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自然 >林蛙
林蛙

林蛙

(鼓膜处有深色三角斑的两栖动物)
林蛙又名蛤士蟆,是两栖类动物东北亚种。体长60~70毫米,雌蛙可达90毫米。背部土灰色,散布着黄色斑点,鼓膜处有一深色的三角斑;四肢有清晰的横纹;腹面乳白色,散有红色斑点。背侧褶在鼓膜上方斜向外侧,随即又折向中线。雄蛙因侧下方有一对内声囊,第一指上色指垫极发达。趾间有蹼。
林蛙资料

图集

物种简介

林蛙又称雪蛤,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地区,西伯利亚、朝鲜也有分布。林蛙与蛤蟆和田鸡是完全不同的动物。林蛙头部扁平,四肢较细长,体长70~80毫米;鼓膜圆,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体背多为土黄色,一般在疣上散有深色的斑点;背褶在鼓膜上方斜向外侧弯曲。林蛙以陆栖为主,常在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主要栖息于山林、沼泽、水塘、水坑和水沟等静水水域及其附近,以林间草地为多。林蛙行动敏捷,跳跃力强,主要以多种昆虫为食,例如苍蝇、蚊子等。

物种基源

林蛙

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为两栖纲,蛙科动物哈土蟆的全体,又名哈蟆、金鸡蛤蟆、黄蛤蟆,以体健壮、腿短而粗为佳,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等地,以吉林为多。

形态特征

林蛙与蛤蟆和田鸡是完全不同的动物。林蛙头部扁平,四肢较细长,体长70~80毫米;鼓膜圆,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体背多为土黄色,一般在疣上散有深色的斑点;背褶在鼓膜上方斜向外侧弯曲。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林蛙

木蛙

哈士蟆

外观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的河北、陕西、吉林、黑龙江、西藏、四川、江苏省等

美国以及加拿大等高寒地区

分布于中国、老挝、蒙古、俄罗斯、朝鲜

食性

肉食性

肉食性

肉食性

蛙科

蛙科

蛙科

无尾目

无尾目

无尾目

栖息环境

林蛙以陆栖为主,常在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主要栖居于山林、沼泽、水塘、水坑和水沟等静水水域及其附近,以林间草地为多。

生活习性

林蛙行动敏捷,跳跃力强,主要以多种昆虫为食,例如苍蝇、蚊子等。

分布范围

林蛙又称雪蛤,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地区,西伯利亚、朝鲜也有分布。

林蛙主要产于新宾满族自治县富尔江巨流河太子河苏子河等流域的北四平乡、下营子乡、榆树乡苇子峪镇红庙子乡旺清门镇响水河子乡等地区。

主要品种

东北林蛙

东北林蛙,是中国东北山区(包括长白山脉、小兴安岭大部、张广才岭腹地)的纯野生动物,唯我国仅有,被列为易危(v)物种,是集药用、食补、美容功能于体的珍稀两栖类动物。东北林蛙以其特有的药用价值与营养价所产的林蛙中,以东北地区的林蛙体格大、产油率高、体质健壮繁殖率高而成为林蛙中的极品。东北林蛙肉质细嫩,易为人体消化吸收,适合各种年龄的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及老人食用,具有很高的食补价值,经烹调能释放出大量的肌溶蛋白及氨基酸含氮浸出物,因而味道香浓。

长白山林蛙

长白山林蛙体长70~80毫米。头较扁平,头长宽几相等。吻端钝圆而略尖,突出于下唇,吻棱较明显,无声囊,鼓膜圆形、其上具有明显角形黑斑。犁骨齿两小团,椭圆形。舌后端缺刻深,鼓膜圆。前肢粗短,指端圆;后肢亦较短,左右跟部仅相遇或不相及。皮肤粗糙、背侧褶明显,不甚平直,其间多疣突且基本成行排列,其外多分散小疣突。体色暗褐,背部多散在黑点咽、胸和腹部及四肢内侧有许多红色或深灰色大小不等的花斑。四肢背面具黑色横纹。

黑龙江林蛙

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等地。外形特征是:头较扁平,头长、头宽几乎相等。吻端尖圆,稍突出于下颌,吻棱较明显,颊部向外倾斜。鼻孔位于眼吻之间,眼间距小于鼻间距,而与上眼睑等宽。鼓膜显著,锄骨齿椭圆形。前肢较短壮,指端圆,指较细长,第二、第三、第四指常有指基下瘤,内外掌突均显著。后肢短,胫短,足长于胫。趾端钝圆而略尖,蹼发达,蹼缘缺刻不深。关节下瘤显著而小。内掌突较细长,有游离缘,外掌突圆小或无。皮肤为林蛙群中最粗糙者,背侧褶不平直,在鼓膜上方斜向外侧,随即又折向中线,再向后延至胯部,两侧褶间有分散的疣,大致成行排列,后部的疣多而小,一般不成行。体侧、腹部两侧及后肢背面有许多小疣。颜色变异颇大,背面棕灰色或深灰色带有绿色。背侧褶及背部疣上或附近有黑色斑点。鼓膜处的三角形黑斑大而显著。咽、胸部及腹部有朱红色与深灰色花斑。四肢背面有黑横纹,四肢腹面多为深灰色,间有少量朱红色小斑点。雄性前肢较粗壮,第一指内侧有灰色婚垫,无内声囊,有雄性线。

日本林蛙

在我国中南部有广泛分布。外形特征是体形较为细长,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钝尖,吻棱明显,鼓膜为眼径的2/3,锄骨齿短。前肢较壮,指端圆,关节下瘤发达,内外掌突均显著。后肢长,胫长超过体长之半,趾端圆,关节下瘤小而显著,内蹶突长椭圆形,外突极不显著。皮肤光滑,雄蛙一般无疣,雌蛙背部及体侧常有少数小圆疣。腹面光滑,雌蛙一般有外褶,雄性不显著。体色变异颇大,背面及体侧一般为绿黄色、草黄色或绿灰色,上有浅棕色或深灰色小斑点。腹面呈乳黄色,咽部有时有不规则的灰色斑点。雄性前肢强壮,第一指的灰白色婚垫极显著,雄性较雌性发达,无内声囊,有雄性线。日本林蛙成蛙与昭觉林蛙很相似,但两种林蛙的蝌蚪差异显著。

其他林蛙

中国境内共有17种林蛙,除东北林蛙、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外,还有阿尔泰林蛙中亚林蛙峰斑林蛙、昭觉林蛙、桓仁林蛙徕林蛙、寒露林蛙借母溪林蛙长肢林蛙高原林蛙昆嵛林蛙峨眉林蛙镇海林蛙、猫儿山林蛙。

2020年8月,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首次发现武夷林蛙。[1]

保护现状

林蛙

捕捉野生林蛙的人越来越多,人为的滥捕乱杀,使野生的中国林蛙资源越来越少,甚至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林蛙和林蛙油越来越缺乏,价格非常昂贵,国际市场每千克500美元,国内市场林蛙及林蛙油价格2002年比2001年翻了一翻。林蛙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一直呈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需求成蛙和林蛙油量很大,在国内市场食用的林蛙每只雌成蛙售价8元,林蛙油每市斤达到1800元,在国际市场林蛙油(干品)每公斤最高达500美元。

主要价值

生物成分

中国林蛙,每100克林蛙肉含蛋白质21.03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1.73克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还含视黄醇当量尼克酸和微量元素锌、铁、铜、锰、钙、磷、镁、等;尚含有大量激素。肉味鲜美,有特殊的香味,殊少鲜食一般整体干燥。雌蛙卵巢和输卵管的干制品称“哈土蟆油”,俗称“田鸡油”,放入水中后显著膨胀10-15倍,是制作美味甜羹的难得佳品。

采集加工

林蛙

9月份前后捕捉。捕得后即剖腹除去内脏,洗净,挂通风处晾干或晒干。

营养分析

哈什蟆油中亮氨酸含量为15.69g/100g、赖氨酸7.20g/100g。蛙肉中赖氨酸为7.20g/100g、色氨酸为90.5mg/100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蛙卵124.36mg/g、整蛙79.8mg/g。二十碳五稀酸(EPA,C20:5)和二十二碳六稀酸(DHA,C22:6)总量为蛙卵12.41mg/g为最高,整蛙7.2mg/g,哈什蚂油0.37mg/g,为最低。聚类分析显示:氨基酸含量上有卵蛙和蛙、蛙卵和蛙肉、整蛙和哈什蟆油最近,蛙皮是主效成分。脂肪酸含量上,输卵管和蛤什蟆油、有卵蛙和蛙最近,蛙肉是主效成分。

种群状态

该蛙分布区宽,其种群数量甚多。受胁等级:无危LC。

参考资料

[1] 又有新发现!这4个新种首次公开 · 今日头条--黑龙江新闻广播[引用日期2022-01-08]

  • 上一篇百科:黑斑侧褶蛙
  • 下一篇百科:大树蛙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