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文化 >太玄经
太玄经

太玄经

(西汉扬雄的易学著作)
《太玄经》,西汉末年扬雄撰,《四库全书》为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名讳,改为《太元经》。
太玄经资料
  • 中文名:太玄经
  • 作者扬雄别名:玄冲
  • 类别:易学
  • 简介

    《太玄经》,汉代扬雄编撰,也称《扬子太玄经》,简称《太玄》、《玄经》。扬雄撰《太玄》,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四库全书》为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名讳,改为《太元经》。[1]

    新唐书·艺文志》作十二卷,《文献通考》作十卷。其书模仿《周易》体裁而成。分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赞,以模仿《周易》之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重卦、三百八十四。其赞辞,相当于《周易》之爻辞。《周易》有《彖传》、《象传》等“十翼”。作补充说明,《太玄经》亦作《玄冲》、《玄》等十篇做补充说明。“玄”,如字形,意为螺旋式“轮回”,是自然规律的形态一般性构架。源出《老子》“玄之又玄”。

    《太玄经》以“玄”为中心思想,揉合儒、道、阴阳三家思想,成为儒家道家阴阳家之混合体。扬雄运用阴阳、五行思想及天文历法知识,以占卜之形式,描绘了一个世界图示。提出“夫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质干在乎自然,华藻在乎人事”等观点。《太玄经》含有一些辩证法观点,对祸福、动静、寒暑、因革等对立统一关系及其相互转化情况均坐了阐述。认为事物皆按九个阶段发展,在每一首“九赞”中,皆力求写出事物由萌芽、发展、旺盛到衰弱以至消亡的演变过程。东汉宋衷三国吴人陆绩曾为《太玄经》作注。晋人范望又删定二家之注,并自注赞文。另有北宋司马光《太玄经集注》、清人陈本礼《太玄阐秘》等。

    《太玄经》是作者在精研《周易》的二进制后演绎而出的三进制体系。充分地诠释了“天,地,人”的互动理念。是世界中最早的三进制体系著作。该书在当世不为人理解,并以语言笑话作者,可作者不予理睬,还笑着说后世将大显光彩。并绘有玄图一副,因历代印刷技术而没流传于世。

    深入研究《太玄经》对现代众多领域将会有巨大的帮助。就像计算机是在二进制的基础上发明出的科学产物一样,《太玄经》这个阐述三进制的理论体系,同样会对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如:

    “红色,黄色,蓝色”,“政治,文化,经济”,“上,中,下”,“商家,中介,客户”,“质子,中子,电子”,“力量,敏捷,智力”,“脱氧核糖,磷酸碱基”等等。

    原文

    玄首序

    驯乎玄,浑行无穷正象天。阴阳,以一阳乘一统,万物资形。方州部家,三位疏成。陈其九九,以为数生,赞上群纲,乃综乎名。八十一首,岁事咸贞。

    《玄首序》注释

    驯乎玄,浑行无穷正象天。

    注释晋·范望:驯顺也;玄,天也;浑行,浑天之义,浑沦而行也。无穷谓昼夜不休,无穷已也。玄正,取象于浑天,故言正象天也。

    阴阳(土比)参,以一阳乘一统,万物资形。

    注释晋·范望:参者,三也;(土比)者,比也,以阴阳相次而三,三相乘转为九矣。资者,取也。阴阳相参以为三方,一阳即一方也;一统则天统也。举一方一统,则二方二统可知也。三统相承,以主万物,故万物取形于是也。

    方州部家,三位踈成。

    晋·范望注释:踈,大也。言阴阳乘三统为方州部家,大数则三统之位,乃大成也。

    陈其九九,以为数生。

    晋·范望注释:言三方一位,乃运为八十一首,陈列乎其中,故言九九以数生也。

    赞上群纲,乃综乎名。

    晋·范望注释:赞,九赞之辞也。群纲诸阳也,阳动则阴从,言诸纲动于上,乃综理众首之名性,故言乃综乎名也。

    八十一首,岁事咸贞。

    晋·范望注释:贞,正也。八十一首周流一岁之事,侯司八节各得其正,故言“咸贞”也。

    玄测序

    盛哉日乎,炳明离章,五色淳光。夜则测阴,昼则测阳。昼夜之测,或否或臧。阳推五福

    以类升,阴幽六极以类降。升降相关,大贞乃通。经则有南有北,纬则有西有东。巡乘六

    甲,舆斗相逢。历以记岁,而百谷时雍。

    中:阳气潜萌于黄宫,信无不在乎中。

    初一:昆仑磅礴,幽。测曰:昆仑磅礴,思之贞也。

    次二:神战于玄,其陈阴阳。测曰:神战于玄,善恶并也。

    次三:龙出于中,首尾信,可以为中庸。测曰:龙出于中,见其造也。

    次四:庳虚无因,大受性命,否。测曰:庳虚之否,不能大受也。

    次五:日正于天,利用其辰作主。测曰:日正于天,贵当位也。

    次六:月阙其抟,不如开明于西。测曰:月阙其抟,贱始退也。

    次七:酋酋,火魁颐,水包贞。测曰:酋酋之包,任臣则也。

    次八:黄不黄,覆秋常。测曰:黄不黄,失中德也。

    上九:颠灵气形反。测曰:颠灵之反,时不克也

    周:阳气周神而反乎始,物继其汇。

    初一:还于天心,何德之僭,否。测曰:也还心之否,中不恕也。

    次二:植中枢,周无隅。测曰:植中枢。立督虑也。

    次三:出我入我,吉凶之魁。测曰:出我入我不可不惧也。

    次四:带其钩鞶,锤以玉环。测曰:带其钩鞶,自约束也。

    次五:土中其庐,设其金舆,厥戒渝。测曰:庐金戒渝,小人不克也。

    次六:信周其诚,上亨于天。测曰:信周其诚,上通也。

    次七:丰淫见其朋还于蒙,不克从。测曰:丰淫见朋,不能从也。

    次八:还过躬外,其祸不大。测曰:还过躬外,祸不中也。

    上九:还于丧,或弃之行。测曰:还于丧,其道穷也。

    礥(贤):阳气微动,动而礥礥,物生而难。

    初一:黄纯于潜,不见其,藏郁于泉。测曰:黄纯于潜,化在啧也。

    次二:黄不纯,屈于根。测曰:黄不纯,失中适也。

    次三:赤子扶扶,元贞有终。测曰:赤子扶扶,父母詹也。

    次四:拔我不德,以力不克。测曰:拔我不德,力不堪也。

    次五:拔车山渊,宜于大人。测曰:拔车山渊,大位力也。

    次六:将其车,入于丘虚。测曰:将车入虚,道不得也。

    次七:出险登丘。或牵之牛。测曰:出险登丘,莫之代也。

    次八:车不拔,骭轴折。测曰:车不拔,躬自贼也。

    上九:崇崇高山,下有川波其人有辑航,可与过其。测曰:高山大川,不辑航不克也。

    闲:阳气闲于阴,礥然物咸见闲。

    初一:蛇伏于泥,无雄有雌。终莫受施。测曰:蛇伏于泥,君不君也。

    次二:闲其藏,固珍宝。测曰:闲其藏,中心渊也。

    次三:关无键,舍金管。测曰:关无键,盗入门也。

    次四:拔我輗軏,小得利小征。测曰:拔我輗軏,贵以信也。

    次五:礥而闲而,拔我奸而,非石如石,厉。测曰:礥闲如石,其敌坚也。

    次六:闲黄垁,席金。测曰:闲黄垁,以固德也。

    次七:跙跙,闲于篨,或寝之庐。测曰:跙跙之闲恶在舍也。

    次八:赤臭播关,大君不闲,克国乘家。测曰:赤臭播关,恐入室也。

    上九:闲门以终,虚。测曰:闲门以虚,终不可实也。

    少:阳气澹然施于渊物谦然能自韯。

    初一:冥自少,眇于谦。测曰:冥自少,不见谦也。

    次二:自少不至,怀其恤。测曰:自少不至,谦不诚也。

    次三:动韯其得,人主之式。测曰:韯其得,其谦贞也。

    次四:贫贫,或妄之振。测曰:贫贫妄振,不能守正也。

    次五:地自冲,下于川。测曰:地自冲,人之所圣也。

    次六:少持满,今盛后倾。测曰:少持满何足盛也。

    次七:贫自究,利用见富。测曰:贫自究,富之聘也。

    次八:贫不贫,人莫之振。测曰:贫不贫,何足敬也。

    上九:密雨溟沐,润于枯渎,三日射谷。测曰:密雨射谷,谦之敬也。

    戾:阳气孚微,物各乖离,而触其类。

    初一:虚既邪,心有倾。测曰:虚邪心倾怀不正也。

    次二:正其腹,引其背,酋贞。测曰:正其腹,中心定也。

    次三:戾其腹,正其背。测曰:戾腹正背,中外争也。

    次四:夫妻反道,维家之保。测曰:夫妻反道各有守也。

    次五:东南射,西北其矢。测曰:东南射兕,不得其首也。

    次六:准绳规矩,不同其施。测曰:准绳规矩,乖其道也。

    次七:女不女,其心予,覆夫。测曰:女不女,大可丑也。

    次八:杀生相午,中和其道。测曰:杀生相午,中为界也。

    上九:仓灵 之雌,不同宿而离失则岁之功乖。测曰:仓灵 之雌,失作败也。

    上:阳气育物于下,咸射地而登乎上。

    初一:上其纯心,挫厥鏩鏩。测曰:上纯其心,和以悦也。

    次二:上无根,思登于天,谷在于渊。测曰:上无根,不能自活也。

    次三:出于幽谷,登于茂木,思其珍。测曰:出谷登木,知方向也。

    次四:卽上不贞,无根繁荣,孚虚名。测曰:卽上不贞,妄升也。

    次五:鸣鹤升自深泽,阶天不作。测曰:鸣鹤不作有诸中也。

    次六:升于堂,颠衣到裳,廷人不庆。测曰:升堂颠到,失大众也。

    次七:升于颠台,或拄之材。测曰:升台得拄,辅拂坚也。

    次八:升于高危,或斧之梯。测曰:升危斧梯,失士民也。

    上九:栖于菑初亡后得基。测曰:栖菑得基后得人也。

    干:如人钻乎坚,铪然有穿.

    初一:丸钻钻于内隟厉。测曰:丸钻于内,转丸非也。

    次二:以微干正,维用轨命。测曰:以微干正,维大谏微也。

    次三:箝键挈挈,匪贞。测曰:箝键挈挈,干禄回也。

    次四:干言入骨,时贞。测曰:干骨之时,直其道也。

    次五:蚩蚩,干于丘饴,或锡之坏。测曰:蚩蚩之干锡不好也。

    次六:干干于天贞驯。测曰:干干之贞,顺可保也。

    次七:河戟解解,。测曰:河戟解解,不容道也。

    次八:赤舌烧城,吐水于瓶。测曰:赤舌烧城,君子以解祟也。

    上九:干于浮云,从坠于天。测曰:干于浮云,乃从天坠也。

    狩(爻守):阳气强内而弱外,物咸扶而进乎大.

    初一:自我匍匐,好是冥德。测曰:匍匐冥德,若无行也。

    次二:荧狩狧狧,不利有攸往。测曰:荥狩狧狧,多欲往也。

    次三:卉炎于狩,宜于丘陵。测曰:卉炎丘陵,短临长也。

    次四:狩于酒食,肥无誉。测曰:狩于酒食,仕无方也。

    次五:狩有足,讬坚榖。测曰:狩有足,位正当也。

    次六:独狩逝逝,利小不利大。测曰:独狩逝逝,不可大也。

    次七:白日临辰,可以卒其所闻。测曰:白日临辰,老得势也。

    次八:蚤虱之狩,厉。测曰:蚤虱之狩,不足赖也。

    上九:全狩,絭其首尾,临于渊。测曰:全狩之絭恐遇害也。

    羡:阳气赞幽,推包羡爽,未得正行。

    初一:羡于初其次迂涂。测曰:羡于初后难正也。

    次二:羡于微,克复可以为仪。测曰:羡微克复,不远定也。

    次三:羡于涂,不能直如。测曰:羡于涂,不能直行也。

    次四:羡权正,吉人不幸。测曰:羡权正,善反常也。

    次五:孔道夷如,蹊路微如,大舆之忧。测曰:孔道之夷,奚不遵也。

    次六:大虚既邪,或直之,或翼之,得矢夫。测曰:虚邪实夫,得贤臣也。

    次七:曲其故,迂其涂厉之训。测曰:曲其故,为作意也。

    次八:羡其足济于沟渎,面贞。测曰:羡其足,避凶事也。

    上九:车轴折,其衡抈,四马就括,高人吐血。测曰:轴折吐血,不可悔也。

    差:阳气蠢辟于东,帝由羣雍,物差其容。

    初一:微失自攻,端。测曰:微失自攻,人未知也。

    次二:其所好,将以致其所恶。测曰:其所好,渐以差也。

    次三:其亡其亡将至于晖光。测曰:其亡其亡震自卫也。

    次四:过小善善,不克。测曰:过小善,不能至大也。

    次五:过门折入,得彼中行。测曰:过门折入,近复还也。

    次六:大跌,过其门,不入其室。测曰:大跌不入诚可患也。

    次七:累卵业嶪,惧贞安。测曰:累卵业业,自危作安也。

    次八:足累累,其步躟跃,辅铭灭麋。测曰:足累累,履过不还也。

    上九:过其枯城或青青。测曰:过其枯城,改过更生也。

    童:阳气始窥,物僮然咸未有知。

    初一:颛童不寤,会我蒙昏。测曰:颛童不寤,恐终晦也。

    次二:错于灵,焯于龟资出泥入脂。测曰:错蓍焯龟,比光道也。

    次三:东辰以明,不能以行。测曰:东辰以明,奚不逝也。

    次四:或后前夫,先锡之光。测曰:或后前夫,先光大也。

    次五:蒙柴求兕,其得不美。测曰:蒙柴求兕,得不庆也。

    次六:大开惟幕,以引方客。测曰:大开惟幕,览众明也。

    次七:修侏侏,比于朱儒。测曰:侏之修无可为也。

    次八:或击之,或刺之,修其玄鍳,渝。测曰:击之刺之,过以衰也。

    上九:童麋触犀,灰其首。测曰:童麋触犀,还自累也。

    相关

    在李白的五言古诗《侠客行》中,有“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之句。

    诗侠客行

    赵客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注释译文

    ⑴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一首中的一首。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⑵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⑶吴钩,宝刀名。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⑷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⑸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⑹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⑺朱亥、侯都是信陵君的门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吃。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⑻这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⑼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这样与下文扣得更紧。

    ⑽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合纵以抗秦。信陵君是积极主张合纵的。邯郸,赵国国都。秦军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后因秦王恐吓,又令晋鄙按兵不动。这样,魏赵联盟势必瓦解。信陵君准备亲率家丁与秦军一拚,去向侯嬴辞行(实际是试探侯嬴),侯不语。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来见侯嬴。侯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于是为信陵君设计,串通魏王宠姬,盗得虎符,去到晋鄙军中,假托魏王令代晋鄙领军。晋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铁锥,击毙晋鄙。信陵君遂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

    ⑾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太玄经》是扬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

    小说侠客行

    金庸于1965年发表的武侠小说,据说灵感来自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之《侠客行》,收录于《金庸作品集》中。主要叙述一个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经历。

    书中的侠客岛上有二十四个石室,每个石室内均有石壁,而每个石壁上均刻李太白『侠客行』一句,最后一室即刻有“白首太玄经”。传说此二十四石刻隐藏着一部绝世武功,侠客岛的龙、木两位岛主请武林各名宿参悟之而不得,最终目不识丁的主人公把石壁上诗句的一笔一划想象成蝌蚪状文字,反而得解,并习得了名为『太玄经』的绝世武功。

    四库提要

    《太玄经》·十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汉扬雄撰,晋范望注。《汉书·艺文志》称扬雄所序三十八篇,《太玄》十九。其本传则称《太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二百四十三表、七百二十九赞,分为三卷,曰一、二、三与太初历相应。又称有首、冲、错、测、摛、莹、数、文、掜、图、告十一篇,皆以解剥元体,离散其文,章句尚不存焉。与《艺文志》十九篇之说已相违异。桓谭《新论》则称《太玄经》三篇,传十二篇,合之乃十五篇,较本传又多一篇。案阮孝绪称《太玄经》九卷,雄自作《章句》,《隋志》亦载雄《太玄经章句》九卷,疑《汉志》所云十九篇,乃合其章句言之。今章句已佚,故篇数有异。至桓谭《新论》则世无传本,惟诸书递相援引,或讹十一为十二耳。以今本校之,其篇名、篇数一一与本传皆合,固未尝有脱佚也。注其书者,自汉以来,惟宋衷、陆绩最著。至晋范望,乃因二家之注,勒为一编。

    雄书本拟《易》而作,以家准卦,以首准;以赞准爻,以测准象,以文准文言,以摛、莹、掜、图、告准系词,以数准说卦,以冲准序卦,以错准杂卦,全仿《周易》。古本经传各自为篇,望作注时,析玄首一篇分冠八十一家之前,析玄测一篇分系七百二十九赞之下,始变其旧,至今仍之。其书《唐·艺文志》作十二卷,《文献通考》则作十卷,均名曰《太玄经注》。此本十卷,与《通考》合,而卷端标题则称晋范望字叔明解赞。考玄测第一条下有附注曰:此是宋、陆二家所注,即非范望注也。盖范望采此注意,自经解赞,儒有近习,罔知本末,妄将此注升於测曰之上,以杂范注,混乱义训。今依范望正本,移於测曰之下,免误学者。已下七百二十九测注并同云云。考望自序,亦称因陆君为本,录宋所长,捐其所短,并首一卷本经之上,散测一卷注文之中,训理其义,以测为据。然则望所自注,特其赞词。其他文则酌取二家之旧,故独以解赞为文。

    今概称望注,要其终而目之耳。卷端列陆绩《述玄》一篇,据陈振孙《书录解题》为范本所旧有。又列王涯《说玄》五篇,又列《释文》一卷,则不知何人附入。其太玄图旁、范望序末及玄首、玄测之首尾,凡附记九条,卷末又有一跋,均不署名氏。考序后附记,称近时林。瑀与贾昌朝同时,则此九条当出北宋人手。又王涯《说玄》之末附题一行云,右迪功郎充两浙东路提举茶盐司干办公事张实校勘,则附记或出於实欤?其释文一卷亦不著名氏。考郑樵《通志·太玄经释文》一卷亦林瑀撰。疑实刊是书时,并以涯之说、瑀之释文冠於编首也。

    参考资料

    [1] 太玄经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19-01-13]

  • 上一篇百科:续高士传
  • 下一篇百科:弘明集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