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闻百科网!
首页 >地点 >莫维斯线
莫维斯线

莫维斯线

(1948年美国莫维斯提出的概念)
莫维斯线,是美国学者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斯发现的,适用于人种优劣有别论。
莫维斯线资料
  • 中文名:莫维斯线
  • 提出者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斯提出时间:1948年
  • 适用领域:人种优劣有别论
  • 文化区

    1948年,美国学者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斯提出人种优劣有别论,认为旧大陆旧石器时代早期,按照早期人类的技术和行为能力,存在着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区,因而Movius把欧洲与亚洲地区划分开来,这两个类型之间的界线,大致经过印度半岛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

    手斧文化

    莫维斯认为在旧石器时代,位于该线以西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先进地区,是以西方的手斧文化传统为代表,能掌握先进工具制造技术的先进文化圈;而位于该线以东的中国等地区是以制造简单的砍砸器传统为特征的“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缺少手斧和勒瓦娄哇技术等较为精细的石器及技术。“这两个多多少少同时代的石核工具传统能够被定义如下:西方的——典型特征是双刃、两面(修整)的切割工具或手斧;东方的——典型特征是单刃的切割工具或砍砸器”。

    最初莫维斯认为这是由于人种的差异导致的,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大多数学者争论;后来也做过一些改动,认为与环境也有关系。中国大陆发现的一些旧石器地点如广西百色旧石器地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理论有所冲击。

    分界线

    关于莫维斯线,存在的讨论有:①手斧的定义;②砍砸器能否代表东亚旧石器早期文化最本质的特征;③莫维斯线形成的原因;④莫维斯线反映的问题。总之,这种讨论已经不再局限于石器工业面貌的描述,而是进一步上升至对旧大陆旧石器文化发展与人类演化整体格局的认识。与莫维斯线有关的另一概念是阿舍利手斧分界线,它不仅显示着东西方之间的差别,同时也可见到旧大陆西方南、北之间的不同。这条分界线以西、以南地区,手斧发达并形成区域性文化传统;以东、以北地区则不见或少见手斧的发现。莫维斯线的存在并不能简单地用文化传统的差别来解释,其深层原因有:①生存环境不同导致各地不同的适应模式;②优质石料的丰富与否;③自然地理障碍导致文化乃至基因交流的困难;④考古发掘工作的偏差。

    假说否定

    近日,考古学家在中国东北长白山区发现了一件旧石器时代石制手斧。经权威专家鉴定,这件手斧距今约有5万年,而且制作工艺精湛,器形优美,是非常标准的手斧,可与西方典型的“阿舍利手斧”媲美。

    这件手斧用近于米黄兼淡绿色的火山岩经两面打制修理加工而成,略有使用痕迹。双面与双边均匀对称,体形完整,线条优美。周身布满浅平疤痕,器身薄锐,尖部扁薄,尖部和两侧缘修疤层叠连续,根部经多次打片做钝化处理,易于抓握。经测量,手斧长246.1毫米,宽95.2毫米,厚46.1毫米,重1318.4克。

    据发现者、长白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张福有介绍,这件手斧是他10月20日在长白山南坡调查松花江上游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在野外偶然发现的。手斧具体出土地点为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前进村与枫林村之间路边山坡黄土崖头,距长白山主峰直线距离42公里。有关专家还在手斧出土地点附近采集到旧石器石核、黑曜石刀片等十余件标本。

    中国著名旧石器考古专家、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博士生导师陈全家教授说:“这么标准的手斧,在我国还是首例。它彻底否定了西方考古界奉为圭臬的‘莫维斯线’假说,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陈全家教授表示,长白山地区出土典型的手斧,对于认识东亚地区旧石器工业面貌、早期人类行为和技术的交流与传播,以及东西方旧石器文化比较研究意义重大;对于探究旧石器时代中国东北地区与邻接地区的文化交流,现代人类起源有关的环境变迁与技术行为关系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 上一篇百科:洛阳周氏银器博物馆
  • 下一篇百科: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