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机构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

(中国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科工四院),由院本级和第四总体设计部(四部)、指挥自动化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四○一所)、控制系统总体研究所(十七所)、导弹总装测试厂(南京三○七厂)、航天晨光股份公司、南京晨光投资公司等6个单位组成。其中,四部始建于1965年8月,是我国第一个固体地(潜)地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设计部,四○一所成立于2010年6月,是四院指挥控制系统总体单位及核心技术研发基地,十七所始建于1968年2月,是固体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总体研究所,南京三○七厂的前身是1865年创办的金陵机器制造局,有着悠久的军工历史。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新四院),由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第九研究院整合重组,2011年12月30日在武汉挂牌。隶属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其他名称航天科工四院公司名称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经营范围运载技术、特种地面车辆等。2022年8月23日,昆山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签署合作备忘录。[1]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资料
  • 中文名: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
  • 外文名:CASIC
  • 成立日期:1965年8月
  • 人员规模:18000余人(2014)
  • 经营范围:运载技术、特种地面车辆等
  • 发展历程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科工四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组建于2002年7月,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根据国家国防工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对所属单位进行专业重组改制而成立的,主要负责运载技术及相关技术系统的研究、开发和产品经营,以及该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技术抓总。航天科工四院成员单位分布于北京市和江苏省南京市两地。北京地区有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简称四部)、指挥自动化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简称四Ο一所)、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简称十七所),南京地区有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三Ο七厂)、南京晨光高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四院现有在职职工18000余人。其中各类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近百人,研究员、高级工程师近千人。航天科工四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涌现出以“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陈德仁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航天事业的优秀人才,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军品领域,创造了我国多个“第一”,是我国运载技术及相关技术系统的研究和生产的重要基地。在民用产业领域,充分发挥军工技术、设备能力优势,大力开发系列民用产品,形成了特种车辆、成套机械设备、压力容器、软管、艺术制像等多类产品系列,在市场上享有盛誉,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航天科工四院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期,院将进一步强化管理,加强研发力量,提高核心竞争力,朝着一流航天运载技术研究院大步迈进!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简称“新四院”),由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第九研究院整合重组,2011年12月30日在武汉挂牌。新四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推进二次创业、谋求跨越发展”中迈出了重要步伐。

    原四院组建于2002年7月,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对所属单位进行专业重组改制而成,是我国专业从事某航天型号系统的研制生产主体与技术总抓单位,曾创造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自主研制的多个型号产品分别参加了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阅兵任务。

    原九院于2007年4月挂牌,其前身是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成立的066基地。该院是我国重要的型号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和特种越野车及底盘研发生产基地。其成功研制的我国某重点航天型号系列产品,填补了中国航天领域的空白。其多个型号产品及配套的特种车底盘共80台,先后在国庆50周年、60周年阅兵式上接受检阅。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新四院)通过统筹资源分配,形成集聚效应和发展合力,不仅有利于资源科学优化配置,形成更强的整体优势,而且能进一步发挥双方既有优势,拓展新的市场和领域,更好地实现装备制造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实现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服务企业的跨越。

    2022年8月23日,昆山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签署合作备忘录。[1]

    参考资料

    [1] 昆山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 界面新闻[引用日期2022-08-24]

  • 上一篇百科:空中运输航空公司
  • 下一篇百科:航星洗涤机械(泰州)有限公司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