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文化 >王魁负义
王魁负义

王魁负义

(阿宫腔传统剧目)
王魁负义是阿宫腔传统剧目,是花旦表演代表剧目。其主要特色在于旦角舞长水袖的技巧。
王魁负义资料
  • 中文名:王魁负义
  • 演出类型:戏曲剧目
  • 首演时间:1960年
  • 编剧:王玉珊
  • 正文

    王魁负义是阿宫腔传统剧目。花旦表演代表剧目。其旦角舞长水袖的技巧很有特色。剧情为:正义善良的妓女敫桂英海神庙进香途中,搭救了赶考落榜、饥寒交迫的王魁,二人山盟海誓,结为夫妻。桂英供王魁攻读三年,送其上京应试,临行前又到海神面前盟誓,王魁诺言富贵后决不相负。王魁高中后入赘相府,捎书与桂英决绝。桂英悲痛欲绝,急奔海神庙质问海神,后自缢身亡。

    经典唱段

    打神告庙》是全剧的高潮。桂英接休书后犹如炸雷击顶,气得心碎神迷,陷入了精神失常状态。她时而疯迷,时而清醒,恨怨满腔,孤苦伶仃的桂英心中悲愤至极,又哭告无门。忽然,她怀着一线希望急奔海神庙而来。在[急急风]打击乐中,敫桂英碎步“撩袖”背身出场,至九龙口,“缠袖”、“背袖”走圆场,接着“甩发”,转身面向观众。在[四击头]锣鼓中,踏武生丁字步亮相。然后转身“双背袖”、“双拖袖”,飞步绕∞字圆场。唱[紧带板]:“王魁今日负了义,哎——去向海神——”在急切而悲愤的情绪中,闯进了庙门,冲至台右角,紧蹉步,双抛袖,向海神拱手,接唱“问原因”。跪步向海神爷哭诉了自己满腹的悲愤和委屈,祈求海神对质作证。当求神不应时,她不满地用水袖轻甩海神,又连忙收回水袖。她唯一的希望破灭了,恍恍忽忽在乐曲中徘徊到上场门,一个“双托塔”水袖后,慢慢后退。此时,她已步伐凌乱,眼神呆滞,水袖舞“切片”,随着浑身的颤抖,向后倒退着,退至舞台前右角,眼前出现幻觉,她发现判官站立身旁,一线希望促使她高呼,用“浪里翻”水袖向台左蹉步,又“双翻”水袖、“双跪步”扑向判官,悲切地恳求作证,判官也无动于衷,又一次使她大失所望。她神志恍惚地勉强挣扎站起,一个“云里翻”水袖,侧身碎步斜走,用水袖两甩,怒视判官。忽又发现小鬼,她步履踉跄地向小鬼奔去,舞了一个“一柱香”水袖,蹉步至台右,双凤水袖大翻身,抱住小鬼腿呼叫,时哭时笑,哀求其作主,却见其狰狞冷对。她惊恐地后退至台中,静思神鬼为何俱不同情?她完全失望,痴呆后退,水袖上下飞舞,接唱:“判官拒绝作见证,小鬼也不吭一声,这才是叫天天不应……”反复伴唱,敫桂英小圆场后至原位,吸右腿向左跨,双水袖外翻,转身打出,快速旋转,猛定位。左水袖搭于右臂,右水袖上翻,扎高势。然后接唱:“都欺我孤苦的敫桂英。”随着长[擂锤](得儿……)鼓点,起双袖分别作左、右“卷花”带“抽袖”,使水袖从头顶绕到背后再至面前,双水袖如此交替绕动各两次,脚下退走碎步,再急上步使双“冲袖”复到台前。“抓袖”向台内侧使上“冲袖”接翻身,前“抛袖”收到[擂锤]一锣上。紧接着唱“敫”字时,撤左步,左袖同时挑起落在腕上。唱“桂、英”时,右袖挑起转腕反掌接住水袖,原地转身,从面前双分袖、抖袖出去作“水底鱼”姿态。紧接着甩发,大翻身纵身一跃,“跨步卧鱼”上了香案,仰面呼天、问神、打神。在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时,气愤已极,在桌上来一个平转身向下“抢背”下桌。摸出丝带,双手“单托塔”,一个“大翻身”,眼望远方,切齿叫道:“王魁呀!我就是死了,也要报仇。”双水袖拖地,后退,紧接着“大翻身”手抓丝带,单臂挥水袖“龙摆尾”亮相,自缢终场。

    演出剧团

    1960年富平县剧团以该剧参加陕西省新搬上舞台剧种会演。李珍珠扮演敫桂英,京剧名旦尚小云为其指导水袖技艺,李珍珠深得三昧,在该剧中较贴切而富于变化地运用了“飘”、“抛”、“背”、“搭”、“揉”、“抢”、“双绕”、“一柱香”等水袖表演技巧,成功地塑造了敫桂英这一艺术形象。

    相关介绍

    阿(音wo)宫腔,也称北路秦腔,是陕西省一个风格独特的古老剧种。因唱腔具有翻高遏低的艺术特点,亦称遏宫腔。流行于礼泉、富平、兴平咸阳泾阳高陵、耀县、铜川临潼等地。现在仅有富平剧团演出。

    阿宫腔原是流行于富平县一带的灯影戏。究其历史渊源,至今尚未发现文字记载,但民间传说有三,一种认为阿宫腔是由秦朝阿房宫歌女所唱的曲调流传至民间衍变而来。项羽入咸阳,火焚阿房宫,宫娥、内侍、歌女逃出,所唱曲调也随之带至民间。阿宫腔特点是娴雅婉转、刚劲有力、缠绵激昂,其中一个特点是唱字字音送完后,拖腔带有“噫咽”之音。这“噫咽”之音就是宫娥、内侍、语音的遗响,另一个清雅细腻的风格,亦具有宫廷戏的艺术特色;第二种认为“阿宫”实为“遏工”即在唱腔上所独具的遏止功夫,与原秦腔唱调相比,有“三放”(指秦腔的拖音)不及“一遏”的艺术效果。再一种认为唱腔遏到了“宫调”上,故名“遏宫腔”。

    阿宫腔原为皮影形式演出,1958年搬上大舞台,在唱腔、表演、音乐伴奏以及舞台美术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仍保持了原有的艺术特色。据老艺人段天焕回忆,清嘉庆、道光年间,阿宫腔已由礼泉传播到渭北一带,演出的剧目有《范睢相秦》、《玉瓶赠金》、《祥麟镜》、《四贤册》等。至清同治年间,富平县有金盆子、金马驹、陈相公等阿宫腔皮影班。陈相公是富平县曹村西头村人,是有名的文武“签手”。清光绪年间,常来富平演出的阿宫腔皮影班有乾县的任相公、临潼的赵相公。清末民初,阿宫腔班社有三原的王仓、礼泉县的有娃子、富平的乔娃子。当时演出剧目主要有《滚龙床》、《红拆书》、《铁冠图》、《搜孤》、《清河桥》等。清光绪末年至民国初年以来,富平先的顺经子、焕子娃、王三元的皮影班社相继而起。段天焕的徒弟王开文、段明侠现在富平县成立的集体所有制的阿宫腔皮影剧团工作。1929年以后,阿宫腔遂成为富平独有的剧种。

    阿宫腔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它的唱、念、做、打以及音乐伴奏诸方面,尤以唱腔和音乐最为突出,比秦腔细腻,较迷糊、碗碗腔刚劲,不沉不噪,激越委婉,以尽致刻画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而见长。阿宫腔曲牌多达400支。开场必奏“十样景”开场,这是由10种以上曲牌合奏懂得;未看戏,先闻其声,令人强烈感到阿宫腔在吹打乐上别具一格。主要乐器文场有:二股弦(硬弦)、月琴、胡琴、梅调板胡唢呐、笛;武场面节音为鼓板,伴奏乐器有小锣、鼓、铙钹击子、牙子、梆子、子等,合奏起来幽雅清脆。

    阿宫腔剧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已经挖掘整理的传统剧目有600余本。富平的段天焕能演七、八十本。以前的艺人皆是口授,没有本子,人谢世本子也随之失传,现有手抄本和录音的约有百十本。从剧本的艺术特色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为三国、列国及明时历史,也有较丰富的儿女情长和教化移俗的世俗戏、传奇戏。说繁简

    王魁负义

    唱,唱得多为四六句,且有奇数句的出现。词句浅显朴实,生活气息浓厚。取材于历史的剧目,大都为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昏庸腐败、荒淫无耻、残忍凶暴以及批判卖国求荣、表彰民族气节的戏,如《七箭书》、《重耳走国》等;取材于民间故事的剧目,多为反映伦理道德、男女爱情、抨击忘恩负义与颂扬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清官戏,如《西厢记》、《金鳞记》、《王魁负义》、《女巡按》等;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剧目,大都是抨击恶势力和恶少劣妇的讽刺喜剧,如《三婆娘顶嘴》、《屎巴牛招亲》、《打锅》、《抹牌》等。

    .阿宫腔角色行当生、旦、净、丑俱全,表演基本沿袭了秦腔程式,并采用了皮影某些特有的表演动作,显得独特别致。同时,在表演上有塌城、剑出鞘、踢打等武打特技

    .阿宫腔属板式变化体音乐。声腔分欢音和苦音。欢音表达明朗、轻快的情绪,苦音表达悲伤、凄楚、怀念、愤慨的情感。其唱腔保持了阿宫腔腔调,唯净角揉入眉户某些曲调,旦角又吸收了碗碗腔的行腔技巧,突出阿宫细腻、婉转、刚柔并济的特点。唱腔板路有[二六]、[慢板]、[二倒板]、[箭板]、[一叠腔]、[三不齐]和[单句送]等;常用的曲牌有[一起清雪]、[迁仙客]、[春宴开]、[点降唇]等

    阿宫腔

    秦始皇阿房宫的遗音,流行于陕西的富平、礼泉、泾阳、三原、兴平、咸阳、乾县、高陵、耀县、铜川、临潼等地,又叫遏宫腔,遏工小调;在中国戏曲360多个剧种声腔里,阿宫腔这一稀有剧种至今尚未引起重视,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更是鲜为人知。关于阿宫腔的来历,阿宫腔艺人们代代相传都说出自秦始皇阿房宫。

    陕西皮影戏

    相关词条

    礼泉

    富平

    兴平

    咸阳

    泾阳

    高陵

    耀县

    铜川

    临潼

    玉瓶赠金

    铁冠图

    重耳走国

    参考资料

    http://www.snwh.gov.cn:8080/wenhua/qinqiangqinyun/d_qinqiang.jsp?channelid=75376&record=68

    参考资料

    [1] 王魁负义 · 360影视-影视搜索[引用日期2020-08-14]

  • 上一篇百科:锦香亭
  • 下一篇百科:七箭书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