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文化 >将相和
将相和

将相和

(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将相和源于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蔺相如、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处处对廉颇容忍谦让,终使廉颇愧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由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将相和资料
  • 中文名:将相和
  • 别名:负荆请罪
  • 时间:战国时期
  • 主要人物蔺相如廉颇文学体裁:传
  • 人物介绍

    廉颇,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故事由来

    将相和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

    作者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西南)人。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其父司马谈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诵古文”即读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西南各地。

    元封八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史记》创作。

    创作背景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的大文学家和历史学家,父亲是西汉一个很有学问的史官。司马迁从小就跟父亲来到长安,10 岁开始攻读古文,学习非常刻苦。20 岁后他漫游大江南北,到过长城、渡过黄河、登过泰山、经过长江,一路上采访民间传说,考察文物古迹,搜集历史资料,这些活动大大地丰富了他各方面的知识,培育了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司马迁漫游回来后,当了一名小官。不久他父亲病危,临 去世前 拉着司马迁的手说:“我家世世代代都当史官,你将来也会接替这个职务。我早就想写一部通史,但这个愿望实现不了啦! 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千万不要忘记啊!”司马迁坚定地回答:“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但我一定实现您的愿望! ”

    后来,司马迁当了史官,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皇家图书馆里的藏书、档案,整理和考证历史资料。那时的文字都刻在木简上或写在丝绢上,有时一部书就要堆满一间屋子,读书是很不容易的。到41 岁那年,他开始写《史记》。6年后,司马迁因直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得罪了皇帝,被关进监狱。

    他在狱中身体受到严重摧残,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又觉得:“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如果就这样轻易死去,《史记》由谁来完成呢?他决心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

    50 岁那年,司马迁被释放出狱。他更加奋发,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写《史记》中去,用了14年的时间,终於写成了这部50 多万字的著作。《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通史,一共写了3 千多年的历史,其中有揭露帝王作恶的文章,也有歌颂奴隶起义故事。这是司马迁用毕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写出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 上一篇百科:伍子胥奔吴
  • 下一篇百科:资治通鉴·周纪·窃符救赵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