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自然 >猞猁
猞猁

猞猁

(耳尖具黑色耸立簇毛的哺乳动物)
猞猁(学名:Lynx lynx),别名猞猁狲、羊猞猁、马猞猁等。猞猁属于猫科,是猫科动物中体型较大的一种,外形似猫,但比猫大[2]。成年猞猁体重可达18~36千克,体长70~130厘米[6]。尾极短,通常不及头体长的1/4。四肢粗长矫健。耳尖生有黑色耸立簇毛。两颊有下垂的长毛,腹毛也很长。上体呈浅棕、土黄棕、浅灰褐或麻褐色,也有灰白相间杂浅棕色调;腹面浅白、黄白或沙黄色。尾端呈黑色,全身都布满像豹一样的斑点。[2]猞猁主要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北部,在中国分布于新疆、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内蒙、山西、河北、东北的山区。[1][3][9]2014年4月20日,猞猁被《世界自然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评估为无危(LC)。[7]2021年2月5日发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猞猁被列为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2021年6月22 起生效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中,猞猁被列入附录一。[7]
猞猁资料

图集

全部

查看更多

相关合集

哺乳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39个词条1.7w阅读

短尾猴

IUCN易危物种

猕猴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藏酋猴

中国猕猴属中最大的猴类

查看更多

猫科动物

38个词条2.1w阅读

猎豹

全身都有黑色斑点的哺乳动物

荒漠猫

中国猫科动物中唯一的特有猫种

丛林猫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查看更多

形态特征

9.4万次播放03:26

猞猁尾巴为什么那么短?是因为兔子吃多了吗?

猞猁外形似猫,但比猫大得多,成年体重可达18~36公斤,体长为70~130厘米,肩高是60~65厘米。身体粗壮,四肢粗长、矫健,尾极短粗,尾尖呈钝圆。脸面酷似猫,眼周毛色发白,两颊具有2~3列明显的棕黑色纵纹。耳基宽,耳尖上有明显的黑色簇毛,耳壳能够随时迎向声源方向运动,有收集音波的作用。两颊有下垂的长毛,腹毛也很长。[2][3]

猞猁毛色变异较大,个体变异和季节性变化均较明显。一般体色从灰棕色、草黄棕色到红棕色。体侧和四肢上部的斑点,从浅红棕色至深褐色。[4]但有些部位的色调是比较恒定的,如外耳缘为黑色或黑褐色,内耳缘为乳灰色,耳尖簇毛纯黑色,其中夹杂几根白色毛,上唇暗褐色或黑色,下唇污白色至暗褐色,颌两侧各有一块褐黑色斑,尾端一般纯黑色或褐色,四肢前面、外侧均具斑纹,全身散有褐色斑点。胸、腹为一致的污白色或乳白色。[2]

雌雄猞猁的形态特征区别不大,仅在身材和体重上有所表现。雄性猞猁比雌性猞猁身材稍微大一点,体重也稍微重一点(1~2千克)。[3][4]

猞猁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猞猁

狞猫

豹猫

兔狲

外观

体长

-

60-92厘米

36~60厘米

0.52~0.65米

体重

-

雄性平均13~18公斤,雌性较轻

3~8千克

2~3千克

分布区域

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北部

非洲和西亚等地、居住在干草原和半沙漠地带、但也在林地、热带稀树大草原和灌木林等地带

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文莱达鲁萨兰国、中国等

-

食性

肉食性

肉食性

肉食性

肉食性

展开表格

分布栖息

栖息环境

猞猁为喜寒动物,基本上属于北温带寒冷地区的产物,即使在北纬30度以南,也是栖居在寒冷的高山地带,是分布得最北的一种猫科动物。[3]它们的栖息生境极富多样性,从亚寒带针叶林、寒温带针阔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丛草原及高寒荒漠与半荒漠等各种环境均有其足迹。它们的栖居高度可由海拔数百米的平原到5000米左右的高原。巢穴多筑在岩缝石洞或树洞内。[1]

猞猁栖息环境

猞猁栖息环境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猞猁的分布范围很广,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北部。具体国家有阿富汗、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芬兰、法国、乔治亚州、德国、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哈萨克斯坦、朝鲜、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蒙古、尼泊尔北马其顿、挪威、巴基斯坦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在不丹希腊摩尔多瓦、黑山、塞尔维亚等国不确定是否存在。[7]

中国分布

在中国分布于新疆、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内蒙、山西、河北、东北的山区。[1][3]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1.3万次播放02:41

它是“全能”的猫,高山密林山地裸岩无处不在;擅长爬树攀登悬岩,也能下水游泳

和猫科动物家族的其他成员一样,猞猁是严格意义上的食肉动物。主要捕食有蹄类动物,如狍、麝和岩羚羊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有时也会捕食红狐、兔子、啮齿动物和鸟类。但它们在冬季会捕食像麋鹿和驯鹿这样大的有蹄类动物,因为这些猎物在深雪中很容易捕获,它们可以捕食比自己体型大3~4倍的猎物。猞猁一般隐藏在浓密的植被中跟踪猎物,悄悄接近猎物,扑向猎物,对颈部致命一咬或咬住鼻子直到动物窒息。然后将猎物带到厚厚的覆盖物或倒下的原木上,以便私下食用。吃掉剩下的食物会被藏存以备后用。[6]

猞猁狩猎图

活动特征

猞猁喜欢独居,善于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可在一处静卧几日,不畏严寒。它们是夜行性动物,在晨昏活动频繁,活动范围视食物丰富程度而定,有占区行为和固定的排泄地点。[2]

交流行为

对于猞猁之间的交流人们知之甚少。猞猁的声音很低,不经常听到。它们有敏锐的视力和听力,主要用于定位猎物和潜在的配偶。雄性和雌性用腺体分泌物和尿液标记它们的家园。[6]

生长繁殖

猞猁一般在每年2~4月份交配,妊娠期为2个月左右,每胎产2~4个仔。寿命可达12~15年。[2][6]

生长阶段

详情

图片

发情期

猞猁交配季节是每年的二月到四月。在此期间,每只雌性只有大约三天的生育能力。一旦雄性和发情期的雌性相遇,它们就会跟随对方好几天,每天交配很多次。一旦雌性不再发情,雄性就会离开去寻找另一个配偶。雌性每个季节只有一个配偶。[6]

两只猞猁在一起

生产期

妊娠期为63~74天,雌性在5月生产,刚出生的幼崽体重300~350克,依靠母亲获得食物和受到保护。通常每年一胎,平均每胎2~4个崽。[6]

猞猁幼崽

成长期

平均断奶年龄为4个月,平均独立年龄为10个月。[6]

猞猁幼崽

性成熟

雌性在2岁时性成熟,繁殖能力可到14岁,雄性在3岁时性成熟,繁殖能力可到17岁。[6]

寿命

野外猞猁的寿命大约12~15年。圈养状态下能活24年。[2][6]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欧洲的大多数猞猁种群数量总体上是稳定的。虽然猞猁大部分分布在亚洲,但由于数据不足,许多国家的状况和趋势知之甚少。以下是一些国家的具体情况:[7]

地域

数量/只

调查时间

巴基斯坦北部

80~120只

2003年

蒙古

约10000

2003年

中国

约27000

2009年

俄罗斯

约22510

2013年

欧洲(不包括俄罗斯和白俄罗斯)

9000~10000

2012年

致危因素

致危因素

详细描述

栖息地丧失

森林砍伐、城市化的逐渐加剧导致猞猁的栖息地越来越少。

猎物丧失

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同样会导致猞猁的猎物减少,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猞猁的数量也会减少。

非法狩猎

猞猁皮是传统的重要毛皮资源和出口种类之一,对猞猁的偷猎也会导致其数量的下降。

参考资料:[1][5][6]

保护举措

1986年止,在中国已建的348处自然保护区中,约有10多个保护区栖息着猞猁,使其种群得到较好的保护,如:新疆塔什库尔干保护区、新疆东昆仑阿尔金山保护区、新疆卡拉麦里山保护区、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保护区、西藏羌塘高原保护区、吉林长白山保护区、黑龙江乌底河保护区和黑龙江呼中保护区等。[1]

猞猁的商业狩猎在除俄罗斯以外的所有国家都是非法的,在阿富汗猞猁受到保护,所有狩猎和贸易都是非法的。[2]

保护级别

  • 2014年4月20日,被《世界自然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评估为无危(LC)。[7]

  • 2021年2月5日发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猞猁被列为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

  • 2021年6月22起生效的《频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中,猞猁被列入附录|。[8]

野化放归

2022年8月23日,中新社西宁记者从青海省林草局获悉,青海完成中国首例救护猞猁的野化放归。[10]

参考资料

[1] 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 科学数据中心[引用日期2022-05-09]

[2] 猞猁 · 生态中国网[引用日期2022-05-09]

[3] 猞猁 · 中华自然科学网[引用日期2022-05-09]

[4] 猞猁 · 国家动物博物馆[引用日期2022-05-09]

[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引用日期2022-05-09]

  • 上一篇百科:赤猴
  • 下一篇百科:豚尾猴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