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自然 >美洲河狸
美洲河狸

美洲河狸

(哺乳纲啮齿目动物)
美洲河狸(学名:Castor canadensis):体肥大,体被覆致密绒毛;四肢短宽,后肢粗壮有力,后足趾间直到爪生有全蹼,适于划水;尾扁平,游水时起舵的作用;眼小,耳孔小,内有瓣膜,防水;鼻孔中也有防水灌入的肌肉结构;头骨扁平坚实,颧弓发达,颧骨特大;门齿异常粗大,呈凿状,能咬粗大树木。半水栖。栖息于的溪流、池塘和湖泊附近,有在水道筑坝的习性。昼伏夜出,擅长游泳,潜水时间可达15分钟。以树木的叶、芽和树皮为主食。夜间或晨昏活动,善游泳和潜水,能借助爪向上攀爬。主食树枝、树皮、芦苇等。早春发情交配,每年1胎,每产1-5仔。毛皮珍贵。原产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北部,后被引入到阿根廷、芬兰、俄罗斯等国家。是加拿大的国兽。
美洲河狸资料

物种学史

美洲河狸学名Castor canadensis,由德国博物学家、动物学家——海因里希·库尔(Heinrich Kuhl)于1820年命名。

美洲河狸——加拿大国兽

领土面积世界第二的加拿大号称“枫叶之国”,以优雅挺拔的北美枫树(糖枫)为国树。可说起加拿大的“国兽”美洲河狸,就鲜为人知了。其实,加拿大的历史,就是从这种大老鼠一样的动物开始的。

16世纪之初,欧洲人进行殖民新大陆,在森林茂密、河湖遍布的北美洲北部,法国冒险家们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对他们的刀斧、铁锅、枪支和玻璃珠很感兴趣,不惜拿出一张张兽皮来交换。这让冒险家们看到了商机,持续300多年的皮货贸易,从此就在一座座印第安村庄里展开。后来这片土地的名字“加拿大”,就来自当地印第安人语言中的“村庄”一词。

在皮货贸易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河狸皮。外表活像大老鼠、身后拖着条扁平尾巴的河狸,是一种水栖啮齿类动物,堪称“动物建筑师”。它们几乎一年到头都忙着啃树枝、运泥巴,筑起“水坝”拦住河流,在巢穴周围形成池塘以阻挡猛兽。为了在冷水中保持体暖,河狸身披双层毛发,外层厚实保暖,内层细密轻巧。可就是这样一身优质毛皮,差点给它们带来灭门之灾。

在欧洲人到来前,整个北美洲的河狸估计多达1-2亿只。以带毛河狸皮制成的皮帽、皮领,舒适保暖又美观,在欧洲各国长盛不衰、需求巨大。而对猎人来说,只要不怕冷,猎取河狸并不太难。货源充足的河狸皮,不仅是热门商品,还充当了“标准货币”——各种货物的价值都被换算成河狸皮数量,以方便和印第安人交易。在河狸尚多时,一支火枪就能换来堆得和枪一般高的河狸皮。

皮货贸易初期,主要是以法国人为主的少数冒险家向印第安部落下单,自己当中间商。但随着毛皮贸易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不远万里来到加拿大,或是亲自动手抓河狸,或是给印第安人传教,或仅仅想在新大陆开始新生活。欧洲人的商站、据点,乃至村庄和城镇,在广阔的加拿大如星星之火,渐成气候。

1608年,28个法国冒险家来到加拿大东部,建立了加拿大第一个永久殖民据点——魁北克。100年后,魁北克已发展为一座数万人的城市,以它为中心的“新法兰西”殖民地包括今天加拿大东部、美国中部的广大地区。殖民地的经济支柱就是皮货出口,当时欧洲市场上的河狸皮,有八成多来自“新法兰西”。与此同时,不甘落后的英国人也创办了“哈得孙湾公司”,一边猎取皮毛一边圈地,逐渐把加拿大中部、西部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随着皮货贸易战升级为殖民竞争,真刀真枪的战斗也就不可避免了。1756-1763年,英法的北美殖民地在“七年战争”中大打出手,获胜的英国人吞并了法属加拿大地区,将其牢牢置于自己统治下。到1867年,加拿大各省终于建立了统一国家,成为大英帝国的“自治领”。

加拿大人清楚自己的祖先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他们把河狸印在邮票、硬币上,许多城镇街头都有河狸雕塑……。然而由于多年滥捕,河狸此时早已成了濒危物种,在许多栖息地都被打绝了。失去利用价值的印第安人,也被白人挤到了社会边缘。

幸运的是,中国丝绸从19世纪起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河狸皮逐渐被人遗忘。面粉、木材、船舶等新的“拳头产品”,也让加拿大不再依靠卖河狸皮过日子。又经过上百年的休养生息,河狸终于重新回到了加拿大的河流湖泊之中。如今加拿大人眼里的河狸,是勤劳的建筑师、可爱的国家吉祥物,没有谁再惦记它们的一身毛皮了。

形态特征

美洲河狸

美洲河狸是最大的啮齿类哺乳动物,是半水栖的啮齿类。身体强壮。体长90-117厘米,最大达120厘米。尾长约20厘米,体重13-32千克。头骨扁平而坚实,弓发达,颧骨特别大;眼小;耳孔小,内有瓣膜,而且外耳能折起,以防水;鼻孔中也有防水灌入的肌肉结构;骨脊高起,甚上固着发达的肌肉;脚上有蹼,尾巴扁平似桨,善于游泳。牙齿锋利,共有20枚牙齿,门齿异常粗大,呈凿状,能咬粗大的树木,臼齿咀嚼面宽阔而具较深的齿沟,从后向前咀嚼面一个比一个大,便于嚼碎较硬的食物。四肢短宽,后肢粗壮有力,后足趾间直到爪生有全蹼,适于划水;尾甚大,上下扁平,并覆有角质鳞片,在游水时起舵的作用。

为了在冷水中保持体暖,美洲河狸身披双层毛发,外层厚实保暖,内层细密轻巧。躯体背部针毛亮而粗,绒毛厚而柔软,腹部基本为绒毛覆盖。身体具较厚的脂肪层,粗糙致密的毛皮从暗灰色、板栗色、褐色至几乎是黑色,通常可以用保持身体的温暖,能耐寒,不怕冷水浸泡;可以抵御寒冷的侵袭。

栖息环境

栖息在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林缘的河边和水域中,主要生活在溪流、池塘和湖泊附近。

生活习性

筑坝

有在水道筑坝的习性。昼伏夜出,擅长游泳和潜水,潜水时间可达15分钟。营半水栖生活,夜间或晨昏活动,能借助爪向上攀爬。河狸在陆地上行动缓慢而笨拙,不远离水边活动。其自卫能力很弱,胆小,喜欢安静的环境,一遇惊吓和危险即跳入水中,并用尾有力拍打水面,以警告同类。不冬眠。

凡是河狸栖息或是栖息过的地方,都有一片池塘、湖泊或沼泽。河狸可以伐倒树木,用树木在溪流中修建堤坝,形成小型水库,其洞穴出口于水下并在水下储存树枝作为食物。它们用树枝、石块和软泥垒成堤坝,以阻挡溪流的去路,小则汇合为池塘,大则可成为面积达数公顷的湖泊。河狸具有改造自己栖息环境的能力。当进入新的栖息地或栖息地水位下降时,河狸会用树枝、泥巴等筑坝蓄水,以保护洞口位于水下,防止天敌侵扰。河狸有时为了将岸上筑坝用的建筑材料搬运至截流坝里,不惜开挖长达百米的运河。能用树枝和芦苇营造高出水面的巢,挖掘溢水沟,以防巢被洪水淹没。既有水中洞口,也有地面洞口。

食物

美洲河狸的食物主要是阔叶树的枝干、树皮,树叶、芽和以及芦苇等。

分布范围

原产地:加拿大、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美国。

引进:阿根廷(火地岛)、芬兰、俄罗斯联邦。

美洲河狸分布图

繁殖方式

美洲河狸是一夫一妻制,算得上是单配性的代表,一对雌雄结合之后,如果没有受到捕获或是天敌的伤害,它们会一直把婚姻延续下去。至少在婚姻“契约”上是这样的。河狸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年复一年的交配、产子。雌河狸终生就在这个地方抚养幼崽,终日不出门,极像一个旧式的家庭主妇。雄性河狸是倾向多配性,它们出门的想法是很直接的,它是一个到处留情的动物,每经过一个显眼的地方,它就会从位于其排泄口下方的香囊释放出一种特有的香气,这种香气像是一张香水名片,又像是一张四处乱张贴的印刷广告,广告内容无非是向外界扩大宣传,表明自己随时愿与任何雌性交媾。雄河狸这种偷偷摸摸的“采花”心情大部分雄性都有。雄河狸散发出来的香气是世上最灵验的诱饵之一,很少有雌性河狸不闻之一振、蠢蠢欲动的。

美洲河狸大多在春末繁殖,妊娠期3个半月,平均128天。雌性每年产1窝,2-6仔,多数为2-4仔,重约430克。幼狸3年后性成熟。野生美洲河狸的寿命10-20岁。

亚种分化

美洲河狸(20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阿卡迪亚河狸

Castor canadensis acadicus

Bailey V & J K Doutt, 1942

2.

贝利河狸

Castor canadensis baileyi

Nelson,1927

3.

库克湾河狸

Castor canadensis belugae

Taylor,1916

4.

纽芬兰河狸

Castor canadensis caecator

Bangs,1913

展开表格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 上一篇百科:亚洲小爪水獭
  • 下一篇百科:大耳狐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