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地点 >鉴江
鉴江

鉴江

(广东省沿海河系中最大河流)
鉴江,广东省沿海河系中最大河流。鉴江流域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流域面积9464平方公里,是广东省第三大水系。鉴江发源于广东省信宜市里五大山的良安塘,流经信宜、高州、化州、吴川等四县市到吴川吴阳镇入南海,全长231公里。较大的支流有曹江、罗江、袂花江、小东江等汇入干流,分布于湛江、茂名地域,占湛、茂两市总面积的40%。鉴江平原不但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脉脉鉴江,千载扬波,碧绿的鉴江水千百年来滋养着两岸生灵,从古至今人才辈出,在鉴江出海口的吴川境域有“左江出文官,右江出武官”之说法。
鉴江资料
  • 外文名:The Jian River
  • 地理位置:广东省西南部
  • 中文名:鉴江
  • 流域面积:9464平方千米
  • 发源地:广东省信宜市虎豹坑
  • 干流概况

    鉴江

    鉴江,南海水系河流,粤西沿海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广东省信宜市虎豹坑(一说东镇镇庄垌村樟坑),由北向南流经信宜、高州、化州、电白、吴川等县(或县级市)及茂名市,由吴川吴阳镇沙角旋注入南海。河长232公里。集水面积为9464平方公里,广东境内为8734平方公里,河长232公里,河流平均比降为0.374‰。   《大清一统志》载:“……其水澄清如镜故名。”

    信宜市,发源于东镇镇庄垌村樟埇坑(一说虎豹坑)(该发源处位于花岗岩区的小山间盆地内,上游支流密布,河床比降大,又处于暴雨区,雨季常出现山洪暴发)。樟埇坑向东北方向流至大沙陂村,和大沙陂坑汇合成大沙垌坑。大沙垌坑与水鸡坑、西山坑等支流在庄垌合水口附近汇合后流入大河。大河向东北流到安东闸转东行,至白梅口转东南行,与铜鼓水(集古水、燕水、新垌水、贺垌诸水南流至铜鼓村汇合而成)于安国附近汇合,后南行至池洞汇入东江。另一源来自信宜西北金垌岭,向南流趋信宜城西,称为西江。东、西两江汇合于信宜镇隆墟南面,始称“窦江”。窦江向南流2公里,在高州市潭头镇墟北面进入高州市境。

    在高州市境,南行下至大井墟与左岸大井河汇合后,河床逐渐平缓开阔。向南流,于南塘镇谷篢池岸有南塘河注入,再流至南塘六罗合丫口处与左岸曹江河汇合后,始称鉴江。再折向西南流过高州市城区,经顿梭、石鼓,在沙田墟左有沙田河注入,转向南行,入镇江、祥山,左纳良文塘河后出高州市境,入化州南盛。

    化州市境,经高州市祥山镇入境。经南盛、镇安至化州镇与罗江汇合。转向南流至长歧镇吴川市境。县内河段45.5公里,集雨面积2104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坡降为1.32,县内南盛至长歧镇段,河床平均坡隆0.79。

    在吴川市内,从化州市长歧镇新村入境,经梅、振文、黄坡吴阳,到吴阳镇沙角旋后注入南海。干流全长231公里,吴川市境内46.3公里,流域面积吴川境内占770平方公里,总落差220米,上、中游比降为0.374‰,下游比降为0.507‰,河面狭处324米,最宽处为1100米。

    水文特征

    由于鉴江源头出于高山峻岭,集水于峡谷深涧,溪流多且落差大,每逢暴雨,山洪暴发,大量泥石冲下河床,中游则地势较缓,支流众多,河床淤积严重,河道排泄不畅,造成中下游水灾频繁,形成多处涝区。据记载,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443年间,鉴江曾发生过特大洪水39次,进入20世纪以后,于民国3年(1914年)7月出现大洪水,据梅菉水文站查测,洪峰流量为5830立方米每秒,相应梅菉断面水位为7.66米。新中国成立后,最大洪水出现于1976年9月23日,梅菉洪峰流量420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为6.81米,相当于原梅菉断面洪峰流量5900立方米每秒,比1914年7月洪水稍大;最小流量出现于1956年4月,为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流量76.82亿立方米,平均含沙量为0.56立方/公斤,年平均输沙量为180万吨。

    鉴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676毫米,由西南向东北递增,其变化范围为1500-2600毫米,下游利垌站平均年雨量2778毫米,最大年雨量竟达4398毫米(1973年),而南部的梅菉站平均年雨量仅1423毫米。降雨年内分配不均,4-9月汛期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利垌站1959年5月19日雨量达858毫米,而枯季雨量稀少。

    鉴江年径流在地理分布上与雨量相似,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变化范围为600-1800毫米,流域平均928毫米;高州大桥顶附近年径流深在1800毫米以上,而吴川的梅菉、黄坡等地则为650毫米左右。平均年径流量85.7亿立方米,水资源并不丰富,人均年占有水量约2240立方米,约为广东省人均占有量的70%,较全国人均占有量尚少10%。1956年4月2日梅菉站(集水面积8836平方公里)流量曾出现零值。因此,除洪涝以外,干旱也频繁出现。

    鉴江流域土地年侵蚀模数平均每平方公里200-500吨,水土流失面积62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输沙量300万吨,河道淤积严重,干流高州河段自1952-1977年河床平均抬高1.5米,尤其是镇那射处20世纪80年代5年间河床淤高0.47米。

    水利概况

    航运交通

    鉴江历史上航运交通比较发达,外航经南海达港澳,内航连接四河三江,直通高州、化州、信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兴建了6级拦河闸坝,20~30吨船只可上行到高州。

    • 在高州市境

    在1957年以前,鉴江流域上游水源林面积较大,植被与土壤涵蓄水源能力较大。在鉴江干流上游的镇隆墟以下,终年可通行木船;高城以下至吴川黄坡,河床较宽,水道较深,有机动船来往,运输货物及载客、载重可达20吨;镇隆至上游的北界墟与池洞墟,也常年可通行竹筏,丰水期间,机动航可通达东镇。县境内的鉴江干流及其可通航的一级支流大井河、曹江河、沙田河,60年代初通航里程有197公里,年货运总量达130万吨。60年代后由于鉴江干流河床淤积,在上流修蓄了水库、电站及水坝,通航受阻,到80年代末通航只限于高州城以下河段。在每年的枯水期(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平均流量不足40立方米/秒,通航困难,年货运量已下降到仅几万吨。至90年代,基本已没有航运,原有船民,或迁居吴川,或转谋他业。

    • 在化州市境

    新中国成立前,木帆船上可通航至高州县城(即后来的高州市区),下至吴川县(后改为吴川市)出海。新中国成立后,在南盛、江边村、高岭等处建筑梯级拦河闸坝,没有深水排沙设施,加上中上游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沙泥淤积日趋升高,1950-1988年39年间,河床普遍淤高1-2米,20世纪70年代后,在枯水期,县内载货机船基本停航。

    水利设施

    建国后修建了大型的高州水库(控制支流大井河及曹江集水面积共1022平方公里,总库容11.5亿立方米)、罗坑水库(集水面积77平方公里,总库容1.13亿立方米)及7座中型水库,建造了855公里堤围及分洪工程,减轻了洪水灾害;但1976年出现大洪水时,化州站(集水面积6157平方公里)洪峰流量4850立方米每秒,仍造成很大损失。此外,自50年代后期至1987年,鉴江干流上结合供水、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已建成吴阳、积美、高岭、江边村、南盛、秧地坡和旺罗等拦河闸坝,改善了水资源利用条件;60年代在下游塘尾,建成了塘尾分洪工程,使鉴江部分洪水由塘尾直接分流出海,减轻了干流下游两岸洪、涝灾害威胁。

    支流罗江没有较大的蓄水工程,仅兴建有山、引凌、文楼等引水灌溉拦河闸坝。沿江易受洪水侵袭耕地面积约8万亩。

    支流沙琅江(又称袂花江)流域建国后建成罗坑及黄沙两座大、中型水库,共控制集水面积127平方公里,进行了整治河道及堤围工程,并在主流及其支流梅江上兴建了名利、共青河、东江口、乌石等拦河闸坝,1960-1980年间建成并扩建了博茂减洪河工程,使沙琅江洪水改道主要经由减洪河直接排出南海。

    化州河段已建拦河坝上游泥沙淤积亦异常显著。

    高州市在鉴江干流上下游,建造了六级拦河坝,提高水位,引水灌溉,一度使流域内84%的农田得到灌溉,这些水坝起到了调节水量、滞洪、防洪、发电等多种功能。

    广西境内支流上的水库有:

    大贤水库,位于石窝乡上珍村,坝址在大贤龙口黄京坑,属鉴江流域上珍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6.62平方公里。该水库的设计及施工均是本县水利科负责完成。1958年12月动工,1960年4月竣工。大坝属粘土心墙坝型,高35.38米,长112米,顶宽6米,总库容195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418万立方米,死库容57万立方米,调洪库容480万立方米。

    茂化水库,位于扶新乡茂化村,坝址在白马河支流茂化河龙峡,属鉴江水系,控制流域面积18.5平方公里。水库工程是由玉林地区水电局设计处设计,县水利电力局负责施工建成。水库大坝采用水力冲填坝型(水坠坝) ,这种坝型为玉林地区之首建,坝高57.3米,顶长220米。总库容110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69.9万立方米,死库容58.5万立方米,调洪库容277.6万立方米。

    主要支流

    鉴江干流水系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共29条,其中一级支流9条,二级支流16条;三级支流4条。

    化州市段

    罗江,发源于广西北流县,干流长143公里,在化州城汇入鉴江,属于广东的流域面积有1873平方公里。

    陵江,是罗江的支流,一源出于广西北流县扶新区茂化乡石屋山村的扶来山,又名浮来水;另一源头在信宜县高坡镇旺将乡大河肚村沟髻顶西南,两源在北流县扶新区汇合,南流入化州,名为陵江,至化州合江墟边汇入罗江。陵江全长143公里,集雨面积1781平方公里,最大洪水流量为1310立方米/秒,平均洪水流量为444.9立方米/秒。

    白马河,发源于扶新乡茂化村的王相山,流域面积179平方公里。河流高程66米,天然落差334米。年平均流量每秒5.83立方米,年径流量32310万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21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5730千瓦,规划发电量2740千瓦,已开发电量770千瓦。规划建水库有效库容1626万立方米,已建成水库有效库容1332万立方米。河流全长31.8公里,流经扶新乡的茂化、上林、扶新、隆安和白马镇的金头、黄龙、白马、黄金、东塘、旺贺、大伦等村,流入广东省高州市境,入陵江。

    清湾河,发源于清湾乡中龙村的茂田,流域面积114.2平方公里。河流高程45米,自然落差85米。年平均流量每秒3.72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19立方米,年径流量20613万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1240千瓦,规划发电量338千瓦,已开发电量350千瓦,已建成水库有效库容86万立方米。河流全长20.8公里,流经中龙、白米、清湾、凤塘、清平、龙南等村,流入广东省化州县境,汇入陵江。

    六靖河,发源于石窝乡上珍村万丈洒(麒麟岭),流域面积164平方公里。河流高程62米,天然落差108米。年平均流量每秒5.34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3立方米,年径流量29602万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4180千瓦,已开发电量830千瓦,已建成水库有效库容1967万立方米。河流全长32.5公里,流经大双岭林场、石窝乡的上珍、大朋、旺坡、协保、水冲、大坡、黄田、坡头等村与石窝河汇合,注入广东省化州县境,流入罗江。

    石窝河(旧志称东华河)。发源于石窝乡蒙冲村的果子冲,流域面积78.7平方公里。河流高程65米,天然落差95米,年平均流量每秒2.56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13立方米,年径流量14205万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890千瓦,河流全长22.4公里,流经蒙冲、河浪、石窝、龙田、东华、坡头等村,与六靖河交汇流入广东省化州县境,注入罗江。

    煌炉河。发源于陆川县沙坡乡龙湾村的石桥坳,县内流域面积32平方公里。河流高程85米,天然落差34米,年平均流量每秒1.04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05立方米,年径流量5776万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270千瓦,规划发电量170千瓦,已开发电量100千瓦。河流全长6.8公里,流经陆川县龙湾村,北流县石窝乡的河浪、沙田、煌炉等村,流入广东省化州县境,汇入罗江。

    湛江市段

    湛江市段汇入支流有:

    沙琅江(又称袂花江)是鉴江第二大支流,发源于电白县鹅凰嶂,河口于吴川市梅菉镇(,流经吴川市兰石镇、博铺镇梅菉镇,汇入鉴江。干流长112公里。

    云潭河,是鉴江水系一级支流袂花江(沙琅江)上游的支流,出自三源:东源博马河,发源于县内海拔1335米的大轿顶,自岭咀经询坑村、竹山坡、盐洞至洞心,源长8公里,主流长16.3公里,集雨面积36.4平方公里。中源大河,亦起源于大轿顶,经牛蕴、聂竹、石鼓垌、垌头、大垌、垌尾至垌心,流长12.5公里。西源黄羌河,发源于三官顶,自白马岭经垌塘、大垌、长塘和上、下黄羌,新塘至垌心,源长7.7公里,主流长9.1公里,流域面积15.7平方公里。三源汇合于云潭镇垌心村以下600米处,并注入电白县沙琅江(黄岭河),再汇入袂花江出海。境内控制集雨面积120平方公里,河长28.78公里,总落差705米,平均坡降24.5‰。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2203毫米(以珍珠站为代表),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420毫米。

    小东江,又名梅江,鉴江支流。河长67公里,发源于高州市官庄岭,河口于吴川市瓦窑村,流经吴川市兰石镇、博铺镇,集水面积1142平方公里,坡降0.64‰,流域耕地总面积6.39万亩。

    泗水河,又称白村水,为鉴江水系一级支流梅江的支流。发源于县内泗水镇海拔321米高的鸭仔嶂,流经水镇,在分界飞马迳汇入茂名袂花河(梅江),流至茂名市茂南区山阁出高州市境,在吴川县城梅菉(后属于吴川市区)附近汇入鉴江河,全长42公里,集雨面积203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709毫米。平均径流深851毫米。多年平均流量为5.22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429立方米/秒(车角山站测,下同),最小流量0.02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08亿立方米,丰水期(P=10%)径流量1.63亿立方米,枯水期径流量0.51亿立方米。上游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54千瓦,下游为399千瓦。

    塘口河,又名塘溪河,鉴江支流。河长47公里,发源于化州县木威塘,河口于吴川市大岸,流经吴川市塘口镇、黄坡镇,集水面积414平方公里,坡降0.21‰,流域耕地总面积18.03万亩。

    高州市段

    高州市境,注入支流有:

    南塘河,因河道主要流经县内南塘镇而得名,又称谷篢河,属鉴江一级支流。起源于县内石板镇甘帐石滩,与其他诸水源于石板公茄坳口汇合,出甘帐水库后向东南流,再与南塘仙坑水于架涧合流后出南塘墟,向东南流经中心坡、马落洞、柳村等地,至南塘谷篢池岸(鲤鱼坟)汇入窦江。河长21.5公里,集雨面积123.1平方公里,总落差24米,河流平均比降1.1‰,河流弯曲系数1.59,平均河宽6.88米。以雨水补给为主,季节分配不均,洪枯水位相差悬殊。

    大井河,是鉴江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流。一源出自高州东北马贵镇海拔1627.3米的棉被顶西侧林坪坳的西麓;另一源出自棉被顶东南山麓深镇仙人洞,西南行约3公里后称深镇河,流经深镇墟、大仁庙墟与古丁河汇合后,称黄塘河。沿途汇入大潮河,流经深镇、东岸、大井等地,在大井石咀与鉴江汇合,该河为大井河的主要支流。大井河主河道长68公里,集雨面积586平方公里,总落差1149.2米,平均坡降16.9‰,年均径流深1113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911毫米,平均年径流总量6.74亿立方米,丰水期(P=10%)径流量12.88亿立方米,枯水期径流量3.40亿立方米(P=95%)。多年平均流量20.7立方米/秒,河流弯曲系数1.57。

    沙田河,属鉴江水系一级支流,又称金银河。发源于县西部荷塘镇海拔335米的马蹄岭,诸源流至顿梭镇水口合流称都安河,经沙田大利、桃栏,过沙田墟,于沙田卢村江口合丫入鉴江。全长35公里,平均坡降1.125‰。河床平均宽度8.56米。历史最大流量569立方米/秒,平均流量6.25立方米/秒。平均径流深930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854毫米。

    曹江河,又称石骨河,是鉴江水系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高州市东北部马贵镇海拔1141米的尖峰岭。诸源汇合于厚元墟,南行,称厚元河。经马贵墟,往南迂回山谷,河床狭窄陡峭,怪石磷峋,至大坡,称马贵河。大坡镇以下至石龙镇石骨段称朋情河。石骨以下经长坡曹江镇称曹江河。至长坡镇旺利管理区纳入云炉河。再西南行,至帅堂墟与新垌河汇合,河面渐宽,从帅堂再往西南行5公里,于南塘镇六罗管理区合叉口汇入窦江,汇合处以下称鉴江。曹江河全长100公里,集雨面积874平方公里,总落差1016米,平均坡降10.16‰,河流弯曲系数1.57。

    流域概况

    流域面积9464平方公里,其中有745平方公里在广西境内,支流众多,从两岸交错汇入干流,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29条,其中以罗江为最大,集水面积2618平方公里;其次为沙琅江(袂花江),集水面积2516平方公里。干流上游河道较陡,水流湍急,山洪暴发时常冲毁农田,流至高州市大井与大井河汇合后,河道逐渐开阔,地势较平坦,加以众多支流汇合,易发生洪水泛滥成灾。全流域受洪灾威胁的耕地面积达89.12万亩,主要分布在干流中下游及各支流沿岸。

    鉴江流域人多地少,作物种类较多,多种经营发展较好。花生、黄麻、黄红烟、胡椒、橡胶、香蕉、茶叶等生产在广东均占一定地位。耕作精细,生产水平较高。位于鉴江支流小东江上的茂名市是新兴的中等城市,中国南方最大的石油基地。[1]

    文化底蕴

    鉴江流域文化发达,民风淳朴,人才辈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鉴江秀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清永安教谕邓奇俊的《鉴江》诗曰:“山如簪碧玉,水似带青罗,谁把秦时镜,千秋照清波”;吴川林召棠状元诗:“乱山围塔小,曲水抱沙团”,这都是对当年鉴江瑰丽景色的生动写照。

    鉴江平原不但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古至今人才辈出,既有骚人墨客,也有仁人志士。以鉴江顺流而下的方向而言,左江包括吴阳、塘尾、大江山、长岐等镇街,右江则包括黄坡、振文、塘缀、樟铺等镇。长期以来,鉴江两岸演绎着“左江出文官,右江出武官”的传奇。左江出的文官,比较著名的有粤西状元林召棠、宋进士林永、南宋解元李凌云、清代诗翁李文泰、民间传奇人物麦为仪等;右江出的武官有,清琼州督抚彭玉将军、清广东水师提督窦振彪将军、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庞雄、国民政府广东省主席李汉魂、爱国将领张炎将军、名将张世德等。[2]

    参考资料

    [1] 鉴 江 · 中华五千年[引用日期2014-01-02]

    [2] 鉴江,越来越造福人民 · 湛江新闻网[引用日期2014-01-02]

    相关合集

    广东沿海诸河

    12个词条321阅读

    韩江

    中国东南沿海重要河流

    榕江

    广东粤东地区第二大河流

    练江

    广东潮汕河流

    查看更多

    广东省地点分布列表

    12个词条1225阅读

    五岭

    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

    珠江三角洲

    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区的经济区域

    潮汕平原

    广东第二大平原

    查看更多

  • 上一篇百科:吴川站
  • 下一篇百科:塘缀站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