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文化 >雷州歌
雷州歌

雷州歌

(流行于广东省的传统民间文学)
雷州歌,流行于广东省雷州市的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雷州歌早在宋代时期就已经盛行,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按雷州方言划分,将不同的韵音表达出不同内容的功能。雷州歌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双关等修辞格式,结构严谨,平仄协调,韵律优美。2008年6月14日,雷州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Ⅰ-81。
雷州歌资料
  • 中文名:雷州歌
  • 外文名:Leizhou song
  • 批准时间:2008年
  • 非遗级别:国家级
  • 遗产编号:Ⅰ-81
  • 历史渊源

    根据史书中的记载,雷州歌早在宋代时期就已经盛行。可以说,雷州歌是整个雷州文化的一种折射,是炎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为炎黄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雷州当地的人民已经将雷州歌看得像吃饭穿衣那么重要。不仅如此,雷州歌还衍生出有着广东省四大剧中之一的雷剧,其中雷剧的唱词就是雷州歌。

    雷州歌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传人到讲闽南语的地区和国家。早在民国之前,雷州的“姑娘”歌组班远赴东南亚国家的雷州华人、华侨地区进行演唱。

    到了20世纪90年代,湛江市雷歌研究会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要求,将雷州歌的韵音全按雷州方言划分。不同的韵音具有表达不同内容的功能。

    《海康县续志》记载:“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进士、雷州学教谕李仲光撰写的《重建御书楼上梁文》中有‘听取欢谣,敢陈善颂。[3]’”足可证实宋代已有雷州歌。再看清末民初雷州人编写的《杂字》中就有“雷州歌谣,八百年号”之句,更可证明雷州歌已在宋代流行。雷州歌吸收汉魏风骨,受盛唐诗风影响,具有浓郁的俗气。雷州歌的对唱歌衍生了“姑娘歌”,“姑娘歌”又衍生了劝世歌,后又从劝世歌发展为班本歌、雷州歌班,直至雷剧。[7]

    文化特征

    雷州歌

    记载内容

    雷州歌有即兴而唱的口头歌和笔试赛歌的榜歌,还有文人编写的抒情歌、叙事歌等。雷州歌的基本内容就体现出雷州半岛的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存环境、劳动生产、家庭生活、爱情婚恋、历史人文、伦理道德、风土习俗、娱乐戏谑、丧白喜庆、政治时事等。反映半岛风貌及劳动生产内容,是雷州歌的主流题材。[1]

    表现手法

    1、在雷州歌中赋,是最常用的一样表现手法。即是对事物直接抒发感情,不隐喻,不拐弯抹角。

    2、比。即是全文不直接指明其事物,而是用另一事物来借喻原事。比即比喻,比喻有明喻、暗喻。雷州歌“比”的表现手法也是同样。

    3、兴。雷州歌的“兴”是先说另一事物以引起下要说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4、双关。是明明说这个事物,但内中却借用谐音谐义的技巧而达到另有所指,两面关照,听的时候要有些想像力才能知道它真正所要说的意思。双关这种表现手法,其语言较生动、含蓄、幽默。

    5、连珠。俗称“捎头搭尾”,又叫“顶针”。这种手法分为两类:一是上下两首歌的“顶针”;二是上下两句歌的“顶针”。

    6、重叠。俗称“双双叠”,即每句歌都重复一次。这种表现手法,多用于情绪兴奋、紧张、急促等歌之中。

    7、倒装。俗称“倒插”。这种歌的句式是每句六字,分前半句与后半句各三个字,前半句的尾字与后半句的头字相同;每句歌的句首与句尾字相同。每句歌从头至尾或从尾倒至头,读起来都顺序成句。

    8、映衬。映衬是每句歌的前半句与后半句的意思相反,前半句说的是正面的事物,后半句说的是反面的事物,互相对照,正反分明,大多用于“幽默”、“嘲讽”等歌之中。

    9、层递。即层层递进的意思。一句紧接一句,使人有紧迫感。全歌从头至尾一气呵成,看不出有任何造作的痕迹。

    10、夸张。就是夸大事实。可在数量上的夸张,可在容貌方而的夸张,也可在力量上的夸张。

    11、对比。即两种事物的差异对比:上下、高低、大小、老幼、远近、肥瘦、黑白、贵贱、贫富等等的差异对比。

    12、排比。雷州歌的排比手法,多数用于问答句式歌之中。问歌每句的前半句用字相同,答歌每句的后半句用字与问歌的后半句相同。

    艺术特色

    1、反映直率,格调粗犷,生活味浓。

    2、集中概括,言简意赅,揭示本质。

    3、语言朴素、精炼准确、通俗流畅

    4、塑造形象、鲜明具体、栩栩如生。

    5、结构严谨,平仄协调,韵律优美。

    6、一字两读,文白分开,押韵不同。

    7、每首四句,每句七字,句首可垫字,一、二、四句末字押雷州音韵,二、四句的第四字一定是阳平声,有主旋律腔调,唱起来琅琅上口,歌唱时可根据喜怒哀乐的情感而随意拖点、缓快、激昂、低沉,由心抒发。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雷州歌的主题思想也得到了不断的升华。另外,蕴藏在雷州半岛的民歌资源也十分丰富,因此,雷州歌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雷州半岛上,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乡村野夫,不管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妇孺幼童,人人都喜欢唱雷州歌。雷州歌的出现也一直紧随和记载这雷州的历史,简直可以说是雷州人诞生、迁徙、劳动、生活等一部口口相传的历史。[6]雷州歌的对唱歌衍生了“姑娘”歌,“姑娘”歌中的劝世歌又衍生出了雷剧,由此可见,雷州歌在雷州文化中占据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5]

    传承现状

    受生活方式变迁影响,雷州歌的活态传承环境正在逐渐失去,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传承人物

    传承人物何希春

    何希春,男,1941年生,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项目名称:雷州歌。组织并成立了雷州市和湛江市雷州歌研究会。

    保护措施

    2014年,岭南师范学院,把雷歌引入声乐课堂教学。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雷州市雷歌研究会获得“雷州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演唱方式

    雷州歌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民间男女老少大都会唱。[4]独唱,不用上舞台遇事随口即唱,抒发心声,出口成歌;工余饭后,拿着《雷州歌册》放声歌唱,自我娱乐。对唱,即二人或二人以上的演唱:是由专业对唱歌班(俗称“姑娘歌班”)的歌手在台上对唱,为人娱乐;一是由姑娘歌班的歌手当“台柱”摆“擂台”,任由别人上台对歌(打擂台),以比高低。

    代表作品

    雷州歌的代表作有《偷鸡婆》《恶家婆》《懒汉》《利刀难刺镜中人》《大姐送饭去书房》《典狗》《去担水》《稻我割》《担粪下田赶种薯》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6年6月,“雷剧人群聊”组织湛江市部分雷歌词曲作者赴省廉政教育基地雷州市清端园创作采风。旨在弘扬雷州传统文化艺术,激发人们“爱我家乡,难忘雷州”的新时期雷州人精神进行创作。

    2016年10月,2016年雷州姑娘歌艺术节歌手大赛总决赛在雷州茂德公古城拉开帷幕,8位选手登台献技,巅峰对决,为现场上千名雷歌爱好者奉献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2]

    荣誉奖项

    2008年2月《雷州歌大典》,被评为第三届广东省民间文艺著作奖一等奖。

    参考资料

    [1] 非遗广东|“严谨优美”——雷州歌2020-06-08T17:01:00+08:00[引用日期2022-05-23 18:39:19]

    [2] 2016年雷州市“姑娘歌艺术节”擂台赛圆满闭幕2016-10-28T13:23:06+08:00[引用日期2022-05-23 18:40:02]

    [3] 非遗广东|“严谨优美”——雷州歌2020-06-08T17:01:00+08:00[引用日期2022-05-23 18:40:29]

    [4] 雷州方言2017-09-12T00:00:00+08:00[引用日期2022-05-23 18:41:57]

    [5] 寻味雷州文化 倾听远古之音2021-09-28T16:30:19+08:00[引用日期2022-05-23 19:07:00]

  • 上一篇百科:打城戏
  • 下一篇百科:全真正韵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