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省属公办重点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浙江省十佳对外合作单位、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建有浙江省唯一的教育学一级学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111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21]学校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21]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金华校区、杭州萧山校区、杭州西湖校区、兰溪校区,20个学院;全日制本(专)科生28000余人,硕士研究生7386人,博士研究生381人,留学生3600余人;有70个本科专业,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7个博士后流动站;在海外建有5所孔子学院、1个独立孔子课堂和1个中文教育中心。[21]
浙江师范大学资料
  • 中文名:浙江师范大学
  • 博士后点:科研流动站7个
  • 别名:浙师大
  • 创立时间:1956年
  • 机构类型:师范类(综合类)
  • 历史沿革

    杭州师范学院

    1956年,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在杭州西子湖畔诞生。

    1958年6月,浙江省省委、省人委决定,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校名待定)。后决定定名为“金华师范学院”,并迁往浙江中部城市金华办学。

    1959年10月底,浙江省省委、省人委正式下文,决定把学校定名为“杭州师范学院”。

    浙江师范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历史沿革图

    1962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师范学院、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三校合并,改名为浙江师范学院。

    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革”爆发前夕,浙江师范学院开始步入了动荡和不安。

    1965年8月上旬,省委作出新的具体决定:体育系、外语系并入杭州大学;教研部留在杭州改为省教育厅教研部(后重建成浙江教育学院);中文、数学、物理三系随学校搬往金华。

    1980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高校。

    浙江师范大学

    198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将浙江师范学院改为浙江师范大学的批复》。

    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98年,被批准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2009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校园平面图

    2013年,学校完成了博士点的验收。获批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4年7月,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浙江海洋学院萧山校区办学体制的复函》,浙江海洋学院萧山校区中的350亩土地及地上建筑物整体转让给浙江师范大学,设立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主要用于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及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的建设、发展。萧山校区从2014年9月份开始以浙江师范大学名义招生。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2月,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5年,入选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同年12月,在萧山校区成立浙江师范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

    2016年,入选国家“111”计划,图与网络优化创新引智基地成为首批地方高校的15个创新引智基地之一。同年5月,浙江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大连化物所国家技术转移浙江分中心和杭州高等研究院。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将继续面向温州市中考考生招收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班新生;[1]浙江师范大学在宁波招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班。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9]

    2020年8月27日,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22]

    2020年11月,学校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兴市长虹实验学校揭牌仪式举行。[23]

    2021年10月,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浙江师范大学入选。[18]

    2022年3月31日,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医学院与金华市中心医院合作签约,金华市中心医院正式成为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医学院教学医院。[19]

    2022年6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杨启华加盟浙江师范大学。[20]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0个二级学院(含独立学院),开设70个本科专业。[21]

    学院

    本科专业

    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

    -

    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

    电子商务、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法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

    展开表格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24]

    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浙江师范大学有在职教职员工2991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401人,副高职称教师726人,硕士研究生7386人,博士研究生381人,留学生3600余人。[21]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海外高层次人才7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9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9人;省特级专家2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7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4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0人。

    院士:龚昌德

    共享院士:万惠霖、金国藩、李邦河、何积丰、吴培亨、夏建白、杨学明

    双聘教授:郑杭生、林崇德、顾明远、詹福瑞、刘跃进、江蓝生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李继彬、张涌泉、苏开乐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张涌泉、高玉、陈杰诚、苏开乐

    教育部创新团队:先进催化材料

    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数学、非洲研究、先进催化材料、智能信息处理、植物分子生物学、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教师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学、离散空间上的几何与分析、新型高效纳米荧光探针的肿瘤诊疗研发、儿童文学、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交叉融合、智能时代儿童认知发展与健康研究[25]

    学科专业

    3077次播放01:48

    MG动画高校简介系列之浙江师范大学#知识创作人#

    611次播放04:23

    浙江师范大学:优秀教师的摇篮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数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2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重中之重学科: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

    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

    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软件工程

    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应用经济学、社会学、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生态学(行知学院)、网络空间安全(行知学院)[26]

    省级重点学科:美学、社会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域经济学、非洲研究、地理环境与污染控制、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图与网络优化、数学、生态学、光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化学

    浙江师范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科门类代码

    学科门类名称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04

    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04

    教育学

    0402

    心理学

    05

    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05

    文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展开表格

    浙江师范大学博士专业学位点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专业学位类别

    领域

    0451b

    教育博士

    教育领导与管理

    学校课程与教学

    学生发展与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浙江师范大学交叉学科博士点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99J3

    非洲教育与社会发展

    99J4

    教师教育神经科学

    99J5

    智能教育

    浙江师范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科门类代码

    学科门类名称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02

    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3

    法学

    0301

    法学

    0302

    政治学

    0303

    社会学

    展开表格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专业学位类别

    领域

    0351

    法律硕士

    -

    0352

    社会工作硕士

    -

    0451

    教育硕士

    -

    0452

    体育硕士

    体育教学

    运动训练学

    社会体育指导

    展开表格

    浙江师范大学交叉学科硕士点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99J1

    非洲学

    99J2

    儿童文学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29]

    学科门类代码、名称

    标“*”的为学校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点

    01哲学

    0101哲学

    010103外国哲学

    02经济学

    0202应用经济学

    020202区域经济学

    03法学

    0301法学

    030105民商法学

    0302政治学

    (获一级学科授权)

    *030201政治学理论

    展开表格

    学位类别

    专业代码

    领域代码

    专业方向名称

    教育硕士(0451)

    045101

    420101

    教育管理

    045102

    420102

    学科教学(思政)

    045103

    420103

    学科教学(语文)

    045104

    420104

    学科教学(数学)

    045105

    420105

    学科教学(物理)

    展开表格

    教学建设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拥有国家级课程28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21]该校有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优势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曾获9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拥有实验室48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实验室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4亿元。拥有教学科研实验室42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实验室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8亿元。

    是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参与学校,并拥有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铁道部确定的铁路机车司机培训基地、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物理学、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语言学概论

    浙江师范大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际财务管理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重点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财务管理、工商管理、法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翻译、音乐学、计算机技术与科学、生物技术、化学、应用化学、对外汉语

    省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分析化学、中国画基础、现代色谱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教育技术、数据结构及算法分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物理化学、教育管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力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实验心理学、现代远程教育、语言学概论、基础英语、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遗传学、多媒体技术、图论、管理学原理、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声乐、基础英汉互译、学科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家用电器、国际私法、高等数学、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育技术管理、幼儿园课程、现代汉语、英国文学、计算机辅助教育、健美操、民法学、数字电子技术、生产运营管理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物理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育实训中心、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体育运动实验教学中心、车辆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学前教育实验教学中心、资源分析与规划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科学研究

    建设成果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34项、全国教科规划优秀成果奖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21]

    共获得各级各类社科项目2819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9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7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总体在省内高校中属领先水平。共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70项,在全国高校中连续三年排名居前。共出版各类学术著作417部,发表学术论文6000多篇,其中CSSCI期刊近2300篇,权威、一级刊物996篇。获人文社科横向项目590项,经费3892万元。

    共获得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45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530项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获得235项,比上个五年翻了五番。发表三大索引论文2532篇,其中Ⅱ区以上的论文达459篇。授权发明专利86项,实用新型专利206项,外观设计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127项。共获横向企业合作项目458项,共计经费5011万元。承担横向合作项目800余项,在超精密加工装备及核心技术研究、信息化服务、LED芯片研发、氟化学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202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于12月29日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卓越论文统计报告》,并且评选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其中,题目为A unified thermodynamic mechanism underlying fouling behaviors of 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 (SMPs) in a membrane bioreactor的论文入选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名录。[15]

    研究机构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36个,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省重点(工程)实验室9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2个、省新型高校智库1个。

    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图与网络优化创新引智基地、氟新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南文化研究基地、非洲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催化材料实验室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固体表面反应化学实验室、浙江省光信息检测与显示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特色经济植物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固态光电器件重点实验室

    校级直属科研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LED芯片研发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含氟新材料研究所等[27]

    研究所

    机构名称

    批准时间

    机构名称

    批准时间

    机构名称

    批准时间

    文学研究所

    2003年7月

    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2003年7月

    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

    2003年7月

    区域经济研究所

    2003年7月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2003年7月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2003年7月

    儿童文学研究所

    2003年7月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2003年7月

    学校体育研究所

    2003年7月

    心理研究所

    2003年7月

    世界历史研究所

    2008年4月

    中国历史研究所

    2003年7月

    展开表格

    研究中心

    机构名称

    批准时间

    机构名称

    批准时间

    孔氏南宗研究中心

    2003年7月

    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

    2003年7月

    华人华侨研究中心

    2003年7月

    浙派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2003年7月

    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2003年7月

    教育评论研究中心

    2003年7月

    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2003年7月

    农村研究中心

    2003年7月

    展开表格

    学术期刊

    浙江师范大学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有《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学教研(数学)》,均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其中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自然科学版为季刊。此外,还发行内刊《教师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语文教研》、《中学物理教学》、《化学教学与实验》和《生物教学与实验》等。这些刊物在浙江基础教育界反响良好,为浙江省师资培训、教学教研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30]

    合作交流

    2020年4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启动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浙江师范大学支援汉江师范学院,帮扶行动时间定为2020年4月至9月,并将根据疫情防控安排适时调整。[2]

    2020年8月27日,由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牵头并联合浙江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嘉兴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合肥学院、浙大城市学院、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G60沿线高校,发起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并发布G60九所高校共同宣言。联盟将共同致力于更好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致力于建设长三角优质应用型高等教育集群;致力于支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和产业创新;致力于构建长三角应用型高校协同发展新模式;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应用型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10]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与5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与70余所国(境)外大学确立了校际学生交换项目,入选“浙江省十佳对外合作单位”“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学校具有招收长、短期来华留学生资格,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经教育部、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学校成立有“出国留学服务中心”,为广大师生自费出国留学提供相关服务。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长期承担中国教育援非高层培训工作。学校是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区域问题(非洲)研究高级人才培养计划”的项目执行单位,并于1996年在喀麦隆建立汉语培训中心,在乌克兰、喀麦隆、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建立了4所孔子学院。

    知名校友

    杨学明:1978年考入浙江师范学院物理系,1995年底被聘为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00年他升为终身职研究员。2001年开始,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2年8月,获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陈志敏:1981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1988年在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1989年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做博士后。天津大学数学系教授,南开大学数学学院特聘教授,中科院数学所博士后。

    郁国梁:1983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获四川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tony Brook分校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2年,在美国Berkeley数学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1992年至1998年,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助理教授,1998年,晋升为学校副教授。在美国Vanderbilt大学工作,2001年晋升为教授。

    杜卫:1982年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1993~1994年,受国家派遣赴英国做高级访问学者,任SUSSEX大学文化社会学院客座教授。2004年11月~12月,广岛大学客座研究员。2005年2月,调任浙江科技学院院长。2013年6月26日,担任杭州师范大学校长。

    李潘:1987~1990年,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四川省隆昌县人。1983~1987年,就读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1990~1992年,在四川省总工会政策研究室工作。1992~1996年,在成都经济电视台做编导、主持人。1996年至2002年底,在中央电视台主持《读书时间》、《半边天》节目。2003年~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主持《半边天》节目。2007年6月,任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后更名《读书》)栏目制片人。[5]

    流潋紫:本名吴雪岚,1984年生,2007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誉为浙江80后作家群的领军人物之一。2012年红透大江南北的电视剧《甄嬛传》之编剧和原著作者,被称作“后宫小说第一人”、“80后作家代表人物”。写这本小说时,流潋紫还是浙师大行知学院的大三学生。 

    陈旭光:中文系82级校友,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梅新林:1982年1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2006年9月起任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08年6月起任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2008年12月起任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2011年9月起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并获重点资助。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关于表彰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及新一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的决定》表彰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12]

    2020年12月,2021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浙江师范大学排名774位。[13]

    2020年12月,2020软科中国大学文科实力排名发布,浙江师范大学排名第45位。[14]

    2021年1月21日,位居2021年1月全国高校ESI排名第103位。[16]

    2021年7月,入选2020年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单位。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28]

    2021年,入选第一批2020年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名单,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701-800位。[17]

    学校文化

    校训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

    “砺学砺行”之“砺”,本指磨刀石,初作“厉”,后作“砺”。用作动词,意为“砥砺”、“磨砺”。砺、厉、励,三字相通,引申为“勉励”、“激励”、“振奋”等义。“学”,涵括“学问”和“学习”两个层面,前者主要指“学识”、“理论”,后者主要指“认知”、“研习”;“行”,涵括“行为”和“作为”双重蕴义,前者主要指“行动”、“实践”等基本义,后者主要指“品行”、“有为”等提升义。“砺学砺行”,包孕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不仅要“知行合一”、“学行并举”、“理论联系实际”、“道德文章俱佳”,而且将“学”与“行”统一于相互砥砺、激励的动态过程之中,着力于励志奋勉、精韧不怠,要求全校师生员工立学立行,不断修养学品、探研学问,且躬身履践、日进有功,以追求一种浙江师范大学超迈高远的卓越人生境界。

    “维实维新”之“维”,本指系物的大绳,后亦喻指一切事物赖以固定的东西,如“地维”、“纲维”等。用作动词,意为“维系”、“连结”。维、唯、惟,三字相通,引申为“惟一”、“惟独”、“只有”等义。“实”,即“实事求是”、“敦实诚信”之“实”;“新”,乃“革故鼎新”、“开拓创新”之“新”。师大人崇尚实践、探究本质、追求创新、服膺真理,且薪火相传、日新月异,形成了独特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因此,“维实维新”四字,执本秉要,取精用弘,不仅是对师大校训历史文脉的承续与发展,而且也是对其思想要义的升华与阐扬,更是对师大学人的约律与激奋,是全校师生员工“已然”的共同语言和“应然”的行为准则及其统一体。它将“实”与“新”融会于相互维系、并进的不懈追求之中,要求唯实是从、唯新是举,追求真知、创造新知,共享人类文明新成果,开辟人类知识新天地。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熔铸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神髓,凝炼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之精魂。在内容上,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注重“学行结合”与“实新偕进”的两两对应及其有机统一,富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浓郁的现代大学气息,文意畅达、文气贯通,言近而旨远、辞约而意丰;在形式上,运用中国古典诗赋叠字、复沓等修辞手段,贴切允当、庄重典雅,谐音协律、易记易诵。[3]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熔铸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神髓,凝炼了浙江师范大学50年教育之精魂。

    校歌

    浙江师范大学校歌

    词:梅新林

    曲:孟卫东

    我们从钱江之滨启航,我们在芙蓉峰下成长。

    园丁摇篮,桃李芬芳,我们播种春天的希望。

    巍巍北山,悠悠钱江,晚风中送别西下新月,晨曦里迎来东升初阳。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我们践行共同的理想。

    我们为坎坷经历忧伤,我们因历经坎坷自强。

    几多梦幻,几多追求,我们笑傲历史的沧桑。

    巍巍北山,悠悠钱江,晚风中送别西下新月,晨曦里迎来东升初阳。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我们迸发奋进的力量。

    我们在知识星空翱翔,我们为精神家园守望。

    立人树人,薪火传扬,我们铸就民族的脊梁。

    巍巍北山,悠悠钱江,晚风中送别西下新月,晨曦里迎来东升初阳。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我们开创明天的辉煌。

    校标

    浙江师范大学

    校标为圆形造型,其基本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外圆的外框为墨绿色(标准色:C:100,M:0,Y:100,K:50),圆环背景为白色,圆环上半部分设计有中文校名(校体字),下半部分设计有英文校名,中英文字为墨绿色(标准色:C:100,M:0,Y:100,K:50);内圆为绿色背景(标准色:C:100,M:0,Y:100,K:30),中央设计有白色的人字形的图案,图案下方标有1956;两个同心圆之间设计有一个墨绿色的圆形线条(标准色:C:100,M:0,Y:100,K:50),其各部分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1.校标主图案,如一个人字,坚实而有动感,象征学校充满青春活力的个性,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强调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2.校标主图案,又如一座山峰,挺拔而秀美,表示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芙蓉峰下,同时象征师大人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

    3.校标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内圆设计为绿色背景,外框为墨绿色的实线,代表的是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外圆设计为白色背景,外框为墨绿色的实线,体现时代性、国际性、开放性的特点。

    4.1956为学校创办时间,说明学校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校体字浙江师范大学与英文校名相对应,寓意师大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本土与国际融合相通。

    5.整个标识在审美艺术效果上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易于认同和传播。[3]

    参考资料

    [1] 三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班温州招生 · 官网[引用日期2017-03-09]

    [2] 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就业创业“一帮一”:北大支援武大 清华支援华科 · 中新网[引用日期2020-04-15]

    [3] 校园标示 · 浙江师范大学校园网[引用日期2012-04-08]

    [4] 美学学人:杜卫 · 官网[引用日期2016-04-30]

    [5] 主持人李潘 · 央视官网[引用日期2016-06-07]

    展开

    相关合集

    浙江省的正规高等本科院校

    60个词条2.6w阅读

    浙江大学

    教育部直属公办重点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省属公办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省部共建重点大学

    查看更多

    2021泰晤士内地大学Top50

    50个词条3.3w阅读

    1

    清华大学

    教育部直属公办重点大学

    2

    北京大学

    教育部直属公办重点大学

    3

    复旦大学

    教育部直属公办重点大学

    查看更多

    相关视频

    全部

    3077次播放01:48

    MG动画高校简介系列之浙江师范大学#知识创作人#

    611次播放04:23

    浙江师范大学:优秀教师的摇篮

  • 上一篇百科:韩国德成女子大学
  • 下一篇百科:苏州科技大学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