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文化 >刘备陵
刘备陵

刘备陵

(蜀汉昭烈帝刘备驾崩后的坟墓)
刘备陵指蜀汉昭烈帝刘备驾崩后的坟墓。目前尚知的有三处为:一个是成都市武侯祠内的惠陵;另一处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还有一处在重庆奉节。目前最有名的为位于成都市武侯祠内的惠陵。
刘备陵资料
  • 中文名:刘备陵
  • 别名:惠陵
  • 历史记载三国志争议说法:3种
  • 个数:3处
  • 基本简介

    武侯祠旅途风光,刘备殿---成都

    三国创始人,基业最大的是曹操,寿命最长的是孙权,可是他们的最终归宿处:河畔西门豹祠的曹操墓地,随之日月春秋逝去而已不可寻;孙权市家蒋度在明知犹在,但自朱元璋鸡鸣寺建孝陵,它被留下来看陵门,此后虽然号称梅花山的孙陵冈尚存,但当年蒋陵的定伟规模,亦仅是紫金山下一土丘了。和魏、吴两个创业者相比,基业最小,称帝也短的蜀汉昭烈帝刘备,死后所葬的惠陵,已经历长达1700多年,风风雨雨,夕阳渔鼓,至今仍依傍着武侯树巍然疙立。比起曹操、孙权的最后归宿,那是幸运得多了,就是从纵向比,也比他前后那两个曾割据四川称王立国的公孙述和李雄建死无葬身之地要好些,‘总算有一块方寸的埋身之处,有诗为证:“君不见公孙跃马归乌有,悍骨知他何处朽。又不见李华建多·珠五点扶古象无踪迹。谁似君王百代思,鬼神呵护无尽时。”(明刘道开,见《古今图书集成》第五百九十六卷成都府部)从现有材料,未见有惠陵被发掘、盗挖的文字记录。清槽人使(坚威集》说:“嘉靖中,盗发局先主基,数盗穴墓而入。现两人张灯对棋,侍卫十余。盗惊拜谢,一人顾谓曰:‘尔欲饮乎?’乃各饮以一杯,兼艺与玉带数条,命速出。盗出外,口已漆矣,带乃巨蛇也。视其穴已如旧矣。”此说借盗墓者进入惠陵受到惩罚事,比喻刘备不可盗挖,也说明了刘备墓从未被盗挖。可是中国历史几千年,帝是几百个,很少没有皇帝陵墓被盗挖的,那么刘备惠陵为什么没有被盗挖?因此,两宋时候就有人怀疑,惠陵不是刘备奠基,它只是纪念刘备的衣冠冢。刘备的真墓只能是在他病死的白帝城(重庆奉节)处。此说几百年来多有流传。据说,60年代郭沫若路过奉节城进也说过刘备真墓不成都;而是在奉节

    惠陵

    惠陵大门

    惠陵位于今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内。这是个十分特殊的墓葬文化现象,君墓为何落在臣祠内?其实,武侯祠又称昭烈庙,前殿祭祀刘备,后殿祭祀诸葛亮。昭烈庙早于武侯祠就存在这里了,是惠陵地面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考古发现,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存在崇拜祖先的现象。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既可以保佑子孙,又可以祸及子孙。因此,古人便说“冢以藏形,庙以安神”。冢就是墓,只用于收敛死者形骸;庙就是“宗庙”,是祭祀祖先魂灵的场所。关于古代宗庙制度东汉蔡邕在《独断》中介绍,古代宗庙仿生人的宫室,设前“庙”后“寝”,庙中安放祖先神主,定时祭祀;寝中陈设为祖先享用的衣冠用具,定时供奉新鲜食品。秦时有了变化,庙在城内而不在陵前。汉初,承秦制,“庙”在城内,“寝”在陵旁。汉惠帝时,又将汉高祖的“庙”迁回陵侧,认为死者的灵魂还是保藏在墓中,要祭祀死者灵魂就必须在陵墓附近。这种观念逐渐成为一种全民的习俗。刘备惠陵前的昭烈庙,便是这种观念的产物。而武侯祠在明代以前,是从异地迁来的。据载:明初蜀王朱椿出于“君臣宜为一体”的思想,撤毁从少城迁来在昭烈庙旁的武侯祠,并入昭烈庙。但在老百姓眼中,似乎只认诸葛亮,不认刘备,反而将昭烈庙称之武侯祠,久而久之,竟成习惯了。这实在是违了朱椿本意的。

    惠陵神道

    蜀先主昭烈皇帝刘备的惠陵位于四川成都市南郊。古冢拔地突起,红砖垣墙环绕,苍松翠柏掩映,庄典肃穆。惠陵为夯土垒筑而成,成圆形。砖砌成的垣墙环绕陵冢,周长一百八十多米。陵前有乾隆年间刻制的穹碑一通,碑身镌刻"汉昭烈皇帝之陵"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陵的前方建有寝殿,惠陵西侧原来建有"昭烈庙"和"武侯祠"。据记载,武侯祠始建于公元四世纪,盛唐诗人李商隐游惠陵时,曾写下"武侯祠古柏"一诗。杜甫也留下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诗句,可见当时惠陵周围古柏苍郁,气势宏伟。明朝初年,把"武侯祠"并入"昭烈庙",重修后的昭烈庙颇为壮观,大门横额楷书"汉昭烈庙"金字大匾。但这一建筑早已毁于兵火。惠陵苍松环抱,庄典肃穆;武侯祠绿瓦飞檐,雕梁画栋,交相辉映,气象万千,是成都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

    刘备墓地之争

    奉节说

    刘备墓在造船厂下面

    惠陵寝殿

    刘备墓在县城造船厂下面……更有专家认为刘备死在气温极高的夏天,凭借当时的交通,无法在尸体腐烂之前送回成都安葬。但这一说法又和《三国志》的记载不合。

    成都说

    刘备墓就在武侯祠内

    惠陵位于成都市武侯祠内之正殿西侧,从唐代以来的碑文和诗词以及相关资料记录推断,刘备墓应该在武侯祠内的汉昭烈庙里。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三国文化知名学者方北辰和四川省社科院三国文化研究专家沈伯俊都是这种说法的支持者。

    彭山说

    刘备墓在当地莲花坝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文物专家何家治认为,彭山当地历来就有皇坟是刘备墓的说法,以前成都到彭山莲花村水路交通十分发达,仅需半天时间即可到达,而牧马山又是刘备的养马场。何家治还认为,汉代易经学比较发达,选择一个风水好的地方来安葬一个帝王,符合逻辑。

    刘备陵与刘备殿

    昭烈千秋

    在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内,有一处幽静的陵园,是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的陵墓所在,历史上称作惠陵。现在墓前尚有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所立的“汉昭烈皇帝之陵”的石碑一通,墙后还嵌了康熙七年(1668年)石刻“汉昭烈之陵”的横额一块,表达了这两位清代的拓疆皇帝对先朝义帝的景仰。

    存亡之际

    刘备惠陵原来的建筑情况现已不详,根据当时的形势,规模可能不会很大。因为当时没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西蜀国正处于危急存亡之秋,是不会花很大的财力物力营建陵寝的。据《三国志》上记载,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在彝陵惨败给吴将陆逊后,回师途中连病带气,死于白帝城永安宫(在今四川奉节县城内)。五月运回成都,八月葬于惠陵。甘吴二夫人也合葬于此。

    古柏森森

    惠陵阙坊

    现在惠陵前面既无门阙 石刻之类,陵前寝殿也甚简陋狭小。墓上封土高十二米,绕陵有圆形古砖墙一圈,周长一百八十米。封土上绿草丛生,秀木繁郁,另有一番景色。当年周围还有许多古柏青松,与武侯祠相联属。晚唐诗人李商隐有《武侯祠古柏》五言绝句一首:“蜀相阶前柏,龙蛇捧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可见一千多年前这里就已是古柏森森了。由于刘备在西蜀曾经做了一些有益的事,加上刘关张的故事广为流传,所以历代都很崇奉。宋朝太平寰宇记》一书上记载,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剑南四川节度使李回镇守成都时,就“置守陵户,四时祭祀不绝”。

    懦子烈孙

    昭烈庙是纪念刘备的祠庙,建在陵的旁边。进昭烈庙的二门,有一座刘备殿。正殿高大宽敞,东西两廊相接。当中围成一个庭院,院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正殿之中,塑刘备像,高约三米,头戴帝冠,身穿金龙袍,手持玉圭,神态谦恭,塑造一个能礼贤下士的帝王之像。在正殿的左边,有刘备之孙刘禅之子刘湛的陪祀像,但却没有刘禅之像,参观的人常常为此发出疑问。这是因为当蜀国危难,敌军压境的时候,刘禅准备投降,刘湛则力主抵抗,正气凛然,悲愤交加地说:“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你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但仍阻止不了其父刘禅的投降。刘湛得哭诉于祖庙,挥泪泣血,杀身殉国。后人为了嘉赏其临难不苟的节烈情操,为之塑像。而刘禅投降误国,降晋后还向司马昭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的无耻言语,后人便将其抛弃了。

    英武群像

    正殿的东偏殿,有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赵累周仓的塑像;西偏殿为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塑像表现了关云长气宇轩昂,张翼德性烈如火的气质。在正殿的东西两廊内,还各有文臣武将塑像十四尊。像前还立有小石碑,叙述他们各自的生平事迹。其中著名的文臣有庞统蒋琬董允等;著名的武将有赵云马超黄忠姜维等。这些塑像的神态各异,各有各的风度,好像是《三国演义》一书中蜀将的形象再现,让人仿佛回到金戈铁马的三国战场。[1]

    奉节墓地

    1985年,陈剑提出刘备尸体葬在奉节说。他有三条理由:第一,奉节四月份后天气炎热,尸体最易腐烂发臭,要将它送到千里之遥的成都,实在不易;第二,据元以来典籍和地方志记载,甘皇后葬于奉节。而据《三国志》,甘皇后是与刘备合葬的,但她却没有葬在惠陵,可见刘备也是葬在奉节的;第三,刘备墓在奉节,在历史上多有传说,近年奉节城里多处出现人工隧道口,很像墓道,而且其走向均指向府号(现县人民政府大院)。(《天府新论)1985年第3期)陈剑还说,近年,文物控测队曾使用超声波开展物探,发现在大院所在地底深处,埋藏有两个建筑结构,分别为13米到15米长,高5米。有专家认为它很可能就是刘备和甘夫人的真正墓葬。

    历史史证

    但谭良啸、目一飞不同意此说,他们针对陈剑说作了批驳,认为刘备葬于惠陵,史志言之确凿。中国早发明尸体防腐术;至于甘皇后葬处,《三国志·先主甘皇后传》有详记,“后卒,葬于南郡(湖北江陵),章武二年,追谥皇思夫人,迁葬于蜀,末至而先主陨。丞相亮上言:……会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甘皇后)神柩以到,又梓宫在道,园陵将成,安厝有期。……故昭烈皇后(甘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臣请太尉告宗庙,布告天下,具礼仪别奏。制曰可。”按刘备是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四月,死于白帝城永安宫的。翌月,他的梓宫自永安宫送到成都,八月安葬于惠陵,此处称“梓宫在道,园陵将成”,是指刘备之枢正在由永安运往成都的途中,成都的惠陵正在加速修建中,这份奏章是在白帝城(或正在途中)的丞相诸葛亮给成都的后主刘禅的,可见刘备和甘皇后确是合葬于惠陵的。谭良啸等认为,一刘备虽死于奉节白帝城,但确系运回成都安葬。此事陈寿的《三国志》记载甚明,陈寿生长在局地,曾在蜀国为官,岂能将国君的墓地缪记?”(《巴蜀之谜))四川社科院学者沈伯使近日也就笔者询问,持“刘备惠陵系真墓”说,他提出“最简单的理由有二:(一)史书明言刘备还葬成都;(二)所谓天热尸体难运之说,亦站不住脚。秦始皇比刘备早死400多年,仍不顾路遥,还兼咸阳,到刘备时,防腐技术大有发展,何不可运尸回成都?”而“所谓奉节地下发掘古墓,实不可信”。《三国志》记载应属可信,陈寿写调志座还引用了大批蜀汉档案材料,但他毕竟不是与刘备、诸葛亮所处同时代的入;而有关帝王陵墓因防百年后盗挖之灾,从来就是虚虚实实、假假真真,即使当时人员也未必能梳理清楚,所谓刘备的真墓假墓,那都是本本或传之于口碑之说。所谓奉节说,其所以能够不胜而走,扑朔迷离,也不能节说是一种文化心理现象。这里有人们对于古墓葬的新奇,更有对于刘备这个三国风云人物,而奉节确实和刘备有别致的地域姻缘,人杰地灵,由此推测和附会,以帝王传统的神秘行为而滋生自己的神秘感念,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既然有关人士已提出这个疑惑,有系铃还得解铃,因此要解开它,看来仍得要作一番实地勘察才是哩!

    有关对联

    汉惠陵在成都丞相祠堂右,昭烈帝奉安处也。陈桐阶题联云:“岷峨望气信葱茏,运启蚕丛,位崇杜宇,历数蛮夷大长,荒服争豪,善国有攸归,待到浊鹿上宾,二祖遥传皇帝统;高蒋称陵皆僭窃,臭遗彰德,迹溷丹阳,几经风雨消磨,死灰就冷,斯人谁不朽,朅来石牛凭吊,一独见汉江山。”自注:“浊鹿城献帝崩于此。”按,对幅起句,可云大言炎炎。又,武侯祠联云:“誓欲龙骧虎视,以扫荡中原,惊风雨,泣鬼神,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时当地裂天崩,求承正统,失萧曹,见伊吕,西汉功臣,东汉功臣。”笔酣墨饱,扫尽一切门面语,斯为杰作。又,题北地王神龛联云:“河山大好,经先帝留兹安乐窝,断送顿成空,县公实辱三分鼎;家室漂摇,仗何人保我子孙福,自裁唯有死,丞相徒劳六出师。”按,后主出降魏,封为安乐县公,联引之不千钧笔力。又,题大庸县关庙联云:“此邦距西蜀边鄙间近一千里,问神迎社鼓,可趁交通便利,临歧小住汉官仪。”按,全首紧抱大庸立说,是为宽题走窄路,孙氏庙反跌,尤若振衣千冈。陈又有题张桓侯墓联云:“君知刘豫乎,似说生能助臂;身是张翼德也,可怜死不归元。”可云戛独造。又,陶在东题西湖昭忠祠联云:“光复有功,赢得湖山供俎豆;男儿遗恨,未能甲马奏铙歌。”亦殊整齐。盖祠祀辛亥攻南京战死者,故有光复之句。

    参考资料

    [1] 刘备陵墓无人敢盗,诸葛亮创用这一神器,重重机关难发掘!_腾讯新闻 · 腾讯[引用日期2021-07-13]

  • 上一篇百科:玉蛋形瓶
  • 下一篇百科:七十二疑冢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