如何充电?.2021-07-27[2022-06-17].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8月7日

  • 上一篇百科:校车
  • 下一篇百科:国标法兰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