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人物 >苏小小
苏小小

苏小小

(钱塘第一名伎)
苏小小(479年-约502年)是中国南北朝的南齐时期,生活在钱塘的著名歌妓,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3]苏小小的故事,最早出现于《玉台新咏》中的《钱塘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之后她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文人们的诗文、词曲、笔记中。就唐代诗歌来说,先后提及或吟咏苏小小的就有白居易、刘禹锡、李贺、权德舆、张祜、李商隐、罗隐、温庭筠等众多诗人,从不同角度对她倾注了丰富的情感。
苏小小资料
  • 所处时代南朝齐出生日期:公元479年
  • 出生地:钱塘(今浙江杭州)
  • 去世日期:公元502年
  • 大事件

    出生

    公元479年

    479年出生于钱塘。

    逝世

    公元502年

    502年去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从江南姑苏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跟随。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苏小小艺术形象

    有一天苏小小在游玩之时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两人一见倾心,阮郁到苏小小家拜访,受到美人的礼遇,晚上便同榻而眠。苏小小从此与阮郁形影不离,每日共同游山玩水。可是阮郁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气,把他逼回了金陵(今南京)。苏小小整日企盼,却不见情人回来,终于病倒了。幸好她还不是爱钻牛角尖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她渐渐恢复了车马盈门的往日生活。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闻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出为提供钱物上的帮助。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

    当时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身为官员不好登苏小小之门,于是派人请她来府中,没想到苏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孟浪赞佩不已。

    佳人薄命

    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有诗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墓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慕才亭”,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

    “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是苏小小的遗愿,山水之于小小,犹如小小之于我。

    西泠桥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却了佳人遗愿,又为西湖山水增色。

    后世纪念

    墓葬

    南朝齐时,钱塘一代名歌妓苏小小死后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并建有苏小小墓,曾引来无数文人墨客作诗凭吊。

    在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964年,该墓被红卫兵毁坏。2004年市民热烈争论后,杭州市政府决定重修苏小小墓。中国著名园林专家孟兆桢先生根据老照片,反复推敲墓亭的具体位置、尺度、比例、色彩建造而成,原汁原味地还原了墓的本来面目[1]。园林专家孟兆桢根据老照片反复推敲后重建了该墓。重建后的苏小小墓用泰顺青石雕琢而成,由六根方柱支撑,高3.15米,墓径2.6米,圈高0.9米。重建后的慕才亭内有十二幅楹联,邀请了沈鹏马世晓黄文中等12位书法家题写。[2]

    苏小小之墓

    这十二幅楹联分别是:

    1.桃花流水窅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

    2.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

    3.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

    4.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

    5.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着西泠。

    6.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

    7.花须柳眼浑无赖落絮游丝亦友情。

    8.亭前瞻柳色风情已矣户上寄萍踪雪印依然。

    9.且看青冢留千古漫道红颜本暂时

    10.烟雨锁西泠剩孤冢残碑浙水呜咽千古憾琴樽依白社看明湖翠屿樱花犹似六朝春

    11.花光月影宜相照玉骨冰肌未始寒

    12.十载青衫频吊古一抔黄土永埋香[1]

    诗词纪念

    为《苏小小歌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苏小小(这首诗当非苏小小所作。原题为《苏小小歌》,为南朝民歌,始载于《玉台新咏》,作者已无可考。

    李贺《苏小小墓》诗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温庭筠《苏小小歌》

    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酒里春容抱离恨,

    水中莲子怀芳心。吴宫女儿腰似束,家在钱唐小江曲。

    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

    权德舆《苏小小墓》

    万古荒坟在,悠然我独寻。寂寥红粉尽,冥寞黄泉深。

    蔓草映寒水,空郊暧夕阴。风流有佳句,吟眺一伤心。

    沈原理《苏小小歌》

    歌声引回波,舞衣散秋影。梦断别青楼,千秋香骨冷。青铜镜里双飞鸾,饥乌吊月啼勾栏。风吹野火火不灭,山妖笑入狐狸穴。西陵墓下钱塘潮,潮来潮去夕复朝。墓前杨柳不堪折,春风自绾同心结

    元遗山《题苏小像》

    槐荫庭院宜清昼,帘卷香风透。美人图画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浅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

    袁宏道西陵桥

    苏小小画像

    西陵桥,水长生。松叶细如针,不肯结罗带。莺如衫,燕如钗,油壁车,斫为柴。青骢马,自西来。昨日树头花,今朝陌上土。恨血与啼魂,一半逐风雨

    徐渭《苏小小墓》诗

    一抔苏小是耶非,绣口花腮烂舞衣。

    自古佳人难再得,从今比翼罢双飞。

    薤边露眼啼痕浅,松下同心结带稀。

    恨不颠狂如大阮,欠将一曲恸兵闺。

    朱彝尊《苏小小墓》

    小溪澄,小桥横,小小坟前松柏声。碧云停,碧云停,凝想往时,香车油壁轻。溪流飞遍红襟鸟,桥头生遍红心草。雨初晴,雨初晴,寒食落花,青骢不忍行.

    可见苏小小在各位文人雅士中的影响很大.虽然她是个妓女,可她却流芳百世,并能记得了她的美.也许在人们心中,苏小小早就成为了善美的化身.

    吾早年曾读苏小小事于今古奇观,几番泪下。比及那些阿谀邀宠之须眉,小小强万倍。常念:油壁车,夕相待,西泠下,风吹雨...

    庄著《叹苏小小》序

    以卿之才,十倍于常人。然只谙风月,不谙当时者,亦非奇女子。西泠桥下水悠悠,却认浮名阮大舟!

    误把青骢当宝骑,可怜不解识骅骝。

    司马槱《黄金缕》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张振华《咏苏小小》

    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慕才亭边慕才人,小小佳人小小情。

    李贺《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萤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人物评价

    苏小小画像

    余秋雨《西湖梦》:与这种黯淡相对照,野泼泼的,另一种人格结构也调皮地挤在西湖岸边凑热闹。

    首屈一指者,当然是名妓苏小小。

    不管怎么说,这位才女的资格都要比上述几位名人都老,在后人咏西湖的诗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苏东坡岳飞放在这位姑娘后面:“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堤上女当垆”“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就是年代较早一点的白居易,也把自己写成是苏小小的钦仰者:“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张振华:中国古代第一美女,第一才女,她是历史上最优秀的女孩,江南才女,绝代佳人!至于有人传言的她的身份到底算什么,我认为应该是古代的艺人。

    袁枚“钱塘苏小是乡亲”,苏小小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梦。她很重感情,写下一首《同心歌》曰“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朴朴素素地道尽了青年恋人约会的无限风光。美丽的车,美丽的马,一起飞驶疾驰,完成了一组气韵夺人的情感造像。又传说她在风景胜处偶遇一位穷困书生,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难怪曹聚仁先生要把她说成是茶花女式的唯美主义者。依我看,她比茶花女活得更为潇洒。在她面前,中国历史上其他有文学价值的名妓,都把自己搞得太逼仄了,为了个负心汉,或为了一个朝廷,颠簸得过于认真。只有她那种颇有哲理感的超逸,才成为中国文人心头一幅秘藏的圣符。

    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和长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与白鹤,然苏小小,则一直把美熨贴着自己的本体生命。她不作太多的物化转捩,只是凭借自身,发散出生命意识的微波。

    人物争议

    从现存文献来看,苏小小的名字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卷十的《钱唐苏小歌》:“妾乘油璧车,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此诗以“妾”的口吻讲述了自己与“郎”邂逅、幽会并定情的故事,体现了苏小小对情爱追求的主动。

    南朝徐陵之后,苏小小的名字沉寂了约两百年,直到中唐大历前后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晚唐诗人主要是在《钱塘苏小歌》的基础之上通过文学想象来重构苏小小的形象,其中有两点非常引人注目。

    一是热情奔放的苏小小被重构成为南朝妓女。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无法确知苏小小其人,而文化意义上的苏小小则是以妓女的形象出现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基于《钱塘苏小歌》和南朝历史的一种想象,柳淡幽院早春》:“欲寻苏小小,何处觅钱塘”(《全唐诗》卷二五七),就隐有寻春找妓的意思。杜牧自宣城赴官上京》有“苏小门前柳拂头”(《全唐诗》卷五二二)之句,写的则是自己在宣城与妓女拂柳踏春的风流韵事。最早在诗歌中直接说明苏小小为妓女的是白居易。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不仅疏浚六井,修筑白堤,也着力弘扬杭州的历史文明。他在《余杭形胜》一诗中叙写了杭州的自然形胜之后,接着写杭州的人文景观,其在“教妓楼新道姓苏”(《全唐诗》卷四四三)一句后自注云:“苏小小本钱塘妓人也”,这算是最早有关苏小小为钱塘娼妓的明确记载了。

    白居易是唐代乃至历代吟咏苏小小次数最多的诗人,在这些诗歌中,苏小小无一例外也都是“妓人”。《闻歌妓唱严郎中诗因以绝句寄之(严前为郡守)》:“已留旧政布中和,又付新词与艳歌。但是人家有遗爱,就中苏小感恩多”(《全唐诗》卷四四六),从题目即可知感恩严郎中的苏小为“歌妓”。《和春深二十首》第二十:“何处春深好,春深妓女家。......杭州苏小小,人道最夭斜”(《全唐诗》卷四四九),又把“妓女”二字最终落实到了苏小小头上。他的《杭州春望》,在图写杭州春色的过程中把此地的自然风物和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其颔联为:“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全唐诗》卷四四三)。伍员即伍子胥,忠心耿耿,却被吴王杀害,怨怒之下驱水作涛,故钱塘江潮又称“子胥涛”,展现了杭州的壮阔之美。而苏小小则把杭州点染得春意盎然。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杭州的柳色春光唤醒了白居易对苏小小的记忆,而“苏小家”则显然是指妓女家,这从刘禹锡的酬作《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之句,因而戏酬之寄浙东元相公》中的“女妓还闻名小小”(《全唐诗》卷三六〇)一句,可以得到补证。从诗题可知刘禹锡此诗是写给时在越州(浙江绍兴)做浙东观察史的元稹。显然,苏小小的“妓人”形象已人所共知,构成了一种集体记忆。

    《钱塘苏小歌》中热情主动的苏小小,在这一时期便以“多情”的形象复活了。白居易《杨柳枝》:“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全唐诗》卷二十八),风流多情的苏小小,令人神往。柳淡《幽院早春》:“无事含闲梦,多情识异香。欲寻苏小小,何处觅钱塘”(《全唐诗》卷二五七),虽然多情的主体是诗人,但是从诗歌互文的修辞来看,又与白居易的“若解多情寻小小”是何其的相似。据《南部新书》所记,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曾携妓还洛,后又遣回钱塘,故刘禹锡在《乐天寄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一诗中写道:“其奈钱塘苏小小,忆君泪点石榴裙”(《全唐诗》卷三五六),只有重感情的人才会如此深情地“忆君泪点”,这不正是多情的表现么?牛峤《杨柳枝》:“吴王宫里色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松下结同心”(《全唐诗》卷二十八),表面上是咏柳实质上是咏人,“引郎”二字,分外点醒了苏小小“多情”的特质。虽然这些诗中只是借苏小小指称妓女,但借助这些妓女,苏小小的形象得以想象和再现。

    之后文人寻访、祭拜苏小墓就成了一种“仪式”记忆。如刘禹锡、权德舆都寻访祭拜过苏小小墓并题诗。其中,李贺的《苏小小墓》最广为流传:

    幽兰露,如啼痕。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全唐诗》卷三九〇)

    李贺的《苏小小墓》在文学史上为苏小小重铸了艺术灵魂。他想象了苏小小与情郎幽会之后的情节,在苏小小浪漫旖旎的爱情传说中植入了“分离-守候”的悲剧因素;使苏小小在“多情”之外又增添了“坚贞”的一面;在题材内容上把对苏小小的关注从生前的风流拓展到死后的幽魂,与此同时,把苏小小的故事引上了感伤一路。李贺之后,张祜和温庭筠的《苏小小墓》诗,均从“离情”的敷衍中彰显出她的坚贞与痴情。

    自宋至清,苏小小形象不断趋于典型化。

    原来《玉台新咏》中的记载并不能明确苏小小活跃的地方和苏小小墓具体的位置,后来各个诗人的诗作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到了宋代苏小小的身份从泛称意义上的钱塘渐渐具体到到西湖,其墓也从嘉兴苏州等地一并被定格到杭州及至西湖,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固定并延续了下来。

    北宋张耒《柯山集》卷四十四载司马槱梦遇苏小之事,司马槱,是太师文正司马光之侄,槱中第赴任途中得梦,徙官杭州竟卒于官舍(即苏小墓)。北宋李献民据此敷衍成小说《钱塘异梦》。讲述了儒士司马槱梦遇苏小芳魂,相互悦慕,结为眷侣的爱情故事,首次以才子佳人的叙事模式把苏小小塑造成一个痴情女子的形象。

    “钱塘异梦”故事,为宋张邦畿《侍儿小名录拾遗》、何薳《春渚纪闻》、曾慥《类说》,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说郛》,明王世贞艳异编》、郎瑛《七修类稿》、张岱西湖梦寻》等小说笔记反复抄载。

    姜南撰有《蓉塘诗话》,卷十七的《箕仙诗》把苏小小塑造成一个神通广大、诗才超凡的“箕仙”。苏小小这些形象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广泛的流传、变化,对苏小小的传播和形象的建构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不断引导人们凝聚共识、建构认同,使苏小小的形象逐渐丰满,深入人心。

    康熙年间,署名古吴墨浪子搜辑的白话小说《西泠韵迹》系统演叙了苏小小的生平事迹:苏小小生于妓家,父不知何人,母又早亡。其家住在西泠桥畔,到了十四五岁,不但“色貌绝伦”,而且“信口吐辞,皆成佳句”。苏小小性喜自由,酷爱西湖山水,叫人造了一辆油壁车,傍山沿湖自在游嬉。别人以青楼为野地,她偏以青楼为净土,她对妓女身份的自觉认同某种意义上是对‘自由’的认同。一日,苏小小在湖堤游玩途中,遇见了骑着青骢马的少年阮郁,两人一见钟情,后在贾姨娘的帮助下,结为情侣。三个月后,阮郁被身居相位的父亲逼回金陵。从此苏阮缘尽,门第观念和封建伦理像一只无形的巨手左右了短暂的爱情。后苏小小游到石屋山中,在一冷寺前,遇见了落魄书生鲍仁,慧眼识才,慷慨资助他赴京求取功名。其后,苏小小又巧斗好色暴戾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展现了“应变之才”。在她打定主意要“寻个桃源”归去之际,忽感风寒,染病而亡。此时,鲍仁果获功名,出任滑州刺史,飞马报恩,不料苏小已被停柩在堂,于是便葬其于西泠坟墓之内。

    事实上,苏小小与阮郁的爱情故事,是脱胎于北宋钱塘娼女杨爱爱与金陵少年张逞的风流传说。被古吴墨浪子改头换面嫁接到了苏小小身上,也成为了苏小小最广为流传的身世传说。

    至此,苏小小被塑造成一个才貌双全的佳人典型,成了古典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形象。

    1780年,乾隆皇帝南巡杭州曾询及苏小墓。1784年,乾隆皇帝再次南巡,则亲谒苏小墓,此时其墓已被筑成了八角形石坟。乾隆皇帝的圣恩垂顾,使得普通的拜谒活动上升为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仪式”。西湖苏小墓因此在集体记忆中变得更加稳固。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作品

    其中《西湖拾遗》中的小说描写得尤为精彩。在该故事中,苏小小为了追求自由,宁愿做一个青楼女子,尽情欣赏湖光山色。途经钱塘的观察使孟浪对她非常痴迷,但却遭到了苏小小的拒绝。而后苏小小又慧眼识才,资助穷书生鲍仁进京赶考。苏小小的结局颇为哀艳凄绝。她因偶得风寒,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损。死后,鲍仁将其隆重下葬,埋于杭州西湖西泠桥侧。

    影视形象

    剧名

    扮演者

    剧种

    一代名妓苏小小

    王亚梅

    电视剧

    参考资料

    [1] 苏小小墓有西湖景区最多的对联 武松墓被毁后修复-浙江新闻-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引用日期2021-09-13]

    [2] 图:南朝一代名妓苏小小墓重现西子湖畔[引用日期2021-09-13]

    [3] 曹旭 . 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下)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07 . 439 .

    人物关系

    阮郁

    前夫

    相关合集

    古代四大名妓

    4个词条1.6w阅读

    柳如是

    明末“秦淮八艳”之一

    苏小小

    钱塘第一名伎

    李师师

    古代人物

    查看更多

    相关视频

    全部

    2348次播放04:06

    传统文化故事——苏小小

    早年经历

    4656次播放04:10

    如果你们去西湖,记得去看看她。#都靓读书 @都靓Amber

    诗词纪念

    2370次播放01:47

    名妓苏小小的墓被人挖开,拿走贴身衣物,多亏乾隆她才没暴尸荒野

    合集

    更多视频

    2个视频

  • 上一篇百科:钱松泽
  • 下一篇百科:乔安妮·西贝尔·辛普森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