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自然 >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中华秋沙鸭(学名:Mergus squamatus)[4],又称鳞胁秋沙鸭[5]。体形与罗纹鸭相似,稍小于绿头鸭。鼻孔位于嘴峰中部。冠羽长,而成双冠状。雄鸟头和上背均为黑色,下背、腰与尾上覆羽都是白色。翅有白色翼镜。下体白,体侧有黑色鳞状斑。雌鸟的头棕褐色,上体蓝褐色[5]。中华秋沙鸭主要繁殖在俄罗斯东南部的哈巴罗夫斯克、阿穆尔、犹太自治区和滨海边疆区以及朝鲜、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一部分中华秋沙鸭在俄罗斯东南部和朝鲜过冬,但大多数在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冬。还有少数的中华秋沙鸭会在日本、韩国过冬[8]。2017年,中华秋沙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EN)物种[8]。2021年2月5日,中华秋沙鸭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7]。
中华秋沙鸭资料

图集

相关合集

国家一级三等保护动物

24个词条6274阅读

熊猴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物种

蓝鹇

中国特有的大型鸡类

黄腹角雉

中国特产鸟

查看更多

形态特征

中华秋沙鸭形态特征图

中华秋沙鸭全长约49-63厘米。嘴长而窄,呈红色;鼻孔位于嘴峰中部,羽冠长而明显,成双冠状。雄鸟的头和上背及肩羽黑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杂以黑色斑纹;大覆羽、三级飞羽和初级飞羽组成的翼镜白色;长而窄近红色的嘴,嘴形侧扁,前端尖出,其尖端具钩,与鸭科其它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黑色的头部具厚实的羽冠。下体近白色,两胁羽片白色而羽缘及羽轴黑色形成特征性鳞状纹。脚红色。胸白而别于红胸秋沙鸭,体侧具鳞状纹有异于普通秋沙鸭。

两胁的羽毛上具有黑色鳞纹是这种秋沙鸭最醒目的特征,[17]所以早先的名字叫鳞胁秋沙鸭。后来,鸟类学家发现它们的原产地是中国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分布范围狭小,只有零星个体偶尔飞到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境内,所以才改称它为中华秋沙鸭。此外,像凤头一样,脑后有两簇冠羽也是它的特有标志。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中华秋沙鸭

秋沙鸭属

外观

分布区域

宁夏回族自治区、江西省、山东省、湖南省、湖北省等地

除非洲和澳大利亚外、在其余各洲均有分布

食性

肉食性

肉食性植食性

鸭科

鸭科

雁形目

雁形目

雄性成鸟

中华秋沙鸭雄鸟头、羽冠和颈的上半部分为黑色,具有绿色金属反光;其上背、内侧肩羽、小翼羽以及两条经过翅上覆羽的斑纹(中覆羽和大覆羽的尖端)等部位呈黑色,初级飞羽和覆羽较灰黑,最外侧三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等形成一白色块斑,三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具有黑色边缘;下背和腰为白色,每条羽毛具两个同心黑色横斑;尾上覆羽为白色,具有粗大的黑色虫蠹(dù)状斑,最长的虫蠹状斑为灰色夹杂白斑;尾羽为灰色;下体乳黄色,带一些橙红色;横过羽毛的同心带斑,在胸的两侧和尾下覆羽比较模糊,在两胁则比较清晰,形成十分显著的鳞斑。虹膜褐色,嘴和跗蹠(fū zhí,指鸟类的腿以下到趾之间的部分)淡银朱色。体长约635毫米,嘴峰约58毫米,翅约248毫米,尾约130毫米,跗蹠约63毫米[5][14]

雌性成鸟

中华秋沙鸭雌鸟额、头顶、枕、羽冠至颈的前半段为棕褐色,而以额、头顶、枕和羽冠颜色较深,眼先带黑,其余部位则较浅。后颈下半段及其两侧、背等为褐色,羽毛末端为淡蓝色。初级飞羽和覆羽黑褐色;次级飞羽基半段黑褐色,端半段白色;大覆羽和次级飞羽同;中、小覆羽褐灰色,末端灰白色;三级飞羽褐色,羽轴周围带灰。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灰褐色,由下背至尾上覆羽由褐色逐渐变灰,每条羽毛都具宽阔的白色横斑。尾羽黑褐色,带灰。前颈前半段是灰色的。肩和体的两侧以及胸、腹、尾下覆羽等均白色,两肩和下体两侧的羽毛有两条黑色同心带斑,形成鳞状斑。虹膜褐色;嘴红色或暗红色,嘴峰黑色,尖端淡黄色;跗蹠橙红色。体长约584毫米,嘴峰48.2~54毫米,翅216~245毫米,尾108~121毫米,跗蹠42.3~44毫米[5][14]

雄性幼鸟

中华秋沙鸭雄性幼鸟全长515毫米,尾长82毫米,嘴峰39毫米,两翅没长出时都附着绒毛。雄性幼鸟羽色和雌性成鸟相似,但额头和头顶较暗;枕无羽冠。上下体均无鳞状斑[5][14]

分布栖息

2022年10月19日,据吉报调查消息,吉林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黄泥河森林公安分局民警与保护区工作人员联合巡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在敦化市珠尔多河中觅食栖息。[15]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中华秋沙鸭主要繁殖于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阿穆尔、犹太自治州、东南部的普里莫里耶以及中国、日本、韩国、缅甸、泰国、朝鲜[8]

中国分布:黑龙江西部的呼伦贝尔盟、北部的小兴安岭、东部的镜泊湖和吉林省长白山地区。迁徙时,路过河北,至长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越冬[5]。越冬主要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在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都只见到少数零星个体,较为集中的越冬地在江西省弋阳县清潮乡段的信江河中[11]

中华秋沙鸭分布图

栖息环境

中华秋沙鸭繁殖于海拔约900米以下的山区,主要活动在温带针叶林、阔叶林带内[8]。在中国东北活动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及草地等处[5][9]。中华秋沙鸭偏向选择低海拔、水体清澈、石质水底、缓流、水面相对较窄、水较浅和人类活动干扰少的河流作为栖息地,大多数河流沿岸紧临山林地或悬崖峭壁[13]

生活习性

活动行为

中华秋沙鸭戏水图

中华秋沙鸭善潜水,潜水前先站起来,上胸离开水面,再将头向下钻入水中。它们白天活动的时间较长。4-5月份,从凌晨3时半左右就飞至溪谷处,直至黄昏18点半左右才回到夜宿地,活动时间长达15个小时[5]。性机警,稍有惊动就昂首缩颈不动,随即起飞或急剧游至隐蔽处[5][9]

觅食行为

中华秋沙鸭觅食多在缓流深水处,捕到鱼后先衔出水面而后吞食。它们主食鱼类,此外还有石蚕科的蛾以及甲虫等[5][9][11]

社群行为

中华秋沙鸭于每年4月中旬沿山谷河流到达山区海拔约1,000米的针阔混交林带。常成3-5只小群活动,有时和鸳鸯混在一起[5]。中华秋沙鸭一般成对或以家庭为群[9]

生长繁殖

发情期

中华秋沙鸭一般在5月中旬交配[5],在长白山地区的求偶与交配行为多出现在4月初至4月末。雄鸟的求偶是从在雌鸟面前兴奋地来回游弋开始的,它有时举头张嘴将头拉向后面,有时将头沉入水中,有时又将身子从水中跃出,不停地煽动着两翅。反复做出上述求偶的表演,向雌鸟表示爱情,如果雌鸟接受雄鸟的求爱,则从后面跟上来。用嘴咬雄鸟右翅膀基部,雄鸟立刻扭转头,与雌鸟做出咬嘴等亲昵动作。这一动作完成后,雌鸟立刻游向前面,随后又返身扭头,再次用嘴咬雄鸟的右翅基部,雄鸟则立刻咬住雌鸟腰部的羽毛,然后上到雌鸟背上咬住雌鸟头部羽毛进行交尾[12]

产卵期

中华秋沙鸭图

中华秋沙鸭产卵在4月初至4月末,通常一天一枚。但有时在产最后一枚卵时会间隔一天。窝卵数8~14枚,通常以10枚居多。卵呈卵圆形,白色、光滑无斑,大小平均约为63.25×45.91mm,最大为66.4×47.2mm,最小为62×45mm[12]。雄鸟常有伪巢,只在洞内停留,但并不做巢,只有雌鸟进入的树洞,才进行营巢。有的直接利用旧巢。巢内垫以木屑,上覆盖着绒羽,并混有少量羽毛和青草叶[5]

育雏期

中华秋沙鸭孵卵约经28天出雏。雏鸟出巢时,由亲鸟带领跳出洞口。它们于9-10月相继往南飞去[5]。雌鸟在产完最后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而雄鸟在孵卵期间则很少出现在巢区、它通常在完成交配任务后即离开雌鸟单独活动,不参与孵卵和育雏。孵卵和育雏全由雌鸟独自承担。孵卵时雌鸟常将卵整齐的排列,然后再伏卧其上,周围都是绒羽,当它离巢时则用绒羽将卵严密地盖住。通常整日整夜都在巢中孵卵。每天仅中午12点左右离巢出去一次在巢区附近的河流中寻食和休息。时间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其余时间全部用于孵卵[12]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据2014年统计,世界范围内估计有1936对中华秋沙鸭。在俄罗斯,大约有1643对在Sikhote-Alin筑巢,估计只有11对在阿穆尔河以北筑巢。在中国,长白山有155对,小兴安岭有11对。在朝鲜,繁殖发生在麻阳长筋水库,估计有116对在长白山繁殖。中国长白山的福尔河(0.918对/km)和锡霍特-阿林的巴甫洛夫卡河(0.63对/km)发现对密度最高[8]

濒危原因

中华秋沙鸭在俄罗斯繁殖季节受摩托艇的干扰、河流污染、天敌以及越来越多的狩猎水禽运动的影响,导致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下降[8]

中华秋沙鸭在中国的繁殖范围面临的威胁主要包括大坝建设、砍伐森林、非法狩猎、人为干扰以及使用毒药或炸药捕鱼,导致它的种群数量减少[8]

保护措施

中国为了保护中华秋沙鸭这一珍稀濒危鸟类,在有中华秋沙鸭繁殖分布的地方,把河流两岸30~50m的森林保护起来,不得砍伐。这不仅可以为中华秋沙鸭提供营巢繁殖场所,而且又可作为护岸林,保护了河流和水源[10]。加强多部门合作与执法力度,关停河道上的采砂场,禁止非法捕鱼,调节水电站冬季蓄水,营造中华秋沙鸭越冬适宜栖息地,同时,县政府和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提高对越冬中华秋沙鸭的保护意识,加大保护科普宣教工作,持续开展对越冬中华秋沙鸭的科研与监测工作[13]。在换羽地点建立季节性保护区,维护沿江附近原始森林的林业管理,在关键河流上实施人工筑巢计划,启动教育计划以提高公众意识并减少非法狩猎[8]

在俄罗斯划定繁殖范围,调查繁殖种群并在主要繁殖范围(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地区)内定位繁殖密度高的河流,监测种群变化趋势[8]。保护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关键越冬区域,在重要的繁殖地建立新的保护区,特别是比金和伊曼河流域(俄罗斯)[8]

保护级别

2017年,中华秋沙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EN)物种[8]

2021年2月5日,中华秋沙鸭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7]

保护现状

2022年11月9日,召开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全球迁飞区水鸟栖息地保护论坛公布了《中国水鸟保护十佳案例》,中华秋沙鸭入选。[16]

发现记录

2017年11月20日,湖北省林业厅湿地保护中心在湖北随县封江口国家湿地公园组织的冬季野生候鸟专项调查活动中,发现了6只中华秋沙鸭的野生候鸟。 12月11号,拍摄人员对当时现场拍摄影像转码放大后确定,所拍摄到的野生鸟类确为中华秋沙鸭。

2018年1月27日、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观鸟会两个调查小组分赴桂西北开展中华秋沙鸭越冬同步调查,共观察并记录到中华秋沙鸭45只。本次的调查范围是针对之前有发现记录的点进行调查,分别是天峨县的龙滩自然保护区、百色的澄碧湖水库和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共发现了45只中华秋沙鸭。其中,龙滩自然保护区发现了25只,澄碧湖发现了18只,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了2只。

2020年4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黄冕镇西岸水电站库区及嬉水觅食的画面,电站下游摄影爱好拍摄到七只中华秋沙鸭嬉水觅食的画面,这也是中华秋沙鸭首次现身鹿寨县域内。

2020年1月22日,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水域飞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在此栖息觅食 [8] 

2020年12月30日,湖南省邵阳市生态环境局城步分局在南山国家公园核心区两江峡谷水库区监测水生态环境时,拍到3只中华秋沙鸭。

2021年1月2日,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河水东路段出现1只中华秋沙鸭。

2021年1月,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洛河流域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种群,共有12只,4雄8雌。

2021年1月,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再度光临湖南桃源沅水湿地。从2008年开始,这已经是他们连续13年来到这里欢度“寒假”。

2021年12月,广东南岭地区监测到45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这是南岭首次记录到此鸟种,也刷新了广东省近十年来此鸟种的数量纪录。

2022年2月,泉州观鸟摄影爱好者张泉春在德化国宝溪记录到了中华秋沙鸭,这是泉州第一次有中华秋沙鸭的影像记录。 [18]

2022年11月24日,莲都区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团队在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记录到多个雁鸭类越冬候鸟群,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还有普通秋沙鸭、斑嘴鸭绿翅鸭赤颈鸭、罗纹鸭等,并发现了莲都区鸟类新记录——一雌一雄2只白眼潜鸭[19]

参考资料

[1] 湖北随县发现“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是唯一会上树的鸭子 ·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2022-04-30]

[2] 中华秋沙鸭现身鹿寨县 · 手机广西网[引用日期2022-04-30]

[3] “鸟类大熊猫” 中华秋沙鸭现身浙江永嘉水域 · 人民网[引用日期2022-04-30]

[4]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全球濒危物种) · 百色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引用日期2022-04-30]

[5] 中华秋沙鸭 Mergus squamatus Gould · 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引用日期2022-04-30]

  • 上一篇百科:东方白鹳
  • 下一篇百科:遗鸥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